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急进型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田汝银 张国明 +2 位作者 唐松 郭金莲 谭文静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2-825,共4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急进型后极部ROP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诊断为急进型后极部ROP的19例(38只眼)早产儿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急进型后极部ROP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诊断为急进型后极部ROP的19例(38只眼)早产儿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观察附加病变、嵴、嵴上新生血管的消退情况以及周边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并对其中7例(14只眼)附加病变、嵴及嵴上新生血管消退不完全者进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视网膜病变不同程度消退,视网膜血管继续向周边发育.其中12例(24只眼,63.2%)单纯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后病变完全消退,新生血管及出血吸收,血管继续发育至锯齿缘或病变瘢痕化,7例(14只眼,36.8%)病变未消退者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后病变完全消退.19例患者中无一例感染,眼部及全身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急进型后极部ROP效果好,不但可以使嵴、嵴上新生血管及附加病变完全消退,而且还可使视网膜血管继续生长,对于病变不能完全消退的患儿可以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 抗体 单克隆 玻璃体内注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原文传递
LOXL1基因与囊膜剥脱综合征关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玲 王宁利 +2 位作者 荣世松 黄丽娜 成洪波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囊膜剥脱综合征(XFS)与LOXL1基因的关联。方法实验研究。收集深圳市眼科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XFS患者50例(病例组)及健康对照者100名(对照组)。对LOXL1基因的全部7个外显子及剪切区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应用双脱...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囊膜剥脱综合征(XFS)与LOXL1基因的关联。方法实验研究。收集深圳市眼科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XFS患者50例(病例组)及健康对照者100名(对照组)。对LOXL1基因的全部7个外显子及剪切区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应用双脱氧终止法进行直接测序。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方法,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进行χ2检验,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间差异。结果50例XFS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54.0~87.0岁,平均(70.2±7.6)岁;对照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70.7±4.4)岁。除已报道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48661、rs3825942和rs2165241)外,LOXL1基因2个等位基因位点int6: 25975 C〉A和ex7:26145 G〉A,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位点int6: 25975 C〉A,病例组中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对照组(χ2=92.31,P〈0.01),等位基因A与疾病关联(OR=1.66,95%CI:1.42~1.96)。病例组中基因型CA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9,P〈0.01),基因型CA与疾病关联(OR=5.00,95%CI:2.87~8.70)。位点ex7:26145 G〉A,病例组中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5,P〈0.01),等位基因A与疾病关联(OR=1.54,95%CI:1.33~1.78)。病例组中基因型GA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0,P〈0.01),基因型GA与疾病关联(OR=3.33,95%CI:2.18~5.09)。单倍型分析,3种单倍型均与疾病相关,AA和AG是风险单倍型,CG是保护单倍型。结论本研究报道的两个LOXL1基因等位基因位点与XFS相关联,但其改变对发病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色素剥脱综合征 氨基酸氧化还原酶类 基因型 基因频率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护理配合二陈二黄汤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20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湘梅 汪旬 +2 位作者 陈青山 许丹 张国明 《河南中医》 2015年第7期1721-172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配合二陈二黄汤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21眼)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于术前、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法,围手术期口服二陈二黄汤。结果:16眼视力提高,占76.2%,3眼视力稳定,占14.3%,2眼视力下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配合二陈二黄汤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21眼)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于术前、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法,围手术期口服二陈二黄汤。结果:16眼视力提高,占76.2%,3眼视力稳定,占14.3%,2眼视力下降,占9.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CNV复合体厚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V荧光渗漏3眼完全消失,占14.3%,6眼大部分消失,占28.6%,10眼部分消失,占47.6%,2眼未消失,占9.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配合二陈二黄汤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 二陈二黄汤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小丽 孙小凤 赖铭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观察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RF/6A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糖对照组(HG组)、高糖加不同浓度的虫草素组(HG+10μg/m L组、HG+50μg/m ... 目的:观察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RF/6A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糖对照组(HG组)、高糖加不同浓度的虫草素组(HG+10μg/m L组、HG+50μg/m L组、HG+100μg/m L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采用Matrigel检测各组管腔形成的情况;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HG组RF/6A的增殖活性增加(P<0.05)。不同浓度的虫草素对RF/6A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虫草素浓度增加,细胞活性下降。HG+10μg/m L组、HG+50μg/m L组、HG+100μg/m L组的增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0.2±0.9)%、(23.4±1.5)%、(31.1±1.2)%,与H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HG组、HG+10μg/m L组、HG+50μg/m L组、HG+100μg/m L组细胞迁移个数分别为55.6±2.70、87.4±2.40、65.4±2.7、57.8±2.38、62.4±2.77个。与NC组相比,HG组迁移细胞数量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细胞迁移数量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H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HG组、HG+10μg/m L组、HG+50μg/m L组、HG+100μg/m L组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分别为18.7±2.08、25.7±1.52、19.9±1.57、16.3±2.51、5.7±1.72个。