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洞朗到拉达克:印度对华威慑战略为何失败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超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54,156,157,共23页
莫迪政府和印度军方近年来的各类战略文件显示,印度对华日益强调惩罚性威慑战略,而且通过加快建设所需的基础力量和加强军政协调能力,相关战略开始具备实操性。印军在中印边界对峙危机中屡次失败,但仍坚持尝试开展惩罚性威慑行动。为了... 莫迪政府和印度军方近年来的各类战略文件显示,印度对华日益强调惩罚性威慑战略,而且通过加快建设所需的基础力量和加强军政协调能力,相关战略开始具备实操性。印军在中印边界对峙危机中屡次失败,但仍坚持尝试开展惩罚性威慑行动。为了理解印度对华威慑战略的效用,作者尝试从军政协调能力和军事战略执行能力两个维度建立衡量框架:军政协调能否一致是对外展示实力和决心的政治前提,主要考察政治领导人的政治目标是否被军事部门理解和遵守;战略执行能力高低与对外展示实力和决心的操作能力有关,主要考察既有资源是否满足战略需求。作者以2017年洞朗对峙和2020年拉达克对峙时印军开展的战术行动作为案例,分析发现印度军政协调能力和军事战略执行能力仍较弱,这是导致莫迪政府对华运用惩罚性威慑屡屡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印度国内对危机结果的不同认知推动了其战略的发展,使得印度在对峙失败后屡次以更具进攻性的姿态挑起新对峙。印度对华战略态势的转变值得中国保持高度警惕,中国应合理降低对中印关系的预期,同时加强自身国防建设,建立可靠的威慑能力,如此才能维护自身主权利益,把握中印关系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止性威慑 惩罚性威慑 洞朗对峙 拉达克对峙 中印边境冲突
原文传递
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南方国家的过早去工业化 被引量:5
2
作者 秦北辰 胡舒蕾 《文化纵横》 2023年第2期28-37,共10页
如何使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追赶上北方国家,改变全球经济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是当代世界经济治理需要直面的重要议题。一国若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实现资源从低生产率活动到高生产率活动的不断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制造业因其... 如何使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追赶上北方国家,改变全球经济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是当代世界经济治理需要直面的重要议题。一国若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实现资源从低生产率活动到高生产率活动的不断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制造业因其对关联产业与劳动就业的拉动,有着难以被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去工业化 新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存与续:东非传统医学的叙述与实践 被引量:8
3
作者 高良敏 齐腾飞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96,共13页
本文通过研究东部非洲传统医学,从"存与续"两方面探讨其与现代医学互动的张力。东非的传统医学具有与地方社会文化相匹配的疾病因果观、代理人体系、药物体系、重大疾病/健康议题的应对方式。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呈现对立、并... 本文通过研究东部非洲传统医学,从"存与续"两方面探讨其与现代医学互动的张力。东非的传统医学具有与地方社会文化相匹配的疾病因果观、代理人体系、药物体系、重大疾病/健康议题的应对方式。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呈现对立、并存和博弈三层关系意涵。传统医学不仅在东非历史上,并且在当下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文化韧性可促进民族自觉,从而带动地方和国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医学 主体性 民族自觉 东部非洲
原文传递
东南亚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困境与机遇 被引量:4
4
作者 秦北辰 《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4期40-68,155,共30页
从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分析出发,本文展示了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被动依靠国际产业转移推进本国产业发展的“天花板”现象: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难以突破区域前沿水平的40%,且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越来越难以实现制造业生产规模与技术水平的提升,转... 从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分析出发,本文展示了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被动依靠国际产业转移推进本国产业发展的“天花板”现象: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难以突破区域前沿水平的40%,且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越来越难以实现制造业生产规模与技术水平的提升,转而依靠低端服务业的繁荣来吸收大量富余劳动力。