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1895—1920)我国“体育”概念形成与演变过程探究——以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兆旭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9-139,共11页
《体育之研究》是清末民初体育理论的代表性成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体育"概念的认知。以《体育之研究》为中心,厘清清末民初"体育"概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当下的体育理论研究提供史实基础。毛泽东笔下的"体育... 《体育之研究》是清末民初体育理论的代表性成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体育"概念的认知。以《体育之研究》为中心,厘清清末民初"体育"概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当下的体育理论研究提供史实基础。毛泽东笔下的"体育"概念兼具教育学、卫生学元素,且体育的概念体系初具雏形。为考证以上语用现象的成因,检索并研读了1895—1920年出版的相关书籍、报刊。文献显示,汉语中的"体育"概念有卫生学、教育学两大学理起源;"体育"一词的语义反复变化,且以其为中心生成了体育概念群,但基本趋势是"运动"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由此,体育概念群的使用范围从学校教育、个人卫生向运动竞技延伸,体育与卫生、教育事业的边界也初步显现。由这一过程可见,语词的使用具有逻辑思辨因素,是集体认知不断超越个体认知局限的过程。清末民初"体育"概念的产生与演变,不仅揭示了当今体育工作推进"体教融合""体医融合"的必要性,也揭示了语义和语用变化逻辑在体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此外,虽然《体育之研究》很可能作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但其唯物辩证法观点事实上为马克思主义体育提供了中国方案,也有助于今人理解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之研究》 体育概念群 卫生学 “德智体”三育 学校体育
原文传递
楚简“太一”性质考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晨晖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9,共16页
战国楚简中所见“太一”是掌管人生死病患的职能神,在同类神灵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其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无论是高级贵族还是普通的平民都可以向之祭祷。其等级高于后土等,但是相比于“大水”“楚先”等,则并未有任何等级上的超越或... 战国楚简中所见“太一”是掌管人生死病患的职能神,在同类神灵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其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无论是高级贵族还是普通的平民都可以向之祭祷。其等级高于后土等,但是相比于“大水”“楚先”等,则并未有任何等级上的超越或是统属关系,很难确定其为至上神。“太一”与“帝”并不能等而视之,两者之间仍存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一 祭祷简
原文传递
简论清代北京内三旗所属内务府商人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晓莹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7,202,共11页
内三旗商人是内务府商人的一种,主要来源于上三旗的汉姓包衣。北京内三旗商人的主要工作是为内务府买卖物资以及增殖库银。北京内三旗商人中只有极少数的商人家庭在国家经济运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是不见于史册的小商人,但... 内三旗商人是内务府商人的一种,主要来源于上三旗的汉姓包衣。北京内三旗商人的主要工作是为内务府买卖物资以及增殖库银。北京内三旗商人中只有极少数的商人家庭在国家经济运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是不见于史册的小商人,但其商业活动维持了内府经济的正常运转。内务府在顺治朝已开始设置商人,至康熙朝初步形成商人的管理条例,但管理松散,商人数量膨大。经过雍正朝的整治,至乾隆朝内三旗商人仅剩若干家,王氏的破产代表北京内三旗商人彻底衰落。内务府对商人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均不利于商人的发展,在内务府的不断盘剥下,商人无利可图,最终不免破产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务府 内务府商人 内三旗 包衣
原文传递