与NC组相比,HG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H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HG组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量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中细胞内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量均低于高糖对照组(P<0.05)。结论: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高糖下VEGF和VEGFR2蛋白的表达,抑制RF/6A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进而抑制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高糖培养 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ROP激光术后儿童眼前节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宪露 赵金凤 +2 位作者 王施丹 曾键 张国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3-536,共4页
目的: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儿童眼前节各组织发育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5-09/2018-04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因ROP已行激光光凝治疗的儿童25例50眼纳入ROP组,同时选取年龄匹配的足月儿... 目的: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儿童眼前节各组织发育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5-09/2018-04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因ROP已行激光光凝治疗的儿童25例50眼纳入ROP组,同时选取年龄匹配的足月儿童23例46眼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并采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虹膜水平直径(HVID)、角膜最薄点半径、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最大曲率半径、角膜最大曲率、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容积(CV)、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前房房角。结果:ROP组儿童HVID、角膜最薄点厚度、ACD、前房容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CV、前房房角均小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无差异(均P>0.05)。对照组儿童BCVA明显优于ROP组(0.07±0.10 vs 0.24±0.25,P<0.05)。结论:ROP激光光凝术后儿童眼前节组织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角膜形态较陡峭,前房深度变浅,房角偏小,最佳矫正视力较差,可能更容易发展为屈光不正及青光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眼前节结构 角膜曲率 角膜厚度 角膜屈光力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共焦显微镜下角膜移植片内皮细胞异常研究
6
作者 侯飞 黎明 方敏 《新医学》 2017年第7期492-494,共3页
目的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共焦显微镜下角膜移植片的内皮细胞异常显现情况。方法收集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共40例(4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内皮细胞异常显现分为观察组(有异常)20眼、对照组(无异常)20眼,比较2组患眼在角膜形... 目的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共焦显微镜下角膜移植片的内皮细胞异常显现情况。方法收集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共40例(4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内皮细胞异常显现分为观察组(有异常)20眼、对照组(无异常)20眼,比较2组患眼在角膜形态学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的内皮细胞面积、六边形细胞变异率和内皮细胞丢失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2组的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眼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为35%,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为55%,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共焦显微镜检查可清晰显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角膜移植片的内皮细胞异常状态,如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角膜内皮形态结构有异常改变,其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高,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共焦显微镜 角膜移植片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7
作者 侯飞 黎明 方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143-114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32例行角膜移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于治疗前后对病灶特点位点实施检查,观察分析检查情况。结果共聚焦显... 目的研究分析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32例行角膜移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于治疗前后对病灶特点位点实施检查,观察分析检查情况。结果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治疗前16例患者可发现典型内皮排斥线,另外16例患者呈植片弥漫水肿混浊。治疗后,23例患者好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清晰的发现基质细胞核,且内皮细胞表面免疫细胞个数减少,上皮基底层下炎性细胞也明显减少。结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动态观察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过程及转归,对疾病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活体 共聚焦显微镜 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
下载PDF
延续性4C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8
作者 黄一涛 余雪梅 +3 位作者 陈春妹 刘军 颜波 沈志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2期2863-2866,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4C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深圳市眼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8月住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96例,其中2例患者在随访中失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延续性4C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深圳市眼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8月住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96例,其中2例患者在随访中失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延续性4C护理模式.采用自制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和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60.87%,低于观察组的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80.08±5.83)分,高于对照组的(67.56±10.62)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4C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延续性4C护理模式
原文传递
开放性眼外伤早期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袁芳兰 刘身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4-906,共3页
