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臭氧污染日的VOCs组成与来源特征 被引量:28
1
作者 林理量 程勇 +2 位作者 曹礼明 于广河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84-3492,共9页
由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生成的关键前体物,因此了解VOCs的污染特征以及主要来源对控制O_(3)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9年9~10月在深圳市开展了在线VOCs观测,共计监测104个物种.观测期间,臭氧超标率达17.8%.TVOCs总浓度为38... 由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生成的关键前体物,因此了解VOCs的污染特征以及主要来源对控制O_(3)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9年9~10月在深圳市开展了在线VOCs观测,共计监测104个物种.观测期间,臭氧超标率达17.8%.TVOCs总浓度为38.9×10^(-9),污染日浓度明显高于非污染日.从大类物种来看,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中芳香烃、OVOCs以及烯烃贡献较大.由PMF源解析模型分析结果可知,VOCs主要来源包括生物质燃烧、汽油挥发、机动车尾气、工业过程以及溶剂使用等,而其中对OFP贡献较大的排放源为溶剂使用(45.8%)、机动车尾气(27.3%).臭氧污染日发生时,清晨低风速可能导致了机动车尾气与汽油挥发源在交通早高峰快速积累,而当日高温亦会加快汽油源与溶剂源组分挥发并促进光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O_(3) 日变化 OFP 源解析
下载PDF
深圳市工业区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于广河 林理量 +2 位作者 夏士勇 朱波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4-2001,共8页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为320μg/m^(3),其中芳香烃、OVOCs以及烷烃贡献最大,这3类物种OFP贡献总和超过90%.乙烯与苯呈现“两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的贡献.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分析表明,削减人为源VOCs对控制当地臭氧生成最为有效,当中又应优先控制芳香烃;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分析表明该片区臭氧生成处于过渡区,在开展VOCs区域联防联控的同时,需要在当地进行有力的NOx控制以强化该地区臭氧污染长期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相对增量反应性(RIR) 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
下载PDF
深圳工业区夏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来源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月 夏士勇 +4 位作者 魏成波 刘侍奇 曹礼明 于广河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57-3866,共10页
于2021年夏秋季(7~10月)在深圳北部工业区开展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长期在线观测,以分析O3污染日和非污染日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特征物种比值法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VOCs来源进行精细化解析,以探究各类排放源的浓度贡献、臭氧生... 于2021年夏秋季(7~10月)在深圳北部工业区开展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长期在线观测,以分析O3污染日和非污染日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特征物种比值法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VOCs来源进行精细化解析,以探究各类排放源的浓度贡献、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以及气象条件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工业区夏秋季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浓度为50.48×10^(-9),其中浓度最高的为烷烃,其次为含氧有机物(OVOCs)和芳香烃,分别占比41.3%、22.2%和17.0%.与非污染日相比,OVOCs浓度在污染日上升幅度最高(63.1%).特征物种比值则表明该地区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和有机溶剂使用的影响.利用PMF源解析出5个主要排放源,其中机动车排放及汽油挥发的浓度贡献最大(28.2%),其次为工艺过程排放(25.0%)、溶剂使用(22.9%)和生物质燃烧(20.4%).在污染日,工艺过程排放和溶剂使用这两类源的OFP贡献超过70%.各类排放源风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及汽油挥发、工艺过程排放和溶剂使用主要来自于本地排放,而生物质燃烧则更多地受到东北方向的传输贡献.建议加大本地工业源和交通源管控,同时关注生物质燃烧,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区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特征物种比值法 正交矩阵因子分析
下载PDF
PM_(2.5)与O_(3)协同控制视角下深圳市工业VOCs源谱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黄沛荣 朱波 +6 位作者 张月 黄晓锋 朱乔 于广河 颜敏 梁永贤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73-3482,共10页
