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俞深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郑盛惠 蔡智刚 +4 位作者 焦建凯 李慧莺 杨丽霞 彭志华 姚本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以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效穴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采用针灸、牵引、推拿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针灸时采用常规取穴加大肠俞深刺,对照组仅取针灸常规穴位,其余治疗两组相同。治疗2... 目的:探讨以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效穴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采用针灸、牵引、推拿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针灸时采用常规取穴加大肠俞深刺,对照组仅取针灸常规穴位,其余治疗两组相同。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并采用Mcgill量表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比较评定;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83.8%,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PRI总分、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huc scales,VAS)、现在疼痛程度(the 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5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t=2.871、3.15、4.40、4.92、3.06,P均<0.01);随访1年复发率治疗组为8.9%,对照组21.7%,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大肠俞深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取穴,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针灸疗法 大肠俞 针刺深度
下载PDF
上肢导引功治疗中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焦建凯 郑盛惠 +1 位作者 彭志华 杨丽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上肢导引功对中风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上肢导引功组(治疗组)、Bobath疗法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上肢导引功,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6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 目的:探讨上肢导引功对中风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上肢导引功组(治疗组)、Bobath疗法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上肢导引功,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6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TEF、上肢FMA评分、MB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导引功对提高中风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上肢导引功 上肢功能
下载PDF
人迎穴深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郑盛惠 焦建凯 +3 位作者 任蓉 杨丽霞 谢宇峰 姚本根 《四川中医》 2009年第10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人迎穴深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以人迎穴深刺配合传统针刺治疗,对照组以传统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目的:观察人迎穴深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以人迎穴深刺配合传统针刺治疗,对照组以传统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洼田饮水试验平均分值均显著下降,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疗效评定治疗组痊愈53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痊愈25例,有效2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结论:人迎穴深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针灸疗法 人迎穴 针剌深度
下载PDF
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早期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焦建凯 郑盛惠 +1 位作者 彭志华 谢宇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25期5-7,共3页
的探讨头针结合运动想像疗法对脑梗死早期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动组(头针+运动想象疗法+运动疗法)和运动组(运动疗法),每组各45例。治疗前和治疗28天时,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 的探讨头针结合运动想像疗法对脑梗死早期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动组(头针+运动想象疗法+运动疗法)和运动组(运动疗法),每组各45例。治疗前和治疗28天时,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分,并采用F-Meyer量表(FMA)评价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使用量角器测定患侧手腕主动活动范围(AROM),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FMA、AROM和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0.01),治疗后针动组各项评分均优于运动组(P〈0.05);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Fla(6-Keto—PGFla,6-K—P)的含量,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TXB2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配合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促进脑梗死早期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运动想像疗法 运动疗法 脑梗死 偏瘫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