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4
1
作者 马琳 +3 位作者 王华 李丽 汤建萍 李萍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93-500,共8页
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一线药物,主要包括口服普萘洛尔和外用噻吗洛尔/卡替洛尔滴眼液。β受体阻滞剂药物选择及给药方式主要根据患儿年龄、瘤体部位、分型、分类及大小等因素综合决定。本共识对口服普萘洛尔的适应证及禁... 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一线药物,主要包括口服普萘洛尔和外用噻吗洛尔/卡替洛尔滴眼液。β受体阻滞剂药物选择及给药方式主要根据患儿年龄、瘤体部位、分型、分类及大小等因素综合决定。本共识对口服普萘洛尔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起始时间及剂量、疗程与停药指征、用药期间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和特殊人群治疗剂量、疗程以及外用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应用具体方法等进行总结,希望为皮肤科及相关专业医生规范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儿血管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儿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普萘洛尔 噻吗洛尔 卡替洛尔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一种含青刺果油等提取物的润肤剂改善儿童特应性皮炎缓解期临床症状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路坦 王珊 +15 位作者 王榴慧 李萍 舒虹 申春平 吴瑶 罗珍 缪丽敏 王红兵 焦磊 田晶 彭晓霞 赵牧童 刘盈 聂晓璐 马琳 何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37-541,共5页
目的观察一种含青刺果油等提取物的润肤剂(以下简称润肤剂)对2 ~ 12岁儿童特应性皮炎(AD)缓解期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全国5家医院纳入2 ~ 12岁中度A... 目的观察一种含青刺果油等提取物的润肤剂(以下简称润肤剂)对2 ~ 12岁儿童特应性皮炎(AD)缓解期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全国5家医院纳入2 ~ 12岁中度AD患儿2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48例)及对照组(149例)。急性期时,两组均在皮损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天1次,全身外用润肤剂每天2次,使用2 ~ 4周,直至访视时研究者整体评分(IGA)≤ 1分,进入缓解期。缓解期时,试验组停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继续全身使用润肤剂每天2次,而对照组停用药物和润肤剂。分别在缓解期第4、8、12周时评估患儿AD复发情况、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CDQOL)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分析采用SAS 9.4软件,两组间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无序分类资料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不同治疗方案对AD患儿缓解期复发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缓解期第4周EASI和CDQOL评分分类的优势比(OR)。结果297例AD患儿中,31例违反试验方案,266例纳入PPS集(试验组132例、对照组134例)。PPS集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14和106例完成随访,复发47(41.23%)和84例(79.25%),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2.96,P < 0.001)。试验组复发时间(61.99 d ± 2.80 d)显著高于对照组(39.17 d ± 2.54 d),t = 6.03,P < 0.001。试验组复发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Log rank检验,χ^2 = 32.02,P < 0.001)。调整年龄、性别后进行Cox回归分析,发现试验组复发风险是对照组的0.35倍(HR = 0.35,95% CI:0.24 ~ 0.51,P < 0.01)。缓解期第4周时试验组EASI评分位于P50 ~ P75、P75 ~ P100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42、0.25倍(95% CI分别为0.20 ~ 0.86、0.12 ~ 0.54,P = 0.02、< 0.01);第4周时试验组患者CDQOL值位于P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儿童 随机对照试验 缓解期 维持治疗 润肤剂 青刺果油
原文传递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启文 李建红 +2 位作者 刘建中 李萍 冯进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5期349-350,共2页
目的:分析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绝大部分SSSS患儿均具有触痛性红斑、松弛性大疱、表皮剥脱;102例患儿眼周首发红斑,135例... 目的:分析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绝大部分SSSS患儿均具有触痛性红斑、松弛性大疱、表皮剥脱;102例患儿眼周首发红斑,135例患儿口周首发红斑及放射状裂纹;另各有3例患儿分别表现为泛发性大疱、弥漫性红斑。结论:眼周红斑、口周红斑伴放射状裂纹及皮肤触痛可提示本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眼周红斑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珍珍 李萍 严星强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特应性皮炎(AD)是由多因素导致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会对患者及其所在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近年来,少年儿童AD的患病率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此文就国内外AD、流行情况及病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增进临床对... 