历史经验表明,要突破产业升级“天花板”并维持制造业增长,需要政策制定者超越简单吸引外来投资的政策安排,转而战略性地利用融入全球生产的机会以发展本土制造业。但是,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之间的权力不对称限制了相关政策供给,而更具竞争性的政体与分散的国内利益结构又抑制了对相关政策的需求。与一些批评相反,来自中国的全球治理参与、跨国产业合作与经济理论创新为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制造业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 去工业化 中等收入陷阱 东南亚经济
下载PDF
右翼民粹主义动员的“后真相”状态及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谢超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6-155,160,共21页
民粹主义动员充斥着错话和谎言,一些民众虽然因此自身利益受损却仍继续响应民粹主义动员。这一现象与民粹主义动员导致的“后真相”状态有关。“后真相”状态意味着与诉诸客观事实相比,政治行为体通过诉诸民众情感和信念可以发挥更好的... 民粹主义动员充斥着错话和谎言,一些民众虽然因此自身利益受损却仍继续响应民粹主义动员。这一现象与民粹主义动员导致的“后真相”状态有关。“后真相”状态意味着与诉诸客观事实相比,政治行为体通过诉诸民众情感和信念可以发挥更好的民众动员效果。民粹主义动员的目标是推动民意二元对立。在民意对立局面下,“后真相”状态随之产生,道德批判则推动“后真相”状态的固化。特朗普政府呈现比较明显的动员能力强、治理能力弱的特点,得益于右翼民粹主义动员推动形成的“后真相”状态,他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失败并没有影响其支持率,反而利用新冠疫情防控话语推动美国民意围绕疫情防控形成新的两极对立,进一步固化了美国政党竞争的“后真相”状态。在特朗普民粹动员效果的示范效应下,民主党在2020年美国大选中的策略也呈现了一定的民粹动员特点,利用种族问题开展了大规模民众动员,开启了美国两党政治全面民粹动员竞争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民众动员 右翼民粹主义 新冠疫情 拜登政府
下载PDF
公共外交视域下的中外人文交流新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庆安 刘北 《对外传播》 2024年第2期4-8,共5页
在全球范围内,多极化趋势引发了新的冲突格局,使得国家间的博弈外延到文化与观念领域。随着国际格局的不断演变,人文交流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外交手段,亟需弥合不同国家间多元文化特征和全球发展趋势之间的鸿沟,以满足中国与海外文化相... 在全球范围内,多极化趋势引发了新的冲突格局,使得国家间的博弈外延到文化与观念领域。随着国际格局的不断演变,人文交流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外交手段,亟需弥合不同国家间多元文化特征和全球发展趋势之间的鸿沟,以满足中国与海外文化相互交流的新战略需求。中国所面临的全球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挑战,需要基于现有实践基础,面向核心问题、全球南方以及特定受众,制定精准的传播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奠定多元文明共存、交流互鉴的思想基础,也有助于为具体的精准传播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为中国与全球的对话提供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人文交流 国际传播 文明互鉴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政策——以东亚地区电子产业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北辰 石有为 《当代亚太》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60,164,共30页
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曾是部分东亚经济体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途径,但在全球价值链带来的变化之下,类似的产业政策是否仍然适用却并无共识。现有文献尚未将经典产业政策研究与全球价值链现实系统地结合起来,而阻碍这种结合的关键是无法适应... 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曾是部分东亚经济体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途径,但在全球价值链带来的变化之下,类似的产业政策是否仍然适用却并无共识。现有文献尚未将经典产业政策研究与全球价值链现实系统地结合起来,而阻碍这种结合的关键是无法适应全球分工格局的传统产业政策分类框架。文章建立了一个新的产业政策分类框架,据此讨论了韩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曾采用的产业政策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进而以较早出现深度国际分工的东亚电子产业为例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上述经济体赖以成功的自主式政策(利用外来投资与国际市场增强本土竞争力)仍是后发国家产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随着跨国企业转移技术的激励大为下降而设置壁垒的能力显著上升,自主式政策需要更大规模、更长视角的资源投入才有可能成功。展望未来,数字技术与大国竞争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中国有潜力成为后发国家产业发展的助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全球价值链 电子产业 东南亚经济
