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现状 被引量:161
1
作者 马晓娜 图拉 徐迎庆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42,共22页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成为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在整个数字技术环境中包含一系列活动,涉及记录、保存、展示、传播等数字化实践工作以及相关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本文对非...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成为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在整个数字技术环境中包含一系列活动,涉及记录、保存、展示、传播等数字化实践工作以及相关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做了较为细致的梳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数字化的概念界定入手,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采集、记录、保存、保护、展示、传播等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具体技术手段,数字博物馆与数据库等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运行形态,讨论了在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方向对这一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需求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数字化 数字技术
原文传递
盲人触觉图形显示器的交互体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焦阳 龚江涛 +1 位作者 史元春 徐迎庆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71-1576,共6页
在互联网时代,盲人由于视力缺失,通过触听觉对图形图像的认知需求越来越强烈.文中通过对触觉和现有触觉图形显示器的梳理分析,围绕其交互技术和用户体验进行研究.首先从人的触觉生理角度论证了触觉图形显示器的可用性;然后列举了主要的... 在互联网时代,盲人由于视力缺失,通过触听觉对图形图像的认知需求越来越强烈.文中通过对触觉和现有触觉图形显示器的梳理分析,围绕其交互技术和用户体验进行研究.首先从人的触觉生理角度论证了触觉图形显示器的可用性;然后列举了主要的触觉图形显示器的研发原型或产品,梳理了各种交互技术及参数的对比,并以用户体验的角度,通过实验分析了影响体验的重要设计因素.最后针对大数据时代,以盲人对产品的体验为中心设计了一套盲人触觉显示器的交互原则,为触觉图形显示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人 触觉图像 辅助设备 触觉交互技术 触觉用户体验
下载PDF
实物用户界面:起源、发展与研究趋势 被引量:14
3
作者 米海鹏 王濛 +1 位作者 卢秋宇 徐迎庆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0-405,共16页
实物用户界面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界面范式.通过实物对象与数字信息的耦合,实物用户界面允许用户通过抓握、移动、组装等自然的操作方式对数字信息进行操作.结合机电驱动等新兴技术,实物用户界面也可以通过自主移动、形状改变等方式,... 实物用户界面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界面范式.通过实物对象与数字信息的耦合,实物用户界面允许用户通过抓握、移动、组装等自然的操作方式对数字信息进行操作.结合机电驱动等新兴技术,实物用户界面也可以通过自主移动、形状改变等方式,将数字内容的变化在真实世界中产生物理反馈.在诸多领域中,包括信息可视化、日常办公、教育与娱乐,以及支持创意创作等方面,实物用户界面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实物用户界面的研究发展做了较细致的梳理,介绍了实物用户界面的起源及发展、理论框架、实现技术及应用领域等几方面,并展望了这一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用户界面 自然用户界面 界面范式
原文传递
面向盲人的图形显示设计方法及其用户体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江宁 鲁晓波 +1 位作者 李元 徐迎庆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39-1544,共6页
针对已有的盲人触觉显示器所展示的图像不能有效地为视觉残障人士提供准确的信息的问题,从盲人对电子触觉图像的需求出发,通过分析盲人在使用传统触觉图像中所遇问题以及涉及到的人机因素的相关背景知识,结合新型显示方案的需求,总结并... 针对已有的盲人触觉显示器所展示的图像不能有效地为视觉残障人士提供准确的信息的问题,从盲人对电子触觉图像的需求出发,通过分析盲人在使用传统触觉图像中所遇问题以及涉及到的人机因素的相关背景知识,结合新型显示方案的需求,总结并提出盲人触觉图像设计准则.通过实验对比传统图像与根据该准则重新设计的T-图像,实验结果表明,T-图像大大地提高了触觉图像的可用性,有效地增强了盲人获取信息的效率,验证了此准则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设计 触觉图像 用户体验
下载PDF
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 被引量:11
5
作者 尹鸿 尹一伊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8,共14页
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连续12年上升势头,延续着全球电影市场的奇迹。但前半年的风风火火与后半年的不温不火以及影院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等现象,预示着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红利"可能逐渐稀薄,产业的内涵式发... 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连续12年上升势头,延续着全球电影市场的奇迹。但前半年的风风火火与后半年的不温不火以及影院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等现象,预示着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红利"可能逐渐稀薄,产业的内涵式发展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产业 中国电影 内涵式发展 产业结构 电影市场 经营压力