选取深圳8类典型工业行业开展VOCs样品采集,检测分析了100种VOCs组分,从PM_(2.5)和O_(3)协同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污染源的成分谱特征和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油站源谱组成以烷烃(48.4%)占主导,OVOCs(27.6%)占比突出,乙酸乙酯(14.1%... 选取深圳8类典型工业行业开展VOCs样品采集,检测分析了100种VOCs组分,从PM_(2.5)和O_(3)协同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污染源的成分谱特征和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油站源谱组成以烷烃(48.4%)占主导,OVOCs(27.6%)占比突出,乙酸乙酯(14.1%)、异戊烷(13.0%)、正戊烷(12.0%)为其优势排放物种;涂料制造、胶黏剂生产、油墨制造、化工制品、纺织印染、医药制造行业排放组成均以OVOCs(42.3%~97.1%)占主导,丙酮为大多数行业的优势物种,且乙腈在部分行业中占比突出.垃圾发电行业以OVOCs(33.9%)和卤代烃(28.3%)占主导,乙醛(13.4%)、丙酮(11.0%)、一氯甲烷(6.1%)为该行业排放的优势物种.以PM_(2.5)和O_(3)协同控制为导向,芳香烃和烯烃是储存运输源需要控制的重点;OVOCs和芳香烃都应成为工艺过程源和废弃物处理源控制的关键.涂料制造行业的源反应活性SRO_(3)和SR_(SOA)值分别为6.0g/g和1.2g/g,削减单位质量排放的VOCs所减少的PM_(2.5)和O_(3)生成潜势最多,应成为深圳市PM_(2.5)和O_(3)协同控制下的优先控制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挥发性有机物 源成分谱 协同控制 PM_(2.5)
下载PDF
青藏高原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亚亚 郭颖 +3 位作者 刘海红 刘胤序 刘小龙 李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6-872,共7页
青藏高原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库容量巨大,其有机碳库、全氮库及碳氮排放,对大气中CO2、CH4、N2O等温室气体浓度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为揭示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海拔的表土碳氮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7—... 青藏高原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库容量巨大,其有机碳库、全氮库及碳氮排放,对大气中CO2、CH4、N2O等温室气体浓度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为揭示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海拔的表土碳氮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7—8月在青藏高原公路沿线设置75个采样点,采集表土,并根据采样点植被覆盖情况将其划分为高寒草甸、高山草原、荒漠、灌丛、林地和盐碱地等6种类型。对青藏高原6种类型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比较了不同植被类型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值差异的显著性,并通过Pearson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表土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其中以高寒草甸表土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最高,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2.82 g?kg^(-1)、3.08 g?kg^(-1),荒漠最低,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38 g?kg^(-1)、0.23 g?kg^(-1)。就碳氮比值而言,除林地个别样点碳氮比值高于25.00以外,其他植被类型土壤碳氮比值均分布在4.00~25.00范围内,且研究区土壤碳氮比平均值均高于中国土壤碳氮比的平均水平。由逐步回归分析可知,青藏高原土壤碳氮含量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协同影响,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性排序为土壤碱度>pH值>黏粒含量,影响土壤全氮的环境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土壤碱度>黏粒含量>pH值,影响土壤碳氮比值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月均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全氮 碳氮比值 含量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长白山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库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扬 裴亚蒙 +2 位作者 任昊晔 张亚亚 薛佳梦 《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22-25,共4页
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以NH4NO3为原料模拟4个强度的氮沉降,分析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氮沉降量(L,50 kg N yr^(-1) ha^(-1))... 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以NH4NO3为原料模拟4个强度的氮沉降,分析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氮沉降量(L,50 kg N yr^(-1) ha^(-1))提高了TOC、ROC、DOC和MBC浓度,但除MBC外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中氮沉降量(M,100 kg N yr^(-1) ha^(-1))提高了TOC和DOC浓度,降低了ROC和MBC浓度;高氮沉降量(H,150 kg N yr^(-1) ha^(-1))提高了ROC和MBC浓度,降低了TOC和DOC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兴安落叶松林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新型数字资产应用:一种面向监管的弱中心化理论 被引量:8
