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医源性胆管损伤治疗理念、模式和技术的革新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董家鸿
曾建平
-
机构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
-
出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4-977,984,共5页
-
文摘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历经百余年,发展和更新了诸多理念、模式和技术。先后制定了多种胆管损伤分型系统,尤其是以损伤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依据的中国分型,为合理选择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确立了以损伤局部炎症状态为依据的术中修复、早期修复和延迟修复的个体化手术时机;确立了"建立在无炎症、无缺血、无瘢痕的健康胆管"以及"黏膜对黏膜吻合"的胆道重建原则,形成以胆管对端吻合和胆管空肠吻合为基本术式的胆道重建方法,显著提高了医源性胆管损伤确定性手术修复的远期疗效。内镜诊疗技术的应用使得轻微胆管损伤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肝切除与肝移植技术的引入为严重肝胆管损伤及损伤继发的终末期胆病提供了可靠的治愈手段。专科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模式的确立,为合理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全面优化了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效果。未来,针对胆管损伤病理学、临床分型、治疗策略、多元化方法综合应用的系统研究,将推动胆管损伤治疗精准医疗体系的建立,从而进一步提高胆管损伤的治疗效果。
-
关键词
医源性胆管损伤
分型系统
手术时机
确定性
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
-
Keywords
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timing of repair
definitive treatment
multi-disiplinary team
-
分类号
R6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迈入胆道外科“段”时代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董家鸿
冯晓彬
段伟东
-
机构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
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
-
出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1-344,共4页
-
基金
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2012ZX10002-017)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2012BA106B01)
北京医药产品和技术重大项目培育研究项目(Z101107050210013)
-
文摘
由于传统经验外科理论和技术的局限性,肝内胆管病变的手术治疗遗留为腹部外科领域跨越世纪的难题,其复杂性主要源自肝内胆管在解剖、生理和病理学改变以及治疗技术上存在的高度“不确定性”。笔者团队集成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医学方法,系统优化和创新胆道外科理论和技术.构建了以可量化、可视化、可控化为基本技术特征的精准胆道外科范式,显著提高了胆道外科实践的“确定性”。精准胆道外科技术体系的创立破解了肝内胆管病变手术治疗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胆道外科从肝外胆道、肝门区胆道向着肝内胆道纵深挺进.迈入了以在肝段水平精准处理肝内胆管病变为标志的胆道外科新时代。
-
关键词
肝内胆管疾病
肝段
胆道外科
精准外科
-
Keywords
Intrahepatic biliary diseases
Liver segment
Biliary surgery
Precision surgery
-
分类号
R657.4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