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4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校学报传统析论--兼论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被引量:111
1
作者 仲伟民 朱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34,159,共15页
高校学报的历史和传统与学报的现状和未来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了解学报的历史和传统是制定现行改革政策的前提。学报传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学桴》、《清华学报》和《北京大学月刊》为代表的早期学报铸就了最初的传统。其核心价值... 高校学报的历史和传统与学报的现状和未来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了解学报的历史和传统是制定现行改革政策的前提。学报传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学桴》、《清华学报》和《北京大学月刊》为代表的早期学报铸就了最初的传统。其核心价值是以开放的心态追求真理、传播学术、引领时代,综合性或专业性则是其外部形式特征。1950年代,传统发生"裂变",中国科学院传承了传统的核心价值,着手构建以开放的专业期刊为主体的学术期刊体系;高校学报则拘泥于传统的综合性学报的外在形式,并坚持稿源的内向性。对传统在不同向度上的继承造就了两类期刊的不同命运。今天的许多管理者和学报人往往错把1950年代以来逐步固化的综合性、内向性模式当成了学报的传统,学报体制更形僵化。因此,学报的改革是必要的,但应该改革和如何改革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改革是否有清晰的目标和可行的路径和手段。在新闻出版总署新近颁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中,"转企"这个改革的手段已取代了目标。学报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学报体系的构建,为达此目标,比笼统"转企"更为可行的手段,是将纸本学报与数字化学报分开,将学报编辑与出版发行分开对待的"两分开"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 学术期刊传统 体制改革 转企改制 “两分开”
原文传递
农民地权六论 被引量:86
2
作者 秦晖 《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第5期122-146,共25页
之一:关于地权的真问题 新农村建设更加凸显地权争论 众所周知,如今的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扩大“公共品”投入,这本来是政府本着“多予少取”的原则为农民办的好事,但我国的体制制约往往会形成“权责颠倒”。把为农民尽... 之一:关于地权的真问题 新农村建设更加凸显地权争论 众所周知,如今的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扩大“公共品”投入,这本来是政府本着“多予少取”的原则为农民办的好事,但我国的体制制约往往会形成“权责颠倒”。把为农民尽服务之责变成向农民行管制之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权 农民 新农村建设 体制制约 真问题 公共品 权责 管制
下载PDF
论学术与学术标准 被引量:72
3
作者 李伯重 《社会科学论坛》 2005年第3期5-14,共10页
当前,我国学术成果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直未能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建立起真正的学术标准,其原因就在于对“什么是学术”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未有明确的认识。没有明确认识,又有学术外部与内部的原因。因此,只有对“什么是学术”... 当前,我国学术成果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直未能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建立起真正的学术标准,其原因就在于对“什么是学术”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未有明确的认识。没有明确认识,又有学术外部与内部的原因。因此,只有对“什么是学术”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此取得共识,才能摆脱现在的困境,使我国的学术有真正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标准 学术风气 中国 共识 学术成果 困境 才能 确认 内部 外部
下载PDF
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 被引量:68
4
作者 秦晖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7,共2页
关键词 农民负担 中国 农村 税费改革 并税式改革 黄宗羲
下载PDF
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史学理论视野下的“记忆的转向” 被引量:73
5
作者 彭刚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共12页
