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序体系中的国际秩序 被引量:75
1
作者 阎学通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2016年第1期1-32,共32页
国际秩序是国家依据国际规范采取非暴力方式解决冲突的状态,其构成要素为国际主流价值观、国际规范和国际制度安排。导致国际秩序变化的原因是国际格局的变化,但国际格局却不是国际秩序的构成要素。这如同温度变化是水的气态、液态和固... 国际秩序是国家依据国际规范采取非暴力方式解决冲突的状态,其构成要素为国际主流价值观、国际规范和国际制度安排。导致国际秩序变化的原因是国际格局的变化,但国际格局却不是国际秩序的构成要素。这如同温度变化是水的气态、液态和固态变化的原因,但却不是水的成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性质是国际权力的再分配,即国际制度再安排的核心内容。由于国际秩序主要是由大国建立的,因此它们的国际秩序观影响着国际规范的类型。从历史纵向比较上看,当前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历史上较好的秩序,但仍有诸多方面需要改善。当前国际秩序中的三个构成要素都已出现变化的迹象,西方价值观的主流地位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双重标准国际规范开始弱化,国际经济制度安排开始发生变化,改变国际其他领域制度安排的要求也在上升。为此,中国可依据自己的传统文化,提出公平、正义、文明的普世价值观和义利兼顾的国际规范,同时依据自身在国际不同领域中的实力地位,提出相应的国际制度再安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秩序 国际规范 国际格局 国际体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初期的中美竞争 被引量:70
2
作者 阎学通 徐舟(译)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55,共32页
2019年拉开了中美两国竞争格局的序幕,此次的中美竞争与冷战时期的美苏两极竞争不同,其根本区别在于,意识形态不再是推动大国竞争的主要动力,取而代之的是中美两国在数字领域不断加剧的战略竞争。在过去的15年里,技术进步将世界推进了... 2019年拉开了中美两国竞争格局的序幕,此次的中美竞争与冷战时期的美苏两极竞争不同,其根本区别在于,意识形态不再是推动大国竞争的主要动力,取而代之的是中美两国在数字领域不断加剧的战略竞争。在过去的15年里,技术进步将世界推进了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国家保障安全、积累财富以及获得国际支持创造了新路径。网络安全正在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数字经济在大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大幅上升。对于主要大国而言,在数字时代初期,网络空间竞争的重要性已超越了传统地缘竞争。本文认为,冷战思维和数字思维将对数字时代的外交决策产生混合影响,国家间这种对外政策的互动将会塑造一种和平但很不安定的国际秩序。在这种秩序之中,大国间的直接战争难以发生,代理人战争将会更少。这种秩序将反映全球化的负作用和全球治理的困难,例如违反协议、相互欺骗、网络攻击以及技术脱钩等国际现象。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从多方面改变国际政治,但是中美两国竞争格局将可能持续20年,以至更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思维 数字经济 网络安全 中美竞争
下载PDF
从不结盟到“多向结盟”——印度对外战略的对冲性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李莉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7-95,158,159,共21页
近年来,印度的对外战略原则发生了重大调整,由不结盟转向“多向结盟”。印度在强调战略自主的同时,开始更多采取有别于制衡、追随或中立的对冲性政策选择:在大国外交层面,主要在美俄间进行战略对冲,同时加强与美俄的战略安全关系。在多... 近年来,印度的对外战略原则发生了重大调整,由不结盟转向“多向结盟”。印度在强调战略自主的同时,开始更多采取有别于制衡、追随或中立的对冲性政策选择:在大国外交层面,主要在美俄间进行战略对冲,同时加强与美俄的战略安全关系。在多边外交层面,在以美日印澳“四国集团”为代表的“民主同盟”和以金砖国家合作、上合组织为代表的新型国际合作机制间左右逢源。此外,印度还有意构建中等强国联盟,以此在中美两国间进行对冲。印度的对冲战略并不排斥结盟,但更倾向于议题式结盟和有限结盟。印度将自身定位为“西南方”国家,表明在安全和价值观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站在一起,在发展领域仍会坚持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保持协同。可以说,印度的对冲战略是一种战略模糊,是在世界特别是亚洲权力变化过程中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其政策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只有从对冲性这一重要特征入手,才能真正理解印度的外交举措并清醒预估其对外政策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对外战略 对冲 多向结盟 不结盟 中等强国联盟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的中美战略竞争 被引量:35
4
作者 阎学通 《世界政治研究》 2019年第2期1-18,208-209,共20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国际关系也进入了新的时代,需要突破地缘政治和阶级分析等传统思维来理解当前的国际关系。虽然当前中美战略竞争与冷战时期美苏战略竞争本质上都是实力差距缩小的两个大国对于国际权力的争夺,但数字经济时代...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国际关系也进入了新的时代,需要突破地缘政治和阶级分析等传统思维来理解当前的国际关系。虽然当前中美战略竞争与冷战时期美苏战略竞争本质上都是实力差距缩小的两个大国对于国际权力的争夺,但数字经济时代的中美竞争的特殊之处在于:数字经济成为财富主要来源,网络技术迭代速度快,技术垄断和跨越式竞争,技术标准制定权的竞争日益成为国际规则制定权的重点。这些特点对大国领导的改革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根据道义现实主义理论,讲道义的政治领导具有较强的改革能力,中美两国政府谁能集中更多力量于科技创新,谁能通过改革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创新成果,谁就有较大的希望胜出。当今数字时代的特殊性意味着,中美战略竞争需要减少意识形态领域的资源投入,更多集中资源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中美两国战略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慢和倒退的一方同样会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中美战略竞争 网络时代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颠覆性技术异化及其治理研究——以“深度伪造”技术的典型化事实为例 被引量:32
5
作者 苗争鸣 尹西明 +1 位作者 许展玮 陈劲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3-98,共16页
