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万古霉素缓释微球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启明 周岳 +3 位作者 王明波 乔泽文 杨海波 胡宁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3-989,共7页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万古霉素缓释微球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通过复乳-固化法制备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取48只家兔,按沈霖造模法制作双侧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1个月后局部彻底清创造成骨缺损,A...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万古霉素缓释微球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通过复乳-固化法制备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取48只家兔,按沈霖造模法制作双侧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1个月后局部彻底清创造成骨缺损,A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B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混合万古霉素,C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7d、2周、4周测定各组动物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于术后2、4、8及12周每组处死4只兔,行植骨区大体形态、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3d、7dB组CRP水平显著低于A组,但大于C组;术后1d、3d、2周、4周B、C组ESR显著低于A组,术后7d、2周C组ESR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周B、C组X线片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B、C3组之间X线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12周,B、C组组织学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家兔感染性骨缺损,局部应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万古霉素缓释微球的疗效与自体微小颗粒骨混合万古霉素相当,均好于自体微小颗粒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羟基乳酸聚合物910 骨移植 骨缺损
原文传递
小间隙吻合术结合控释生长因子促进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刘华刚 陈琳 +3 位作者 王臻 刘伟强 纪柳 敖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小间隙吻合术结合控释生长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9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模型;A组:以含有神经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凝胶的硅胶管桥接神经远近端(间隙3ram)... 目的探讨小间隙吻合术结合控释生长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9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模型;A组:以含有神经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凝胶的硅胶管桥接神经远近端(间隙3ram);B组:以含有生理盐水的硅胶管桥接神经远近端(间隙3mm):C组:采用神经远近端直接缝合。术后8周进行坐骨神经指数(SFI)、神经电生理、肌肉湿重比检查以及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从数据上看,A组在SFI、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湿重比、再生神经纤维密度及髓鞘化等方面均高于B组和C组,但三组的SFI、肌肉湿重比及新生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再生神经纤维密度,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间隙导管吻合术可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微环境,小间隙吻合术结合控释生长因子对神经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创伤和损伤 生长因子 神经再生 大鼠
原文传递
纳米复合树脂口腔修复材料的研制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臻 张维丽 刘伟强 《纳米科技》 2010年第1期1-6,10,共7页
利用纳米技术和分子组装技术,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羟基磷灰石材料作为牙齿龋洞的修复充填的无机填料,与有机树脂基质有机地复合和组装,从而开发出强度高、易加工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复合树脂牙齿修复材料。根据我国医药行业标准YY1... 利用纳米技术和分子组装技术,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羟基磷灰石材料作为牙齿龋洞的修复充填的无机填料,与有机树脂基质有机地复合和组装,从而开发出强度高、易加工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复合树脂牙齿修复材料。根据我国医药行业标准YY1042—2003《牙科学聚合物基充填、修复和粘固材料》,对纳米复合树脂材料挠曲强度、压缩强度以及吸水值等性能进行了实验室阶段的表征,性能完全达到目前临床使用的进口牙科复合树脂的各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纳米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挠曲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