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MRI评分与临床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冰 陆伟 +5 位作者 王大平 柳海峰 朱伟民 欧阳侃 李顶夫 李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684,共8页
目的研究利用MRI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移植物评分的方法,并探讨MRI评分结果与临床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ACL移植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方法追踪54例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病例,计算... 目的研究利用MRI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移植物评分的方法,并探讨MRI评分结果与临床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ACL移植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方法追踪54例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病例,计算MRI上ACL移植物容量(graft volume)、张力(graft tension)、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作为评估依据进行移植物MRI评分,同时计算MRI评分与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IKDC评分)、客观功能评分(KT2000)的相关性。结果 5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3±4.3)月。平均ACL移植物MRI评分及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分别为75.19±7.20、85.12±9.45、83.07±12.63。MRI评分结果与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结果呈正性线性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696,P=0.001;r=0.767,P=0.000);根据MRI评分(X)及临床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Y)拟合出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评分可以预测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R2=0.485;R2=0.589)。结论 MRI评分可作为一种新工具,补充和完善目前ACL重建术后评判体系,从而有助于更合理地评判ACL移植物愈合情况,进一步指导康复锻炼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临床评估 核磁共振影像 功能评分
下载PDF
PC-MRI对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脑脊液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方翠敬 雷益 林帆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8期14-16,共3页
目的通过相位对比磁共振电影成像技术观察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瘘口区脑脊液流动动力学情况,并与正常人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情况作对比,从而评估手术疗效。方法使用Siemens Avanto 1.5T MR对30例正常人及12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患者分别行导... 目的通过相位对比磁共振电影成像技术观察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瘘口区脑脊液流动动力学情况,并与正常人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情况作对比,从而评估手术疗效。方法使用Siemens Avanto 1.5T MR对30例正常人及12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患者分别行导水管及造瘘口PC-MRI扫描,利用Argus软件进行数据测量及分析,测量其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脑脊液流动的各参数,如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净流量、平均流速率等。结果 30例正常人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各数值(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净流量)与12例造瘘术后瘘管区脑脊液流动相关参数进行独立t检验,P值均大于0.05。结论第三脑室底造瘘口脑脊液流动形式与正常人相似,呈周期搏动样流动。心脏收缩期脑脊液从瘘管口上端流向下端,舒张期脑脊液从瘘管口下端流向上端。造瘘术可重建脑脊液循环通道,使之达到正常中脑导水管的生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相位对比 脑脊液流动 中脑导水管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下载PDF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雷益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3-5,共3页
近年来,随着MRI扫描技术的发展,形态影像学研究能直观的了解患者脑室扩大及大脑皮质萎缩的程度,而相位对比磁共振电影(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C-MRI)在不需注入对比剂的前提下可无创、精确地测量出脑脊液流动的... 近年来,随着MRI扫描技术的发展,形态影像学研究能直观的了解患者脑室扩大及大脑皮质萎缩的程度,而相位对比磁共振电影(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C-MRI)在不需注入对比剂的前提下可无创、精确地测量出脑脊液流动的速度、方向及流量等数值,为研究脑脊液循环(cerebral spinal fluid circulation,CSF)异常提供了有效的依据,用MRI技术测量脑脊液循环各参数可成为判断脑积水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循环 MRI扫描技术 价值 脑皮质萎缩 形态影像学 磁共振电影 脑脊液流动 FLUID
下载PDF
图像融合与虚拟导航技术在卵圆孔穿刺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邱喜雄 张明东 +3 位作者 刘伟宗 林恒洲 郝雅静 夏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6-349,共4页
目的研究图像融合与虚拟导航技术在自制仿活体的人尸头解剖模型上经皮穿刺卵圆孔中的准确性。方法对5例尸头经螺旋CT扫描获得清晰卵圆孔图像(共10个),将螺旋CT图像与超声图像融合,获得融合图像后在虚拟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穿刺... 目的研究图像融合与虚拟导航技术在自制仿活体的人尸头解剖模型上经皮穿刺卵圆孔中的准确性。方法对5例尸头经螺旋CT扫描获得清晰卵圆孔图像(共10个),将螺旋CT图像与超声图像融合,获得融合图像后在虚拟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穿刺后立即行螺旋CT扫描明确穿刺针位置。结果 CT显示10个卵圆孔的图像与超声成功融合,卵圆孔得到准确定位与穿刺,图像融合及卵圆孔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结论图像融合和虚拟导航新技术在卵圆孔穿刺中的应用,将明显有助于对卵圆孔正确引导穿刺和监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图像融合 导航 穿刺
