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通气所致肺部感染的发病因素及防治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义禄 肖翠屏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683-684,共2页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发病因素 肺部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PNEUMONIA 急慢性呼吸衰竭 防治 常见并发症 有效方法 CCU
原文传递
颅内静脉窦放血治疗外伤性颅内高压
2
作者 陈义禄 毛毓敏 +1 位作者 陈德学 孙玉萍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4年第10期1182-1183,共2页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放血治疗外伤性颅内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伤后 6h以内 ,GCS 3~ 8分 ,ICP≥ 5 33kPa ,并具有CT特征的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 19例 ,进行上矢状窦放血疗法。与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比较死亡率、致残率和IC...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放血治疗外伤性颅内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伤后 6h以内 ,GCS 3~ 8分 ,ICP≥ 5 33kPa ,并具有CT特征的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 19例 ,进行上矢状窦放血疗法。与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比较死亡率、致残率和ICP、VSP、HB、HCT和GCS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上矢状窦放血疗法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ICP和VSP分析 ,ICP持续升高难以控制时 ,经上矢状窦放血可显著降低ICP ,同时VSP升高 ,有助于脑静脉回流 ,改善脑瘀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外伤性 放血治疗 颅内高压 放血疗法 死亡率 ICP 结论 目的 指标
原文传递
国内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58
3
作者 范学政 游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56-961,共6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理念的进步和手术工具的改进,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日益成为外科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手段。本文将综述目前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的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 血肿清除 现状 趋势
原文传递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及对策 被引量:36
4
作者 练晓文 侯春艳 +1 位作者 游恒星 邱建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653例经受了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颅内感染58例,先将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差...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653例经受了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颅内感染58例,先将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差异的结果再采用二项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4h以上、脑室外引流、植入性材料、伴发糖尿病和中枢神经系统外合并感染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术中严密缝合硬脑膜防止脑脊液漏,缩短手术时间、尽可能缩短脑室外引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材料植入、控制血糖和早期治疗全身合并的感染等可以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清平 邱建东 +4 位作者 冯文峰 李伟光 钟远强 彭智涛 陈建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8月对25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在显微镜下分离外侧裂,经岛叶无血管区进入血肿腔,行血肿清除术。术后按照严格的内科治疗,控制血压,神经营...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8月对25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在显微镜下分离外侧裂,经岛叶无血管区进入血肿腔,行血肿清除术。术后按照严格的内科治疗,控制血压,神经营养,康复治疗,进行ADL评分。结果术后存活24例,死亡1例(4.0%)。24例术后3个月按ADL评分:Ⅱ级13例(54.2%),Ⅲ级8例(33.3%),Ⅳ级2例(8.3%),Ⅴ级1例(4.2%)。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自发性脑出血 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
下载PDF
神经节苷酯钠辅助治疗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及细胞因子、体液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酯钠辅助治疗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及细胞因子、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钠组(GM1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时分...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酯钠辅助治疗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及细胞因子、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钠组(GM1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时分别测定血清中神经损伤分子、神经损伤细胞因子、炎症细胞因子、体液免疫分子的含量。结果:治疗后4、8周时,两组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免疫球蛋白G(IgG)、IgM、Ig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GM1组患者血清中NSE、S100β、UCH-L1、GFAP、hs-CRP、TNF-α、IL-6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DNF、NGF、IgG、IgM、Ig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钠辅助治疗能够减轻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抑制炎症反应并提高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节苷酯钠 细胞因子 体液免疫
下载PDF
微创穿刺辅助开颅减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的效果 被引量:24
7
作者 叶华卫 宋彧 +2 位作者 江先福 柳亚启 林锦乐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z1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辅助开颅减压抢救高血压脑出血致脑疝患者的意义。方法 92例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治疗方案随机分为3组,血肿微创穿刺引流组采取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脑室微创穿刺组采取脑室微创穿刺...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辅助开颅减压抢救高血压脑出血致脑疝患者的意义。方法 92例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治疗方案随机分为3组,血肿微创穿刺引流组采取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脑室微创穿刺组采取脑室微创穿刺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传统甘露醇组采取甘露醇辅助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分析3组患者预后及操作相关指标。结果脑室微创穿刺组瞳孔回复时间及脑疝持续时间最短并获得最少的病死率(P<0.01),在操作耗时及非死亡率方面,血肿微创穿刺引流组与脑室微创穿刺组等同;血肿微创穿刺引流组瞳孔回复时间、脑疝持续时间及病死率均优于传统甘露醇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与脑室微创穿刺等微创操作较传统甘露醇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更快解除脑疝压迫,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血肿 脑室穿刺 脑疝 微创穿刺 开颅血肿清除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脑微出血的相关影像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宝民 张清平 +2 位作者 曹向宇 宋伟健 胡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影像特征分析,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脑微出血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5例,选择首次入院且病情较轻行逆向影像分析患者51例,行头颅MRI(T1WI... 目的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影像特征分析,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脑微出血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5例,选择首次入院且病情较轻行逆向影像分析患者51例,行头颅MRI(T1WI,T2WI,T2液体衰竭反转恢复)、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结果 51例患者均在本次发病的出血区域外发现脑内多发的微出血灶和小血管异常增生等病理结构。按照影像特点分别为:颅内脑底节区、丘脑、脑干和小脑区域见到>2个的微出血灶40例(78.4%),脑底部小血管增生和间隙扩大11例(21.6%)。MRA显示,15例患者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呈不同程度硬化表现,其他均无发现明显夹层、狭窄、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异常改变。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时均存在脑血管结构病理性改变的影像基础,包括脑微出血、局部脑小血管增生、血管间隙扩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梗死 大脑中动脉
