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基因分型、分子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何秉涛 黄美欢 +2 位作者 贠国俊 黄子薇 曹建国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3期516-519,共4页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的单基因病,致病基因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临床表型复杂多样,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且与其他神经疾病在临床和遗传表型上重叠。本文旨在对HSP的基因分型、分子诊断以及...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的单基因病,致病基因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临床表型复杂多样,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且与其他神经疾病在临床和遗传表型上重叠。本文旨在对HSP的基因分型、分子诊断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分型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头针联合震动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梁显荣 曹建国 +3 位作者 吴凌云 龚蓉 刘桂香 韦阳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震动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目的将该院2016年6月—2018年11月脑瘫患儿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运动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训练;观察组45例,采用头针联合震动疗法治疗,持续治疗8周为...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震动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目的将该院2016年6月—2018年11月脑瘫患儿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运动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训练;观察组45例,采用头针联合震动疗法治疗,持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及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及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7.78%(35/45),低于观察组93.33%(4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88量表、BBS量表评分及ACA、MCA、PCA脑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88量表、BBS量表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GMFM-88量表、BBS量表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患儿治疗后ACA、MCA、PCA脑动脉血流速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ACA、MCA、PCA脑动脉血流速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震动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脑血流参数,且患儿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震动疗法 脑瘫 运动功能 脑血流参数
下载PDF
Worster-Drought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子薇 何秉涛 +1 位作者 战玉军 曹建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754-1757,共4页
Worster-Drought综合征(WDS)是一种特殊且罕见的脑性瘫痪(脑瘫),主要表现为唇、舌、软腭肌肉选择性无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流涎和下颌痉挛。各种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因素都可导致该病的发生。不少家族病例均提示该病有遗传倾向。该病预... Worster-Drought综合征(WDS)是一种特殊且罕见的脑性瘫痪(脑瘫),主要表现为唇、舌、软腭肌肉选择性无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流涎和下颌痉挛。各种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因素都可导致该病的发生。不少家族病例均提示该病有遗传倾向。该病预后不良,目前虽无治愈方法,但可通过早期的遗传咨询、诊断及干预治疗降低发病率,改善患儿症状,未来可极大降低患儿家庭及社会的负担。现就WD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相关疾病谱、治疗方法等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ster-Drought综合征 先天性假性球麻痹 脑性瘫痪
原文传递
正常学龄前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安艳 李海 +2 位作者 尹运冬 黄东锋 曹建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55-57,共3页
目的:了解正常学龄前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方法:于2004-05/2005-04选择深圳市不同地区的4所幼儿园的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学龄前健康儿童52名,运用Ultraflex连续性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其进行了步行时动态足底压力运动力学... 目的:了解正常学龄前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方法:于2004-05/2005-04选择深圳市不同地区的4所幼儿园的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学龄前健康儿童52名,运用Ultraflex连续性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其进行了步行时动态足底压力运动力学数据采样。经过电脑数据录入分析,可以得到特征性的双峰曲线。从双峰曲线提取特征量,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特征量的变异系数,确定离散度较小的特征量。对不同性别、左右侧足底压力的特征量分别进行t检验,了解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52名儿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受试儿童的足底压力曲线表现为具有2个峰和1个谷的双峰波形。②在从足底压力曲线提取的特征量中,左侧的第二峰值、到达谷值的时间占该侧支撑时间的比率、到达第二峰值的时间占该侧支撑时间的比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8%,12.3%,7.1%,10.9%;右侧相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0%,11.4%,7.1%,10.5%(均小于12.5%,说明离散度较小)。③所有特征量在男女儿童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左右侧第二峰值和到达谷值的时间占该侧支撑时间的比率有差异(158.6±18.7)%,(146.8±16.1)%;(51.39±6.31)%,(54.44±6.24)%,P=0.000,0.001。结论:①该组儿童步行时足底压力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②特征量的数据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满足生物力学实验可接受水平。③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左右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步态 力学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在肌肉痉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青 曹建国 贠国俊 《中国康复》 2014年第1期65-67,共3页