目的:探究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早期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3/2019-03在本院眼外科治疗的开放性眼外伤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82例82眼,根据眼外伤发生后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时间分为早期组(7d内)和常规组(7~14d),术... 目的:探究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早期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3/2019-03在本院眼外科治疗的开放性眼外伤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82例82眼,根据眼外伤发生后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时间分为早期组(7d内)和常规组(7~14d),术后随访3mo,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视力变化、视网膜剥离复位率、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早期组总治愈率、视力提高率分别为93%、95%,常规组分别为71%、76%,早期组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5.222、4.783,P<0.05)。早期组硅油依赖、玻璃体再出血、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分别为5%、10%、5%,常规组分别为27%、39%、29%,早期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视网膜剥离复位率无差异(P>0.05),而早期组TPVR发生率为5%,常规组为20%,早期组低于常规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开放性眼外伤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早期行玻璃体切除术的预后效果更佳,可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并降低TPVR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眼外伤 早期 玻璃体切除术 可行性
下载PDF
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4
10
作者 苏静静 郭萍 +1 位作者 赵善瑶 刘欣华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60-463,469,共5页
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KC)是由睑缘炎引起的一系列角结膜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结膜滤泡形成、结膜乳头增生、点状角膜糜烂、泡性角结膜炎、角膜基质浸润、角膜溃疡、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等,易于与病毒性角膜炎等其他眼表疾病... 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KC)是由睑缘炎引起的一系列角结膜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结膜滤泡形成、结膜乳头增生、点状角膜糜烂、泡性角结膜炎、角膜基质浸润、角膜溃疡、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等,易于与病毒性角膜炎等其他眼表疾病相混淆。目前国际上对该疾病尚无统一的诊疗常规,本文就BKC的病因及诊治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腺炎 眼睑炎 角结膜炎 病因学 体证和症状 诊断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眼科手术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 被引量:13
11
作者 毛桂英 余雪梅 康建芳 《中国临床护理》 2017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眼科手术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焦虑情绪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175例眼科住院患者,依据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焦虑状况对其进行分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找出影响眼科手术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焦虑的因... 目的探讨影响眼科手术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焦虑情绪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175例眼科住院患者,依据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焦虑状况对其进行分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找出影响眼科手术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焦虑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对药物价格的直观感觉、是否掌握疾病基本知识、用药次数、是否被告知详细的用药方法;影响患者焦虑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结论在眼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应加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家庭支持,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焦虑,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用药依从性 焦虑 护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非接触式眼压计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值一致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瑛 樊宁 +2 位作者 王希振 王宁利 刘旭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9-343,共5页
背景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是临床常见的眼压测量设备,其测量值受角膜参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有ll缶床研究针对NCT与“金标准”Goldmann眼压计(GAT)测量眼压值一致性的报道,但尚缺乏循证评价。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NCT与GA... 背景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是临床常见的眼压测量设备,其测量值受角膜参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有ll缶床研究针对NCT与“金标准”Goldmann眼压计(GAT)测量眼压值一致性的报道,但尚缺乏循证评价。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NCT与GAT测量眼压值的一致性。方法采用严密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年限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6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样本量、平均年龄、样本特征、随访时间、NCT与GAT眼压测量等数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5.3.0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量的检测,6篇文献间经,。检验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校正后对NCT与GAT测量的眼压值进行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共获得24篇文献,筛选后共纳入NCT与GAT测量眼压值的比较研究6篇,总样本量为478眼。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校正后,NCT的眼压测量值较GAT眼压测量值高0.02mmHg(1mmHg=0.133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0.02,95%可信区间(CI):-0.59~0.63,P=0.95]。漏斗图法显示文献存在发表偏倚。结论NCT与GAT测量正常人群眼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尚需更多大样本比较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非接触式眼压计 Goldmann压平眼压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下载PDF