西方史学理论自19世纪以来的发展演变是一个不断发生范式转换的过程。大约从本世纪初开始,西方史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旨在调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所谓后-后现代主义阶段。史学理论家已经在盘点后现代主义的后果:哪些方面仅是昙花一现,... 西方史学理论自19世纪以来的发展演变是一个不断发生范式转换的过程。大约从本世纪初开始,西方史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旨在调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所谓后-后现代主义阶段。史学理论家已经在盘点后现代主义的后果:哪些方面仅是昙花一现,哪些方面具有永久的价值。"历史记忆"(也许还有"历史叙事")就是此类具有持久意义的论题。它既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统一性追求多元性的必然结果,也因其排斥语言的经验在场性而可望成为后-后现代主义阶段进一步探讨的话题。彭刚教授在综合批判各种相关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口述史实践和古今中外的大量例证,对历史与记忆之间、记忆与真理和正义之间的复杂纠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作者看来,受当下关切、文化传统、社会体制、政治权力和语言驯化等因素的制约,记忆不免具有重构和诠释的特性,但也不应因此而全然否认其通向真实过往的可能性。此外,在利用记忆伸张正义和实现政治目标之间也需作谨慎的处理和把握。我们期待更多学者参与有关历史记忆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史学理论 历史书写 日常生活 “历史” 特定群体 学术性 蕴含
原文传递
缘于体制:社科期刊十个被颠倒的关系 被引量:68
6
作者 仲伟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40,共18页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目前正面临艰难的生存局面,其与二次文献期刊、评价机构、期刊数据库,以及与作者、读者和政府管理部门等方方面面的关系皆有扭曲甚至颠倒。通过对这些被扭曲和颠倒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虽然十分复...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目前正面临艰难的生存局面,其与二次文献期刊、评价机构、期刊数据库,以及与作者、读者和政府管理部门等方方面面的关系皆有扭曲甚至颠倒。通过对这些被扭曲和颠倒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虽然十分复杂,但最终都会归结到现行学术期刊体制。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学术期刊体制已成各方共识,但对体制改革应如何实施,政府管理部门与业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将"转企"作为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全部,以为给予学术期刊独立的市场主体的地位即可毕其功于一役地解决学术期刊的所有问题,实则是将学术期刊等同于一般消费类期刊,不顾其特殊属性的盲目的市场化设计,故是不现实的。学术期刊结构与布局的极不合理、科学的期刊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缺失等最为严重的"体制病",实病在管理体制,责任在政府而非期刊。解铃还需系铃人,体制改革并非学术期刊单方面的事,只有从管理体制改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学术期刊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体制改革 学术评价 学术国际化
原文传递
传统中国社会的再认识 被引量:36
7
作者 秦晖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9年第6期62-75,共14页
本文试图从乡土社会而不是从“思想家”的作品中寻求对“中国传统”的再认识。本文认为,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与其他文明的传... 本文试图从乡土社会而不是从“思想家”的作品中寻求对“中国传统”的再认识。本文认为,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与其他文明的传统社会相比,传统中国的小共同体性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共同体本位 大共同体本位 公民社会 传统中国 拜占廷 宗族 国家权力 个人主义 罗马法 王权
下载PDF
“道光萧条”与“癸未大水”——经济衰退、气候剧变及19世纪的危机在松江 被引量:52
8
作者 李伯重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3-178,共6页
中国经济在19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19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中国社会也出现了"19世纪的危机"。这个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道光萧条"。导致这个萧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19世纪初期全... 中国经济在19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19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中国社会也出现了"19世纪的危机"。这个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道光萧条"。导致这个萧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19世纪初期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这一点,在以往关于19世纪危机的研究中一直被忽视,因此,本文以松江地区为例,具体地观察经济衰退、气候变化和社会危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 1820年代 道光萧条 气候变化 19世纪危机
