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一般情形的全息单元有效视角图像切片嵌合法全息体视图打印 被引量:3
1
作者 樊帆 闫兴鹏 +4 位作者 李沛 张腾 韩超 王晨卿 蒋晓瑜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9-249,共11页
基于全息单元的有效视角图像切片嵌合法是一种对两步法进行模拟的全息体视图打印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少量的采样图像生成具有高质量再现像的全息体视图。但由于此方法要建立精确的全息单元对应关系来获取有效视角图像切片,因此只有在... 基于全息单元的有效视角图像切片嵌合法是一种对两步法进行模拟的全息体视图打印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少量的采样图像生成具有高质量再现像的全息体视图。但由于此方法要建立精确的全息单元对应关系来获取有效视角图像切片,因此只有在满足一定位置约束条件的情形下才能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一般情形的全息单元有效视角图像切片嵌合法,用于全息体视图打印。所提方法利用全息单元的近似对应替代全息单元的精确对应,以获取有效视角图像切片,使其适用于一般情形。经光学实验验证,所提方法同样可以利用少量的采样图像生成具有高质量再现像的全息体视图,与有效视角切片嵌合法进行比较,虽然有效视角图像切片获取的方式不同,但两种方法获得的全息体视图再现像的质量相当,而所提方法的打印效率更高,且可以对"像素对应"全息体视图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 全息体视图 全息单元
原文传递
电视手机Vs手机电视
2
作者 苏洁 《中国集成电路》 2006年第11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电视手机 运营商 地面电视 DMB VS 手机电视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氢能发展战略 被引量:75
3
作者 孟翔宇 陈铭韵 +4 位作者 顾阿伦 邬新国 刘滨 周剑 毛宗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179,共24页
氢能由于其所具备的清洁、低碳、高效、可再生等优点,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载体之一。当前中国面临“双碳”目标的紧迫压力,而氢能将在这个宏伟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出“双碳”目标下中国氢... 氢能由于其所具备的清洁、低碳、高效、可再生等优点,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载体之一。当前中国面临“双碳”目标的紧迫压力,而氢能将在这个宏伟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出“双碳”目标下中国氢能发展战略,基于氢能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的作用和角色,研究了中国的氢能禀赋,提出了“氢能伦理”“氢能胡焕庸线”等概念,论述了制氢、储氢、运氢及用氢各主要环节的发展现状、现有的优势,指出了中国氢能产业面临成本问题、氢能基础设施不足、能源效率偏低且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步骤不匹配、市场需求不足、技术发展存在短板、政策体系不完善等6大障碍与挑战。最后,提出了未来氢能产业发展的5项政策建议:①制定行动方案,落实国家氢能发展规划的要求;②建设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氢能经济体系;③发挥氢能优势,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体系;④加快氢能科技创新,推动建设氢能科技发展高地;⑤建设氢能应用产业集群发展园区,扩大氢能应用市场。结论认为,“双碳”目标下,中国应发挥氢能作为能源载体和工业原料的双重优势,使氢能产业在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协同作用,从而为中国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选择和路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碳达峰 碳中和 发展战略 氢能禀赋 胡焕庸线 机遇 挑战 政策建议
下载PDF
中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 被引量:45
4
作者 孟翔宇 顾阿伦 +3 位作者 邬新国 周剑 刘滨 毛宗强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77-93,共17页
中国氢能产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响下遇到了暂时困难,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回顾2020年中国各地出台的氢能发展政策,分析得出:政策重点主要集中于交通领域,包括氢燃料电池车技术研发、关... 中国氢能产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响下遇到了暂时困难,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回顾2020年中国各地出台的氢能发展政策,分析得出:政策重点主要集中于交通领域,包括氢燃料电池车技术研发、关键设备制造和加氢站建设等,而轨道交通则是未来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重点之一;氢能冶金属于新的氢能产业应用领域,许多冶金企业与氢冶金先进国家进行了示范项目合作,这些示范项目的快速推进将有助于实现中国钢铁行业革命性的绿色化转型;绿氢煤化工、绿氢贸易、民用液氢等也将是氢能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议中国明确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氢能技术创新领域,以打造高质量氢能产业为抓手,助推中国能源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并在氢能全球化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产业 交通 冶金 国际合作
原文传递
日本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商业化应用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蒙浩 吕泽伟 韩敏芳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10期1-8,共8页