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2
4
作者 叶亢 《暨南史学》 CSSCI 2017年第1期242-249,共8页
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事件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此事件导致英国改变了原有的中近东政策,对英帝国历史影响深远。此事件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研究兴趣,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评述,可以对英埃关系以及英帝国史有... 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事件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此事件导致英国改变了原有的中近东政策,对英帝国历史影响深远。此事件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研究兴趣,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评述,可以对英埃关系以及英帝国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埃关系 英国 埃及
原文传递
“天命”与“天道”——春秋时期“天”崇拜观念之嬗变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晨晖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4,共9页
自西周晚期开始,"天命"观逐渐超脱于政权的含义,转化为个体生命祸福的依凭,"天"与"人"建立了普遍的联系,"天命"开始具有恒常之"道"的涵义,个人无法逃遁的命运意义由此而生。恒常之&q... 自西周晚期开始,"天命"观逐渐超脱于政权的含义,转化为个体生命祸福的依凭,"天"与"人"建立了普遍的联系,"天命"开始具有恒常之"道"的涵义,个人无法逃遁的命运意义由此而生。恒常之"天道"因其规律性成为可被观察解读的对象,星占之学至迟自春秋早期始即在列国中流行,成为据"天道"以知人事的理论依托,掌握天文、熟识史事的史官则是演释"天道"的新兴群体。不再为天子所垄断的"天命"由于解读方式的多元化,变得错综复杂甚至任人阐释,致使当时的信仰世界并不存在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天命"或"天道"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天道 春秋信仰
原文传递
中国体育史学学科开端辨析:以学科基本要素的形成为中心
6
作者 李兆旭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3,共9页
为理解中国体育史学建构知识的初始逻辑,深化对中国体育史学的认识,运用文献资料法、跨学科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了郭希汾《中国体育史》及先于其问世的早期体育史专题研究,分析了体育史学形成学科基本要素的过程,阐述了郭希汾《中... 为理解中国体育史学建构知识的初始逻辑,深化对中国体育史学的认识,运用文献资料法、跨学科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了郭希汾《中国体育史》及先于其问世的早期体育史专题研究,分析了体育史学形成学科基本要素的过程,阐述了郭希汾《中国体育史》对中国体育史学的开创之功。中国体育史学要形成学科,必须具备近代学科的基本要素,即特定的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方法、特定的原理和规律。早期体育史专题研究依据“体育”概念初步筛选了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还在文明史观的影响下,初步生发了一些研究方法、基本原理和规律。但此时体育史学的学科基本要素尚处于萌芽状态,存在研究对象不均衡不系统、史料实证能力欠缺、无法充分阐发基本原理和规律等严重缺陷。以郭希汾《中国体育史》为中国体育史学之始,正是因为其建构了中国本土体育史的知识系统,阐明了体育史对体育学科成长的意义,宣告了体育史学学科基本要素的成形。早期体育史学专题研究是探讨“体育”这一公共议题的产物,而非制度化、职业化体育学研究的成果;今人研究中国体育史学史,需要正视体育史学的跨学科本质和在公众传播中生成知识的史实,拓展史料检索和研读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学 西方体育史 中国体育史 文明史观 郭希汾
原文传递
论春秋时期“天帝”与祖先关系的转型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晨晖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6期119-127,共9页
