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整合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富良 王丽霞 《思想教育研究》 2002年第10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思政教育 创新 高校 教师 学生
原文传递
政治冷漠症——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的心理障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富良 《理论与现代化》 2004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转型期村民自治中,村民政治参与中表现出的政治冷漠症有其历史、文化、心理和现实方面的原因。它对于农村基层民主、村干部队伍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阻碍了农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化。要消除村民的政治参与冷漠... 在转型期村民自治中,村民政治参与中表现出的政治冷漠症有其历史、文化、心理和现实方面的原因。它对于农村基层民主、村干部队伍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阻碍了农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化。要消除村民的政治参与冷漠症,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夯实村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普及村民的文化、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消除产生政治冷漠症的人为因素;提高村民的组织化水平,增强村民政治参与的整体实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村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冷漠症 政治参与 村民 心理障碍 转型期
下载PDF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学明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民族主义是1990年代以来我国思想领域的一个强光点。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定义、起因、特点、发展阶段、历史作用及其与自由主义、全球化、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复杂关联等方面,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思潮 综述
下载PDF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透视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永红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2,共5页
民族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重新兴起。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在表现形态上是一种相对温和的、以世俗理性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在内容上则根本上是一种爱国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中国的民族主义受到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制约,尽管如此,由于主客观... 民族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重新兴起。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在表现形态上是一种相对温和的、以世俗理性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在内容上则根本上是一种爱国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中国的民族主义受到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制约,尽管如此,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它在中国的大地上仍然有存在的必然性,而且还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维护民族利益的巨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 民族文化 民族心理
下载PDF
弱势群体及其社会关怀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富良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70,共3页
弱势群体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制约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了构建针对弱势群体的、以物质生活关怀、精神文化关怀和人文关怀为内容的社会关怀。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关怀 体系构建
下载PDF
农民工:中国的新产业工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富良 《党政干部论坛》 2003年第7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农民工 中国 产业工人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矛盾 社会稳定 劳动力转移 思想道德 法制观念 职业技能培训
下载PDF
联邦制、邦联制抑或“一国两制”——关于中国统一模式的政治学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林伯海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共4页
本文对“一国两制”与联邦制和邦联制国家结构模式作了初探。首先从单一制、联邦制与联邦制的内涵与特征入手 ,阐述了其实质与异同 ;其次分析了邦联制与联邦制的结构与功能、选择联邦制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 ,回答了它们作为海峡两岸... 本文对“一国两制”与联邦制和邦联制国家结构模式作了初探。首先从单一制、联邦制与联邦制的内涵与特征入手 ,阐述了其实质与异同 ;其次分析了邦联制与联邦制的结构与功能、选择联邦制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 ,回答了它们作为海峡两岸统一模式的不可行性 ;第三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实质 ,分析了这一具有复合制某些特征的单一制模式所具有的优点及其可行性 ,论证它是作为中国统一模式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制 联邦制 “一国两制”
下载PDF
李大钊的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富良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奠基人 ,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妇女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 ,探索了妇女解放的目标、任务、条件和途径。他支持各地妇女运动的开展 ,亲自参加和指导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活动 。
关键词 李大刨 理论 实践 独特贡献 妇女解放
下载PDF
西方国际非政府人权组织的作用及困境 被引量:3
9
作者 黎尔平 《人权》 2004年第1期52-55,共4页
一.国际性非政府人权组织概况 当代人权发展深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首推非政府人权组织,故有学者认为,国际性非政府人权组织的急剧增长以及它们参与人权运动的方式将决定未来人权运动的发展。何谓国际性非政府... 一.国际性非政府人权组织概况 当代人权发展深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首推非政府人权组织,故有学者认为,国际性非政府人权组织的急剧增长以及它们参与人权运动的方式将决定未来人权运动的发展。何谓国际性非政府人权组织(InternationaI Nom-Governmen-tal Orgar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非政府人权组织 人权保护 外国 公民权利 人权标准
原文传递
凤凰涅槃:农民—农民工—产业工人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富良 赵丰瑞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农民工 产业工人 户籍制度 城镇建设
下载PDF
对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关系协调机制的思考
11
作者 张富良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7-82,共6页
转型期党和政府已经形成了一套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协调机制。由于社会剧烈转型 ,协调机制存在着失灵现象 ,其成因在于协调载体减少 ;功能弱化 ;协调成本增大 ;干部和协调机制自身等因素。因此 ,协调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大力加强协... 转型期党和政府已经形成了一套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协调机制。由于社会剧烈转型 ,协调机制存在着失灵现象 ,其成因在于协调载体减少 ;功能弱化 ;协调成本增大 ;干部和协调机制自身等因素。因此 ,协调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大力加强协调机制的载体建设 ,强化其服务功能 ;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新途径 ,增进协调实效 ;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自身建设 ,真正发挥协调作用 ;强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提高协调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机制 干群关系 中国农村 转型期
下载PDF
关于执政规律的政治系统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禹美娘 梁道刚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3,共4页