原文传递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前列腺癌5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玉媚 杜端明 +5 位作者 陈继冰 李蓉蓉 王横 刘树鹏 王秋雨 牛立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54-85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治疗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10月经术前影像及穿刺病理活检证实的5例行IRE消融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IRE消融前列腺癌的... 目的探讨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治疗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10月经术前影像及穿刺病理活检证实的5例行IRE消融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IRE消融前列腺癌的安全性;通过随访观察术后多参数MRI及前列腺持异抗原(PSA)变化评估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IRE消融术,肿瘤平均大小(1.7±0.7)cm,平均消融时间(64.0±29.0)min。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4例(4/5)。术后出现阴囊水肿1例,排便困难1例,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反应程度均为Clavien-DindoⅠ级。术后1、7、14 d和术后3个月PSA水平分别与术前[(15.0±7.3)ng/m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复查MRI,3例得以肿瘤清除60%。结论 IRE消融治疗前列腺癌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E 前列腺癌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 被引量:2
6
作者 夏军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7-9,共3页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占颅内原发肿瘤的3% ~ 4%,定义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而没有其他原发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以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为特征,具有高度的侵袭...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占颅内原发肿瘤的3% ~ 4%,定义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而没有其他原发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以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为特征,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其免疫表型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少数为T细胞型.发病高峰为60~70之间,免疫力低下的病人,男:女比为1.5∶1的[1].临床症状表现各异,无特征性.大多表现为头晕、头痛和呕吐,也可以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语言、肢体功能障碍,癫痫等,病程较短,常短期死亡.近年来,PCNSL的发病率随艾滋病的发病率升高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而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 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LYMPHOMA B细胞性淋巴瘤 影像 肢体功能障碍 原发肿瘤 免疫力低下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玉环 尹游兵 +2 位作者 侯江涛 夏军 张贺晔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301,共9页
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获得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无创性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检查方式,且已被证实可准确地诊断和排除引起血流功能异常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CT-FFR可以呈现... 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获得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无创性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检查方式,且已被证实可准确地诊断和排除引起血流功能异常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CT-FFR可以呈现整个冠状动脉血管树血流储备分数(FFR)的计算结果,更具有临床使用价值。本文将阐述有创FFR与无创CT-FFR原理、无创CT-FFR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流程、CT-FFR结果解读及影响CT-FFR的主要因素,以期协助临床医生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无创FFR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FFR) 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T-FFR)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检查
8
作者 饶显锋 杨舒文 +6 位作者 陈静 康正文 陈剑威 吴泽涛 汪童 王波 张秋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3-847,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LR)的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6名受试者分别采用常规(扫描时间6 min 14 s)及超快速(2 min)扫描方案采集颈椎MR矢状位T1WI、脂肪抑制矢状位图像及轴位T2WI;以DLR方...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LR)的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6名受试者分别采用常规(扫描时间6 min 14 s)及超快速(2 min)扫描方案采集颈椎MR矢状位T1WI、脂肪抑制矢状位图像及轴位T2WI;以DLR方法重建超快速MRI。比较不同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以及观察者间诊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椎间盘突出的一致性。结果与常规图像相比,超快速-DLR图像伪影显著减少(P<0.05)。观察者间主观评估图像质量结果的一致性均为良好(Kappa均≥0.60)。相比常规图像,超快速-DLR矢状位T1WI、T2WI及轴位T2WI中,脊髓、脑脊液(CSF)和椎体信噪比及脊髓/CSF对比度均显著提高(P均<0.001)。2名医师基于超快速-DLR和常规图像诊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Kappa值分别为0.94、1.00,诊断椎间盘突出时分别为0.96、0.98。结论相比常规扫描方案,超快速-DLR用于颈椎MR检查可缩短扫描时间,而所获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与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