春秋时期,"帝"从卜辞中抽象、模糊的神灵逐渐被虚化,成为一个职位。"上帝"从笼统的天神之尊长,成为所有神灵的君主。同时,时人对神灵的认识从崇拜基于本体的自然神开始转向基于权能的职能神。基于此观念,"帝&q... 春秋时期,"帝"从卜辞中抽象、模糊的神灵逐渐被虚化,成为一个职位。"上帝"从笼统的天神之尊长,成为所有神灵的君主。同时,时人对神灵的认识从崇拜基于本体的自然神开始转向基于权能的职能神。基于此观念,"帝"亦成为神灵的"官称",去世的先祖充任帝廷中的各类职官的同时,格外受到尊崇的先祖则开始担任"帝"之一职,故而被称为"帝某"。人们以现实官僚制度为蓝本,构拟出了以上帝为君的职官体系。"上帝"为君,下辖众多以先祖身份任职的自然神灵,各司其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神
下载PDF
释“身备三仗” 被引量:1
8
作者 常彧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63,共13页
本文通过对北魏史料中"身备三仗"一词具体含义的解释,考察魏晋南北朝时代作战人员的武器装备系统。汉代以来,以往长期沿用的武器装备系统,经与边境族群战火洗礼,出现新的变化趋势。魏晋南北朝时代军队中,不同战术功能的兵种... 本文通过对北魏史料中"身备三仗"一词具体含义的解释,考察魏晋南北朝时代作战人员的武器装备系统。汉代以来,以往长期沿用的武器装备系统,经与边境族群战火洗礼,出现新的变化趋势。魏晋南北朝时代军队中,不同战术功能的兵种以下列武器作为区分:抛射性兵器弓弩、砍斫性武器刀(配楯)和击刺性武器矟。一部分技艺精湛的战斗人员,有可能复合装备矟—弓矢、矟—刀楯,或刀楯—弓矢。"身备三仗"即指精锐武装人员,身上同时复合装备以弓矢、刀楯和矟三种战术功能截然不同的武器。这种复合装备的现象,有可能是中古时代中国战争技术与内亚族群军事文化交叉影响下的产物。对以"身备三仗"为代表的多种兵器复合装备现象的分析,可以展现中古军人的装备系统和战斗技艺,而追溯中古时期军事审美传统,更是观察古代军事文化的独特窗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系统 军事文化 弓矢 刀楣 “身备三仗”
原文传递
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事件中英国报刊“舆论一致”现象研究
9
作者 叶亢 《中东研究》 2023年第2期183-204,311,312,共24页
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是英帝国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改变了整个中近东的国际格局。1881年9月奥拉比兵谏后,英国舆论开始密切关注埃及,舆论呈现纷繁芜杂的局面,英国大报是舆论的核心。1882年初奥拉比掌权后英国舆论出现了两大阵营,其中的战争... 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是英帝国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改变了整个中近东的国际格局。1881年9月奥拉比兵谏后,英国舆论开始密切关注埃及,舆论呈现纷繁芜杂的局面,英国大报是舆论的核心。1882年初奥拉比掌权后英国舆论出现了两大阵营,其中的战争派对和平派进行全面压制。亚历山大骚乱后,舆论要求英国单独出兵解决埃及危机,反对的声音很少。这种“一致的”战争舆论出现在英国政府做出决策之前。从公众舆论形成的视角对此事件进行研究,会发现此时的英国报业处于“自由”时期,但依然形成了“一致的”舆论。英国的大报在舆论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大报的幕后推手来自在埃及的少数英国人。少数人制造舆论奠定了“舆论一致”的民意基础。本文以此个案研究来反思西方自由主义媒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埃及 奥拉比起义 “舆论一致”
下载PDF
宋元之际南宋降将昝万寿生平事迹钩沉——兼论平宋之初元廷对西南地区的经略
10
作者 刘砚月 《宋史研究论丛》 2023年第2期48-62,共15页
昝万寿是宋元鼎革之际四川战场的南宋名将,于正史无传,也未见墓志、行状等传记资料传世。本文在目前可见史料的基础上,梳理出其生平可考时间跨度为景定二年(1261年)到皇庆元年(1312年)约五十年。昝氏在前半生至少有十四年时间与元朝军... 昝万寿是宋元鼎革之际四川战场的南宋名将,于正史无传,也未见墓志、行状等传记资料传世。本文在目前可见史料的基础上,梳理出其生平可考时间跨度为景定二年(1261年)到皇庆元年(1312年)约五十年。昝氏在前半生至少有十四年时间与元朝军队作战,至元十二年(1275年)昝氏以宋嘉定诸城降元,忽必烈赐名“顺”。入元后,昝氏作为故宋降将,在西南地区长期任参知政事,仍保有较大实权和政治影响力。考察昝氏从南宋将领到元朝蜀地高官的人生轨迹,有助于深入探讨南宋降将入元之后的际遇、元初西南地方社会与元朝国家政权的整合途径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昝万寿 昝顺 南宋降将 西南诸蛮
下载PDF
里甲的废除——民国初年山西的村制与赋役改革
11
作者 黄壮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明代中后期以来,里甲制度逐渐式微。不过由于政府仍利用里甲来作为户籍身份的标识以及催征钱粮的依托,所以里甲的名目一直沿用至民国初年。进入民国,村制的推行为里甲的废除提供了制度基础。各地在废除里甲的同时改办村粮,由村来负责税... 明代中后期以来,里甲制度逐渐式微。不过由于政府仍利用里甲来作为户籍身份的标识以及催征钱粮的依托,所以里甲的名目一直沿用至民国初年。进入民国,村制的推行为里甲的废除提供了制度基础。各地在废除里甲的同时改办村粮,由村来负责税粮的催征与管理。村粮制的实施,有利于村财政制度的建立与运行。里甲的废除与村粮制的推行,体现了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立之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甲 赋役 山西 村制 村粮