在高度重视用能效率与环境保护的今天,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CHP)受到越来越多国家与地区的青睐,尤其是日本,率先推出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CHP系统并已实现商业化应用,整体系统效率可达90%以上(低位热值)。日本从20... 在高度重视用能效率与环境保护的今天,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CHP)受到越来越多国家与地区的青睐,尤其是日本,率先推出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CHP系统并已实现商业化应用,整体系统效率可达90%以上(低位热值)。日本从20世纪末开始进行燃料电池基础研究,到2004年前后生产出示范产品,2009年开始加速推进商业化应用,目前已形成完整的家用燃料电池系统产业链,成功为各国展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线。其产品高效清洁,灵活性强,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每年可为普通家庭节省12万日元以上的费用,日本各大公司建立的示范项目成功引起了民众的注意,政府在产品购买补贴与基础研究方面也加大投入力度,行业标准化更是保证了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商业化的安全稳步推进。我国对燃料电池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立了数个千瓦级示范项目,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到市场应用的产业链结构,但产品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应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扶持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成立相关组织机构管理统筹,建立一定的补贴激励机制,尽早形成行业标准,使我国燃料电池产业步入正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热电联供 用能效率 补贴机制 行业标准 商业化
下载PDF
2019年中国氢能政策、产业与科技发展热点回眸 被引量:15
6
作者 孟翔宇 顾阿伦 +3 位作者 邬新国 刘滨 何朝晖 毛宗强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183,共12页
能源载体——氢能作为一种典型的新能源形式,具有无污染、热值高、重量轻、资源丰富等优势,被视为21世纪最有希望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清洁能源。从政策制定、产业发展、基础研究以及国际合作等4个方面,综述了中国氢能产业在2019... 能源载体——氢能作为一种典型的新能源形式,具有无污染、热值高、重量轻、资源丰富等优势,被视为21世纪最有希望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清洁能源。从政策制定、产业发展、基础研究以及国际合作等4个方面,综述了中国氢能产业在2019年所取得的进步,分析了面临的问题,总结了经验教训,对未来氢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产业 能源技术 清洁能源
原文传递
中国氢能交通产业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5
7
作者 孟翔宇 顾阿伦 +4 位作者 曾静 陈铭韵 周剑 刘滨 毛宗强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共21页
综述了中国氢能公路交通、轨道交通、船舶和航空领域的发展现状,辨析了中国氢燃料电池车的综合性能,指出中国氢能汽车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2个方面:一是成本高,包括氢燃料电池车成本高,且氢燃料价格高;二是加氢基础设施不足。分析表明,中... 综述了中国氢能公路交通、轨道交通、船舶和航空领域的发展现状,辨析了中国氢燃料电池车的综合性能,指出中国氢能汽车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2个方面:一是成本高,包括氢燃料电池车成本高,且氢燃料价格高;二是加氢基础设施不足。分析表明,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中后期阶段,重载交通、拥有固定路线的特种交通等将成为氢能汽车发展的机遇,家庭乘用车将成为未来氢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氢能轨道交通将在难以电气化的地域发挥作用,以氢基化合物为动力的船舶和航空器将成为氢能船舶和航空发展的重点,未来氢能交通应完善规划、促进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新型氢能交通出行方式,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并利用碳市场机制实现新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交通 氢能汽车 船舶 航空 减排
原文传递
中国燃料乙醇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纲 曾静 +1 位作者 杨卓妮 吕天一 《酿酒》 CAS 2021年第4期27-31,共5页
为应对节能减排的压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2020年12月我国颁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发展生物能源要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 为应对节能减排的压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2020年12月我国颁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发展生物能源要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推进非粮生物液体燃料技术产业化发展。重点分析了燃料乙醇发展中的现状及瓶颈问题,最后对燃料乙醇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乙醇 可再生能源 发酵 非粮原料
下载PDF
五种甘蔗渣分离木质素热解特性及动力学 被引量:10
9