老年性重度上睑下垂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凤 刘桂琴 欧阳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皮肤松弛伴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5例(29只眼)老年性皮肤松弛伴重度腱膜性上睑下垂采用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并前徙联合眼睑部分皮肤切除治疗。术前检查双... 目的探讨老年性皮肤松弛伴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5例(29只眼)老年性皮肤松弛伴重度腱膜性上睑下垂采用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并前徙联合眼睑部分皮肤切除治疗。术前检查双眼上睑皮肤松弛及上睑下垂程度、提上睑肌肌力、双眼平视睑裂高度等。术中采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设计切口,切除多余松垂的皮肤和眼轮匝肌,联合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并前徙术。术后观察双眼对称性,平视睑裂高度、双重睑弧度等指标。结果15例(29只眼)患者术后双重睑弧度流畅自然,上睑凹陷得到矫正,双眼睑裂高度相差不超过1mm。无眼睑畸形发生,无过矫欠矫,眼睑闭合正常。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美容效果满意。结论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并前徙术联合眼睑部分皮肤切除术治疗老年性眼睑松弛伴重度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疗效确切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式简单,手术时间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及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皮肤松弛 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并前徙术
原文传递
青光眼患者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彭平平 张飞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7期896-898,共3页
目的了解青光眼患者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取样法取深圳市4家综合医院1家眼科专科医院,系统抽样法抽取286名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青光眼患者一般人口学问卷、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 目的了解青光眼患者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取样法取深圳市4家综合医院1家眼科专科医院,系统抽样法抽取286名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青光眼患者一般人口学问卷、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cience Research Solutions,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86名青光眼患者CD-RISC总分为(57.10±12.87)分,低于国内常模[(65.4±13,9)分,P<0.05],其中坚韧维度得分为(20.02+7.54)分,自强维度得分为(18.45±5.08)分,乐观维度得分为(8.05±3,18)分;GSES得分为(23.41±5.20)分,低于国内常模[(28.64±5.21)分,P<0.05];社会支持总分为(29.89±4.96)分,低于国内常模(34.56±3,73)分(P<0.05);青光眼患者CD-RISC与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472,0.513,均P<0.05)。结论医护人员需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常规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水平评估,帮助患者协调家庭成员关系,建立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及时给予自我效能水平增强的护理干预,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增强患者对抗疾病信心,从而改善青光眼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心理弹性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用不同评价标准分析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2018年视力不良状况 被引量:7
15
作者 钟华红 邓宏伟 +5 位作者 张丽霞 于洋 李珊 陈水强 黄平 亢泽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根据不同评价标准探讨深圳市2018年南山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3所学校(小学+初中)的一、三、五、七年级学生筛查,随机抽取进行睫状肌麻痹(睫麻)下验光的3402名学生,进行眼科常规检查、视力、睫麻前... 目的根据不同评价标准探讨深圳市2018年南山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3所学校(小学+初中)的一、三、五、七年级学生筛查,随机抽取进行睫状肌麻痹(睫麻)下验光的3402名学生,进行眼科常规检查、视力、睫麻前后屈光度等,分别根据2018国家卫生部等八部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等制定的有关近视筛查标准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同时按不同年龄段、裸眼视力<5.0且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径<-0.75 D的标准筛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岁以下(含6岁)儿童视力不良率为10.6%,其中近视儿童占5.0%;7~8岁儿童视力不良率为19.2%,其中近视儿童占10.8%;≥9岁青少年视力不良率为60.1%,其中近视儿童占49.7%。各年龄段,学组不良视力标准筛查近视率与八部委筛查标准近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儿童,睫麻后近视率与八部委近视筛查标准近视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学组不良视力标准筛查近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儿童,睫麻后近视率与学组不良视力筛查近视率、八部委规定近视筛查标准近视率相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裸眼视力<5.0且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径<-0.75 D近视率与睫麻后验光近视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力不良率不能代表近视率,睫麻下排除调节因素验光,则更接近真实的屈光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不良 近视率 学生 筛查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佘洁婷 张国明 +3 位作者 赵铁英 张少冲 曾键 陈懿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8期913-917,共5页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合并玻璃体积血的病例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雷珠单抗注射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玻璃体积血患者,既往或术后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确诊为PCV...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合并玻璃体积血的病例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雷珠单抗注射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玻璃体积血患者,既往或术后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确诊为PCV共15例15只眼。所有病例均采用23G全玻璃体切除术,术毕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其中4只眼伴有出血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填充,1只眼因视网膜下巨大血肿行视网膜切开彻底冲洗视网膜下积血并填充硅油。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再出血情况、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至随访6—15个月后,15只眼视网膜均复位良好,其中视力提高13只眼,视力不变2只眼,视力未提高的原因为后极部广泛视网膜下出血及黄斑区瘢痕形成。术后再出血2只眼,经保守治疗后吸收。术后1个月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术后1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8,P=0.0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雷珠单抗注射治疗PCV合并玻璃体积血可减少术后再出血及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改善视力。最终视力预后与病灶所处部位及视网膜下出血范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单克隆 抗体
原文传递