特应性皮炎(AD)是由多因素导致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会对患者及其所在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近年来,少年儿童AD的患病率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此文就国内外AD、流行情况及病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增进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特应性皮炎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后甲脱落350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建中 李建红 +2 位作者 罗珍 崔荣 李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甲脱落与手足口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2月本科门诊诊治的350例甲脱落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文献,探寻其发病诱因。结果 343例(98%)患儿甲脱落症状出现前2~6周有手足口病病史,4例(1.14%)甲脱落发生前约4周... 目的探讨甲脱落与手足口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2月本科门诊诊治的350例甲脱落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文献,探寻其发病诱因。结果 343例(98%)患儿甲脱落症状出现前2~6周有手足口病病史,4例(1.14%)甲脱落发生前约4周时有其他家庭成员患手足口病病史及咽部疱疹史。手足口病与甲脱落症状出现间隔17~43天。结论甲脱落可能是手足口病的后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脱落 手足口病 临床分析 文献复习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患者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钱起丰 林立航 +1 位作者 张明霞 刘启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几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9例AD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胸腺和活化调节... 目的探讨几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9例AD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胸腺和活化调节的趋化因子(TARC)及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MDC)等水平;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3、CXCR4、CCR3、CCR4及CCR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AD患者血清SDF-1α、TARC和MDC水平显著升高(P<0.001),IP-10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则无明显改变(P>0.05),外周血CXCR3、CCR3、CCR4及CCR5在CD4+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01);血清TARC和MDC水平的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r分别为0.669及0.409,P分别为<0.001及<0.01)。结论具有生物活性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T细胞和嗜酸/嗜碱粒细胞的聚集、激活后释放的炎性介质在AD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受体CXCR3 流式细胞仪分析 疾病严重程度 AD患者 CCR3 CCR5 CXCR4 T细胞表达 CD4^+ 嗜碱粒细胞 诱导蛋白 γ干扰素 细胞表面 细胞来源 受体介导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儿童猩红热87例临床表现及皮疹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冯进云 罗珍 +1 位作者 王昊 彭振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02-703,709,共3页
目的探讨当前儿童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及皮疹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1年12月笔者诊断为猩红热的患儿87例,对其临床表现及皮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87例患儿中,发热42例(48.3%),咽痛73例(83.9%),咽峡炎77例(88.5%),典型皮疹51例(58.6%)... 目的探讨当前儿童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及皮疹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1年12月笔者诊断为猩红热的患儿87例,对其临床表现及皮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87例患儿中,发热42例(48.3%),咽痛73例(83.9%),咽峡炎77例(88.5%),典型皮疹51例(58.6%),不典型皮疹36例(41.4%);发现面部针尖大丘疹84例(96.6%),躯干针头大丘疹伴砂纸感75例(86.2%),手足针头大丘疹伴砂纸感79例(90.8%)。结论儿童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倾向轻症化;首次发现猩红热患儿面部常有针尖大丘疹;猩红热患儿面部针尖大丘疹、躯干和手足的针头大丘疹伴砂纸感具有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猩红热 儿童 临床表现 皮疹