7
作者 王青兰 王喆 曲强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1,共9页
本文将区块链技术分为数据库与数字资产两种应用类型。其中,数字资产类应用是一种特殊的区块链数据库应用,其记录的数据类型是具有真实价值的资产权属凭证,因此能够产生经济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监管的弱中心化数字资产... 本文将区块链技术分为数据库与数字资产两种应用类型。其中,数字资产类应用是一种特殊的区块链数据库应用,其记录的数据类型是具有真实价值的资产权属凭证,因此能够产生经济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监管的弱中心化数字资产应用理论,从技术与社会等层面分析了弱中心化的必然性,给出了货币、商品与证券这三大类数字资产的界定方法与监管建议,并框定了新兴数字资产应用的基本原则,为政府与市场回应相关监管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从而在逻辑起点上为我国数字经济与智能社会的发展打下健康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数字资产 数字经济 智能社会 弱中心化 大数据 物联网 人工智能 互联网+ 数据孤岛 数字货币 智能合约 数字资产管理
下载PDF
深圳市工业区大气PAN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广河 夏士勇 +3 位作者 曹礼明 张月 李歆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7-505,共9页
于2018、2020和2021年秋季(9月25日~10月31日)在深圳市典型工业区开展了大气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及其前体物VOCs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大气光化学污染状况,并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气象因素和前体物等对PAN生成影响.观测期间,PAN平均... 于2018、2020和2021年秋季(9月25日~10月31日)在深圳市典型工业区开展了大气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及其前体物VOCs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大气光化学污染状况,并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气象因素和前体物等对PAN生成影响.观测期间,PAN平均浓度呈现出2018年(1.01×10^(-9))>2021年(0.90×10^(-9))>2020年(0.63×10^(-9)),日变化特征表明不同年份的PAN夜间背景浓度相当,年际间浓度差异取决于日间光化学反应生成.PAN和O3之间相关性良好,R^(2)为0.64~0.75.GAM模型结果表明,多因子分析能很好的表征PAN与气象、关键前体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的调整判定系数R^(2)达到了0.85~0.95,显著优于单因子分析.Ox、NO_(2)光解速率(JNO_(2))、气温、相对湿度、乙醛和NO等因子与PAN浓度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其中,Ox、JNO_(2)以及乙醛与PAN呈现显著的非线性正相关,而当温度和相对湿度高于25℃和50%时,温度和相对湿度与PAN呈现明显的非线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酰硝酸酯 气象因素 乙醛 广义相加模型
下载PDF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PHA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卢承蓉 张梦君 +3 位作者 郑维爽 陆晓娟 于盛洋 黄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115,共11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作为一类广泛存在于微生物胞内的高分子聚酯,具有可完全生物降解性和优良生物相容性,被认为是最具环保潜力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在PHA合成菌改造中的应用,以及社会...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作为一类广泛存在于微生物胞内的高分子聚酯,具有可完全生物降解性和优良生物相容性,被认为是最具环保潜力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在PHA合成菌改造中的应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PHA这类生物可降解材料潜在需求的日益增加,PHA的生物发酵工艺取得了一定突破,而提取成本成为了限制PHA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要素。系统阐述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法提取PHA的技术工艺,概述了各种技术工艺的原理,并对各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PHA提取的进一步降本增效提供信息参考。基于PHA提取工艺开发现状,也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目前PHA提取工艺通常为多种提取方法的结合使用,以改善单一提取工艺本身的局限性,但其工艺条件仍有待优化。采用合成生物技术,构建新型PHA回收生物体系,是未来进一步降低PHA提取成本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物理提取法 化学提取法 生物提取法 合成生物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无人机的深圳近地层大气VOCs垂直分布监测
10
作者 王碧璇 程勇 +5 位作者 于广河 李歆 王海潮 郑泽龙 曾立武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21-3029,共9页