原文传递
多元视角下的朝贡体系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12
作者 蔡伟杰 《全球史评论》 2022年第2期275-284,348,共11页
费正清提出了“朝贡体系”并视其为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讨论。本文试图从中外关系史中对“朝贡体系”理论的批评出发,思考从相关的区域研究(特别是内亚研究)视角,引入辞令分析、信息流动以及对于重估古代政... 费正清提出了“朝贡体系”并视其为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讨论。本文试图从中外关系史中对“朝贡体系”理论的批评出发,思考从相关的区域研究(特别是内亚研究)视角,引入辞令分析、信息流动以及对于重估古代政体间关系等近年海内外研究成果,来提供中外关系史与世界史耦合的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贡体系 内亚研究 中外关系史
原文传递
钱大昕《元史氏族表》中的“蒙古“”色目”与“回回”:一种学术史回顾
13
作者 刘砚月 《西部蒙古论坛》 2021年第3期38-45,125,共9页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民族学相关知识、方法以及以《史集》为代表的域外非汉语文献传入我国,重塑了知识界对元代"蒙古""色目"群体的认知。在此之前,钱大昕《元史氏族表》是我国传统学术在上述领域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民族学相关知识、方法以及以《史集》为代表的域外非汉语文献传入我国,重塑了知识界对元代"蒙古""色目"群体的认知。在此之前,钱大昕《元史氏族表》是我国传统学术在上述领域所取得的最高成就,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利用《元朝秘史》等文献,推进了对"蒙古"内部的层级结构和不同氏族之间的亲疏关系的认识;二是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汉式宗法制认知方式的限制,初步形成对"族裔"意义上的"蒙古"的整体性认识;三是对构成"蒙古""色目""回回"群体的诸多氏族名称进行了考订和勘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氏族表》 蒙古 色目 回回 民族史学
下载PDF
钱大昕《元史氏族表》成书时间新探
14
作者 刘砚月 《暨南史学》 CSSCI 2017年第2期138-146,共9页
《元史氏族表》是清儒钱大昕治元史的力作。关于《氏族表》的成书时间,学界多据卷末黄钟识语认为成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笔者根据钱大昕《年谱》及书目题跋等史料,考订出被《氏族表》高频引用的《雪楼集》、《金华集》、《秘书监志》... 《元史氏族表》是清儒钱大昕治元史的力作。关于《氏族表》的成书时间,学界多据卷末黄钟识语认为成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笔者根据钱大昕《年谱》及书目题跋等史料,考订出被《氏族表》高频引用的《雪楼集》、《金华集》、《秘书监志》、《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等九部文献的获取时间,大致还原了《氏族表》写作的时间线。基于多个时间点上《氏族表》稿本状态的比较,发现嘉庆三年(1798)稿本的面貌与嘉庆十一年刊本最为接近,笔者认为将嘉庆三年视为《氏族表》的成书时间最为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大昕 《元史氏族表》 成书时间 黄钟
原文传递
钱大昕《元史氏族表》校勘释例
15
作者 刘砚月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1年第5期32-36,104,共6页
《元史氏族表》是清儒钱大昕补《元史》的力作,但现有的标点本存在底本择取不当、未出校勘记等诸多问题。以史源文献为基础进行他校,及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关方法进行理校,是校勘《氏族表》行之有效的方法;经校勘共得校勘记70余条,有... 《元史氏族表》是清儒钱大昕补《元史》的力作,但现有的标点本存在底本择取不当、未出校勘记等诸多问题。以史源文献为基础进行他校,及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关方法进行理校,是校勘《氏族表》行之有效的方法;经校勘共得校勘记70余条,有形近而误、声近而误、涉上下文而误、人名断句之误、表格串行、整行脱漏与竖线缺失等讹误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大昕 《元史氏族表》 校勘 审音勘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