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建波 麦艳媚 +3 位作者 陈郁筠 肖颜玉 罗凯 单万水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肺结核病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2011年间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临床确诊的结核病人中共分离出结核菌以外的病原菌213株,其中真菌... 目的了解临床肺结核病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2011年间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临床确诊的结核病人中共分离出结核菌以外的病原菌213株,其中真菌占44.1%(94/213),革兰阴性杆菌占45.5%(97/213),革兰阳性球菌仅占10.3%(22/213)。肺结核病人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多数耐多种抗生素。结论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比与普通住院病人不同,以白假丝酵母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耐多种抗生素条件致病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白假丝酵母菌 铜绿假单胞菌
原文传递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培益 苏又苏 +3 位作者 汤海燕 方红成 何少林 李大主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EPCs。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EPCs。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133。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将EPCs分别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或CD4+CD25-T细胞共培养36h。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细胞计数法观察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和CD4+CD25-T细胞相比,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共培养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显著增强,且呈浓度依赖性增强。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显著促进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此作用可能是其抗AS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调节性T细胞 内皮祖细胞 增殖 迁移 黏附
原文传递
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比较与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建波 黄同花 +4 位作者 陈郁筠 吴驰 肖颜玉 罗凯 叶飞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20-421,423,共3页
目的比较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分析目前深圳市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方法统计2009~2010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结核病患者痰标本涂片镜检、培养和PCR检测结果,并对分枝杆菌菌种及对治疗药物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40例... 目的比较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分析目前深圳市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方法统计2009~2010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结核病患者痰标本涂片镜检、培养和PCR检测结果,并对分枝杆菌菌种及对治疗药物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40例资料齐全的结核病确诊病例入选,其中肺结核537例、结核性胸膜炎82例、结核性脑膜炎21例,分枝杆菌涂片镜检阳性率分别为44.1%、5.3%和13.3%,分枝杆菌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59.9%、12.9%和30.0%,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2.2%、16.7%和26.3%。经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占67.0%、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占16.8%、非结核分枝杆菌占16.2%,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4%、14.8%、4.7%和15.6%。结论目前结核病实验诊断方法主要有涂片镜检、培养和PCR检测,病原菌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为主,对3种主要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另外,菌阴结核约占40%,目前对菌阴结核、活动性结核与陈旧性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期待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属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耐药性
下载PDF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新云 刘月峰 +5 位作者 易娟 柯跃斌 袁建辉 黄海燕 毛吉炎 毛侃琅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Foxp3、GATA3、CTLA4、T—bet的mRNA表达。方法选取TCE药疹样皮炎患者8例为病例组,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对象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Foxp3、GATA3、CTLA4、T—bet的mRNA表达。方法选取TCE药疹样皮炎患者8例为病例组,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对象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Foxp3、GATA3、CTLA4、T—bet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Foxp3、GATA3、CT—LA4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15%、97%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T—bet基冈mRNA表达水平下降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TCE药疹样皮炎的部分免疫相关基斟表达水平发生明显改变,这些基因可能在TCE引起的变态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皮炎 职业性 超敏反应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正己烷对人体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伟 易娟 +4 位作者 黄辉平 香映平 何家禧 刘清君 黄先青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了解正己烷接触对人体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己烷接触1年以上的工人269名作为接触组,同时选取未接触正己烷的工人104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工人尿中2,5-己二酮的含量,并依据WS/T243—2004《职业接触正己烷的... 目的了解正己烷接触对人体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己烷接触1年以上的工人269名作为接触组,同时选取未接触正己烷的工人104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工人尿中2,5-己二酮的含量,并依据WS/T243—2004《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生物限值》,将含量超出和未超出生物限值的工人分为高接触组和低接触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工人血清中MBP水平。结果接触组工人尿中2,5-己二酮含量均值为(3.10±1.35)mg/L,对照组尿中2,5-己二酮含量均小于最低检出限(0.5mg/L)。低接触组和高接触组工人血清中MBP表达的水平分别为(1.62±0.23)和(2.43±0.2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0.78±0.1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中MBP表达水平与尿中2,5-己二酮的含量呈正相关(r=0.781,P〈0.01)。结论正己烷接触可导致人体血清中MBP表达水平升高,血清中MBP可作为正己烷接触的效应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烷类 职业暴露 髓磷脂碱性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产科女医生精神紧张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崔娅 谢英 +3 位作者 沙焱 吴晓霞 许学岚 王佃鹏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54-357,360,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产科医生的精神紧张压力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方法,抽取9家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产科女医生491人(研究组),心血管内科女医生216人(对照组),对两组医师进行CHQ、JCQ及产科医生紧张量表调查,同时检测... 