颠覆性技术异化是指在新兴颠覆性技术研发、应用和演进过程中,在技术至上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驱使下,背离"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实现非正当收益并损害人和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颠覆性技术异化已成为数字化时代的... 颠覆性技术异化是指在新兴颠覆性技术研发、应用和演进过程中,在技术至上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驱使下,背离"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实现非正当收益并损害人和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颠覆性技术异化已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威胁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然而鲜有针对颠覆性技术异化的成因、异化机制、影响和治理路径的系统性研究。基于责任式创新理论,应用跨学科研究视角,以"深度伪造"这一新兴颠覆性技术异化的典型化事实为例,系统探究颠覆性技术创新及应用过程中的异化现象,分析其源起、本质和潜在的风险后果,并探讨如何通过治理机制创新,提升颠覆性技术治理能力,推动负责任的技术创新和整合性价值创造。为责任式创新理论作出贡献,并为颠覆性技术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技术异化 深度伪造 责任式创新 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文传递
美国盟国华为5G政策的政治逻辑 被引量:27
6
作者 孙学峰 张希坤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137,159,160,共30页
数字技术竞争是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领域。为遏制华为5G技术的全球拓展,美国不遗余力地动员和敦促其盟国共同抵制华为。不过,面对美国的动员和压力,美国盟国的政策选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通过融合国内和国际政治因素,作者提出了解释... 数字技术竞争是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领域。为遏制华为5G技术的全球拓展,美国不遗余力地动员和敦促其盟国共同抵制华为。不过,面对美国的动员和压力,美国盟国的政策选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通过融合国内和国际政治因素,作者提出了解释美国盟国华为5G政策的分析框架和逻辑机制,发现是否认为中美威胁政权安全是首要影响因素。如果盟国认为美国对其政权安全构成威胁,这些国家将接受华为5G;一旦美国盟国形成中国"威胁"其政权安全的认知,相关盟国会禁止华为5G。对于未感受到美国或中国"威胁"其政权安全的美国盟国,其华为5G政策主要取决于相关国家对中美国际秩序取向的态度。具体而言,不认可美国国际秩序取向或者对中美国际秩序取向持中性立场的美国盟国将接受华为5G,而不认可中国国际秩序取向的美国盟国会委婉禁止华为5G(即政府未明确禁止但电信运营商并未选用)。这些发现丰富了对中美战略竞争的理论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数字时代大国竞争与国际秩序转型的理论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战略竞争 美国同盟体系 华为5G 政权安全 国际秩序
原文传递
外交转型、利益排序与大国崛起 被引量:24
7
作者 阎学通 《战略决策研究》 2017年第3期4-11,共8页
2012-2014年,中国外交经历了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的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加大了在钓鱼岛和南海等涉及领土领海主权问题上的维权力度,并提出“一带一路”和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际倡议。2012-2014年中国外交... 2012-2014年,中国外交经历了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的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加大了在钓鱼岛和南海等涉及领土领海主权问题上的维权力度,并提出“一带一路”和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际倡议。2012-2014年中国外交战略原则从韬光养晦转型取得的成果说明转型是正确的选择。这次外交转型,建立在中国经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增长速度快于其他世界大国,与美国的绝对实力差距加快缩小的基础上。今后几年,国际格局将是两极化趋势,中美综合国力差距将继续缩小,但中国综合国力弱于美国将仍是现实。这意味,今后几年中国对外战略的性质要定位于崛起战略而非世界主导战略,战略目标和策略要符合世界第二大国的实力地位而非世界第一大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转型 大国崛起 中国外交战略 世界大国 排序 利益 综合国力 中国对外战略
下载PDF
动荡变革期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光斌 秦亚青 +3 位作者 阎学通 朱锋 唐世平 张宇燕 《世界经济与政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155,共26页
对时代特征的判断关系到国家内外战略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和政策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这个新的动荡变革期的... 对时代特征的判断关系到国家内外战略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和政策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这个新的动荡变革期的时代特征与此前的历史时期相比有何异同?影响和塑造当前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因素有哪些?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个新的动荡变革期的挑战和机遇?为探究这些重要问题,本刊特约六位学者围绕“动荡变革期的时代特征”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的分析视角各有侧重,观点异中有同。本刊希望通过这组笔谈文章进一步促进学界围绕时代特征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中有同 笔谈文章 变革期 大变局 战略和政策 时代特征 发展趋势 挑战和机遇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的国际关系研究--大数据与国际关系研究创新 被引量:22
9
作者 漆海霞 董青岭 胡键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9-171,207-208,共13页