下载PDF
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 被引量:47
9
作者 刘魁立 萧放 +2 位作者 张勃 刘晓峰 周星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3期1-13,共13页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正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世界格局之中,中国社会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化传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它的命运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节日是否适应当代社...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正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世界格局之中,中国社会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化传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它的命运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节日是否适应当代社会生活,信息社会是否需要农业社会形成的节日传统,民间节日是否一定要进入官方假日体系,民族节日是否具有世界意义等,都是值得讨论的话题。为了让这些既具有理论性、又有着现实意义的前沿话题得到较为深入的研讨,并将研讨的内容传达给社会,受《民间文化论坛》编辑部的委托,我约请了几位一向关注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方面的同仁,其中有我们的前辈学者,也有年轻的同道,从各自的角度发表了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其中,刘魁立先生作为中国民俗学会的理事长,他的笔谈是针对当前社会上有人提出以立春替代传统春节(大年)的观点的文化思考,认为春节是一个重大的民族节日,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负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它是否变化要靠民众自己决定,不能用所谓“科学定日”来解决,用“科学”解决文化问题,是一种科学主义的表现,它不能真正解决节日文化问题,只能造成对节日文化的伤害;张勃对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政府的职责进行了古今相比较的议论,认为我们应该强调政府干预的社会功效;刘晓峰则从中国传统节日的世界意义上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东亚具有广泛影响,在现实社会随着华人的脚步,中国传统节日也要扩展到世界主要地区,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成分;周星将当代中国节日分成“传统节庆体系”、“国家或政府主导的节庆体系”和“外来嵌入的节庆”三大“板块”,具体分析了三大板块动态关系,认为三者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做是中国文化整体格局之动态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资源 节俗 民族文化内涵 民间文化 世界多元文化 刘魁立 中国民俗学会 动态趋势 张勃 历史过程
下载PDF
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伯重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近代以前的社会中 ,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到底具有何种影响 ?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明清江南的情况为例 ,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对明清江南的精英教育及大众教育的内容 (特别是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在近代以前的社会中 ,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到底具有何种影响 ?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明清江南的情况为例 ,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对明清江南的精英教育及大众教育的内容 (特别是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育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指出与以往的看法相反 ,科举应试教育并非明清教育的全部 ,而明清江南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对于明清江南经济的成长和江南经济成长模式的形成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 教育事业 大众教育 八股文 科举应试教育
原文传递
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被引量:47
11