肌肉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2].传统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的方法主要是物理治疗和肉毒毒素注射及口服药物等[3-7].这些方法虽然都能起到治疗效果,但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肌肉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2].传统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的方法主要是物理治疗和肉毒毒素注射及口服药物等[3-7].这些方法虽然都能起到治疗效果,但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各自的缺陷.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在治疗肌腱及骨骼系统疾病方面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本文复习最近十几年来的国外文献资料,就冲击波的分类、特性、临床应用,以及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在治疗肌肉痉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肌肉痉挛
下载PDF
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步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海 丁建新 +3 位作者 周安艳 黄东锋 江沁 尹运冬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8-821,共4页
目的研究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在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共选取痉挛型脑瘫儿童20例(脑瘫组),同时选取84例健康儿童归为对照组。采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各组对象进行足底压力步态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 目的研究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在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共选取痉挛型脑瘫儿童20例(脑瘫组),同时选取84例健康儿童归为对照组。采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各组对象进行足底压力步态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2组对象步频、步态周期时间、步态周期各时相及其所占步态周期时间的比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脑瘫组患儿与对照组在步频、步态周期时间、步态周期各时相及其所占步态周期时间的比率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脑瘫组患儿步态周期时间为(1.75±1.33)s,较对照组[(0.94±0.09)s]明显延长;脑瘫组步频为(100.75±48.84)次/min,较对照组[(129.13±13.77)次/min]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脑瘫组患儿单侧支撑期、单足摆动期比率下降,双足支撑期比率升高。结论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能有效检测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步态情况,具有使用方便、能获取连续性数据、准确客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学龄前儿童 步态分析 运动力学 足底压力
原文传递
深圳市康复脑瘫患儿及家庭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干芊 周安燕 胡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调查接受康复的脑瘫患儿及所在家庭的情况,以及社会予其的关注度。方法采用自拟调查表,对接受康复治疗的150例脑瘫患儿的基本状况、家庭情况、社会关注度及家长对社会支持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收到有效调查表150份。75例首次治疗年... 目的调查接受康复的脑瘫患儿及所在家庭的情况,以及社会予其的关注度。方法采用自拟调查表,对接受康复治疗的150例脑瘫患儿的基本状况、家庭情况、社会关注度及家长对社会支持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收到有效调查表150份。75例首次治疗年龄1岁以内;130例康复治疗有效;126例有情绪及人格特征变化。患儿以家庭教育为主(133例);59.4%母亲学历中专或高中以下。76.7%脑瘫患儿家庭年收入不足6万元,而54.7%年治疗费超过4万元。119例患儿父母单、双方放弃工作,其中93.3%有精神压力;56.7%对脑瘫知识了解匮乏。81%的家长认为社会应在政府福利、社会保障、医疗机构、心理治疗、社区训练及法律帮助等6个方面给予支持。结论社会各层面都应关心脑瘫患儿,为其康复创造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儿童 康复 家庭 社会支持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海 周安艳 +3 位作者 黄东锋 丁建新 江沁 尹运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了解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方法:试验组痉挛型脑瘫儿童20例,对照组为52例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健康儿童,运用Ultraflex连续性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儿童进行了步行时动态足底压力运动力学数据采样,经过电... 目的:了解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方法:试验组痉挛型脑瘫儿童20例,对照组为52例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健康儿童,运用Ultraflex连续性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儿童进行了步行时动态足底压力运动力学数据采样,经过电脑数据录入分析,取得动态足底压力曲线及特征量参数(包括双测的z1、z2、z3、t1、t2、t3、t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步态分析曲线及各参数进行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典型足底压力双峰图及相应特征量数据的实验组儿童10例,其步态的足底压力特征量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右侧的tz1、tz2、tz3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脑瘫儿童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均较正常儿童短,右侧的tz1、tz3增加,而tz2缩短。结论:部分痉挛型脑瘫患儿动态足底压力曲线不能表现出典型的双峰曲线,能得到典型足底压力双峰图及相应特征量数据的实验组儿童中,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均较正常儿童短,右侧的tz1、tz3增加,而tz2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学龄前儿童 步态分析 运动力学 足底压力
