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多普勒Tei指数检测川崎病患儿心脏功能损伤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力 夏焙 +4 位作者 李成荣 范舒旻 陶宏伟 李姝娜 李永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川崎病患儿心脏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正常儿童63例、川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各36例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峰、A峰及E/A比值、肺静脉血流S波、D波及S/D比值、左心...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川崎病患儿心脏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正常儿童63例、川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各36例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峰、A峰及E/A比值、肺静脉血流S波、D波及S/D比值、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射血时间(ET),并计算Tei指数。结果川崎病急性期患儿较正常儿童Tei指数显著增高(0.51±0.15与0.40±0.12,P<0.01),且Tei指数与EF、E/A、S/D无相关性(P>0.05)。恢复期患儿Tei指数下降,接近正常儿童(0.39±0.13与0.40±0.12,P>0.05)。川崎病各组中,冠状动脉扩张与无冠状动脉扩张的患儿比较,Tei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存在心脏整体功能异常,Tei指数能简便、敏感地检测川崎病患儿左心室的整体收缩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I指数 多普勒 川崎病 心室功能 儿童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24例临床和病理特点 被引量:12
2
作者 江贤萍 周家秀 +2 位作者 王国兵 祖莹 岳丽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本院外科及血液/肿瘤科1998年10月-2009年4月24例NB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本院外科及血液/肿瘤科1998年10月-2009年4月24例NB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肌调节蛋白(MyoD1)、细胞角蛋白(CK)、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99及S-100表达情况。结果 24例NB患儿中男17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2.4 1.0;年龄6 d~8岁。表现为贫血(16例)、发热(6例)、腹痛(3例);肿瘤原发部位多见于腹膜后(18例),其次为纵隔(5例)。就诊时已有54.2%(13/24例)发生转移,其中转移至淋巴结10例,骨髓7例,骨、脑实质、肝及眼眶转移各2例,皮下转移1例。显微镜下观察,NB 18例(未分化型6例,分化差型9例,分化型3例),节细胞NB 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母细胞及神经节细胞NSE阳性占100%、Syn阳性占91.7%、CgA阳性占83.3%,S-100在Schwannian基质成分中为阳性,MyoD1、CK、LCA及CD99均为阴性。结论 NB是儿童常见的实体性恶性肿瘤,好发于男性,就诊时常已发生转移。其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确诊需行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分化型不易与淋巴瘤、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横纹肌肉瘤区分,需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加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儿童
原文传递
干扰素协同奥司他韦治疗甲型流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孙玲玲 陈运生 杨方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协同奥司他韦治疗甲型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3—2017.9期间收治的156例甲型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式平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司他韦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奥司他韦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干扰素协同奥司他韦治疗甲型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3—2017.9期间收治的156例甲型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式平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司他韦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奥司他韦治疗基础上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并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6%(χ~2=6.153,P=0.013);研究组与常规组在咳嗽、发热、咽喉肿痛、冷汗等症状缓解时间上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32.646,-13.905,-20.059,-23.405),P<0.05;研究组在病程第3天和第4天甲流病毒抗原检测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716,P=0.017;χ~2=6.622,P=0.01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1.321,P=0.250)。结论相较于单一用药,通过干扰素联合奥司他韦用药方案治疗甲型流感疗效显著,两组药物之间具有协同效应,可进一步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提升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病毒转阴率,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奥司他韦 甲型流感
下载PDF
儿童孤立性垂体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MRI表现 被引量:9
4
作者 黄文献 曾洪武 +2 位作者 张龚巍 陈杰华 干芸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5-247,252,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垂体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孤立性垂体柄LCH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LCH,均行垂体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孤立性垂体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孤立性垂体柄LCH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LCH,均行垂体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临床特点:13例患儿均以中枢性尿崩症为首发症状,且均为孤立性垂体柄LCH,临床及影像检查提示未累及其他系统。MRI表现:初次MRI及复查MRI,13例患儿垂体后叶T1WI正常高信号均消失。初次MRI显示,垂体柄呈结节状增粗7例,均匀增粗4例,漏斗部呈结节状增粗2例,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直至明显强化。4例行MRI随访,3例分别于治疗后第6个月、第9个月、第10个月随访MRI基本正常;1例病情反复,治疗后第11个月随访MRI显示病变基本消失,第25个月随访MRI显示病变较第一次明显。结论儿童孤立性垂体柄LCH常以中枢性尿崩症为首发症状,垂体后叶T1WI正常高信号消失,同时有垂体柄增粗,应该考虑本病。MRI随访能很好地监测病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疾病 组织细胞增多症 朗格汉斯细胞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儿童
下载PDF
深圳市553例门诊儿童PPD试验反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周亚玲 郑梅 郑跃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676-1677,共2页
关键词 PPD皮试 结核抗体 门诊病儿
下载PDF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MRI表现 被引量:5