作者 秦晖 《中国乡村研究》 2003年第1期1-31,共31页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中国由一个宽仁无为的朝廷来统治,社会秩序主要靠伦理道德来维持,而这些伦理基建于血缘家庭—家族的亲情友爱和长幼尊卑——这本是古代儒家经典描绘的一种理想秩序。有趣的是,古代儒家知识分子注目现实时常常并不那...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中国由一个宽仁无为的朝廷来统治,社会秩序主要靠伦理道德来维持,而这些伦理基建于血缘家庭—家族的亲情友爱和长幼尊卑——这本是古代儒家经典描绘的一种理想秩序。有趣的是,古代儒家知识分子注目现实时常常并不那么乐观,从汉儒以至清绅,乃至被称为民国时期新儒家典型的梁漱溟等人面对现实所发的议论通常都以“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民风浇薄”、“有司贪虐”为主调。传统已失,盛世难再,圣道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长幼尊卑 乡村 中国 传统 清绅 宽仁 家庭
下载PDF
唐代男女婚嫁年龄考略 被引量:42
12
作者 张国刚 蒋爱花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75,共11页
目前 ,关于唐代婚姻年龄的实证性考察并不多见。本文依据墓志资料 ,从中整理出有效可靠的样本 ,对唐代妇女及男子的婚龄进行探讨 ;指出女子结婚期集中在 13岁至2 2岁 ,男子的结婚高峰期为 17岁至 30岁 ;“笄年”并非具体的年龄所指 ,而... 目前 ,关于唐代婚姻年龄的实证性考察并不多见。本文依据墓志资料 ,从中整理出有效可靠的样本 ,对唐代妇女及男子的婚龄进行探讨 ;指出女子结婚期集中在 13岁至2 2岁 ,男子的结婚高峰期为 17岁至 30岁 ;“笄年”并非具体的年龄所指 ,而是表示女子成年待嫁的状态 ,笄年与实际的过门出嫁还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本文还对唐代男女的晚婚原因分别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婚姻年龄 墓志资料 笄年
原文传递
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视野下的考察 被引量:43
13
作者 彭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55,共9页
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 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由此出发,它们在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关系上也持有不同的论点。重构论认为,历史事实自身就会呈现出意义,从而支配着历史解释。在建构论看来,史家对于历史事实的建构当中就包含了解释的因素,事实与解释并非截然分离。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在这一问题上所持立场也即解构论的主要特征,是历史的文本化、解释对于事实的支配地位以及历史解释的多元论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西方史学理论
下载PDF
道统、系谱与历史——关于中国思想史脉络的来源与确立 被引量:40
14
作者 葛兆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60,共13页
古代中国思想史的叙事脉络,大体来自三个不同的“系谱”,它们仿佛考古中的三个“堆积层”,分别是:(一)古代中国的“道统”,(二)近代日本“支那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史”框架下的中国思想清理,(三)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马克思... 古代中国思想史的叙事脉络,大体来自三个不同的“系谱”,它们仿佛考古中的三个“堆积层”,分别是:(一)古代中国的“道统”,(二)近代日本“支那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史”框架下的中国思想清理,(三)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思想史叙事。这三重叙事方式,在一种很有意思的结合下,确立了直至如今的中国思想史基本脉络,并且越俎代庖地充当了思想世界的“历史”。在这一思想史叙事逐渐脉络化背后,有一种发掘精神资源和思想传统,为当代重新树立“统绪”的意图。可是,这样的叙事脉络忽略了古代思想世界具体的历史环境、政治刺激和社会生活,也使得中国思想史常常出现后设的有意凸现或者无意删削,并且由于脉络化而线索变得很单一。因此,新思想史研究,应当回到历史场景,而在思想史与知识史、社会史和政治史之间,也不必人为地画地为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中国哲学史 道统 系谱 历史 脉络化 叙事方式
下载PDF
渔采狩猎与秦汉北方民众生计--兼论以农立国传统的形成与农民的普遍化 被引量:41
15
作者 侯旭东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6,共23页
秦汉时期北方虽以农耕为主,但因气候温润,野生动植物丰饶,作为古老的谋生方式,渔采狩猎投入少,产出快,山林湖泽附近的民众均可一定程度上仰此或兼此为生。渔采狩猎与从商一道成为田作之外民众的其他谋生手段。战国以降,官方开始确立以... 秦汉时期北方虽以农耕为主,但因气候温润,野生动植物丰饶,作为古老的谋生方式,渔采狩猎投入少,产出快,山林湖泽附近的民众均可一定程度上仰此或兼此为生。渔采狩猎与从商一道成为田作之外民众的其他谋生手段。战国以降,官方开始确立以农立国的策略,针对民众不乐农耕、轻易迁徙,立法律与政策措施驱之务农,并将其束缚在土地上,作为一个群体的农民与定居农耕社会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北方 渔采狩猎 以农立国 农民
原文传递
清华简与《尚书》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廖名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125,共6页