下载PDF
克立硼罗软膏早期缓解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症状及改善缓解期临床症状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珊 王星宇 +17 位作者 舒虹 张斌 石航 杨欢 钱秋芳 马红艳 梁源 赵牧童 申春平 焦磊 田晶 汪洋 谷盈 孙婧 刘盈 李萍 王华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5-821,共7页
目的观察2%克立硼罗软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AD)早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耐受情况,并对比缓解期隔日给药1次(Qod)和每周给药2次(Biw)AD复发的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等6... 目的观察2%克立硼罗软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AD)早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耐受情况,并对比缓解期隔日给药1次(Qod)和每周给药2次(Biw)AD复发的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等6家医院2~<18岁轻中度AD患儿150例,随机分为Qod组(76例)及Biw组(74例)。在AD急性期,两组均于皮损处外用2%克立硼罗软膏及全身润肤剂,每天2次,使用2~4周,评估早期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至研究者静态整体评估(ISGA)评分≤1分,进入缓解期后,两组患儿分别按Qod和Biw频率使用克立硼罗软膏维持治疗,分别评估缓解期内AD患儿复发情况,并评估缓解期第4、8、12周皮损严重程度、瘙痒、生活质量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两组间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共142例纳入改良的意向治疗分析集,其中Qod组71例,Biw组71例。在急性期,AD患儿及家属自我评估的瘙痒及皮损改善分别发生在用药1.9(1.0,3.0)d和2.0(1.0,4.1)d后。急性期治疗结束时,89例(62.7%)患儿ISGA评分达到0/1分,成功进入缓解期。83例(Qod组44例,Biw组39例)完成缓解期随访,Qod组及Biw组分别复发19例(43.2%)和12例(30.8%),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243);复发时间分别为64.2(95%CI:53.3~75.2)d和75.8(95%CI:65.5~86.1)d。在缓解期第4、8、12周未脱落的AD患儿中,仅第12周Biw组ISGA评分[0(0,1)分]显著低于Qod组[1(0,1)分,Z=-2.31,P=0.021],其余时间点两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ISGA、瘙痒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146例患儿纳入安全性数据集,研究期间65例报告70例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5%,均为一般不良事件,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55例(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儿童 随机对照试验 早期 缓解期 克立硼罗
原文传递
儿童脑膜瘤CT和MRI影像表现分析(附14例病例)
9
作者 曾伟彬 张欢 +2 位作者 罗珍 李鹏 曹卫国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3-826,共4页
目的 分析儿童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患儿中男9例,女5例,年龄10个月~18岁,平均年龄98.35个月;肿块大小约16 mm&#... 目的 分析儿童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患儿中男9例,女5例,年龄10个月~18岁,平均年龄98.35个月;肿块大小约16 mm×14 mm×15 mm~63 mm×79 mm×90 mm。9例行CT检查,14例均行MRI检查。肿瘤位于鞍区、鞍旁、松果体区、眼眶、侧脑室内、桥小脑角区各1例,大脑镰旁2例,1例沿脑膜、大脑镰弥漫多发,其他5例分别位于顶部、额部、颞部。13例单发,1例弥漫多发,其中2例合并神经纤维瘤病。WHOⅠ级7例,WHOⅡ级4例,WHOⅢ级3例。肿瘤实性部分CT呈等、稍高密度影;MRI表现为T_1WI、T_2WI以等信号为主,其中3例T_2WI呈稍低信号,D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且大部分不均匀。发病部位在颅内者大部分伴水肿带。影像诊断误诊率50%(7/14)。结论 儿童脑膜瘤较大,囊变多,高级别脑膜瘤发病率高,好发位置与成人不一样,虽易误诊,但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儿童
原文传递
浅度烧伤患儿两种创面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均芬 尹艳 +3 位作者 陶静 李蔷 李湘蕾 杨清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8期1008-1009,共2页
目的比较两组换药方法对浅表烧伤患儿的影响及换药效果。方法将97例浅度烧伤的患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9例,对照组每次换药时彻底清除坏死表皮,实验组换药时完整保留坏死表皮至6~8d清除。比较两组换药时患儿的疼痛反应和效果。... 目的比较两组换药方法对浅表烧伤患儿的影响及换药效果。方法将97例浅度烧伤的患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9例,对照组每次换药时彻底清除坏死表皮,实验组换药时完整保留坏死表皮至6~8d清除。比较两组换药时患儿的疼痛反应和效果。结果实验组换药时的疼痛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痊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浅度烧伤换药时保留坏死表皮可减轻换药的痛苦,提高痊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浅度烧伤换药 创面处理
原文传递