原文传递
触觉二维图像识别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於文苑 刘烨 +2 位作者 傅小兰 龚江涛 徐迎庆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1-622,共12页
触觉二维图像可以辅助视觉受损人群,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触觉信息,从而感知外部世界。触觉二维图像的识别可能是通过触觉信息在大脑中进行"视觉转化"的方式而完成,并且会受到图形的几何特征、视角与透视、视觉经验、视觉表象能... 触觉二维图像可以辅助视觉受损人群,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触觉信息,从而感知外部世界。触觉二维图像的识别可能是通过触觉信息在大脑中进行"视觉转化"的方式而完成,并且会受到图形的几何特征、视角与透视、视觉经验、视觉表象能力、触觉探索过程、训练以及年龄的影响。探索触觉二维图像识别的认知神经机制,对于触觉二维图像设计的改进和可用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二维图像 触觉 触知觉 视觉受损人群
下载PDF
民间灯彩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以豫园灯会光影艺术装置“鱼旎如意”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之纲 陈焱松 黄蔚欣 《演艺科技》 2020年第6期1-5,10,共6页
以上海豫园灯会光影艺术装置"鱼旎如意"为例,阐述灯彩艺术在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探索实践,以期为新时代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灯彩艺术 豫园灯会 民间美术 光影艺术装置 艺术设计 技术创新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大尺度低密度新媒体空间的格式塔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师丹青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92-1198,共7页
在大型沉浸体验展览或娱乐项目中,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大尺度空间中的新媒体覆盖密度相对较低,这往往导致观众沉浸体验的"断裂".文中从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认知原理出发,从"感官"和"空间"2个角度,分... 在大型沉浸体验展览或娱乐项目中,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大尺度空间中的新媒体覆盖密度相对较低,这往往导致观众沉浸体验的"断裂".文中从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认知原理出发,从"感官"和"空间"2个角度,分析大型新媒体空间设计案例,探讨如何对"体验断裂"进行"弹性修复",并提出了一个弹性的沉浸体验设计方法框架,鼓励观众从认知的角度主动参与到沉浸感的构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心理 新媒体艺术 交互设计 沉浸式体验空间
下载PDF
嗅觉的景观:“气味电影”的记忆、情感与叙事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焱松 王之纲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31-38,共8页
“气味电影”是传统电影在视听语言之外实现的嗅觉类型延伸。自电影诞生以来,一直有制片人、影剧院业主等群体在这个领域不停探索与试错。伴随着嗅觉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以及电影气味技术具身性趋势的增强,“气味电影”逐渐从类型实验走向... “气味电影”是传统电影在视听语言之外实现的嗅觉类型延伸。自电影诞生以来,一直有制片人、影剧院业主等群体在这个领域不停探索与试错。伴随着嗅觉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以及电影气味技术具身性趋势的增强,“气味电影”逐渐从类型实验走向商业制作,为传统电影注入了新的“可能变量”。从嗅觉心理学的发生机制、气味机器的技术迭变等角度思考“气味电影”的美学样式,有望给原有的蒙太奇美学的序列加入新的“时空帧”。类似于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的过程,“气味电影”也可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但从记忆、情感、叙事等对电影本体的影响,甚至未来电影美学的建构等角度看来,它仍富有探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味电影 感官电影 嗅觉心理学 媒介考古
下载PDF
影响触觉图像识别因素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江涛 於文苑 +3 位作者 曲同 刘烨 傅小兰 徐迎庆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38-1445,共8页
为了使更多盲人能受益于盲文书籍所伴随的插图,区别于传统的V图像(视觉图像),对设计适合触觉认知的T图像(触觉图像)提出新的设计原则.首先将242张常见物品的V图像制作为线条凸起的可触摸图片;然后邀请10位盲人被试和10位蒙眼明眼人被试... 为了使更多盲人能受益于盲文书籍所伴随的插图,区别于传统的V图像(视觉图像),对设计适合触觉认知的T图像(触觉图像)提出新的设计原则.首先将242张常见物品的V图像制作为线条凸起的可触摸图片;然后邀请10位盲人被试和10位蒙眼明眼人被试通过触摸来尽量准确地命名这些线条图,并要求被试在触摸的过程中进行"出声思维";再根据被试对线条图的描述,提取22个可能影响二维线条图触觉识别的特征;最后以识别正确率作为图片识别难易程度的指标,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了特征建模,并对所有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模型,可以基于图片中这些特征预测图片触觉识别的难易程度;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提取出对触觉识别有显著影响力的几个重要特征,并用于指导T图像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图像 触觉用户体验 随机森林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交互设计对蒙太奇叙事影响的研究——以交互短片《The other side》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宣孟阳 马森 《艺术教育》 2022年第8期152-155,共4页