清华竹书本《金縢》篇有简14枚,约410余字,与今本首尾一致,中间行文有详略之异,有的异文很重要,如孔传以今本《金縢》之"周公居东"为周公东征,马融、郑玄以为是周公待罪于东,而竹书本《金縢》有"周公宅东三年",证... 清华竹书本《金縢》篇有简14枚,约410余字,与今本首尾一致,中间行文有详略之异,有的异文很重要,如孔传以今本《金縢》之"周公居东"为周公东征,马融、郑玄以为是周公待罪于东,而竹书本《金縢》有"周公宅东三年",证明了孔传的正确。《尹至》篇有简5枚,共154字,主要写伊尹谋夏之事,为伊尹与汤的对话,属今本《尚书》中的《商书》,情节与《吕氏春秋·慎大》篇近似。《尹诰》有简4枚,共112字,孔颖达疏据"晚书"《咸有一德》而以为"是伊尹诰大甲,故称‘尹诰’",由清华简本《尹诰》看,该篇中伊尹与之对话的是汤而非大甲,这也说明"晚书"《咸有一德》确属伪书,清华简本才是真正的《尹诰》或《咸有一德》。清华简《说命》分3篇,从简背的次序编号看,当有简30多枚,简背篇题作"尃敓之命",即"《傅说之命》",《书序》所谓"《说命》"当是"《傅说之命》"的缩写,其内容与《国语·楚语上》所记载的傅说事迹相近,而与"晚书"的《说命》三篇不同,说明"晚书"《说命》三篇并非《尚书》原本,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才是真正的《尚书》原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尚书》 《金縢》 《尹至》 《尹诰》 《说命》
下载PDF
清华简与《尚书》、《逸周书》的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李学勤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有《尚书》、《逸周书》和佚书20多篇,其中清华简《金縢》能和伏生所传今文《尚书》直接联系。从清华简来看,现在不能证明,也不能反对孔子编百篇《尚书》之说。但是清华简足以说明东晋以后的古文《尚书》没有历史...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有《尚书》、《逸周书》和佚书20多篇,其中清华简《金縢》能和伏生所传今文《尚书》直接联系。从清华简来看,现在不能证明,也不能反对孔子编百篇《尚书》之说。但是清华简足以说明东晋以后的古文《尚书》没有历史根据。清华简中,《尹诰》、《尹至》篇有很多的用词和语法同今文《尚书》中的《夏书》和《商书》是一样的。清华简里没有《尚书》和《逸周书》的差别,因此我们对《逸周书》里面若干篇书的估价,还应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尚书 逸周书
下载PDF
清华简《筮法》篇与《说卦传》 被引量:40
18
作者 廖名春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72,共3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简《筮法》篇所载占筮求解之事共30。其中的四位、卦位图、天干、地支、数字卦画、爻象为附属的背景知识,死生、得、享、支、至、娶妻、雠、见、咎、瘳、雨旱、男女、行、贞丈夫女子、小得、战、成、志事、志事军旅、四... 清华大学藏战国简《筮法》篇所载占筮求解之事共30。其中的四位、卦位图、天干、地支、数字卦画、爻象为附属的背景知识,死生、得、享、支、至、娶妻、雠、见、咎、瘳、雨旱、男女、行、贞丈夫女子、小得、战、成、志事、志事军旅、四季吉凶、乾坤运转、果、祟、十七命等则属于“十七命”系统,为具体的占筮命解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说卦传》 筮法 背景知识 数字卦 占筮 吉凶 乾坤
原文传递
思想史家眼中之艺术史——读2000年以来出版的若干艺术史著作和译著有感 被引量:38
19
作者 葛兆光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3,共8页
在同样面对图像时,思想史与艺术史有不同侧重选择和不同研究进路。和艺术史主要关注天才的精彩的艺术品不同,思想史家可能更关注落入俗套的反复出现的图像;与艺术史要从审美的角度分析风格、布局、笔墨、技法不同,思想史家可能会更关注... 在同样面对图像时,思想史与艺术史有不同侧重选择和不同研究进路。和艺术史主要关注天才的精彩的艺术品不同,思想史家可能更关注落入俗套的反复出现的图像;与艺术史要从审美的角度分析风格、布局、笔墨、技法不同,思想史家可能会更关注图像背后呈现的观念和知识。但是,由于近年来艺术史在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影响下,渐渐趋近追求“历史证据”的历史学,越来越注意讨论艺术背后的社会、政治、制度、宗教等因素,它和同样与社会生活史日益趋近的思想史越来越角色混融。因此,本文特别指出的问题是,艺术史尤其是中国艺术史,是否要有中国的和艺术的研究立场,以及诸如“风格”、“笔墨”、“气韵”之类的分析方法?同样,这些传统的艺术分析方法又如何可能在艺术史越来越趋向历史学的现代趋势下,使艺术史可以有自己的脉络和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思想史 图像 风格
原文传递
唐代乡村基层组织及其演变 被引量:34
20
作者 张国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2-126,共15页
唐代在县政权以下乡村基层社会设置有两类组织,一个是乡、里,一个是村、坊。前者是准基层政权;后者属于居民社区自治组织。在唐代乡、里机构中,并没有"乡"长官,里正是乡的实际负责人,"里"的作用因而被虚化。里正主... 唐代在县政权以下乡村基层社会设置有两类组织,一个是乡、里,一个是村、坊。前者是准基层政权;后者属于居民社区自治组织。在唐代乡、里机构中,并没有"乡"长官,里正是乡的实际负责人,"里"的作用因而被虚化。里正主持"乡"务的制度化,是中唐以后唐代乡村基层组织发生变化的重要推手。这种变化的基本方向就是"县—乡—里"结构让位于"县—乡—村"结构。具体表现为整齐划一的"里"的功能在逐渐退缩,而自然居民点"村"的功能在扩张和强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社会背景是随着户口的增长,乡和村的人口都在扩张,村与里的法定户数之间的差别愈益缩小,村取代里的可能性在提高,村的独立性增强,于是,唐前期的"乡—里"结构向后期的"乡—村"结构转变。不管是涉及赋役和户籍问题,还是涉及居民生活秩序的内容,管理层大多数情况直面乡村或村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基层社会 “乡-村”结构 人口扩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