密蒙花对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志华 左志琴 刘军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观察密蒙花对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or NV)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Balb/C小鼠右眼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40只Balb/C小鼠全部右眼造模(左眼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随机分成模型组(给予等体积... 目的观察密蒙花对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or NV)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Balb/C小鼠右眼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40只Balb/C小鼠全部右眼造模(左眼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随机分成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给予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每日3次)、密蒙花灌胃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分别给予密蒙花0.83、1.67 g·kg-1灌胃,1次/d,灌胃体积均为10 m L·kg-1),每组各10只。ELISA检测外周血和角膜组织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角膜Fas、Fas L表达。结果碱烧伤后角膜可见新生血管长入。经治疗后,各治疗组Cor NV长入较前延迟,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外周血和角膜组织匀浆中VEGF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角膜组织中Fas和Fas L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但各治疗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密蒙花可以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VEGF的表达,并上调Fas/Fas L表达,促进Cor NV内皮细胞的凋亡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蒙花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双通道系统评估不同近视患者行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静 刘治容 +3 位作者 张瑞帆 陈波 陈斌 吴峥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采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评价不同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共收集行FS-LASIK的患者65例130眼,分为低、中、高度近视三组。采用OQAS系统检查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视觉... 目的:采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评价不同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共收集行FS-LASIK的患者65例130眼,分为低、中、高度近视三组。采用OQAS系统检查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视觉质量参数的变化。结果:低度近视组术后10dOV100%、MTFcutoff值高于高度近视组,OV20%、OV9%值高于中、高度近视组(均P<0.017)。术后1d低度近视组和术后1、10、30d中、高度近视组OSI和MeanOSI均比术前显著升高,而MTFcutoff、SR、OV100%、OV20%、OV9%均比术前显著降低(均P<0.0083)。MeanOSI与OV100%、OV20%、OV9%、SR、MTFcutoff均呈负相关,与OSI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FS-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下降,泪膜功能与视觉质量变化趋势一致,低度近视比中、高度近视患者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 角膜磨镶术 视觉质量 双通道技术 客观散射指数
下载PDF
伴或不伴下直肌箝闭的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志强 刘桂琴 +2 位作者 祝天辉 马大卉 欧阳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3-956,共4页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有下直肌箝闭的trapdoor眶底骨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trapdoor眶底骨折并行眼眶壁骨折整复术的20例儿童和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图像和术中所见将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有下直肌箝闭的trapdoor眶底骨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trapdoor眶底骨折并行眼眶壁骨折整复术的20例儿童和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图像和术中所见将患者分为两组:伴或不伴有下直肌箝闭组。对两组术前术后的症状、CT图像、手术记录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伴下直肌箝闭组的年龄、就诊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91±5.32)岁、(7.64±8.24)d、(9.00±8.39)d,伴下直肌箝闭组分别为(12.44±4.69)岁、(9.56±6.62)d、(10.78±6.44)d,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伴有下直肌箝闭的trapdoor眼眶骨折表现为严重的眼球上转受限-3.89±0.33、明显下转受限-2.44±0.73和严重的被动上转受限-4。而不伴有下直肌箝闭者表现为轻至中度上转受限-1.91±0.30、轻度被动上转受限-1.09±0.30。除了伴或不伴有下直肌箝闭外,二组其他CT图像相似。结论伴有严重的眼球上转受限、中度及以上眼球下转受限,及严重的被动上转受限的trapdoor眼眶骨折提示有下直肌箝闭。轻至中度眼球上转受限和轻度被动上转受限,下转无明显受限者提示仅为脂肪结缔组织嵌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pdoor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爆裂性眼眶骨折 儿童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与否对2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远飞 赵铁英 成洪波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与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手术对2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视网膜电图(ERG)明视负波(PhN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临床确诊为2期IMH的23例患者2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与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手术对2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视网膜电图(ERG)明视负波(PhN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临床确诊为2期IMH的23例患者2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裂孔(MH)直径;闪光ERG检测PhNR振幅。将患眼随机分为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组(A组)及玻璃体切割联合ILMP手术组(B组),分别为11例11只眼、12例12只眼。A、B组患眼平均BCVA(t=0.96,P=0.350)、MH直径(t=3.21,P=0.580)及PhNR振幅(t=0.98,P=0.3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眼均行闭合式25G微创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B组患眼同时联合ILMP。手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3个月。对比分析手术前后A、B组患眼BCVA、MH闭合及PhNR振幅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3个月,A组11只眼中,MH解剖闭合10只眼,占90.9%;MH未闭合1只眼,占9.1%。B组12只眼MH均解剖闭合,MH解剖闭合率为100.0%。两组患眼的MH解剖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手术后3个月,A、B组患眼平均BCVA分别为0.69±0.24、0.65±0.22;两组患眼之间平均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722)。手术后3个月,A组患眼PhNR振幅为(36.6±7.4)μV,较手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472);B组患眼PhNR振幅为(27.1±12.4)μV,较手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02)。手术后A、B组患眼PhNR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42)。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ILMP手术治疗IMH会明显降低PhNR振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