原文传递
欧亚“新中间地带”国家生活中的历史记忆:当代国家建构中的历史注脚
8
作者 石靖 王涛 《俄罗斯研究》 2024年第3期143-171,共29页
20世纪中期,有关“中间地带”的概念及理论探讨开始成为与时代因素紧密绑定的内容。随着近年来国际局势的快速变化,全球化时代正在遭遇诸多新挑战,国际秩序的变革及相关国际关系中层理论成为政策和学研层面的关注点,其中围绕“新中间地... 20世纪中期,有关“中间地带”的概念及理论探讨开始成为与时代因素紧密绑定的内容。随着近年来国际局势的快速变化,全球化时代正在遭遇诸多新挑战,国际秩序的变革及相关国际关系中层理论成为政策和学研层面的关注点,其中围绕“新中间地带”的探讨折射出连接历史并反映现实的新内容。在围绕“新中间地带”的讨论范畴内,欧亚地区的小国群体是可以从历史和地理等纬度佐证当前阶段“中间地带”特点的案例。国际秩序深入调整和欧亚地区国家愈加强调“自我”的事实证明,国家的独立自主状态和全方位的认知及话语建构是一项长期性任务。本研究聚焦当代欧亚地区国家特别的转型逻辑和实践,即“中间地带”属性的定位和运筹:通过调动独创性的历史记忆,滋养当代相对薄弱的政治现状,二者的互动及产出是相关国家在国际及地区政治环境中独立性彰显的重要依托。欧亚地域蕴藏有多样的文明形式,国家间的历史和政治进程存在差异,但作为次地区的中亚、高加索是“多元性政治中间地带”,并在现当代都存在历史记忆映照现实政治的情形。实证部分以乌兹别克斯坦和格鲁吉亚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索和佐证历史记忆之于当代欧亚国家建构的重要作用,增补欧亚“新中间地带”问题现状的历史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间地带” 历史记忆 欧亚国家建构 欧亚国家转型
原文传递
非洲疾病谱变迁与中国参与非洲卫生治理的再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富晓星 程峰 +4 位作者 Erick Josephat Mgina 齐腾飞 Omar Juma Gichagua Mary 高良敏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8,共7页
随着慢性病在非洲的崛起,其疾病谱发生了变迁,与传染病同为疾病双负担。这一态势具有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和应对的长期性两个重要特征,挑战与机遇并存,也使得中国参与非洲卫生治理有了更多可能。本文在回顾中国对非医疗援助与合作历史后,... 随着慢性病在非洲的崛起,其疾病谱发生了变迁,与传染病同为疾病双负担。这一态势具有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和应对的长期性两个重要特征,挑战与机遇并存,也使得中国参与非洲卫生治理有了更多可能。本文在回顾中国对非医疗援助与合作历史后,发现慢性病领域尚未受到关注。在重新审视中国参与非洲卫生治理意义后,发现参与非洲慢性病治理挑战重重,但可积极争取主动权,可使中国摆脱西方后继者的身份陷阱和西方话语权障碍。同时,树立正确的利义观,辩证认识参与非洲慢性病治理的积极意义和潜在市场价值。因此,中国应在认识上、行动上和文化互补上取得统一,超越单纯的援助论、合作论,夯实学理基础,探讨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谱变迁 全球卫生治理 中国 非洲
下载PDF
洞朗对峙中的错误认知与危机缓和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超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89,共29页
本文认为,当前危机谈判研究过于侧重错误认知带来的异常状态,即错误认知易导致危机升级,但是错误认知与危机谈判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线性的,在特定条件下错误认知反而有助于危机缓和。面对错误认知的定义和操作化挑战,本文尝试区... 本文认为,当前危机谈判研究过于侧重错误认知带来的异常状态,即错误认知易导致危机升级,但是错误认知与危机谈判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线性的,在特定条件下错误认知反而有助于危机缓和。面对错误认知的定义和操作化挑战,本文尝试区分了错误认知的来源与错误认知本身,同时提出,判断错误认知的标准在于领导人决策时使用的信息与当时可以合理掌握的信息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将错误认知分为两类:无意识错误认知与认知能力有关,是行为主体有充分信息但未能做出正确解读;有意识错误认知与认知意愿有关,是行为主体有充分信息但选择偏离正确解读,行为主体可能意识到自己的解读是错的。本文分析认为,无意识错误认知导致2017年洞朗危机的发生,表现在印度从进攻性现实主义思维模式的角度看待中方的防御行为,错误估计了中方的实力和意图,中方则更多地是从防御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待印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单边默契思维。危机谈判过程中,中印双方对相对实力的认知逐渐清晰并达成交集,但根据可以合理获得的信息显示,危机结束时刻中印对彼此的威胁认知仍是十分负面的,并不如危机缓和这一动作所应该体现的威胁感减弱。中印在危机缓和时的错误认知可以归为有意识错误认知,双方形成一种关于对方希望缓和的“想象的双边默契”。这种双边默契状态是各自想象的,并没有得到现实环境下合理信息的支持,只是双方通过危机谈判和互动后,在心理环境层次认为已经达成一种缓和危机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谈判 无意识错误认知 有意识错误认知 想象的双边默契 洞朗对峙