2023年9月21~23日,基于无人机多通道全空气采样系统及搭载的NO_(2)和O_(3)集成监测装置在深圳进行了7个梯度的早间和午间两个时段监测,以探究0~480m高度的VOCs垂直分布特征、组成演变规律及其对O3形成影响.结果表明,VOCs浓度在早间时段... 2023年9月21~23日,基于无人机多通道全空气采样系统及搭载的NO_(2)和O_(3)集成监测装置在深圳进行了7个梯度的早间和午间两个时段监测,以探究0~480m高度的VOCs垂直分布特征、组成演变规律及其对O3形成影响.结果表明,VOCs浓度在早间时段随高度升高波动下降,体现出地面排放的显著影响;而在午间时段随高度升高而波动上升,此时受到区域传输的显著影响.VOCs中主要物种为OVOCs和烷烃,两者浓度在垂直梯度上均受排放源影响显著,在160~240m以及400m处呈现峰值,而其他物种浓度在垂直梯度上仅略有波动.总O3生成潜势(OFP)垂直分布特征与总VOCs浓度一致,OFP中贡献占比较大的为OVOCs(36.9%)、烯烃(25.2%)和芳香烃(22.4%).典型物种和特征物种比值分析表明,二次生成、工业过程和溶剂使用源以及机动车排放对VOCs垂直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此外,观测期间NO_(2)浓度于两个时段都在240m以上随高度升高而升高,O_(3)浓度于早间时段在160m处出现峰值,午间时段在240m以上呈现与NO2相反的变化趋势,受到了VOCs和NO_(2)的协同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O3 垂直分布 无人机监测
下载PDF
合成微生物群落构建及其在聚羟基脂肪酸酯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11
作者 白歆奕 张梦君 +1 位作者 张广豹 黄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2-738,共17页
合成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遗传背景清晰的微生物构成的人工系统,具有复杂度低、可控性高、稳定性强等优势,适用于工业生产、人类健康和环境修复等领域。本文在综述合成微生物群落的设计原理和构建方法基础上,特别聚焦其在聚羟基脂肪酸酯(p... 合成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遗传背景清晰的微生物构成的人工系统,具有复杂度低、可控性高、稳定性强等优势,适用于工业生产、人类健康和环境修复等领域。本文在综述合成微生物群落的设计原理和构建方法基础上,特别聚焦其在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生物合成中的应用。作为合成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合成生物学的新兴前沿,构建高效、稳定、可控的合成微生物群落需要制定相应策略来调控微生物相互作用、空间结构组装、鲁棒性维持和生物防护。近年来,合成微生物群落已应用于生产药物、生物燃料、生物材料等高价值化学品,其中PHA作为传统塑料的理想替代品受到密切关注。提升并扩大PHA合成菌株的碳源利用能力和范围,降低PHA生产成本,成为合成微生物群落应用于PHA生物合成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微生物群落 合成生态学 合成生物学 微生物群落构建 生物合成 聚羟基脂肪酸酯 碳源利用
原文传递
广州市纺织业碳排放核算与低碳绿色化水平评价
12
作者 董廷尉 班远冲 +1 位作者 高小龙 刘夏青 《上海纺织科技》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基于广州市纺织业能源消费、工业产值及废弃物排放等基础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和能值法,对2011—2021年纺织业能源消耗碳排量、废弃物潜在碳排量及“全碳排”量进行核算,并对能耗碳排放强度、“全碳效率”及低碳绿色化水平进行分析。... 基于广州市纺织业能源消费、工业产值及废弃物排放等基础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和能值法,对2011—2021年纺织业能源消耗碳排量、废弃物潜在碳排量及“全碳排”量进行核算,并对能耗碳排放强度、“全碳效率”及低碳绿色化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1年广州市纺织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整体呈明显下降态势,降幅达58.08%;样本期内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无明显变化规律,2020年纺织业单位能耗产值较高、排放强度值最小;废弃物潜在碳排量降低了55.66%,3种废弃物中废水对碳排放贡献最大,碳减排降幅也最明显;“全碳排”总量与能耗碳排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20年全碳效率值最小,纺织业低碳绿色化水平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能值 强度 广州 纺织业 废弃物 核算
原文传递
大气环境中VOCs的监测探讨
13
作者 徐培建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6期49-51,共3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要求大气环境质量能够达到更高的安全等级,所以对大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监测所得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改善方案,并对现有环境治理方案效果进行评... 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要求大气环境质量能够达到更高的安全等级,所以对大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监测所得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改善方案,并对现有环境治理方案效果进行评估与调整,能够促进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VOCs主要是指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因此加强对VOCs的监测力度变得愈发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VOCS 监测
下载PDF
岳阳市餐饮业VOCs排放特征及减排潜力研究
14