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进云 饶国洲 彭振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584-158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23例(男6例,女17例),口服普萘洛尔0.5~0.75 mg/(kg.d),疗程1~9个月,并进行疗效评定和安全性评价。结果:疗效评定:优6例(26.1%),良9例(39.1%),中... 目的: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23例(男6例,女17例),口服普萘洛尔0.5~0.75 mg/(kg.d),疗程1~9个月,并进行疗效评定和安全性评价。结果:疗效评定:优6例(26.1%),良9例(39.1%),中等8例(34.8%);不良反应包括:心率轻度减慢8例(34.78%),睡眠障碍2例(8.7%),腹泻1例(4.3%)。不良反应轻,均1周内自行消失;安全性评定:15例为安全,8例为比较安全。结论: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幼儿 普萘洛尔
下载PDF
某润肤霜联合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对延缓儿童特应性皮炎维持期疾病复发的随机、空白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12
作者 申春平 李萍 +12 位作者 罗晓燕 梁源 刘盈 赵牧童 王珊 田晶 焦磊 汪洋 罗珍 余时娟 方晓 王华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6-762,共7页
目的评价某润肤霜联合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对延缓儿童特应性皮炎(AD)维持期疾病复发的作用。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AD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空... 目的评价某润肤霜联合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对延缓儿童特应性皮炎(AD)维持期疾病复发的作用。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AD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空白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127例0~12岁中度AD患儿经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润肤霜治疗,112例达到研究者整体评分(IGA)≤1分,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试验组:润肤霜2次/d+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两组患儿分别在基线、第2周(±3 d)、4周(±5 d)、12周(±7 d)或AD复发时随访评估,观察润肤霜对儿童AD维持期缓解率和对外用糖皮质激素使用量、瘙痒、睡眠及皮肤pH值等的影响,同时观察记录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研究终点定义为维持期AD复发,随访12周结束或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Satterthwaite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比较组间疗效指标。结果全分析集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56例)AD维持期维持缓解45例(80.36%),对照组(56例)维持缓解30例(53.57%),两组缓解率率差(95%CI)为26.79%(10.09%,43.49%),χ^(2)=9.11,P=0.003;观察至维持期第12周,试验组AD患儿首次复发时间为(75.05±25.07)d,明显长于对照组(49.55±33.92)d,t′=4.52,P<0.001。研究终点时,试验组AD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0.00(0.00,1.20)分]、瘙痒视觉模拟尺(VAS)评分[0.00(0.00,2.00)分]、睡眠VAS评分[0.00(0.00,0.0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60(0.00,4.00)分、2.00(0.00,10.00)分、1.00(0.00,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7、2.43、3.48,P=0.006、=0.015、<0.001),而试验组与对照组皮损区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P=0.335)。对于0~2岁组,试验组AD患儿维持期周末日均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Z=-1.97,P=0.049);对于>2~12岁组,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儿童 复发 润肤霜 维持期
原文传递
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建红 李萍 +3 位作者 唐鹏跃 罗珍 冯思航 刘建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临床和皮损表现特点。结果 20例患者首发有皮损11例(55.00%)、骨损害所致骨骼痛或皮下包块6例(30.00%)、淋... 目的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临床和皮损表现特点。结果 20例患者首发有皮损11例(55.00%)、骨损害所致骨骼痛或皮下包块6例(30.00%)、淋巴结肿大2例(10.00%)、尿崩症1例(5.00%)。表现为单系统受累4例(20.00%),多系统受累16例(80.00%)(其中14例<2岁);风险器官受累11例(55.00%);死亡1例(5.00%)。15例(75.00%)患者有皮肤损害,均合并系统受累,躯干、头面部最常见。皮疹主要表现为丘疹、斑块、结节和脂溢性湿疹样损害两类。皮损发生年龄最早1个月,最晚11岁6个月,12例在1岁以前出现。结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皮肤表现多样,早期容易误诊。2岁以下儿童易发生多系统和风险器官受累,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下载PDF
LYST蛋白表达量在Chediak-Higashi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业然 刘原虎 +12 位作者 唐力行 金雅琼 杨扬 王森分 顾洋 赵靖 陈敏 陈峰 石金 郭永丽 张杰 倪鑫 徐子刚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841-844,874,共5页