下载PDF
国家重构中的身份忧虑:以当代格鲁吉亚历史记忆为线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靖 《俄罗斯学刊》 2024年第3期99-123,共25页
在当代国际格局中,后苏联空间国家在曲折的转型过程中以独有的方式向外界展现特别属性。对于后苏联空间国家群体而言,新旧发展路径的交替很难以纯粹“休克疗法”进行划分,在实践层面,政治进程的革新也同样与历史遗产相关联。现实是正在... 在当代国际格局中,后苏联空间国家在曲折的转型过程中以独有的方式向外界展现特别属性。对于后苏联空间国家群体而言,新旧发展路径的交替很难以纯粹“休克疗法”进行划分,在实践层面,政治进程的革新也同样与历史遗产相关联。现实是正在书写的历史,也与多种形式的历史遗产存在多样的接续联系,因而受历史记忆影响的认知对国家发展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近30年来,后苏联空间国家的重构进程也都存在历史记忆的痕迹,具体逻辑在于:对历史记忆的判断和筛选能够服务于国家重构的目标和回应社会期待。作为国家重构重要体现的政治进程演进,有诸多完善空间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问题以及相伴的忧虑认知在当前阶段客观存在。在独立发展时代回应国家的真实发展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更大程度的自立自主,实则是后苏联空间国家群体在当前阶段进行国家重构时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苏联空间国家 历史记忆 身份忧虑 格鲁吉亚 政治转型
下载PDF
观众成本理论的局限及批判:以洞朗对峙中的印度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超 《南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29-54,145,146,共28页
既往研究认为,民主国家领导人可以有效地制造和展示国内观众成本,更可能迫使对手让步,从而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危机。民主可靠性假设是"民主和平论"的理论基础,但这一理论假设在国际政治实践中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发现,观众成... 既往研究认为,民主国家领导人可以有效地制造和展示国内观众成本,更可能迫使对手让步,从而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危机。民主可靠性假设是"民主和平论"的理论基础,但这一理论假设在国际政治实践中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发现,观众成本的制造和展示机制下,民主可信度假设的理论外延是不断缩小的,适用范围有限。民主国家领导人有动力并且有能力规避国内观众成本,其对外谈判信号的可靠性是分化的。本文还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危机策略选择都必然面临观众成本的支付。这些情况减弱了民主国家领导人面临的国内制约,使得他们在实际谈判中可能选择偏离民众偏好的策略,从根本上降低了民主国家谈判信号的可靠性,民主国家在国际危机谈判中的政治制度优势也就无从谈起。本文将通过莫迪政府在2017年6月至8月的洞朗对峙危机的谈判策略选择,详细解构观众成本制造与展示、规避机制以及可能的观众支付等环节,论证和检验本文对民主可靠性假设理论及其面临学理挑战的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危机谈判 国内观众成本 民主可靠性 成本信号 洞朗对峙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中国与拉美地区清洁能源合作前景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玉妍 徐沛原 《国际石油经济》 2024年第1期48-61,共14页
拉丁美洲清洁能源发展迅速,在水能、风能、太阳能、氢能等领域均取得较大进展,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近年来,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清洁能源合作成果丰硕,达成多项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并从水电扩展到风电和光伏发电等领域,形成以并购为主的合... 拉丁美洲清洁能源发展迅速,在水能、风能、太阳能、氢能等领域均取得较大进展,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近年来,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清洁能源合作成果丰硕,达成多项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并从水电扩展到风电和光伏发电等领域,形成以并购为主的合作模式,未来双方合作将进一步加深。中拉清洁能源合作具有地缘政治、经济、技术等多重优势。拉美地区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近年来出现左翼集体当政的局势,在技术层面依托中国形成互补,双方合作前景广阔。但拉美地区的电力系统和储能设备较为落后,新冠病毒疫情后政治和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加之美国拜登政府在能源政策上的转变,使中拉合作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为使中拉清洁能源合作不断深化,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南南合作”机制开展清洁能源外交,利用“互联网+清洁能源”模式赋能清洁能源平台建设,加强清洁能源风险管理机制,共同实现经济低碳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清洁能源 国际合作 合作模式 拉美地区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价值链分工的国内政治逻辑:以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汽车产业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北辰 石有为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75,165-166,共40页