目的:探讨女性产科医生的精神紧张压力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方法,抽取9家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产科女医生491人(研究组),心血管内科女医生216人(对照组),对两组医师进行CHQ、JCQ及产科医生紧张量表调查,同时检测空腹静脉血儿茶酚胺水平及血压,比较两组女医生性激素与精神紧张程度和相关性。结果:(1)研究组GHQ总分≥15分精神紧张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JCQ显示研究组工作需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社会支持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医生紧张量表显示研究组的工作强度、工作倦怠程度、医患关系以及工作特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2)泌乳素、睾酮水平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01、P<0.05),排卵期雌二醇及孕酮均低于对照组P<0.01。(3)研究组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临床症状程度明显者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对比,研究组精神紧张和女性内分泌功能状况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计算得出精神紧张与性激素的异常变化有密切相关性。结论:(1)GHQ-12提示研究组在产科工作环境中精神健康伤害发病率高于对照组;(2)JCQ提示在医院产科工作环境中造成医生紧张的因素高于内科;(3)产科医生紧张量表提示研究组医生精神紧张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产科组精神紧张伤害和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症状的程度高于对照组。而产科紧张环境中出现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应与女性内分泌功能异常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 医院 产科 精神卫生 性激素类 血压 儿茶酚胺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内皮祖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培益 苏又苏 +3 位作者 汤海燕 方叶青 何少林 李大主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Treg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获EPCs;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获得Tr...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Treg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获EPCs;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获得Tregs。流式细胞仪鉴定EPCs及Tregs纯度。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ox-LDL组(50mg/L)及ox-LDL+Tregs组,干预24h后,取各组细胞上清液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检测。收获各组细胞行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一氧化氮(NO)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作用于EPCs后,其SOD,Bcl-2及NO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Tregs干预24h后,显著改善了EPCs的功能,各组SOD,Bcl-2及NO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减少。结论:Tregs对ox-LDL致EPCs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抗凋亡及促进EPCs的动员与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人脐血内皮祖细胞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原文传递
慢性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志敏 王佃鹏 +1 位作者 李培茂 张艳芳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16期2184-218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慢性苯中毒患者63例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人员63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慢性苯中毒患者63例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人员63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苯中毒观察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M(P25,P75)分别为[3.27(3.11,4.07)]×109/L、[3.91(3.57,4.30)]×1012/L、[112.00(103.00,126.00)]g/L、[182.00(143.00,228.00)]×109/L,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T、APTT分别为[11.45(11.00,12.10)]s、[27.25(24.78,30.90)]s,对照组分别为[11.60(11.10,12.10)]s、[27.90(24.90,30.20)]s,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T、FIB分别为[17.40(16.30,18.30)]s、[1.97(1.67,2.17)]g/L,对照组分别为[17.00(15.90,18.00)]s、[2.21(2.09,2.51)]g/L,观察组TT结果高于对照组,FIB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受损,出现出血倾向,可能与血小板的数量减少与功能受损,毒物损伤肝脏后导致凝血因子生成减少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苯中毒 出血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正己烷对人体血清髓鞘P0与P2蛋白抗体的影响
9
作者 易娟 周伟 +2 位作者 何家禧 刘清君 黄先青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了解正己烷对人体血清髓鞘P0蛋白抗体与P2蛋白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接触正己烷1年以上的工人269名作为接触组,同时选取未接触正己烷的工人104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工人尿中2,5-己二酮的含量,并依据WS/T243—2004《职业接触正... 目的了解正己烷对人体血清髓鞘P0蛋白抗体与P2蛋白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接触正己烷1年以上的工人269名作为接触组,同时选取未接触正己烷的工人104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工人尿中2,5-己二酮的含量,并依据WS/T243—2004《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生物限值》将含量超出和未超出生物限值的工人分别设为高接触组和低接触组,进一步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工人血清中P0抗体、P2抗体的水平。结果正己烷接触组工人尿中2,5.己二酮含量均值为(3.10±1.35)mg/L,对照组尿中2,5-己二酮含量均低于最低检出限。接触组工人血清中P0抗体(IgG、IgM)和P2抗体(IgG、IgM)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接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己烷可导致人体血清中P0抗体以及P2抗体升高,血清中P0抗体以及P2抗体可作为正己烷接触的易感性标志物,这将有助于正己烷职业中毒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同时也为制定卫生标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烷类 己酮类 糖蛋白类
原文传递
28d苯染毒小鼠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10