目的探讨LYST基因突变导致的蛋白差异表达在罕见病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ediak-Higashi syndrome,CHS)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检测CHS患儿、患儿直系家属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LYST... 目的探讨LYST基因突变导致的蛋白差异表达在罕见病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ediak-Higashi syndrome,CHS)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检测CHS患儿、患儿直系家属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LYST蛋白表达量。结果患儿白细胞中LYST蛋白出现两种截短体(p.R1104X、p.N2535Kfs X2),呈高表达,而患儿直系家属以及健康志愿者白细胞中未检测到LYST蛋白表达。结论 CHS患儿外周血白细胞LYST截短体表达量较健康人显著增加。因此,免疫印迹检测LYST截短体的高表达可以作为辅助临床诊断CHS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DIAK-HIGASHI综合征 LYST WESTERN BLOTTING 临床诊断
下载PDF
新生儿红斑狼疮5例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崔荣 李萍 +4 位作者 李建红 冯进云 刘建中 罗均芬 申美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红斑狼疮(NLE)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NLE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皮损类似SCLE,局限或全身分布,以颜面、躯干及四肢末端为重,患儿及其母亲ANA、抗Ro/SSA及/或抗La/SSBIgG抗体... 目的探讨新生儿红斑狼疮(NLE)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NLE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皮损类似SCLE,局限或全身分布,以颜面、躯干及四肢末端为重,患儿及其母亲ANA、抗Ro/SSA及/或抗La/SSBIgG抗体均阳性,心电图检查未见心脏传导阻滞,未经治疗数周后自然消退。结论根据皮损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新生儿红斑狼疮,一般不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新生儿
下载PDF
外用雷帕霉素制剂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王森分 刘元香 徐子刚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2期273-280,共8页
雷帕霉素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受体抑制剂。临床对mTOR信号通路及其对肿瘤发生和血管增殖下游作用的认识进展,拓宽了mTOR抑制剂在许多具有挑战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口服雷帕霉素用于治疗肾移植、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结节性... 雷帕霉素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受体抑制剂。临床对mTOR信号通路及其对肿瘤发生和血管增殖下游作用的认识进展,拓宽了mTOR抑制剂在许多具有挑战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口服雷帕霉素用于治疗肾移植、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结节性硬化症(TSC)等,但系统治疗具有明显的副作用。为了减轻系统使用雷帕霉素的副作用,局部治疗已经开展。近年来,雷帕霉素外用剂型的临床应用报道逐渐增多,如TSC面部血管纤维瘤、淋巴管畸形、Kaposi样血管内皮瘤、丛状血管瘤等。外用雷帕霉素可在避免系统性不良反应的同时,进行有效的长期治疗,为皮肤科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探讨雷帕霉素外用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西罗莫司 结节性硬化症 脉管畸形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诊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圆 李萍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86-1291,共6页
婴幼儿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血管肿瘤,把握其临床特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需注意识别特殊部位血管瘤包括眶周和胡须部位血管瘤、节段型血管瘤相关的PHACE综合征和LUMBAR综合征、肝血管瘤及相关可能风险。增殖期前尽早评估并判断风险等级对于... 婴幼儿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血管肿瘤,把握其临床特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需注意识别特殊部位血管瘤包括眶周和胡须部位血管瘤、节段型血管瘤相关的PHACE综合征和LUMBAR综合征、肝血管瘤及相关可能风险。增殖期前尽早评估并判断风险等级对于正确选择治疗时机和方法至关重要。β受体阻滞剂是现今中高风险血管瘤的主流治疗方法,尽早开始使用可防止发生并发症并获得最佳结局。强调婴幼儿血管瘤诊疗中关于命名和分类、治疗时机把控、治疗方法选择等理念的更新,推动临床规范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幼儿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荨麻疹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启文 李萍 +3 位作者 刘建中 李建红 冯进云 申美兰 《皮肤病与性病》 2008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儿童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417例荨麻疹患儿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结果351例(84.17%)患儿过敏原筛查阳性,其中172例(41.25%)患儿对2项或2项以上过敏原过敏;吸入组...