下载PDF
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清平 魏强国 +4 位作者 胡深 秦国强 谈山峰 刘欣民 孙强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2569-257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脑沟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行手术干预的58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皮层造瘘组(n=28)与脑沟间入路组(n=30),分别行皮层造瘘显微手术及脑沟间入路显微手... 目的探讨经脑沟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行手术干预的58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皮层造瘘组(n=28)与脑沟间入路组(n=30),分别行皮层造瘘显微手术及脑沟间入路显微手术,术后控制血压,神经营养,康复治疗,6个月后随访进行Rankin评级。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肌力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术后6个月Rankin评级等。结果皮层造瘘组术后存活28例,二次手术7例;Rankin评级0、1、2、3、4级分别为2、9、9、4、4例。脑沟间入路组术后存活30例,二次手术1例;Rankin评级0、1、2、3、4级分别为4、11、12、2、1例。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肌力评估得分、GCS评分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肌力评估得分、GC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脑沟间入路组术后二次手术率低于皮层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沟间皮层入路 基底节 脑出血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黄居科 麦荣康 陈尚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54-856,共3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疗...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ivermead行为记忆评分(RBMT)和功能独立性评分(VIM)。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BMT评分(治疗组:17.72±5.69,对照组:16.86±4.82)和FIM评分(治疗组:75.19±16.55,对照组:59.86±15.27)均较治疗前(治疗组:13.97±4.37,对照组:14.25±4.51;治疗组:43.21±12.62,对照组:45.79±13.97)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RBMT评分差值(3.68±2.06 vs2.71±1.17)和FIM评分差值(31.86±10.89vs18.71±11.17)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 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 功能独立
原文传递
3D 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11
作者 易剑波 范学政 +1 位作者 黄进能 李亚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4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分为内镜手术组和开颅手术... 目的探讨3D 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分为内镜手术组和开颅手术组,各15例。内镜手术组术前采用3D slicer软件对血肿三维重建及模拟手术入路,指导神经内镜清除血肿。开颅手术组采用显微镜下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及m RS评分。结果内镜手术组的血肿清除率为(91.5±5.5)%,高于开颅手术组的(85.3±6.8)%;手术时间为(1.6±0.6)h,短于开颅手术组的(4.8±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手术组术后3个月的m RS评分为(3.3±1.4)分,低于开颅手术组的(4.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 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血肿清除率,手术入路更加精准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患者临床预后情况优于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神经内镜 3D slicer 手术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12
作者 党伟 李明 +2 位作者 陈雪江 胡志卿 魏川江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6期52-53,5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5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后3个月左右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28例,...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5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后3个月左右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28例,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致残率为37.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恢复良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植物状态与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积液及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感染、分流过度和分流管阻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明显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去骨瓣减压术 颅骨修补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清平 陈建良 +2 位作者 邱建东 董广宇 左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844-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方法】选取深圳市1994~2003年急性创伤病例资料数据库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经CT检查确诊,GCS评分3~8分、同时有COS评分的患者纳入研究。总结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方法】选取深圳市1994~2003年急性创伤病例资料数据库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经CT检查确诊,GCS评分3~8分、同时有COS评分的患者纳入研究。总结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并对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车祸致伤320例(63.49%),神经外科手术232例(46.03%),其中血肿清除加标准去骨瓣减压术144例。GCS3~5分患者病死率77.25%(146/189),GCS6~8分患者病死率22.54%(71/315),总病死率43.06%(217/504)。217例死亡患者中24h内死亡86例(39.63%),24h至7d死亡102例(47.01%),7d以后死亡29例(13.36%)。【结论】原发伤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患者是否生存的主要因素,在强化现场急救,规范住院治疗的基础上,缩短受伤至住院时间,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人群发生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邓玉泉 熊海燕 黎姣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人群发生椎体骨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86例在我院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PMOP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PMOP椎体骨折患者43例作为试...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人群发生椎体骨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86例在我院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PMOP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PMOP椎体骨折患者43例作为试验组。两组均进行临床一般资料收集,并完善骨密度、血清实验室指标等相关检查,对PMOP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L1~4、全髋及股骨颈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HOMA-IR指数及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14.5±5.07) ng/ml vs.(18.1±5.48) ng/ml]、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N-peptide,PINP)[(58.4±19.52) ng/ml vs.(41.7±20.16) ng/ml]、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 1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β-CTX)[(0.5±0.26) ng/ml vs.(0.3±0.23) ng/ml]、血清25-(OH) D [(15.9±7.24) ng/ml vs.(21.4±8.06) ng/ml]、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 ALP)[(20.1±6.85) ng/ml vs.(14.0±5.44) ng/ml]、血清雌二醇(serum estradiol,E2)[(33.6±5.21) pg/ml vs.