下载PDF
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正常学龄前儿童的步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安艳 李海 +2 位作者 黄东锋 尹运冬 曹建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0期115-117,共3页
目的:应用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检测和分析小样本正常学龄前儿童的步态特征。方法:于2004-05/2005-04选择深圳市不同地区的4所幼儿园的儿童及深圳市儿童医院职工的学龄前子女83名,均具有正常步行功能,监护人知情同意。根据实足年龄分... 目的:应用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检测和分析小样本正常学龄前儿童的步态特征。方法:于2004-05/2005-04选择深圳市不同地区的4所幼儿园的儿童及深圳市儿童医院职工的学龄前子女83名,均具有正常步行功能,监护人知情同意。根据实足年龄分组,3岁组(3岁≤年龄<4岁)12人;4岁组(4岁≤年龄<5岁)35人;5岁组(5岁≤年龄<6岁)30人;6岁组(6岁≤年龄<7岁)6人。应用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采集受试者自由步行30s的步态分析数据,包括步态周期、步频;步态周期不同时相(支撑期、摆动期及双足支撑期)及所占步态周期的比率;左右步态周期比及连续性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比较总体样本是否存在男女差异、左右侧差异,不同年龄组儿童步态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当参数的变异系数<12.5%时,认为该参数的变异性处于可接受水平。结果:83名儿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总体样本参数的变异性:步行周期为(0.939±0.095)s,步频为(129.13±13.77)次/min,变异系数分别为10.12%和10.66%,离散度较小。②步行周期和步频:不同年龄组儿童步态周期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步频随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其中5岁组儿童的平均步行周期显著长于4岁组[(0.977±0.103)s,(0.913±0.075)s(P<0.05)]。③不同时相所占步态周期的比率:左右足之间及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儿童步态的对称性:全体样本的左侧支撑时间/右侧支撑时间为0.997±0.041,左侧步态周期/右侧步态周期为0.989±0.064,变异系数分别为4.11%,6.47%,提示步态具有左右对称性。⑤性别差异:在步态的各参数分析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预实验的各项测定参数均处于可接受水平,为康复医学客观精确、定量对比分析儿童病理性步态初步建立了一种科学评估手段,也为今后进行大样本的儿童步态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 儿童 学龄前生物力学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肉毒毒素治疗对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和身体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雪 刘青 +4 位作者 曹建国 贠国俊 王玉娟 王景刚 陈土容 《中国康复》 2019年第7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联合肉毒毒素(BoNT-A)治疗对痉挛型脑瘫下肢运动功能和身体活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2~10岁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接受患侧小腿三头肌BoNTA注射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BoNT-A注射2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联合肉毒毒素(BoNT-A)治疗对痉挛型脑瘫下肢运动功能和身体活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2~10岁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接受患侧小腿三头肌BoNTA注射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BoNT-A注射24h后给予低能量ESW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的改良Asworth分级(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D区和E区、身体活动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MAS评分降低、GMFM D区和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MAS降低和D区评分增加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静坐时间百分比减少、轻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百分比增加(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ESW联合BoNT-A治疗是改善痉挛型脑瘫肌痉挛、站立功能及身体活动的有效方法,比单独BoNT-A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身体活动 体外冲击波 肉毒毒素
下载PDF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怡文 郭津 《中国康复》 201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刺激的教育活动,是根据婴幼儿神经发育规律,促进高危儿的潜能发挥,预防其发展为脑损伤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视听障碍和行为问题等),使其发育尽可能赶上正常儿童[1]。儿童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早... 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刺激的教育活动,是根据婴幼儿神经发育规律,促进高危儿的潜能发挥,预防其发展为脑损伤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视听障碍和行为问题等),使其发育尽可能赶上正常儿童[1]。儿童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是根据大脑发育关键期的神经生理变化而形成的[2]。早期干预是利用大脑发育早期的代偿功能,针对高危儿等采取一系列刺激和训练活动来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减少高危因素带来的不利后果,使存活的高危儿在体格生长、精神发育、智能发展得到改善并赶上正常儿童[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高危儿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家庭康复护理对门诊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月梅 郭彦力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9期567-568,共2页