目前真人交互视频的数量不断增多,然而大部分视频的互动推进仍将多线选择剧情的发展作为互动形式,已经较为传统,难以满足新时代观众多样化互动的需要。因此,这一新兴市场亟待探索和实验新的视频交互方式。交互短片《The other side》通... 目前真人交互视频的数量不断增多,然而大部分视频的互动推进仍将多线选择剧情的发展作为互动形式,已经较为传统,难以满足新时代观众多样化互动的需要。因此,这一新兴市场亟待探索和实验新的视频交互方式。交互短片《The other side》通过切换改变蒙太奇的处理来完成剧情多线程推进,这种新的真人视频交互形式强化了真人视频的优势和特点,提供了以蒙太奇创新形式为基础的全新交互设计思路。文章通过详细分析该案例,探讨和研究如何通过创新运用蒙太奇经典理论来进一步发展真人视频中的交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设计 蒙太奇 真人交互视频 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当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叙事性艺术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海鑫 吴诗中 陈奕君 《艺术研究快报》 2015年第4期65-70,共6页
当代博物馆展示陈列显现出了和以往不同的叙事性艺术特征,本文从叙事设计创新、叙事心理引导、叙事空间结构三部分入手,探讨当代博物馆展示陈列设计的新风格、新特点,以具体案例为论据支撑,梳理三大叙事特征在陈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叙事设计创新 叙事心理引导 叙事空间结构
下载PDF
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视效设计与呈现
13
作者 王之纲 肖瑶 《演艺科技》 2022年第S01期11-14,共4页
从视觉符号、叙事逻辑和技术艺术结合等层面解读了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视效设计思路与呈现过程。
关键词 北京冬残奥会 开闭幕式 视频设计 新媒体艺术
下载PDF
我国动漫产业劳动力市场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分析
14
作者 温乐 《管理观察》 2013年第10期147-149,共3页
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基本劳动保障制度,在明显存在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下,类似于最低工资标准这样的工资下限能够增加就业。本文就动漫行业的大专学生就业与最低工资效应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探讨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对于促进动... 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基本劳动保障制度,在明显存在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下,类似于最低工资标准这样的工资下限能够增加就业。本文就动漫行业的大专学生就业与最低工资效应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探讨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对于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的可能性。该行业存在薪酬水平与薪酬竞争力较低,薪酬差距较大,不同岗位员工的薪酬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于这些政府期望能够通过政策促进其发展的行业来说,建议针对此行业的不同工种大类制定几档最低工资标准,以期达到良性的就业效应,从而真正对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漫产业 大学生就业 最低工资就业效应
下载PDF
从映射到吸纳:具身交互中“沉浸”的技术意向探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肖瑶 吴耀辉 王之纲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87-90,共4页
身体观念的返场与技术意向性的提出,是新媒介时代下重新定义传播主体与强调技术中介化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本文的研究路径基于伊徳技术意向图式中“(人-技术)-世界”的具身关系图式,提出具身交互情境中“(身体-具身关系)-交互场所”... 身体观念的返场与技术意向性的提出,是新媒介时代下重新定义传播主体与强调技术中介化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本文的研究路径基于伊徳技术意向图式中“(人-技术)-世界”的具身关系图式,提出具身交互情境中“(身体-具身关系)-交互场所”的认知图式。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于实践维度下,技术意向具有指向主体沉浸状态的能动性,并中介化于以主体身份认同为目标、从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映射、从文化认同到情感吸纳的具身交互过程。正确理解参与者、技术意向与叙事空间之间的建构关系,才能正视技术媒介的传播效果与意涵建构中可能存在的文化折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沉浸感 身体在场 技术意向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变革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付志勇 周煜瑶 《中国艺术》 2017年第10期56-61,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使其逐步演变成创新的基础设施。各大企业纷纷制定出人工智能先行的发展策略。主流的人工智能平台也借助开源的模式打造生态圈,同时支持了更多领域的初创企业和创新应用。设计作为科技、人文与商业交叉领域的学科,...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使其逐步演变成创新的基础设施。各大企业纷纷制定出人工智能先行的发展策略。主流的人工智能平台也借助开源的模式打造生态圈,同时支持了更多领域的初创企业和创新应用。设计作为科技、人文与商业交叉领域的学科,正受到人工智能再次兴起的影响。在设计的主体方面,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也需要进行转换,了解新技术带来的可能性。在设计程序与方法层面,人工智能对于用户研究、问题定义、创意联想、原型制作与测试评价等都产生了影响。对于设计教育而言,教学内容和手段都将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设计研究 设计思维 设计教育
下载PDF