6
作者 曾洪武 干芸根 +2 位作者 黄文献 何玲 刘鸿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3家儿童医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LCH病例25例,所有病例均行垂体和(或)头颅MR平扫及增强扫描。重点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3家儿童医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LCH病例25例,所有病例均行垂体和(或)头颅MR平扫及增强扫描。重点观察神经系统受累病灶部位、形态、MRI信号变化及强化情况。结果下丘脑垂体病变17例,其中2例合并松果体囊肿,2例合并脑实质病变,1例合并松果体囊肿和脑实质病变。MRI表现为垂体后叶T1WI正常高信号均消失,垂体柄呈结节状或均匀增粗。硬脑膜病变3例,单发2例、多发1例;脉络丛肿块1例,位于左侧脑室三角区内。松果体病变3例,主要表现为松果体区类圆形囊性病变。灰质病变4例,其中2例单独累及小脑齿状核,2例同时累及丘脑和基底节区。白质病变3例;无明显的Virchow-Robin腔扩大和脑萎缩。结论中枢神经系统LCH病变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郎格尔汉斯细胞 磁共振成像 尿崩症 神经眭
原文传递
儿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惠君 黄瑛 +2 位作者 杨军 郑跃杰 文飞球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77-79,共3页
为提高儿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我院儿科专业基地根据培训大纲要求,列出各专科疾病诊治中沟通原则及注意事项,对培训学员入科时进行同质化培训,临床实践中按照住院患儿家属所需所想列出医患沟通详细内容,注重培养住院医师... 为提高儿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我院儿科专业基地根据培训大纲要求,列出各专科疾病诊治中沟通原则及注意事项,对培训学员入科时进行同质化培训,临床实践中按照住院患儿家属所需所想列出医患沟通详细内容,注重培养住院医师与患儿及家属积极沟通,鼓励住院医师寻找问题主动学习。半年强化培训后对住院医师进行全方位评价,学员自我评价中46.4%的住院医师自信心得以有效提升,医患沟通比较满意;科室教学小组对学员评价,57.1%的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有所提高;患者对住院医师评价,采用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培训方案实施后住院医师在医患沟通、服务态度、治疗方案告知方面得分均有提高,住院医师沟通能力得到患儿家属认可,医院满意度得到普遍提升。显示我院儿科专业基地所实施的培训方案在提高住院医师沟通能力方面有初步成效,值得推广和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患沟通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周亚玲 郑梅 范舒旻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17-151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将儿科门诊2005年1~11月怀疑有MP感染的患儿3 865人,年龄从1月~16岁,进行咽部脱落细胞MPDNA检测或血中MP抗体检测.结果:有841人感染MP,MP感染率是21.7%,其中男21.1%,女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将儿科门诊2005年1~11月怀疑有MP感染的患儿3 865人,年龄从1月~16岁,进行咽部脱落细胞MPDNA检测或血中MP抗体检测.结果:有841人感染MP,MP感染率是21.7%,其中男21.1%,女22.6%,男女性别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化,可伴随有多系统损伤;有的反复干咳,有的高烧不退,肺部体征不明显,但早期胸片有异常.结论:MP感染无并发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6周效果好.MP从体内清除要2~1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炎支原体 感染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伴蜂窝织炎1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魏雪梅 何颜霞 邓继岿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ospital 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HA-MRSA)是院内感染的重要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多表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外科感染或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以及无明显临床表现的菌... 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ospital 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HA-MRSA)是院内感染的重要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多表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外科感染或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以及无明显临床表现的菌血症,药敏多为多重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败血症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原文传递
HLA-E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四喜 方建培 +2 位作者 徐宏贵 陈国华 黄绍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64-467,共4页
本研究旨在亚克隆HLAE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HLAI类阴性的靶细胞K562细胞上获得稳定表达。首先采用PCR方法从多顺反子表达载体(pG/A2E)扩增出目的片段A2/EcDNA,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构建成HLAE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2E,... 本研究旨在亚克隆HLAE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HLAI类阴性的靶细胞K562细胞上获得稳定表达。首先采用PCR方法从多顺反子表达载体(pG/A2E)扩增出目的片段A2/EcDNA,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构建成HLAE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2E,然后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入K562细胞,最后经G418筛选及有限稀释,利用抗HLAE特异的单克隆抗体K01263进行FACS检测,以观察HLAE分子在靶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LAE分子在经pcDNA3.1(+)/A2E转染的靶细胞表面获得表达(27.76%),而经空载体pcDNA3.1(+)转染的靶细胞则未获得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A2E真核表达载体,并使HLAE分子在HLAI类阴性的K562细胞表面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LAE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探索HLAE与NK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HLAE体外表达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E 真核表达载体 K562细胞 先导肽