为了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 ,将 6 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均予门诊功能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门诊训练期间增加家庭康复护理 ,两组均训练 1个疗程 (90 d)后 ,用大运动功能评估 (GMFM)量表进行... 为了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 ,将 6 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均予门诊功能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门诊训练期间增加家庭康复护理 ,两组均训练 1个疗程 (90 d)后 ,用大运动功能评估 (GMFM)量表进行训练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患儿 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训练前后 GMFM评分比较 ,均 P<0 .0 5 ) ,观察组 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提示门诊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运动功能训练 康复护理 家族护理 儿童
下载PDF
偏瘫肩成因再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程滨滨 《中国康复》 1996年第4期155-157,共3页
选择100名健康正常人从整体观念出发,采用模仿对比方法,探讨了偏瘫肩的成因.观察结果表明:在偏瘫患者常见的典型痉挛运动模式下与正常运动模式相比,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均明显受限(P<0.01).提示以往所考虑的偏瘫肩成因多注重肩关节... 选择100名健康正常人从整体观念出发,采用模仿对比方法,探讨了偏瘫肩的成因.观察结果表明:在偏瘫患者常见的典型痉挛运动模式下与正常运动模式相比,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均明显受限(P<0.01).提示以往所考虑的偏瘫肩成因多注重肩关节局部而忽视了整体,应多考虑姿势张力与协调异常.尤其骨盆周围功能障碍和骶髂关节活动异常不仅是偏瘫患者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根本原因,也是引起骶棘肌和背阔肌痉挛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肩 成因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玉芬 李蔷 罗娟子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7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护理的1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护理的1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基于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康复护理方法。分别在初诊时和治疗结束后24周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对患儿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疗效。结果 :2组患儿治疗结束后24周时的GMFM能区评分均较初诊时显著提高(P值均<0.05),并且研究组的评分(84.37±5.94)显著高于对照组(68.77±6.02)(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6.7%,52/60)亦显著高于对照组(68.3%,41/60)(P<0.05)。结论 :将引导式教育理念引入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儿童 康复护理 引导式教育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用于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蹲伏步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贠国俊 吴寿桐 +3 位作者 曹建国 刘青 杨雪 黄美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蹲伏步态的疗效分析。方法:30例痉挛性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儿的膝、踝关节的最大角度和关节活动度、肌张力、步长、步速...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蹲伏步态的疗效分析。方法:30例痉挛性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儿的膝、踝关节的最大角度和关节活动度、肌张力、步长、步速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和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和最小角度都明显改善(P<0.05);腘绳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的肌张力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患儿GMFM评分、步速、步长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降低脑瘫患儿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能够改善患儿的蹲伏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体外冲击波 蹲伏步态
下载PDF
T_(2)-mapping定量评估脊髓性肌萎缩症严重程度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颖熠 黄杨 +4 位作者 陈太雅 方佃刚 路新国 王景刚 李志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8例在本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SMA患儿纳入本研究。记录每例患儿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量表扩展版(HFMSE)评分...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8例在本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SMA患儿纳入本研究。记录每例患儿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量表扩展版(HFMSE)评分。所有患儿行大腿常规序列MRI和T_(2)-mapping扫描,测量右侧骨盆和大腿部位的13块肌肉(右侧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缝匠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肌、大收肌、长收肌和股薄肌)的T_(2)值,并得到彩色编码的肌肉组织T_(2)值分布图,以确定受累最严重的肌肉。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Ⅱ和Ⅲ型SMA患者13块肌肉的T_(2)值、平均T_(2)值、HFMSE评分、年龄及BMI的组间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肌肉T_(2)值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3块肌肉中,臀大肌的平均T_(2)值最高[(63.3±11.9)ms],长收肌的平均T_(2)值最低[(42.5±4.5)ms],长收肌的平均T_(2)值明显低于其它肌肉(P均<0.05)。