大数据(Big Data)是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产物。大数据本质上依然是数据,既包括可用于传统量化研究的结构化数据,也包括传统技术没有研究过的新型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①对来源于社交媒体、网络发言、音频视... 大数据(Big Data)是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产物。大数据本质上依然是数据,既包括可用于传统量化研究的结构化数据,也包括传统技术没有研究过的新型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①对来源于社交媒体、网络发言、音频视频、网络购物等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研究人员加以处理后都可以使之产生相应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研究 研究创新 互联网技术 非结构化 网络购物 半结构化 研究人员 传统
原文传递
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邢悦 陆晨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3,155,共22页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下文称报告)是冷战末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阐述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文件,历份报告体现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演变,其中2017 年特朗普政府发布的报告首次在冷战结束后将大国竞争列为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该报...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下文称报告)是冷战末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阐述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文件,历份报告体现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演变,其中2017 年特朗普政府发布的报告首次在冷战结束后将大国竞争列为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该报告被认为对美国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然而,既有文献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原因的解读不一,国际局势的变化、国家利益的调整与总统党派更迭成为三种可能的解释。本文对历份报告进行词频统计,将报告中的高频词汇按照对战略环境的判断、对国家利益的认知、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识别、对战略手段的选择等组别进行分类,并按时间顺序整理这些数据,得出历份报告的词频变化图谱,以此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转变原因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美国政府对战略环境的认知的改变构成了美国安全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其中重大事件对战略环境判断的影响直接而明显。与其对战略环境判断的多变性相比,美国政府对由军事安全、经济繁荣与价值观作为其主要的构成要素的国家利益的界定具有稳定性。总统个人党派背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体现在对战略手段的选择上,并不构成导致国家安全战略转变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安全战略 战略环境 国家利益
下载PDF
中美战略选择与中国周边环境变化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学峰 张希坤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6,53,62,共9页
2017年下半年以来,中美战略竞争逐步加剧,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却趋稳向好。这一变化有赖于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导致美国战略信誉下降,推动相关周边国家转向对华合作政策;二是中国强化战略安抚... 2017年下半年以来,中美战略竞争逐步加剧,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却趋稳向好。这一变化有赖于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导致美国战略信誉下降,推动相关周边国家转向对华合作政策;二是中国强化战略安抚,在积极回应周边国家合作信号的同时,切实缓解相关国家的安全关切,战略信誉有所提升,为持续改善周边安全环境奠定了基础。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美国战略信誉回升将为中国持续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带来不确定性。为此,中国有必要充分把握机遇,最大限度弥合周边安全矛盾分歧,为有效缓解崛起困境塑造更为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安全 战略安抚 美国优先 战略信誉 崛起困境
原文传递
中美对外援助的国际政治意义——以联合国大会投票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庞珣 王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1-203,共23页
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中美关系和现有国际秩序的影响,是当今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理论命题。通过实证研究,从对外援助的视角考察中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美国利用其对外援助在联合国大会"买投票"的效果,可以发现中国外援通过外交政策... 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中美关系和现有国际秩序的影响,是当今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理论命题。通过实证研究,从对外援助的视角考察中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美国利用其对外援助在联合国大会"买投票"的效果,可以发现中国外援通过外交政策偏好机制、脆弱性机制和可信性机制降低了美国外援对联合国大会投票的操控能力。但这并不是中国的主观战略选择,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以中美外援在国际政治中的博弈为切入点,直面中美之间真实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将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也有助于理解对中美关系进行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援助 联大投票 中美关系 结构性竞争 战略性竞争
原文传递
美国的印太数字经济外交:推进与前景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莉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18,151,共19页