作者 张志敏 李培茂 +4 位作者 林大枫 张文 杨祥丽 林晓虹 王佃鹏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观察28 d苯染毒小鼠血清蛋白的表达变化,寻找其敏感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4~5周龄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昆明小鼠40只,将其随机分为苯中毒组和对照组,苯中毒组30只,给予苯皮下注射,1次/d,剂量为每千克体质... 目的观察28 d苯染毒小鼠血清蛋白的表达变化,寻找其敏感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4~5周龄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昆明小鼠40只,将其随机分为苯中毒组和对照组,苯中毒组30只,给予苯皮下注射,1次/d,剂量为每千克体质量150 mg(即150 mg/kg),每周5 d,连续4周。对照组10只,按同样方法给予玉米油。染毒期间记录小鼠皮毛外形、精神、饮食状况和体质量变化。实验结束时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血清生化肝功能指标检测、α1-抗胰蛋白酶(α1-AT)、载脂蛋白A1(APOA1)及补体C3的检测;收集小鼠肝脏组织并称重,计算肝脏脏器系数,采用HE染色进行病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苯中毒组实验期间小鼠皮毛外形、精神、饮食状况未见明显异常,染毒4周后,苯中毒组小鼠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苯中毒组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苯中毒组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两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糖原蓄积;苯中毒组APOA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皮下注射是建立苯染毒小鼠模型的简单可行的方法。在苯中毒小鼠模型中,APOA1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潜在的苯中毒敏感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中毒 小鼠 APOA1 敏感生物标志物 肝脏
原文传递
吴茱萸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乔海霞 甄攀 +3 位作者 李秀娟 季建军 张艳芳 张玉妥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提取物是否具有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吴茱萸提取物对13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定抑菌效果。结果:吴茱萸提取物对10种临床常见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三种真菌无明显作用。结论:... 目的:研究吴茱萸提取物是否具有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吴茱萸提取物对13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定抑菌效果。结果:吴茱萸提取物对10种临床常见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三种真菌无明显作用。结论:吴茱萸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等临床常见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最低抑菌浓度 抗菌作用 微生物敏思性试验
下载PDF
苯致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和生化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祥丽 王佃鹏 +5 位作者 周飞 张艳芳 李培茂 张志敏 邓丽丹 罗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8期2526-2528,共3页
目的分析职业性苯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象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参数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10例苯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分析和血清生化(肝功能、肾功... 目的分析职业性苯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象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参数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10例苯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分析和血清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葡萄糖、血脂)参数检测分析。结果病例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嗜碱性细胞绝对值、血小板比积、大血小板比率、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细胞参数异常,肝肾功能、血脂及存在异常,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致白血病 血常规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血脂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易娟 刘征宇 +1 位作者 汤海燕 高燕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5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奥林巴斯AU-400生化仪对38例TCE致药疹样皮炎患者及随机选取的40例健康人群的ALT、AST、TC、TG、HDL-C、LDL-C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方法作统计分析。结果:TC... 目的:观察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奥林巴斯AU-400生化仪对38例TCE致药疹样皮炎患者及随机选取的40例健康人群的ALT、AST、TC、TG、HDL-C、LDL-C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方法作统计分析。结果:TCE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TC、HDL-C、LDL-C水平明显降低。结论: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胆固醇合成受损,血脂水平与ALT、AST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血脂异常 肝功能试验
下载PDF
EDTA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1例
14
作者 张印则 张艳芳 +1 位作者 李天君 赵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6期62-63,共2页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在血细胞计数及筛分时使用K2EDTA作为血常规标本抗凝剂。使用推荐浓度的EDTA盐在抽血后1~4h内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别。
关键词 EDTA 抗凝剂 血小板计数 标准化委员会 血液分析仪 血细胞计数 现报告如下 推荐浓度 分时使用 病例 依赖性 血液学 血常规 性差别 溶血素 凝集物 白细胞 现象 升高 破坏
下载PDF
297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UU和CT感染情况分析
15
作者 张艳芳 刘征宇 +1 位作者 汤海燕 邓丽丹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病例标本297例,进行UU培养和CT抗原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297例标本中,UU阳性率... 目的:调查分析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病例标本297例,进行UU培养和CT抗原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297例标本中,UU阳性率为35.7%,且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CT阳性率3.7%;UU+CT混合感染占3.4%。UU阳性率明显高于CT阳性率和UU+CT混合感染率(P均〈0.01)。UU、CT和UU+CT感染率,男性和女性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以20~40岁最高。结论:UU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主要感染因素,CT次之,且青壮年感染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炎 解脲脲原体 衣原体/沙眼
下载PDF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4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培茂 张艳芳 +3 位作者 王佃鹏 张志敏 林大枫 王革非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方法分析49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中毒程度与工龄、外周血细胞计数间的关系,以及治疗前后症状、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 49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中37例轻度中毒,6例中度中毒,6... 目的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方法分析49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中毒程度与工龄、外周血细胞计数间的关系,以及治疗前后症状、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 49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中37例轻度中毒,6例中度中毒,6例重度中毒。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间红细胞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间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3组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经治疗后,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有随苯中毒轻、中、重依次递减趋势;目前治疗可缓解一般症状,但较难改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中毒 工龄 外周血
原文传递