(42.4±11.58) pg/ml]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INP、β-CTX、b ALP与PMOP椎体骨折呈正相关性,BGP、25-(OH) D与PMOP椎体骨折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PINP、β-CTX、b ALP、BGP、25-(OH) D是PMOP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预测及防治PMOP椎体骨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脊柱骨折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黄诚衙 梁春妍 +2 位作者 钟建东 林国庆 岑卓英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外伤性癫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5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继发外伤性癫痫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外伤性癫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5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继发外伤性癫痫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硬膜破裂、颅脑损伤程度、皮层挫裂伤、凹陷性颅骨骨折、颅脑受损部位、颅内血肿与外伤性癫痫的发生有关。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硬膜破裂、颅脑损伤程度、凹陷性颅骨骨折、颅脑受损部位、颅内出血是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低龄、硬脑膜破裂、脑外伤严重、颅骨凹陷性骨折、顶叶受损、颅内有血肿的患者发生外伤性癫痫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癫痫 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林锦波 兰周华 +2 位作者 张云凤 董广宇 林智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分成2组。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35例。观察2组患者GCS评分的变化及伤后3个月GOS评分...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分成2组。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35例。观察2组患者GCS评分的变化及伤后3个月GOS评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意识好转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7d、14d后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1个月清醒21例,而对照组12例,其清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57.14%)明显高于对照组(31.43%)。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有助于缩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及围术期脑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7
作者 范少平 安模 +3 位作者 杨波 吕春潮 梁碧先 黎姣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6期1056-1060,共5页
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显微手术及围术期脑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选取HICH患者87例,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常规手术组。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比较血肿清除率、脑... 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显微手术及围术期脑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选取HICH患者87例,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常规手术组。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比较血肿清除率、脑梗死发生率,以及近、远期疗效。结果显示,超声引导组术后第2天血肿清除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7天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与常规手术组比较,超声引导组术后7天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升高,搏动指数(PI)降低(P<0.05)。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监测HICH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实时超声引导可准确定位颅内血肿位置,提高血肿清除率,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显微手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血流动力学 血肿清除率
下载PDF
三脑室球形扩大作为重型颅脑损伤脑积水分流术指征的探讨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居科 王刚 +3 位作者 吴良贵 陈明振 麦荣康 严锡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 探讨三脑室球形扩大作为重型颅脑外伤后脑积水分流术指征的意义。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 ,定期行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 (CT)或磁共震 (MR)检查 ,若发现三脑室呈球形持续性扩大且横径介于 10~ 15mm者 ,即予脑室腹腔分流术 ... 目的 探讨三脑室球形扩大作为重型颅脑外伤后脑积水分流术指征的意义。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 ,定期行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 (CT)或磁共震 (MR)检查 ,若发现三脑室呈球形持续性扩大且横径介于 10~ 15mm者 ,即予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前术后观察患者意识障碍恢复以及脑积水所引起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对正常压力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腰椎灌注试验检测脑脊液流出阻力。结果 手术 2 7例 ,2 3例意识恢复 ,因脑积水所并发的症状或体征如减压窗向外膨出、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萎缩、头疼呕吐以及长期低热等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4例昏迷无改善。随访 7~ 2 2个月 ,9例可行轻体力工作 ,10例生活自理 ,4例生活靠别人帮助 ,4例仍昏迷 ;三脑室的改变及脑脊液动力学检查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脊液流出阻力
下载PDF
新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艳霞 曹健锋 +1 位作者 杨波 苟志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讨新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门诊和病房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即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 目的探讨新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门诊和病房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即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新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1.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有效率为8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患者前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新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血液黏稠度,效果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新通注射液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技术及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明 范学政 +3 位作者 胡志卿 林超群 易剑波 邱波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总结内镜血肿清除术的技术细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应用神经内镜治疗4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皮质造瘘位置选择、工作通道的走向、预防出血及内镜直... 目的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总结内镜血肿清除术的技术细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应用神经内镜治疗4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皮质造瘘位置选择、工作通道的走向、预防出血及内镜直视下止血方法等相关技术细节。结果 49例患者手术平均出血量(101.03±21.30)m L、手术时间(62.12±9.29)min、切口长度(5.02±0.37)cm及骨窗面积(6.65±0.31)cm2。术后24 h内行CT扫描,49例患者中43例血肿清除完全,5例血肿少量残留,1例未复查CT,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1例因脑疝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存活46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I级19例,Ⅱ级17例,Ⅲ级5例,IV级5例。结论 (1)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具有微创、血肿清除满意及预后良好的特点。(2)恰当的皮质造瘘位置、顺血肿长轴工作通道的走向和术中轻柔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副损伤;术前及术中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机会,内镜下"内镜结合吸引器"等直视下止血方法简便实用,值得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 技术细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