作者 崔兴凯 赵雪冰 刘德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10-2915,共6页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芳香类化合物,也是制浆造纸和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过程的主要副产物。热解是将木质素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由于分离方法不同,所得的木质素产品具有不同的热解特性。本文通过有机酸处理、碱处理...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芳香类化合物,也是制浆造纸和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过程的主要副产物。热解是将木质素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由于分离方法不同,所得的木质素产品具有不同的热解特性。本文通过有机酸处理、碱处理和氧化处理从甘蔗渣中分离得到5种木质素,即乙酸木质素(AAL)、Acetosolv木质素(As L)、Milox木质素(ML)、过氧乙酸木质素(PAAL)和碱木质素(AL)。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A)对5种木质素的热解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5种木质素的热解过程均可分为水分脱除、玻璃化转变、热解和缓慢结焦4个阶段。采用非等温的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热重数据进行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PAAL在200~700℃范围内的热解为二级动力学反应,另外4种木质素则在250~700℃范围内为二级动力学反应。5种木质素的热解表观活化能分别为AAL 33.33kJ/mol、As L 36.36kJ/mol、ML 31.10kJ/mol、PAAL24.74kJ/mol以及AL 36.93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分离木质素 热解 动力学 分子量
下载PDF
氢能在日本能源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顾阿伦 孟翔宇 +1 位作者 刘滨 周剑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第17期35-37,共3页
日本把氢能列为与电力和热能并列的核心二次能源,提出了在中长期内构建“氢能源社会”的目标.本文对日本能源发展与氢能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日本氢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构建“氢能社会”的政策部署,总结了氢能在日本能源发展战略的... 日本把氢能列为与电力和热能并列的核心二次能源,提出了在中长期内构建“氢能源社会”的目标.本文对日本能源发展与氢能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日本氢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构建“氢能社会”的政策部署,总结了氢能在日本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日本 能源发展战略
原文传递
甘蔗渣木质素的结构及其对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兴凯 陈可 +1 位作者 赵雪冰 刘德华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2-1010,共9页
对甘蔗渣有机酸预处理、碱处理和氧化预处理过程中得到的5种木质素[乙酸木质素(AAL)、Acetosolv木质素(As L)、Milox木质素(ML)、过氧乙酸木质素(PAAL)和碱木质素(AL)]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元素、官能团和化学组分分析、分子量测定及光... 对甘蔗渣有机酸预处理、碱处理和氧化预处理过程中得到的5种木质素[乙酸木质素(AAL)、Acetosolv木质素(As L)、Milox木质素(ML)、过氧乙酸木质素(PAAL)和碱木质素(AL)]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元素、官能团和化学组分分析、分子量测定及光谱特性分析,验证了甘蔗渣木质素为典型的H-S-G型木质素,除PAAL外其余4种木质素具有类似的结构特性,而PAAL由于过氧乙酸的氧化作用使木质素结构显著变化,从而具有较低的分子量、较高的酸溶木质素和羰基含量.将5种木质素添加至纤维素酶催化水解体系中,纤维素转化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AAL的抑制作用最强.结合添加木质素单体模型化合物的实验表明,酚羟基是木质素抑制纤维素酶作用的关键官能团,对羟苯基中酚羟基的抑制作用比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更强.木质素对纤维素酶解的抑制作用不只是通过无效吸附纤维素酶实现,小分子的酚类降解产物也会降低纤维素的酶解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木质素 结构特性 表征 纤维素酶解 抑制作用 酚羟基
原文传递
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其在金属防腐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柯冲 李中发 +1 位作者 朱志平 蒋永东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45-159,194,共16页
由于超疏水材料表面的特殊结构和高疏水性,当其应用在金属表面时,能有效阻止金属基材与腐蚀介质的接触,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及使用寿命。首先对固体表面浸润理论以及超疏水材料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然后,介绍了在金属... 由于超疏水材料表面的特殊结构和高疏水性,当其应用在金属表面时,能有效阻止金属基材与腐蚀介质的接触,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及使用寿命。首先对固体表面浸润理论以及超疏水材料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然后,介绍了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超疏水涂层的常用工艺技术;最后,总结并讨论了超疏水表面涂层在钢、铝和镁等金属材料上的近期发展与应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涂层 耐腐蚀性 金属 进展
下载PDF
基于稳定性分析的含酸/醇烃水体系相平衡计算
13
