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脑血管疾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及相关疫苗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菁
武剑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7-868,F0003,共3页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易发展成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而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身体虚弱,一旦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将会导致治疗棘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较复杂,包括抗生素作用靶点改变、质粒介导、生物膜形成、外排机...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易发展成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而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身体虚弱,一旦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将会导致治疗棘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较复杂,包括抗生素作用靶点改变、质粒介导、生物膜形成、外排机制和膜通透性改变等。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有利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有多种毒力因子,其中的Ⅲ型分泌系统和Ⅵ型分泌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铜绿假单胞菌的疫苗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为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制
分泌系统
疫苗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非狭窄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卒中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
4
2
作者
宋晓微
武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2470-2473,共4页
随着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评估中的广泛应用,对于非狭窄(管腔狭窄程度<50%)高危斑块的识别越来越多。非狭窄高危斑块在影像和病理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与卒中发生的相关性在既往研究中也多次被证实。目前对于非...
随着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评估中的广泛应用,对于非狭窄(管腔狭窄程度<50%)高危斑块的识别越来越多。非狭窄高危斑块在影像和病理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与卒中发生的相关性在既往研究中也多次被证实。目前对于非狭窄高危斑块的评估手段主要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CT和PET。然而,关于非狭窄高危斑块的评估操作规范及如何判定检出斑块是否为本次卒中的责任斑块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关于高危斑块相关卒中的最佳治疗方案也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关于非狭窄高危斑块与临床卒中事件的相关性仍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同时需要进一步借助影像明确高危斑块动态演变规律,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比较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优劣及最佳时机,寻找简易评估标准辅助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高危斑块
非狭窄
卒中
综述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脑血管疾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及相关疫苗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菁
武剑
机构
清华大学
附属北京
清华
长庚医
院
神经内科
清华大学
/
idg
-麦戈文
脑科学
研究院
清华大学
精准医学
研究院
出处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7-868,F0003,共3页
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基金(No.2020-1-2241)。
文摘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易发展成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而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身体虚弱,一旦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将会导致治疗棘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较复杂,包括抗生素作用靶点改变、质粒介导、生物膜形成、外排机制和膜通透性改变等。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有利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有多种毒力因子,其中的Ⅲ型分泌系统和Ⅵ型分泌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铜绿假单胞菌的疫苗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为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手段。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制
分泌系统
疫苗研究
综述
Keyword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
secretion systems
research on vaccines
review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非狭窄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卒中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
4
2
作者
宋晓微
武剑
机构
清华大学
附属北京
清华
长庚医
院
神经内科
清华大学
临床医学
院
清华大学
/
idg
-麦戈文
脑科学
研究院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2470-2473,共4页
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20-1-2241)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医学发展专项(XMLX202140)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科研计划(20219990033)。
文摘
随着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评估中的广泛应用,对于非狭窄(管腔狭窄程度<50%)高危斑块的识别越来越多。非狭窄高危斑块在影像和病理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与卒中发生的相关性在既往研究中也多次被证实。目前对于非狭窄高危斑块的评估手段主要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CT和PET。然而,关于非狭窄高危斑块的评估操作规范及如何判定检出斑块是否为本次卒中的责任斑块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关于高危斑块相关卒中的最佳治疗方案也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关于非狭窄高危斑块与临床卒中事件的相关性仍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同时需要进一步借助影像明确高危斑块动态演变规律,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比较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优劣及最佳时机,寻找简易评估标准辅助早期治疗。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高危斑块
非狭窄
卒中
综述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脑血管疾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及相关疫苗研究进展
张菁
武剑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非狭窄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卒中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宋晓微
武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