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酸和丙烯酸的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添娣 周伟 +3 位作者 张文 林怡然 贠建培 何俊涛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19期2492-2494,共3页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酸、丙烯酸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硅胶管采集,丙酮解吸,经FFAP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结果该方法丙酸、丙烯酸分离效果好,峰形尖锐;线性范围分别为1.9~1 984和2.1...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酸、丙烯酸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硅胶管采集,丙酮解吸,经FFAP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结果该方法丙酸、丙烯酸分离效果好,峰形尖锐;线性范围分别为1.9~1 984和2.1~526.0 mg/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1.9和2.1mg/L,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2 mg/m3(以采集15 L空气样品计);方法的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1.9%和0.4%~2.5%;平均解吸效率分别为89.0%~94.1%和83.6%~89.2%。结论该方法可完全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酸、丙烯酸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 空气 丙酸 丙烯酸 气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佃鹏 李培茂 +4 位作者 惠长野 王金林 高燕华 张艳芳 易娟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15期1876-1877,1880,共3页
目的通过了解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疾病进程判断和肝功能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抽取23例正常人和8例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抗凝外周全血,采用仪器法检测外周血中凝血因子... 目的通过了解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疾病进程判断和肝功能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抽取23例正常人和8例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抗凝外周全血,采用仪器法检测外周血中凝血因子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水平。结果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观察组APTT、PT和TT分别为(33.78±9.15)、(16.04±6.67)和(18.28±2.56)s,对照组分别为(28.91±2.67)、(11.23±0.79)和(15.7±0.96)s,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纤维蛋白原为(1.43±0.33)g/L,对照组为(2.64±0.46)g/L,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凝血因子水平对于疾病进程判断和肝功能损伤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乙烯 药疹样皮炎 凝血因子
原文传递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T和B淋巴细胞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丽丹 邓立华 +5 位作者 林大枫 汤海燕 王佃鹏 罗斌 童向东 张文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31-735,共5页
目的以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调节性淋巴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于2019年12月,以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6例OMDT患者(其中8例为多形红斑,8例为重症多形红斑)为研究对象,... 目的以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调节性淋巴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于2019年12月,以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6例OMDT患者(其中8例为多形红斑,8例为重症多形红斑)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和外周血调节性淋巴细胞百分数,分析肝功能与外周血调节性T、B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试验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谷氨酰肽酶(GGT)高于健康对照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胆碱脂酶(CHE)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患者淋巴细胞、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调节性B细胞(CD19^+CD24^+CD27^+Bregs)百分数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D8^+T细胞百分数高于健康对照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DBIL水平与CD4^+CD25^+Tregs、CD19^+CD24^+CD27^+Bregs、CD4^+T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386^-0.809,P<0.05),与CD8^+T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除DBIL外)(r=0.503~0.568,P<0.05);TP、ALB水平与CD4^+CD25^+Tregs、CD19^+CD24^+CD27^+Bregs、CD4^+T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351~0.784,P<0.05),ALB与CD8^+T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r=-0.315,P<0.05),CHE与CD4^+CD25^+Tregs、CD19^+CD24^+CD27^+Bregs百分数、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90~0.527,P<0.05)。结论OMDT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可能由调节性淋巴细胞失衡引起,其肝脏损害可能与CD8^+T细胞的增高、CD4^+T细胞、CD4^+CD25^+Tregs、CD19^+CD24^+CD27^+Bregs百分数和CD4^+/CD8^+的比值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肝功能 淋巴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B细胞
原文传递
三氯乙烯致细胞氧化应激及与热休克蛋白70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大枫 杨光涛 +2 位作者 李培茂 易娟 张艳芳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14期1915-1918,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致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 70)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二甲亚砜配制不同浓度TCE溶液(0、0.25、0.50、1.00、2.00、4.00、8.00 mmol/L)染毒体外培养的人Hep G2细胞,24 h后用噻唑蓝(MTT)试验检测...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致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 70)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二甲亚砜配制不同浓度TCE溶液(0、0.25、0.50、1.00、2.00、4.00、8.00 mmol/L)染毒体外培养的人Hep G2细胞,24 h后用噻唑蓝(MTT)试验检测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内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HSP 70水平,分析TCE浓度与MDA、GSH、HSP 70水平间的关系。结果 TCE浓度≤8.00 mmol/L时Hep G2细胞活力与TCE浓度为0 mmol/L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CE浓度增高,MDA水平呈上升趋势(β=20.59,P<0.01),GSH水平呈下降趋势(β=-0.98,P<0.01);TCE浓度≥2.00 mmol/L时MDA水平高于TCE浓度为0 mmol/L时的水平,GSH水平低于TCE浓度为0 mmol/L时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SP 70水平随TCE浓度增高未呈明显趋势变化。结论 TCE在不显著影响细胞活力的剂量范围内可导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而HSP 70可能不参与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氧化应激 丙二醛 谷胱甘肽 热休克蛋白70 HEP G2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