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凋亡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5
1
作者 高清平 黄望香 李秀珍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目的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30例 ITP患者治疗前后 T(CD3+ )、B(CD1 9+ )淋巴细胞及血小板 Fas蛋白和 Fas- L 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前 T淋巴细胞的 Fas蛋白表达... 目的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30例 ITP患者治疗前后 T(CD3+ )、B(CD1 9+ )淋巴细胞及血小板 Fas蛋白和 Fas- L 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前 T淋巴细胞的 Fas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者 ,Fas- L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 ,B淋巴细胞的 Fas和Fas- L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患者 T淋巴细胞的 Fas蛋白表达上调和 Fas- L蛋白表达下调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的血小板 Fas和 Fas- L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经治疗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患者血小板 Fas和 Fas- L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未治疗的 ITP患者体内大量表达 Fas- L蛋白的 T淋巴细胞与高表达的 Fas蛋白的血小板结合后 ,T淋巴细胞可发挥细胞毒作用 ,杀伤血小板 ;另外 ,血小板同时高表达Fas和 Fas- L蛋白 ,血小板通过 cis途径凋亡而减少。经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可通过下调血小板 Fas和 Fas- L蛋白的表达而阻止血小板 cis凋亡 ,下调 T淋巴细胞 Fas- L蛋白的表达 ,减少 T淋巴细胞对血小板的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 FAS蛋白 FAS-L蛋白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望香 李蕊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1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98例初发APL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ATRA+DA双诱导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ATRA每天25mg/...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98例初发APL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ATRA+DA双诱导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ATRA每天25mg/m^2,ATO每天0.15mg/kg(ATRA后第10天开始)联合治疗,直至完全缓解(CR),CR后接受ATO和ATRA联合巩固治疗。比较两组CR率、PML-RARd融合基因转阴时间及5年无病生存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CR率分别为89.5%(43/48)和90.0%(45/50),获得CR时间分别为(30.0±5.1)d和(28.1±4.4)d,两组CR率(x。=-0.068,P=0.946)及获得CR时间(t=1.757,P=0.083)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获得CR的患者中,3例分别在CR后第276、385和394天复发。所有患者发病时PML-RARα融合基因均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CR时分别有25.0%(5/20)和29.4%(5/17)转阴,巩固后分别有92.5%(37/40)和97.6%(41/42)转阴。对照组和治疗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5.3±5.9)%和(87.6±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2,P=0.630)。结论ATO联合ATRA能有效治疗初发APL患者,可以作为常规化疔方案外的另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淋巴瘤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英玲 罗玲 +4 位作者 叶春桃 饶晨 冯碧珊 肖小灵 黄望香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阿霉素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S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干预DLBCL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Caspase3、Cytochrome=C蛋白...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阿霉素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S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干预DLBCL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Caspase3、Cytochrome=C蛋白表达。结果:MTS结果显示两个药物联合处理对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各药物单独处理组。相对control组,各药物处理组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并且各药物单独处理组细胞的凋亡比率显著低于联合处理组(P<0.05)。相比control组,各药物处理组PI3K和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ytochrome C表达显著升高(P<0.05),并且联合处理组Caspase3、Cytochrome C表达显著高于各药物单独处理组(P<0.05)结论:两个药物联合使用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与凋亡,从而增加了阿霉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阿霉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治疗肿瘤研究回顾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英玲 罗玲 +4 位作者 叶春桃 饶晨 冯碧珊 肖小灵 黄望香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9期1610-1614,共5页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作为一种与肿瘤密切相关的酪氨酸激酶,可被易位或突变激活,出现异常表达如基因突变、重排及扩增等,激活体内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调控肿瘤的生长、分化、迁移。ALK小分子抑制剂类抗肿...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作为一种与肿瘤密切相关的酪氨酸激酶,可被易位或突变激活,出现异常表达如基因突变、重排及扩增等,激活体内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调控肿瘤的生长、分化、迁移。ALK小分子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虽然已经被批准正式应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然而新的耐药突变问题也不断出现,导致肿瘤反复。通过查阅文献,回顾近年来对ALK抑制剂的研究、中医药认识以及临床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 肿瘤 中医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