下载PDF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雪梅 何颜霞 邓继岿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574-576,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of childhood,ANE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及治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方法 对2014年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2例ANE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of childhood,ANE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及治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方法 对2014年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2例ANE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儿共同表现为急性起病,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均有皮疹;急性脑病期无发热;均有惊厥发作;惊厥发作后24 h内出现脑疝.头部CT检查示双侧丘脑对称性低密度影.血清LDH、AST轻度增高.给予抗病毒、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及对症治疗,l例予以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病情均难以逆转,出现脑死亡表现,家长放弃治疗.结论 对于病毒性发热性疾病后出现惊厥的婴幼儿应警惕ANEC的可能,早期完善头部影像学检查,积极降颅压,可试用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冲击,或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脑病 脑疝 儿童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基因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鉴定
12
作者 朱忠生 王立生 +2 位作者 曾位森 张定国 付丹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构建可以在双歧杆菌表达外源性基因的系统。方法 PCR扩增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基因(BPP)并连接至质粒pBS-T以形成重组质粒pBS-BPP。PCR扩增双歧杆菌内源性阿拉伯糖苷酶的启动子及分泌性信号肽DNA序列(ara)并连接至质粒pBAD-A以形成重... 目的构建可以在双歧杆菌表达外源性基因的系统。方法 PCR扩增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基因(BPP)并连接至质粒pBS-T以形成重组质粒pBS-BPP。PCR扩增双歧杆菌内源性阿拉伯糖苷酶的启动子及分泌性信号肽DNA序列(ara)并连接至质粒pBAD-A以形成重组质粒pBAD-ara,然后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连接至质粒pBAD-ara以形成重组质粒pBAD-ara-GFP。采用基因重组技术重组含有ara、BPP、eGFP基因序列并可将外源性基因分泌表达于菌体外及锚定表达于细胞壁的质粒pBS-BPP-ara-GFP,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含有pBS-BPP-ara-GFP质粒及对照质粒的E.coli,验证eGFP定位表达情况。结果所构建的表达系统可以在E.coli中表达eGFP基因。结论通过基因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双歧杆菌表达系统,其可将外源基因分泌表达于菌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基因(BPP) ARA eGFP外源性基因表达系统
原文传递
我国南方152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9
13
作者 刘卫彬 门丽娜 +2 位作者 何雪桃 夏强 黄如训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南方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03—2006-01作者医院确诊的1 520例MG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该组MG患者男∶女=1∶1.18,发病年龄在14岁以下者占47.0%,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者占61.25%,按改良Osserman分... 目的研究我国南方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03—2006-01作者医院确诊的1 520例MG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该组MG患者男∶女=1∶1.18,发病年龄在14岁以下者占47.0%,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者占61.25%,按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占67.1%,危象发生率为10.86%,MG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为8.68%,其中甲亢的发生率为6.84%。家族性MG的发生率为1.91%。结论该组病例的临床特点与国外报道差异较大,提示我国MG临床表现有其独特之处,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将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自身免疫性疾病 家族性重症肌无力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8
14
作者 蔡华波 李永柏 +2 位作者 赵辉 周少明 赵晓东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153例HSP患儿分为Hp感染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周"三联"根除Hp方案治疗;Hp感染对照组(21例)及Hp感染阴性组(11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随访... 目的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153例HSP患儿分为Hp感染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周"三联"根除Hp方案治疗;Hp感染对照组(21例)及Hp感染阴性组(11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随访3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9/22),对照组有效率为90%(19/21),阴性组有效率为85%(94/110),3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P复发率为14%(3/22),对照组复发率为24%(5/21),阴性组复发率为31%(34/110),3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36%,40/110)和对照组患儿(33%,7/21)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5%,1/22)(均P<0.05),而对照组与阴性组间HSP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p感染的HSP患儿予1周"三联"根除Hp方案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HSPN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预后 儿童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感染与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相关性历史队列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路新国 周桂芬 +5 位作者 李冰 胡雁 陈彦 韩春锡 黄铁栓 廖建湘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5-26,共2页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感染与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既往3年内收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321例设为暴露组,而非轮状病毒肠炎(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阴性)350例为非暴露组。观察胃肠炎症状后1周时间...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感染与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既往3年内收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321例设为暴露组,而非轮状病毒肠炎(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阴性)350例为非暴露组。观察胃肠炎症状后1周时间,统计发生惊厥的病例数,计算相对危险度(RR值)及95%可信区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暴露组中37例出现惊厥,发生率为11.53%;而非暴露组11例发生惊厥,发生率为3.14%,RR=3.67,95%可信区间为2.0~6.72,χ2=17.71,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与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胃肠炎 惊厥 婴幼儿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豪 杨永志 +4 位作者 杨蓉 武庆斌 黄志华 郑跃杰 秦环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收集国内外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治疗儿童功...