彩色编码的T_(2)值分布图提供了对肌肉T_(2)值异质性分布的有效视觉评估。Ⅱ型SAM患者的阔筋膜张肌T_(2)值明显高于Ⅲ型(P<0.01),年龄及HFMSE评分均明显低于Ⅲ型(P<0.01)。在Ⅱ型、Ⅲ型及所有SMA患者中,肌肉平均T_(2)值均与HFMSE呈高度负相关(r=-0.696、-0.724、-0.657,P均<0.01)。13块肌肉中,阔筋膜张肌的T_(2)值与HFMSE评分的相关性最高(r=-0.743,P<0.001)。结论:磁共振T_(2)-mapping技术能客观定量评估SMA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识别该疾病的肌肉受累模式。阔筋膜张肌的T_(2)值可较准确地鉴别Ⅱ型与Ⅲ型SMA患者,此条肌肉可能是评估SMA疾病严重程度的最理想的目标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磁共振成像 T_(2)-mapping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作业治疗对偏瘫型脑性瘫痪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顾小元 曹建国 +4 位作者 贠国俊 张雅莉 邓嘉琪 张丹婷 张冬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5-227,共3页
偏瘫型脑性瘫痪(脑瘫)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上肢障碍较重,多表现为屈肌张力高,肩、肘、腕关节活动受限,前臂旋前,拇指内收,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临床治疗中偏瘫患儿由于年龄较小,
关键词 偏瘫型脑性瘫痪 临床治疗 上肢功能 疗效观察 合作 肌内 关节活动受限 肌张力高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脑瘫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贠国俊 刘青 +2 位作者 杨雪 王玉娟 曹建国 《中国康复》 2015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脑瘫肌痉挛患儿50例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改良的Asworth分级(MAS)...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脑瘫肌痉挛患儿50例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改良的Asworth分级(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足底支持面积和足底压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及4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各时间段各项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及踝关节PRO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1周及4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且各时间段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均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降低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脑瘫 痉挛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梁显荣 刘青 吴寿桐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4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的作用。方法 60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 目的探讨分析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的作用。方法 60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88)、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价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FMQ评分及Wee FIM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7、2.36、2.39,P<0.05)。结论临床在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中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使患儿神经运动功能改善,促进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核心稳定性训练 综合康复训练 小儿 作用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微管相关蛋白Tau表达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丽华 刘青 +1 位作者 杨本利 林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444-1446,共3页
目的观察微管相关蛋白Tau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HIBD早期Tau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HIBD组,每组各40只。HIBD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 目的观察微管相关蛋白Tau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HIBD早期Tau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HIBD组,每组各40只。HIBD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别于手术后3、6、12、24、48 h取其脑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脑室周围白质区Tau的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标志(TUNEL)法检测其神经细胞凋亡。假手术组不行缺氧缺血处理,采用同样方法检测其Tau蛋白及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假手术组脑室周围白质有少量Tau表达,且有少量凋亡细胞,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a>0.05);HIBD组Tau的表达在6 h后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并持续至48 h,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细胞凋亡在6 h即开始增加,在12、24、48 h逐渐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HIBD组Tau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Pa<0.05)。结论HIBD可造成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中神经纤维变性及Tau蛋白表达增加;Tau蛋白表达异常对促进神经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脑室周围白质 微管相关蛋白Tau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