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铝钒含量识别碎屑岩有利储层的新技术及其应用--以莺琼盆地DX、BX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吕俏凤 钟家良 +7 位作者 唐建 吴土荣 安东岭 曹孟贤 高云龙 何登连 秦圆明 王锋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8,共10页
对南海西部4个盆地的跟踪研究发现:碎屑岩中铝钒含量越低,储层性质越好。在碎屑岩发育区,铝钒含量普遍具有正相关性,且不受放射性的影响,故可通过寻找低铝低钒含量区来识别泥质含量较低的有利储层。基于铝钒含量交会图,结合录井岩性可... 对南海西部4个盆地的跟踪研究发现:碎屑岩中铝钒含量越低,储层性质越好。在碎屑岩发育区,铝钒含量普遍具有正相关性,且不受放射性的影响,故可通过寻找低铝低钒含量区来识别泥质含量较低的有利储层。基于铝钒含量交会图,结合录井岩性可界定出有利储层带、过渡带、欠储层带,并定量标定出各带的下限值或上限值。通过铝钒含量平面分布图,可“由点推面”识别有利储层带、过渡带、欠储层带的分布区。应用该项技术识别储层时,首先需结合钙含量把含灰质的致密储层甄别出来。该技术推广应用于莺琼盆地DX、BX等区块,钻前预测的有利储层分布区,与实钻结果基本一致。这项技术是对利用沉积相解释碎屑岩有利储层和泥质岩盖层这一方法的较好补充,也是对受放射性影响的高伽马砂岩进行测井解释的有力手段,尤其是提供了一种新型实用的地球物理手段,即把铝钒含量随深度变化曲线和各储层带的下限值或上限值应用于分频反演,可以识别有利储层和泥质岩盖层或隔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含量 钒含量 碎屑岩 储层预测 莺歌海盆地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WA/B油田储层单砂体构型
2
作者 张小安 李仁国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7-44,共8页
涠西南凹陷WA/B油田储层段为涠三段和流一段,受多物源影响,储层多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形成,单砂体展布规律和连通性复杂,导致剩余油分布不清和采收率低。为厘清单砂体分布规律和连通情况,进行油田单砂体刻画和构型研究。在沉积背景下... 涠西南凹陷WA/B油田储层段为涠三段和流一段,受多物源影响,储层多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形成,单砂体展布规律和连通性复杂,导致剩余油分布不清和采收率低。为厘清单砂体分布规律和连通情况,进行油田单砂体刻画和构型研究。在沉积背景下,依据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油田单砂体进行精细对比和追踪,从垂向和平面分析单砂体接触模式。运用取心和井资料,对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前积体和前积层2种构型要素进行定量表征,根据垂向演化将前积层构型要素分为保留、破坏和混合型3种;在前积体构型要素中识别出进积、退积和加积3种前积体。运用夹层识别方法和单砂体构型要素,在GR曲线明显回返和旋回特征的指导下对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进行识别,主力油层W3Ⅳ-D和W3Ⅳ-E油组识别出4期单砂体,并分析单砂体构型剖面的横向和纵向展布特征及其平面展布特征,最后得出单砂体构型要素控制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构型要素 定量表征 单砂体识别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