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儿童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417例荨麻疹患儿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结果351例(84.17%)患儿过敏原筛查阳性,其中172例(41.25%)患儿对2项或2项以上过敏原过敏;吸入组主要对粉尘螨、屋尘、点青霉等真菌及夏季花草过敏,且对粉尘螨、屋尘、点青霉等真菌过敏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食物组主要对鱼类、虾、蟹、贝及菇类过敏,且对鱼类、虾、蟹、贝过敏的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结论深圳地区患儿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原有密切关系,粉尘螨、霉菌、夏季花草、海鲜及菇类是深圳地区荨麻疹患儿常见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儿童 特异性IGE 过敏原
下载PDF
深圳市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珍珍 孟圆 +3 位作者 李萍 李建红 唐鹏跃 刘建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35-838,共4页
目的 了解深圳市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标准诊断结果差异。方法 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采用问卷与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深圳市1-7岁儿童AD的患病情况。结果 共纳入1 504名儿童,其中男716例、... 目的 了解深圳市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标准诊断结果差异。方法 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采用问卷与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深圳市1-7岁儿童AD的患病情况。结果 共纳入1 504名儿童,其中男716例、女788例。以有经验皮肤科医生的临床诊断为标准,AD总患病率为11.84%(178例),男性患病率为11.73%(84例),女性为11.93%(94例)。男性与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1,P 〉 0.05)。基于Williams诊断标准,AD总患病率为3.92%(59例),男性患病率为4.05%(29例),女性为3.81%(30例)。早产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χ2 = 5.43,P 〈 0.05)。结论 深圳市1-7岁儿童AD患病率明显上升,早产是AD的危险因素;以有经验皮肤科医生的临床诊断作为标准可以减少AD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儿童 患病率 人口特征
原文传递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第一周不良反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诸葛若男 李萍 +4 位作者 李建红 刘建中 唐鹏跃 冯思航 罗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38-143,共6页
目的:研究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第一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及严重程度,评估住院流程是否必须。方法:回顾性分析502例高风险婴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第一周的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比率及相关因素。结果:502例... 目的:研究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第一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及严重程度,评估住院流程是否必须。方法:回顾性分析502例高风险婴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第一周的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比率及相关因素。结果:502例患儿中男152例,女350例,男∶女=1∶2.3;平均年龄(3.29±2.22)个月。皮损主要分布于头颈(315例,占62.75%)、躯干(97例,占19.32%)、四肢(40例,占7.97%),多发性血管瘤(≥5个病灶)26例(5.18%),其中2例累及肝脏。合并溃疡7例(1.39%)。有早产史38例(7.57%),有低出生体重史17例(3.39%),有心脏病史47例(9.36%)。服药前发现肝功能异常21例(4.18%),TSH增高31例(6.18%)。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2%(93/502),其中心动过缓4.58%(23/502)、Ⅰ度房室传导阻滞0.40%(2/502),均无临床症状;胃肠道反应12.55%(63/502);食欲减退0.40%(2/502);嗜睡0.20%(1/502);手足湿冷0.40%(2/502)。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儿以及是否有早产史或低出生体重史、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史、服药前TSH是否升高、肝功能是否异常患儿在服用普萘洛尔1周后发生心动过缓和胃肠道反应的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高风险婴儿血管瘤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非特殊人群、无明显禁忌症的患儿可选择在门诊服药后短期监测、定期随诊调整剂量的模式,免去住院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住院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