电子声音合成手段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发展概览 被引量:9
17
作者 戴娱 戴岱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6,共7页
电子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围绕电影中以电子合成手段创作的音乐进行讨论,并将目光进一步锁定于电子乐在电影中的呈现形态和历史发展脉络上,从文化、经济、音乐产业模式及技术更替等角度,多方位分析电子乐在电... 电子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围绕电影中以电子合成手段创作的音乐进行讨论,并将目光进一步锁定于电子乐在电影中的呈现形态和历史发展脉络上,从文化、经济、音乐产业模式及技术更替等角度,多方位分析电子乐在电影中发展演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乐 电影配乐 音响 音色
下载PDF
价值、体验与设计创新 被引量:9
18
作者 鲁晓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3,共2页
设计改变都市,创意铸就品牌。创意设计是提高产品品牌价值,创造产业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都市的文化形象,开发与推广城市品牌必不可少的方法。当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 设计改变都市,创意铸就品牌。创意设计是提高产品品牌价值,创造产业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都市的文化形象,开发与推广城市品牌必不可少的方法。当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获得"设计之都"称号之后,大力推动与发展创意设计不仅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且成为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深圳获取"设计之都"的称号,使深圳的创意设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创意设计如何在中国语境与国际视域中科学发展;如何彰显深圳文化的创新品质,强化深圳先锋、时尚、创意的城市色彩;如何树立起深圳自己的"设计之都"的品牌形象,让深圳尽快走在世界设计之都的前列,这些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和深入思考。为了明确深圳文化建设的定位及设计之都的发展战略,作为深圳创意十二月序曲的"2009深圳设计论坛暨设计展"于2009年12月2日在深圳大学开幕。这是继2005、2007两届深圳设计论坛暨设计展成功举办后的又一次国际性、高规格的设计界学术盛会,有国内外36所院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设计界精英共聚一堂,以"设计之都与都市设计"为主题,以"在中国的都市化和现代进程中设计对于都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及面临的紧迫问题"、"他国都市设计的启示"、"深圳设计之都建设的策略"、"设计教育与都市设计"等为参考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精彩的演讲。演讲嘉宾中既有理论功底扎实的学者,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著名设计师,他们的演讲或体现出严谨的理性深度,或迸发出感性的思想火花,或从宏观上阐发其对设计之都与创意设计的发展构想,或从微观上述说自己的设计理念与作品蕴含……虽因演讲者的文化视野、知识结构、设计体验等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创新 品牌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产业发展 创意设计 都市建设 深圳市 中国语境
原文传递
《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叙事空间建构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林 陈焱松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3-47,共5页
从青海自然生态环境,到三江源国家公园,再到生命共同体,生态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以"叙事空间"的相关理论建构为依托,展现了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的生态化转向,为纪录片的叙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 从青海自然生态环境,到三江源国家公园,再到生命共同体,生态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以"叙事空间"的相关理论建构为依托,展现了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的生态化转向,为纪录片的叙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 叙事空间 生态哲学 生命共同体
原文传递
从“线上”到“链上”——对加密艺术身份属性的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之纲 久子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3,共3页
数字时代下,加密艺术可以说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代表性产物之一。事实证明,艺术品的传播媒介从传统的“线下”到数字时代的“线上”再发展至区块链的“链上”,其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展览空间的转换。在加密技术的支持下,艺术作品所凸显出来... 数字时代下,加密艺术可以说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代表性产物之一。事实证明,艺术品的传播媒介从传统的“线下”到数字时代的“线上”再发展至区块链的“链上”,其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展览空间的转换。在加密技术的支持下,艺术作品所凸显出来的身份变革,更加值得关注与研究。文章首先梳理加密艺术的概念,然后重点讨论加密艺术的身份属性,最终展望加密艺术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血液不断输入,加密艺术的未来一定不仅限于数字货币玩家圈层,它会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艺术 NFT 区块链 元宇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