能否深度参与全球与区域价值链,是全球化时代东亚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价值链上一国所占据的位置受众多国际因素影响,却也与国内政策选择紧密相关。各国的政策选择在是否具备出口绩效要求和是否培育本土生产能力上差异巨大... 能否深度参与全球与区域价值链,是全球化时代东亚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价值链上一国所占据的位置受众多国际因素影响,却也与国内政策选择紧密相关。各国的政策选择在是否具备出口绩效要求和是否培育本土生产能力上差异巨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价值链上的位置。文章试图解析这种政策差异背后的政治动因,从统治者的激励与约束出发,建立了一个将选择人理论拓展到产业层面政策制定的框架,进而选取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三国的汽车产业,设计了一个“最相似”的比较案例分析。结果显示,统治者面临的政治生存激励,决定其政策目标是将一个产业作为“寻租工具”还是“创收工具”;实现特定政策目标所需的成本则决定了具体的政策选择,即是否将出口绩效要求和(或)本土生产能力作为提供政策支持的条件。文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有关价值链分工的研究中对国内政治讨论的不足,也显示出投资风险评估与产业政策辩论中考虑政治条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全球价值链 比较政治经济学 选择人理论 汽车产业
原文传递
俄罗斯在亚洲的互联互通战略:从合作到胁迫
15
作者 杨子桐(编译) 《俄罗斯学刊》 2024年第4期98-117,共20页
本文作者认为,俄罗斯的互联互通战略主要针对3个地理空间:俄远东地区、后苏联空间的中亚地区以及大欧亚地区。俄在改善远东地区合作性互联互通的尝试是浅尝辄止且三心二意的。相比之下,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内保持和重建互联互通的努力则... 本文作者认为,俄罗斯的互联互通战略主要针对3个地理空间:俄远东地区、后苏联空间的中亚地区以及大欧亚地区。俄在改善远东地区合作性互联互通的尝试是浅尝辄止且三心二意的。相比之下,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内保持和重建互联互通的努力则遵循了竞争、遏制和胁迫的逻辑。此外,通过推进“大欧亚伙伴关系”,俄试图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与其保持平等地位。尽管俄罗斯的互联互通战略与实际实施之间存在重大差距,但俄仍然是一个独立自主推行互联互通战略的行为体。原文刊登于《东亚》(East Asia)季刊2023年第3期,经作者授权,在《俄罗斯学刊》以中文发表,发表时作者对原文进行了修改。本文观点不代表《俄罗斯学刊》编辑部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互通 俄罗斯 欧亚 一体化
下载PDF
中国援非医疗队:在新自由主义卫生泥潭中摸索前行
16
作者 齐腾飞 高良敏 《文化纵横》 2024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自1963年中国派遣首支援非医疗队进入阿尔及利亚始,援非医疗队已经走过一甲子。60年来,中国援非医疗队远赴万里,在遥远的异域救死扶伤,不仅践行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也为中非友谊注入了活力。长期以来,谈及援非医疗队,媒体和学术界关注... 自1963年中国派遣首支援非医疗队进入阿尔及利亚始,援非医疗队已经走过一甲子。60年来,中国援非医疗队远赴万里,在遥远的异域救死扶伤,不仅践行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也为中非友谊注入了活力。长期以来,谈及援非医疗队,媒体和学术界关注的更多是宏观命题,如人道主义援助、援助动机、国际卫生合作、卫生外交、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却少有涉及援非医疗队的微观实践。^([1])对于中国援非医疗队在非洲本土医疗生态中的真实境况,更是少有深入的调研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援助 非洲医疗 援非医疗队
原文传递
制造业何以不振:激励机制视角下菲律宾的去工业化
17
作者 秦北辰 《区域国别学刊》 2024年第4期88-113,158,159,共28页
制造业的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进程出现停滞甚至逆转,是当代后发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现有文献主要解读不同国家间出现去工业化的共性原因,尚未系统解释国别差异。本文提出从国内经济条件出发,同时关注微观层面激励机制的框架,以此对菲律... 制造业的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进程出现停滞甚至逆转,是当代后发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现有文献主要解读不同国家间出现去工业化的共性原因,尚未系统解释国别差异。本文提出从国内经济条件出发,同时关注微观层面激励机制的框架,以此对菲律宾的结构转型进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世纪末以来的菲律宾结构转型以中低端服务业的扩张为主,抑制了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与发展成果的共享。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激励结构的扭曲:菲律宾政府并未积极改善境内产业园区的治理水平以吸引国际投资者,反而在金融、地产等领域纵容了较高程度的寡头垄断与寻租行为,从而导致经济资源向非制造业与境外流动。本文的结论对发展理论与政策实践都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工业化 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发展 东南亚经济
