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晓光 叶贞志 +1 位作者 李步云 苏国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的疗效。方法将66例ARDS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S制剂猪肺磷脂注射液1剂。观察二组肺氧合功能改变。对二组...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的疗效。方法将66例ARDS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S制剂猪肺磷脂注射液1剂。观察二组肺氧合功能改变。对二组患儿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用氧天数和呼吸机参数[包括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呼吸道压(MAP)和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PS治疗后,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氧合指数(O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观察组呼吸机参数PIP、MAP和Fi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a<0.005);观察组PEE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PS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ARDS新生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缩短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检测宫内窘迫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叶贞志 谢小强 +2 位作者 杨晓光 苏国云 郭亮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6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宫内窘迫新生儿脑组织氧合评价及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评判的价值,为临床评价脑损伤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方法对46例宫内窘迫新生儿,根据出生后是否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为HIE组及无HIE组,应用近红外光...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宫内窘迫新生儿脑组织氧合评价及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评判的价值,为临床评价脑损伤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方法对46例宫内窘迫新生儿,根据出生后是否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为HIE组及无HIE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其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并与对照组比较。ROC曲线分析rSO2,评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结果HIE组患儿产程中胎头剥露时及出生后5min两个时间点rSO2(38%±5%;53%±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6%±4%;60%±4%)及宫内窘迫无合并HIE组(44%±3%;57%±4%)新生儿(P<0.01)。分别以胎头剥露时脑rSO2<40%、出生后5min脑rSO2<53%为界点,评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88%及67%、86%。结论近红外光谱测定脑组织rSO2能客观评价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氧合状态,尚可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脑组织氧饱和度 宫内窘迫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产时监测宫内缺氧性脑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叶贞志 谢小强 +3 位作者 韩玉昆 杨晓光 郭亮 苏国云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 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产时监测宫内缺氧性脑损伤的价值,为临床评价脑损伤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方法 63例宫内窘迫胎儿根据出生后是否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分为HIE组(34例)及无HIE组(2... 目的 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产时监测宫内缺氧性脑损伤的价值,为临床评价脑损伤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方法 63例宫内窘迫胎儿根据出生后是否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分为HIE组(34例)及无HIE组(29例);35例无宫内窘迫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3组新生儿胎头拨露时和生后5 min时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价脑rSO2对HIE的诊断价值.结果 HIE组患儿产程中胎头拨露及生后5 min时脑rSO2分别为(36.6±5.0)%和(52.0±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9±4.6)%和(59.6±4.4)%]及宫内窘迫但无HIE组[分别为(44.1±3.1)%和(57.6±3.5)%](P〈0.01).对照组、宫内窘迫但无HIE组、HIE组产程中胎头拨露时脑rSO2与脐动脉血气pH值间均呈正相关性(r=0.463,P〈0.01;r=0.619,P〈0.01;r=0.688,P〈0.01),与脐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间亦呈正相关性(r=0.709,P〈0.01;r=0.736,P〈0.01;r=0.516,P〈0.01).以胎头拨露时脑rSO2〈39.5%为界值,rSO2评判宫内窘迫新生儿发生HI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7%及93%;以生后5 min脑rSO2〈53.5%为界值,rSO2评判宫内窘迫新生儿发生HI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0%及86%.结论 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脑rSO2能客观评价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氧合状态,可提示新生儿HIE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学 近红外线 血气分析 胎儿窘迫 缺氧缺血 胎儿监测
原文传递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叶贞志 杨晓光 +1 位作者 郭亮 王小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3期1563-156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科住院符合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的67例ARDS新生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Apgar评...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科住院符合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的67例ARDS新生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Apgar评分、羊水吸人、性别为男性及多次妊娠分娩的新生儿为新生儿ARDS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低Apgar评分、羊水吸入、男性及多次妊娠分娩是新生儿ARDS发病的高危因素,防止新生儿窒息、羊水吸入及多次妊娠是预防新生儿ARDS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产低体重儿控温湿化氧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媚珍 杨舒广 张春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6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控温湿化氧疗对低出生体重儿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早产低体重并低氧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恒温湿化氧疗;对照组60例,给予传统湿化氧疗,观察两组低氧血症的改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 目的:探讨控温湿化氧疗对低出生体重儿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早产低体重并低氧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恒温湿化氧疗;对照组60例,给予传统湿化氧疗,观察两组低氧血症的改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氧疗时间、复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血氧饱和度升高值提高(P<0.01),疗效增强(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结论:智能控温湿化氧疗较传统湿化氧疗更有效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低氧血症 智能控温湿化氧疗
下载PDF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徐芮 陈月华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15期2311-2311,共1页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将136例患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组66例,外周静脉组70例,对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导管脱出、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留置针1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导管脱出、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将136例患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组66例,外周静脉组70例,对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导管脱出、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留置针1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导管脱出、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腋静脉留置针为早产儿进行输液时方法简单、安全,可在新生儿科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腋静脉 留置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