以酝酿“印太经济框架”为标志,美国正在完善并深化其“印太战略”,意在补足经济领域的短板,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加大对华战略竞争。美国正围绕贸易、基建、供应链和标准四个方面在印太地区推进数字经济外交,包括拟优先达成印太数字贸... 以酝酿“印太经济框架”为标志,美国正在完善并深化其“印太战略”,意在补足经济领域的短板,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加大对华战略竞争。美国正围绕贸易、基建、供应链和标准四个方面在印太地区推进数字经济外交,包括拟优先达成印太数字贸易协定、建设“安全和值得信任”的数字基础设施、建立韧性数字供应链和推进美国的数字标准等,以确保美国在该地区数字经济秩序构建中的主导权。美国的印太数字经济外交具有明显的排华性和遏华性,其在数字空间制造地区分裂、构建“小圈子”的作法难以得到地区国家的普遍认同。同时,美国在价值观、数据跨境流动、基建和劳工等问题上的高标准,也与地区国家的实际利益不相吻合甚至不乏冲突。此外,美国内政对外交的牵制也不容忽视。如果说印太地区是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在地理空间上的焦点,而数字空间又是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场域,那么当这两种空间紧密结合时,其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周边环境的走向必将产生重要影响,值得学界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战略 数字经济 中美关系 印太经济框架
下载PDF
美国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与中国启示:以美国生物识别体系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苗争鸣 尹西明 陈劲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8,共16页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时代,开发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将人类基因、指纹、虹膜、面部轮廓等生物特征扫描存储到电子设备,以便精准识别身份,推进公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保障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这是...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时代,开发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将人类基因、指纹、虹膜、面部轮廓等生物特征扫描存储到电子设备,以便精准识别身份,推进公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保障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这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但目前国内尚未有针对美国国家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与治理体系的研究。基于美国由国务院主导,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和司法部等多部门联合,协同市场化力量共建的国家生物识别体系,批判性分析了美国国家生物识别体系建设与生物安全治理的特征、挑战以及对中国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启示。为中国推进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美国 生物安全治理 国家生物识别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文传递
地区安全秩序与大国崛起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学峰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4,158,共42页
从实力转移入手分析国际秩序转型是学界通行的研究路径,文章尝试将这一研究路径反转,集中关注既有地区安全秩序如何塑造大国崛起进程。研究发现,不同安全秩序下有效缓解崛起困境的核心挑战和战略选择各具特点。均势秩序下的核心挑战是... 从实力转移入手分析国际秩序转型是学界通行的研究路径,文章尝试将这一研究路径反转,集中关注既有地区安全秩序如何塑造大国崛起进程。研究发现,不同安全秩序下有效缓解崛起困境的核心挑战和战略选择各具特点。均势秩序下的核心挑战是两线或多线同时遭遇制衡,主动维持均势不但可以规避这一核心约束,而且有助于崛起国利用均势瓦解塑造权威秩序,走出崛起困境。霸权秩序下的核心挑战在于主导国强制能力突出,缓解崛起困境的关键是崛起国根据自身实力应邀推动地区均势。权威秩序下,主导国实力和规范优势的双重约束导致缓解崛起困境更为困难。确保核心利益基础上的战略协调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管控双重压力,同时可为权威秩序转型(转向均势或霸权秩序)做好准备。这些发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际秩序转型和崛起战略的理论研究,同时有助于中国探索适应不同周边安全秩序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秩序 地区安全 大国关系 崛起困境
原文传递
国际关系等级理论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华佳凡 孙学峰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68,共25页
自肯尼思.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出版以来,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一假定逐步为国际关系学界所接受。国际关系等级理论对无政府假定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戴维.莱克的《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是等级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自... 自肯尼思.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出版以来,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一假定逐步为国际关系学界所接受。国际关系等级理论对无政府假定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戴维.莱克的《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是等级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自该书2009年出版以来,国际关系学界对等级理论的研究不断拓展,并围绕等级形成、维持和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术争论。不过,当前的学术探索过于依赖二战后美国建立和维持等级体系的实践,从而制约了等级理论研究的普遍性和说服力。为此,深化等级体系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等级理论的深入发展并为国际关系理论构建走出欧美中心探索可行路径。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学者有义务也有能力作出更大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等级关系 国际秩序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创新与国际战略竞争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学峰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77,I0002,I0003,共26页