作者 朱娟 班远冲 +1 位作者 蒋婷 吴锋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基于湖南省岳阳市2019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对岳阳市餐饮源VOCs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排放源类别及VOCs净化技术现状,设计低目标和高目标2种减排场景,估算岳阳市餐饮业VOCs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岳阳市餐饮业VOCs排放主要来自居民餐饮,... 基于湖南省岳阳市2019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对岳阳市餐饮源VOCs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排放源类别及VOCs净化技术现状,设计低目标和高目标2种减排场景,估算岳阳市餐饮业VOCs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岳阳市餐饮业VOCs排放主要来自居民餐饮,排放量占比为94.95%,其中农村家庭餐饮排放量占比为63.57%;在设计的2种减排情景下,企业餐饮源中的大、中型餐饮企业减排空间有限,减排贡献率为10.36%,小型餐饮企业减排潜力最大,减排贡献率可达82.71%;在居民餐饮中,农村家庭餐饮减排潜力最大,减排贡献率为66.95%。本研究结果可为餐饮业VOCs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源 VOCs排放 减排潜力 减排对策
下载PDF
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题研学实践课程开发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鹃 卢灵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77-80,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生涯规划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我国鼓励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但调研发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在普及化和专业化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在“五育融合”大背景下,应加强生涯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生涯规划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我国鼓励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但调研发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在普及化和专业化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在“五育融合”大背景下,应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在各个学科中的渗透,特别是通过生涯规划主题研学实践课程开发,让学生亲身了解社会运作,体悟个人与社会、国家、世界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涯规划 研学实践 五育融合
下载PDF
汕尾市海丰县黄江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婷婷 郑锐滨 +2 位作者 班远冲 吴锋 姜刘志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37-143,共7页
由于人口集中、生产生活活动强度大,汕尾市黄江河(西闸断面以上)流域存在突出的生活污水直排、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等问题,再加上河道自净能力不足,西闸国控断面水质在枯水期为地表Ⅳ类或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COD、NH_(3)-N、TP。为实现断... 由于人口集中、生产生活活动强度大,汕尾市黄江河(西闸断面以上)流域存在突出的生活污水直排、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等问题,再加上河道自净能力不足,西闸国控断面水质在枯水期为地表Ⅳ类或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COD、NH_(3)-N、TP。为实现断面水质达到地表Ⅲ类水目标,针对水质评价结果、污染源特征,系统性提出了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采取了消除镇区生活污水直排口、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等控源截污工程措施,河道清淤、支流水质净化等内源治理工程措施,以及河滨带植被恢复、河道生态补水等生态修复工程措施。这些工程措施实施后,黄江河入河污染物大幅削减,水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西闸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江河流域 控源截污 内源治理 生态修复
原文传递
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激光连接界面微织构调控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井成虎 徐纪豪 +4 位作者 孙圣元 茹浩磊 盛立远 曾堃 焦俊科 《电焊机》 2023年第5期38-42,共5页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与钛合金复合结构的高质量连接是实现飞机轻量化以及高强度制造的关键。采用激光高速旋转焊接技术进行CFRTP/钛合金复合结构的连接,通过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不同尺寸网格型微织构研究了界面状态对CFRTP/钛...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与钛合金复合结构的高质量连接是实现飞机轻量化以及高强度制造的关键。采用激光高速旋转焊接技术进行CFRTP/钛合金复合结构的连接,通过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不同尺寸网格型微织构研究了界面状态对CFRTP/钛合金接头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钛合金表面微织构的制备可以显著提升接头强度,且不同线间距下的微织构对接头的强度有直接影响,线间距越小,接头强度越高;在CFRTP与钛合金微织构中间添加PA树脂层,有利于提高接头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钛合金 激光焊接 表面处理 界面微织构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婷婷 郑锐滨 +1 位作者 陈龙 褚艳玲 《环境生态学》 2022年第11期34-42,共9页