作者 陈好奇 史博会 +6 位作者 彭琪 康琦 宋尚飞 姚海元 陈海宏 吴海浩 宫敬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9-800,共12页
油气开发的井流物多以油气水混相形式存在。对于酸性油气田,还常伴有硫化氢或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为了避免水合物生成堵塞管道,加注醇类防冻剂是常用的方法。因而油气田井流物易于呈现含酸、含醇的多相烃水混输状态。含酸/醇烃水体系... 油气开发的井流物多以油气水混相形式存在。对于酸性油气田,还常伴有硫化氢或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为了避免水合物生成堵塞管道,加注醇类防冻剂是常用的方法。因而油气田井流物易于呈现含酸、含醇的多相烃水混输状态。含酸/醇烃水体系相平衡的准确计算,是预测其物性特征的基础,也是支持该复杂体系多相混输流动仿真的关键。但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基于经典立方型状态方程计算油气水体系相平衡的方法,存在对液烃及水相分布预测准确性不高的问题。为此,引入稳定性分析的方法,构建适用于含酸/醇烃水体系的稳定性检验方式,结合SRK-HV状态方程,建立了耦合稳定性分析的含酸/醇烃水多相多组分相平衡计算模型及算法。经多角度验证,本研究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热力学 状态方程 稳定性分析 闪蒸计算
下载PDF
基于激光多普勒测振的结构工作模态分析
14
作者 吴伟 尹涵 +2 位作者 游超 丁飞 周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为验证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快速识别高层建筑结构模态参数的适用性,提出一种采用两台远距离激光多普勒测振仪进行环境振动测试的方法。以一悬臂灯杆为例进行实测,获得振动速度响应。该方法实施便捷,测量精度能够满足要求。本文采用频域分解... 为验证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快速识别高层建筑结构模态参数的适用性,提出一种采用两台远距离激光多普勒测振仪进行环境振动测试的方法。以一悬臂灯杆为例进行实测,获得振动速度响应。该方法实施便捷,测量精度能够满足要求。本文采用频域分解法(FDD)及随机子空间算法(SSI)对其模态参数进行了识别,为进一步应用于环境激励下的高层建筑等大型结构提供试验基础。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可较好地获取结构自振频率及模态振型,自振频率差异很小,振型则几乎一致。并对灯杆进行简化的有限元分析,将模态识别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二者振型吻合较好,但自振频率略有差别。为避免模态遗漏和虚假模态,应结合多种模态识别算法进行模态分析。最后采用该方法对一超高层建筑进行环境激励下的振动实测与模态参数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 远距离测振 工作模态分析 随机子空间法 振型
下载PDF
滨海高密度老旧城区基于自然的内涝综合解决方案——以秦皇岛河东片区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佘年 皇甫苏婧 +4 位作者 谢振涛 蔡业钊 徐大可 乔婧雯 于雪晶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5期8-13,18,共7页
在系统性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内涝的综合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更新和建设的重中之重。以秦皇岛市河东片区为例,提出在高密度老城区采用基于自然的内涝综合解决方案解并同时解决水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内涝成因分析、分... 在系统性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内涝的综合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更新和建设的重中之重。以秦皇岛市河东片区为例,提出在高密度老城区采用基于自然的内涝综合解决方案解并同时解决水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内涝成因分析、分散式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设计原则及海绵骨干网络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内涝 分散式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海绵骨干网络
下载PDF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蓄电池SOH快速检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海锋 万畅 林树胜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3年第3期132-134,共3页
介绍了一种通过机器学习快速分离同组不健康电池及预测未知蓄电池健康度SOH的方法。IEC60896-22-2004和GB/T19638.2-2005标准规定了铅酸蓄电池的容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标准的容量测试方法需要使用C_(10)的电流恒流放电10个小时,试验方法... 介绍了一种通过机器学习快速分离同组不健康电池及预测未知蓄电池健康度SOH的方法。IEC60896-22-2004和GB/T19638.2-2005标准规定了铅酸蓄电池的容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标准的容量测试方法需要使用C_(10)的电流恒流放电10个小时,试验方法在实际中难以应用于数量庞大的在用蓄电池组。研究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替代方法,对蓄电池组均衡电压后进行快速5分钟大电流充电和5分钟大电流放电,提取充放电的特征,通过SOM神经网络将每个蓄电池特征映射到二维平面,然后通过聚类分析分离不同容量性能的电池。更进一步,通过多次机器学习和按照标准方法获取真实容量,建立监督学习的训练集,利用SOM神经网络聚类中心距离或者时序相似性搜索算法用于快速评估未知电池样本的容量,准确率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M神经网络 蓄电池容量 SOH 机器学习 时序相似性搜索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改性研究及产业化现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纲 杨卓妮 +1 位作者 曾静 吕天一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5期96-97,119,共3页