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收集国内外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non-RCT),纳入文献时间从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进一步提取纳入研究的资料并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文献无RCT研究,纳入9个前瞻性non-RCT研究,合计67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345例,对照组3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4.81,95%CI=(2.32,9.97),P<0.0001];治疗组儿童功能性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19,95%CI(0.05,0.68),P=0.01]。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与常规治疗药物联用可以提高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总体疗效,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 儿童功能性便秘 META分析 有效率 复发率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豪 杨永志 +3 位作者 武庆斌 黄志华 郑跃杰 秦环龙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7-541,共5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收集国内外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轮状...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收集国内外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软件于2016-02-05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文献无RCT研究,纳入21篇包含23个前瞻性non-RCT研究文献,合计3388例患儿,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或散剂)1804例,对照组15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59,95%CI(3.69,5.70),P<0.01];治疗组止泻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平均差(MD)=-1.39,95%CI(-2.24,-0.53),P=0.001];治疗组总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MD=-1.32,95%CI(-2.19,-0.45),P=0.003]。结论 Meta分析评价现有文献认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或散剂与常规治疗措施联用可提高轮状病毒肠炎的总体疗效,并有效缩短止泻时间和总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或散剂 轮状病毒肠炎 META分析 有效率 止泻时间 总治疗时间
原文传递
生酮饮食治疗难治性癫癎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3
18
作者 操德智 路新国 +10 位作者 廖建湘 胡雁 李冰 黄铁栓 陈黎 蒋玉梅 朱艳伟 肖志田 张琴 韩春锡 李成荣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8-289,320,共3页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5例难治性癫癎患儿用合适中国人膳食习惯的生酮饮食方案进行治疗。随访其依从性、临床发作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80%)坚持治疗1个月,其中10例(87.5%)癫癎发作减少>...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5例难治性癫癎患儿用合适中国人膳食习惯的生酮饮食方案进行治疗。随访其依从性、临床发作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80%)坚持治疗1个月,其中10例(87.5%)癫癎发作减少>50%;10例(66.6%)坚持治疗3个月,其中8例(80%)癫癎发作减少>50%;5例(33.3%)坚持治疗6个月以上,其中5例(100%)癫癎发作减少均>50%,4例(80%)癫癎发作减少>90%,3例(60%)癫癎发作完全控制。1例已随访2年以上,发作减少>90%。10例出现轻重不一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低血糖、高血脂、肝功能受损),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适合中国人膳食习惯的生酮饮食方案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癎有效而安全。其疗效与发作类型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癫癎 难治性 疗效 依从性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豪 杨永志 +4 位作者 杨蓉 武庆斌 黄志华 郑跃杰 秦环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收集国内外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治疗...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收集国内外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non-RCT),纳入文献时间从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文献无RCT研究,纳入17篇前瞻性non-RCT研究文献,合计1 98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1 004例,对照组9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3.36,95%CI(2.14,5.27),P<0.001];治疗组新生儿黄疸持续天数低于对照组[Mean Deviation(MD)=-2.13,95%CI(-2.63,-1.62),P<0.001];治疗后第3天经皮胆红素值治疗组低于对照组[MD=-29.66,95%CI(-42.78,-16.54),P<0.001]。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与常规治疗措施联用可以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总体疗效,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的持续天数,加快黄疸的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 新生儿黄疸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初探 被引量:19
20
作者 祖莹 李成荣 +2 位作者 郑跃杰 邓继岿 付晓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CD4+CD25+调节性T(Tr)细胞数量变化及影响其发育成熟的因素。方法观察20例哮喘患儿及相同数量同龄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4、CD25表面标志及CD4+CD25+细胞内白细胞介素(IL-10)和转... 目的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CD4+CD25+调节性T(Tr)细胞数量变化及影响其发育成熟的因素。方法观察20例哮喘患儿及相同数量同龄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4、CD25表面标志及CD4+CD25+细胞内白细胞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GF-β)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 e PCR)检测PBMC Foxp3及SOCS1 mRNA表达。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CD4+CD25+Tr细胞百分率(6.5%±1.9%)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12.0%±2.3%),P<0.01;CD4+CD25++IL-10及CD4+CD25++TGF-β分泌细胞亦明显低于对照组。Foxp3及SOCS1mRNA表达也显著降低(Foxp3:0.12±0.05 vs1.71±0.58,P<0.001;SOCS1:0.38±0.19 vs 2.14±0.41,P<0.001)。结论哮喘患儿CD4+CD25+Tr细胞明显降低可能参与哮喘发病,Foxp3及SOCS1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CD4+CD25+Tr细胞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呼吸道疾病 受体 抗原 T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