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正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与此同时,其也给国家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战略压力,网络攻击成为国家难以回避的安全威胁,数字技术能力及其与其他国力要素的融合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核心,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国家(尤... 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正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与此同时,其也给国家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战略压力,网络攻击成为国家难以回避的安全威胁,数字技术能力及其与其他国力要素的融合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核心,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国家(尤其是大国)之间围绕数字技术国际规范的激烈论争。为缓解数字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国家的总体应对思路可概括为实力路径和规范路径。就实力路径而言,无论是网络威慑还是同盟合作,其核心都是寻求数字和物理空间实力/影响力的有机融合。就规范路径而言,尽管国际社会推动网络和数字技术国际规范的努力有所进展,但随着数字技术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体系大国就相应国际规范达成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兴起推动了大国战略竞争的转型,但尚未给国际冲突带来颠覆性变化,其原因在于目前新兴技术的军事应用水平仍难以突破传统军事能力的约束。展望未来,数字技术与其他国力要素的融合仍将是大国战略竞争的核心所在,而推动同盟/伙伴关系拓展至数字空间以及国际规范论争,也将是数字时代国际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国际体系 战略竞争 国际规范 国际冲突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公共外交的方向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可金 《公共外交季刊》 2016年第4期4-10,140-141,共9页
中共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外交中的一个热词,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从理论上... 中共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外交中的一个热词,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国际政要、大众传媒和社会各界阐述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民众的相应、理解和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面新的旗帜,指引中国外交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 中国智慧 中国公共外交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可怕的“深度伪造”技术 被引量:12
19
作者 苗争鸣 《世界知识》 2019年第22期70-71,共2页
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国际安全的各领域:一方面,技术变革为国家间交流融合提供机遇;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不当使用冲击现有国际秩序和规范。其中,借助机器学习系统、操纵图像视频和音频内容,更改人脸... 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国际安全的各领域:一方面,技术变革为国家间交流融合提供机遇;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不当使用冲击现有国际秩序和规范。其中,借助机器学习系统、操纵图像视频和音频内容,更改人脸、物体或环境呈现方式的"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借助海量训练数据,生成众多虚假视频和音频新闻,使辨别信息真伪变得困难,人类已无法信任看似真实的视频内容,若不能及时规范此类行为,国际信任体系面临崩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数据 音频内容 训练数据 深度学习 信任体系 视频内容 交流融合
原文传递
“弥赛亚意识”与俄罗斯“大国主义”外交 被引量:9
20
作者 邢悦 王晋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2017年第1期36-70,共35页
俄罗斯外交一直以其鲜明的"大国主义"强硬作风为世人所知,除了国家实力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之外,文化尤其是东正教文化及其核心教义"弥赛亚意识",对俄罗斯外交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带给俄罗斯人强... 俄罗斯外交一直以其鲜明的"大国主义"强硬作风为世人所知,除了国家实力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之外,文化尤其是东正教文化及其核心教义"弥赛亚意识",对俄罗斯外交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带给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这影响了他们对其国家利益与国际地位的判断,恢复大国地位一直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另一方面,在"弥赛亚意识"的作用下,俄罗斯人天生具有一种崇拜强权人物的心理和对集权政治的惯性容忍,这种特有的文化心理影响了俄罗斯的对外决策机制,使其总统在对外决策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可以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弥赛亚意识"已经成为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稳定成分。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民族复兴和东正教的回归,"弥赛亚意识"必将越来越深入地作用于俄罗斯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外交 弥赛亚意识 大国主义 威权依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