执政能力的提升是在执政规律指导下的一种自觉行为。深化对执政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按照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优化执政方式,是提升执政能力的必然途径。执政是通过执政系统结构来实现的。执政系统结构各要素之间存在内在的、... 执政能力的提升是在执政规律指导下的一种自觉行为。深化对执政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按照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优化执政方式,是提升执政能力的必然途径。执政是通过执政系统结构来实现的。执政系统结构各要素之间存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执政规律。执政规律是一个庞大的规律体系。执政主体、执政工具和执政客体三大类基本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是总的执政规律体系中三个最基本的规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系统结构 执政主体执政客体执政工具 执政规律
下载PDF
高效农业何以被农民冷落?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富良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26,共2页
高效农业虽然能产生高效益,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引导不力,职能部门没有正确发挥其作用,农民受传统耕作意识的影响,结果使高效农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农民应转变观念,政府要科学引导,职能部门要真正履行职能,三方齐动,才能使... 高效农业虽然能产生高效益,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引导不力,职能部门没有正确发挥其作用,农民受传统耕作意识的影响,结果使高效农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农民应转变观念,政府要科学引导,职能部门要真正履行职能,三方齐动,才能使高效农业达到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高效农业 转变观念
下载PDF
制度变迁对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的影响
14
作者 张富良 《党政干部论坛》 2004年第4期4-7,共4页
党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的2004年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首次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城市政府要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的2004年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首次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城市政府要改革和完善对待农民工的各项政策,善待进城农民工。为宣传落实党中央的政策,本刊特辟专栏,力求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探讨有关农民工问题。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撰稿参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农民工 中国 用工制度 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
下载PDF
中外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条款比较研究
15
作者 赵岚 张焱 余凯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3年第4期159-163,共5页
20 0 2年 4月 2 8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最终成为了首家在核准制下经批准可推出可转换公司债券 (可转债 )的上市公司 .但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已具备了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条件、其发售条款与国外类似条款相比 ,... 20 0 2年 4月 2 8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最终成为了首家在核准制下经批准可推出可转换公司债券 (可转债 )的上市公司 .但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已具备了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条件、其发售条款与国外类似条款相比 ,有什么不同 ,目前尚无定论 .本文结合阳光转债 ( 2 0 0 2年 4月 )和美国GM公司 ( 2 0 0 2年 3月 )发行可转债的实际条款对比 ,清晰地反映出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继续探讨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可转债发行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转换公司债券 发行条款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GM公司 转股价格 价格修正 赎回条款 回售条款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及执政合法性——兼评当前中国政治研究中的几种观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嘉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4期59-62,73,共5页
党的领导有政治、思想、组织等多种方式,其中的政治领导即通过国家政权途径的领导最重要也最关键。将党的领导限定为"国家政权之外、通过非执政手段和非政权途径率领人民为某项目标奋斗",非常有害也非常危险。党的执政是实现... 党的领导有政治、思想、组织等多种方式,其中的政治领导即通过国家政权途径的领导最重要也最关键。将党的领导限定为"国家政权之外、通过非执政手段和非政权途径率领人民为某项目标奋斗",非常有害也非常危险。党的执政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执政的主体是承担政治领导职能的党的各级组织机关,而不是任何党员个人。现代民主制度是确保现代国家政权具有合法性的一项国家基本制度,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政权产生于人民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的不同形式,形成了现代民主的两种基本类型--自由民主与人民民主。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具有一切现代民主政权所应具有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执政 合法性 现代民主 人民民主
下载PDF
构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关怀
17
作者 张富良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4-56,共3页
弱势群体的凸现,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妨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特点及其成因分析,提出了构建对弱势群体的以物质生活关怀、精神文化关怀和人文关怀为内容的社会关怀体系。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关怀 构建 探索
下载PDF
现代民主的必然性、理念及类型
18
作者 吕嘉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3期49-53,共5页
现代民主制度是唯一能够使现代国家的政治权力获得合法性的政治制度,因而必然取代封建专制制度。现代民主理念的核心原则是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或国家政权产生于人民的选择,强调必须在民主政治中实现的政治权利是人民选择国家政权的权利... 现代民主制度是唯一能够使现代国家的政治权力获得合法性的政治制度,因而必然取代封建专制制度。现代民主理念的核心原则是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或国家政权产生于人民的选择,强调必须在民主政治中实现的政治权利是人民选择国家政权的权利,而不是每一位公民自我决定的权利。现代民主制度———确认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或国家政权产生于人民的选择的政治制度———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民主与人民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现代民主 现代民主理念 自由民主 人民民主
下载PDF
中国自由主义评说 被引量:1
19
作者 黎尔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前在中国流行的自由主义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归结为现行体制内部固有的弊端 ,认为私有制、分权制是中国惟一可选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模式。他们再一次把西方特定背景下形成的社会契约论及其偶然经验作为普适价值观 ,并从当下西方流行的... 目前在中国流行的自由主义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归结为现行体制内部固有的弊端 ,认为私有制、分权制是中国惟一可选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模式。他们再一次把西方特定背景下形成的社会契约论及其偶然经验作为普适价值观 ,并从当下西方流行的自由主义理论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文人的身世中寻找理论支撑。事实上 ,在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中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私有制 社会主义 中国 经济思想
下载PDF
冷战后世界族际冲突的特点、原因及其消除
20
作者 张永红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31,共6页
冷战后,族际冲突已成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形式,并且表现出新的特点:主体的多样化;范围的全球化;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宗教极端思潮为纽带,恐怖活动为手段。它的兴起,可以从冷战结束的效应、国家生存能力的增强、政府的政策、外部介入、政... 冷战后,族际冲突已成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形式,并且表现出新的特点:主体的多样化;范围的全球化;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宗教极端思潮为纽带,恐怖活动为手段。它的兴起,可以从冷战结束的效应、国家生存能力的增强、政府的政策、外部介入、政治和经济资源享有的不均衡、文化冲突等几个方面寻找原因。在新的世纪,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解决民族问题,努力消除族际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后 族际冲突 特点 原因 消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