下载PDF
数字技术、权力失衡与全球南方产业发展的困境
18
作者 秦北辰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103,I0004,I0005,共26页
如何在数字技术迅速进步的背景下推进产业发展,是全球南方国家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议题。现有研究大多关注数字技术对生产与组织方式的影响,尚未系统论及生产活动背后的权力关系。事实上,近年来的技术变革加剧了跨国分工生产中的权... 如何在数字技术迅速进步的背景下推进产业发展,是全球南方国家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议题。现有研究大多关注数字技术对生产与组织方式的影响,尚未系统论及生产活动背后的权力关系。事实上,近年来的技术变革加剧了跨国分工生产中的权力失衡,进而给全球南方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困境。数字技术的进步显著加强了知识产权、商标、数据等无形资产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在现有的国际制度环境中不对称地提升了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权力。在此背景下,跨国分工生产日渐出现三个壁垒分明且利润水平差距极大的层次,而全球南方国家的企业乃至政府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与机会向上升级,极有可能长期困于附加值最低的层次。在国际发展治理改革缺位的情况下,全球南方难以全面摆脱困境,但一些南方国家仍能通过扩展与中国的发展合作获得更大的生产规模、更多的升级机会与更高的利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业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 人工智能 全球南方
原文传递
苏库克债券交易中的法律风险研究——基于达纳天然气违约案的观察
19
作者 马悦 《金融法苑》 2024年第1期193-211,共19页
苏库克债券是伊斯兰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金融交易领域的法律混杂、沙里亚的模糊性以及阿联酋等国在法律监管方面的缺陷,共同导致苏库克债券领域的法律风险。通过对达纳天然气违约案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苏库克债券领域面临的主要法... 苏库克债券是伊斯兰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金融交易领域的法律混杂、沙里亚的模糊性以及阿联酋等国在法律监管方面的缺陷,共同导致苏库克债券领域的法律风险。通过对达纳天然气违约案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苏库克债券领域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包括沙里亚的模糊性导致的法律风险、苏库克债券领域法律混杂导致的法律风险、苏库克债券交易结构导致的法律风险和苏库克债券争端解决方面的法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库克债券 达纳天然气违约案 法律风险
原文传递
莫迪执政后印度央地关系发展趋势探析——基于制度空间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雷定坤 《南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26,158,159,共32页
莫迪率领的印度人民党以压倒性优势赢得2014年和2019年大选,一举改变了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联邦中央由多政党联合执政的局面。莫迪政府正式开启联邦集权进程,扭转了近20年来印度央地分权的趋势。当前印度国内呈现出快速的集权态势... 莫迪率领的印度人民党以压倒性优势赢得2014年和2019年大选,一举改变了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联邦中央由多政党联合执政的局面。莫迪政府正式开启联邦集权进程,扭转了近20年来印度央地分权的趋势。当前印度国内呈现出快速的集权态势,深刻影响并持续改变着印度政治发展形态。系统认识并解释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的集权实践以及当前的集权态势对印度联邦制的影响是本文关注的核心内容。本文尝试建立制度空间的解释框架,聚焦印度央地的行政、立法、财税三个维度,提出印度人民党政府积极运用包括扩充现有制度解释、创立新制度、改变制度环境等强硬手段,实现其自身操作空间的不断扩大,进而压缩联邦单元自主权限,使得央地互动下省邦自治属性减弱,促使权力进一步向中央靠拢。莫迪政府以快速集权为目的的制度改革将进一步助推国内民粹情绪,裹挟少数群体的利益与诉求,持续冲击其国内秩序的同时对外政策也将变得更具冒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人民党 莫迪政府 联邦集权 央地关系 制度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