近年来,世界各国通过法律法规对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对全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及产业化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是一种典型的全生物降解聚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绿色环保、生物降解等特点,在包装... 近年来,世界各国通过法律法规对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对全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及产业化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是一种典型的全生物降解聚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绿色环保、生物降解等特点,在包装、地膜、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重点介绍国内外PBS的产业情况和近五年PBS的改性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全生物降解材料 改性 产业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非视域成像技术分析与展望 (特邀)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欣 杜东宇 邓儒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29,共26页
传统的光学成像技术受限于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只能对视域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成像。伴随着新型成像设备和高性能计算方法的发展,集光学成像、计算技术和图像处理于一体的非视域成像技术(none-line-of-sight,NLOS)使超越视域范围成像成为... 传统的光学成像技术受限于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只能对视域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成像。伴随着新型成像设备和高性能计算方法的发展,集光学成像、计算技术和图像处理于一体的非视域成像技术(none-line-of-sight,NLOS)使超越视域范围成像成为可能。文中依据成像机理的差异,将现有非视域成像技术分为三类:基于相干信息的方法、基于二维强度信息的方法和基于光子飞行时间的方法,详细分析了不同成像方法的原理及实现。同时将基于光子飞行时间的方法作为综述重点,在包含多类型目标和室内外场景的公共数据集中,定量比较了代表性方法的成像性能,并进一步设计搭建了阵列式非共焦瞬态成像装置,单曝光采集了真实场景中的非共焦瞬态图像,分析了典型非共焦成像方法在该成像架构下的重建能力。最后讨论了非视域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视域成像 拐角成像 光子飞行时间 单曝光非共焦成像 散斑相关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城市尺度极端降雨空间格局特征研究——以珠海市为例
19
作者 包正铎 杨清清 +2 位作者 贺卫宁 王文刚 王雷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5期28-34,共7页
利用区域气象模型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欧洲气象中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进行动力学降尺度至4 km水平分辨率,反演模拟珠海市长期的逐年最大日降雨事件过程;基于广义极值理论(GEV)计算不同降雨历时(1 h... 利用区域气象模型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欧洲气象中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进行动力学降尺度至4 km水平分辨率,反演模拟珠海市长期的逐年最大日降雨事件过程;基于广义极值理论(GEV)计算不同降雨历时(1 h和24 h)、不同重现期(2 a、5 a、10 a、20 a、50 a和100 a)下珠海市4 km格网的暴雨强度空间格局,以期为当地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和洪涝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支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气象模拟 动力学降尺度 防灾减灾 极端降雨 暴雨风险区划
下载PDF
降雨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皓轩 梅松军 +1 位作者 周康 包正铎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5期19-22,共4页
降雨预报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时临近预报可以为实时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信息。对目前降雨短时临近预报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基于探测数据外推、数值模式、统计学习3... 降雨预报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时临近预报可以为实时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信息。对目前降雨短时临近预报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基于探测数据外推、数值模式、统计学习3种常用方法的最新进展。基于探测数据外推的算法对于短时间和小范围内的降雨预报效果较好。数值模式强调物理过程,能全面分析和模拟大气环流场和降雨系统演变过程。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基于统计学习的算法在降雨短时临近预报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短时临近预报 探测数据外推 数值模式 统计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