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近40年海岸线及岸线土地利用时空特征,揭示其主要变化特征,为沿海区域土地利用管控和海洋生态保护提供参考。对粤港澳大湾区1979—2016年海岸线及岸线间增加土地利用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表现... 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近40年海岸线及岸线土地利用时空特征,揭示其主要变化特征,为沿海区域土地利用管控和海洋生态保护提供参考。对粤港澳大湾区1979—2016年海岸线及岸线间增加土地利用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表现为:时间上,从1979—2016年海岸线增加229.63 km,其中1979—1989年增加幅度最大;空间上,珠江口西岸在规模和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均更显著,尤其是黄茅海—横琴岛段和珠江口两侧。典型岸段海岸线变化特征表现为:黄茅海—横琴岛段是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变化最显著的岸段,土地利用增加最多的为基塘;内伶仃岛—虎门段岸线开发主要用途类型为围垦和养殖,深圳湾—虎门段海岸线开发主要用途为建设用地。海岸线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人口集聚发展、经济发展的“向海要地”、海上交通的大规模发展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时空变化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大气专项行动对深圳市坪山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田鹏山 朱珠 +4 位作者 牛植 安礼航 杨智彬 张潇逸 方音斌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6期124-128,共5页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单颗粒质谱监测数据和后向轨迹模型等对深圳市坪山区2021年12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期间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整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优化资源...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单颗粒质谱监测数据和后向轨迹模型等对深圳市坪山区2021年12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期间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整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优化资源调配,强化道路扬尘、工地扬尘等污染源监管,加强洒水降尘作业等工作举措可以有效降低颗粒物特别是PM 10的浓度。在气象条件不利情况下,空气质量还会受到区域传输的较大影响。基于坪山区2021年12月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的实际成效,对坪山区今后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持续强化扬尘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污染协同治理、重点抓好大气攻坚行动、深入贯彻区域联防联控等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专项行动 单颗粒质谱 后向轨迹 坪山区
下载PDF
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测算与驱动因素分析
20
作者 吴伟业 高小龙 +3 位作者 班远冲 吴锋 朱娟 贾振宇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第9期104-110,共7页
为减少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基于广东省2013—2020年统计数据,采用“自上而下”的算法对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通过LMDI分解模型分析了影响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 为减少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基于广东省2013—2020年统计数据,采用“自上而下”的算法对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通过LMDI分解模型分析了影响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在2013—2019年呈逐渐上升趋势,2020年较2019年出现明显下跌;样本期内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及电力在广东省交通运输业总碳排量中占比97.38%,其中柴油占比最高,达到45.74%,同时电力在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中增速较快;不同影响因子中,经济和人口与交通运输业碳排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及植被覆盖与碳排量则呈明显负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期,未来交通运输业降碳减排方向应从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利用效率、增加植被覆盖面积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碳排放 LMDI分解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