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耦合模型的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关系量化分析——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被引量:158
1
作者 王毅 丁正山 +3 位作者 余茂军 尚正永 宋晓雨 常夏洁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在分析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并以常熟市为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在分析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并以常熟市为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城市,其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不同的互动关系,对一般综合性城市而言,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2003-2012年常熟市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耦合度在十年间变化极小,基本保持在0.49左右;耦合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实现了从2003-2008年失调阶段向2009-2012年协调阶段的转变。但总体上,两系统耦合协调等级较低,到2012年尚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的类型也长期是城市化发展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型 现代服务业 城市化 协调 常熟
原文传递
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规模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39
2
作者 张春梅 张小林 +1 位作者 吴启焰 李红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2,共7页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是城镇化进程的2个方面,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认清其间的关系对健康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二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然后基于改进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两者之...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是城镇化进程的2个方面,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认清其间的关系对健康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二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然后基于改进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城镇化质量和规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逐渐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城镇化质量滞后规模程度较大的滞后型经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协调型向城镇化质量超前规模程度较大的超前型转变;②江苏省城镇化质量和规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存在着明显的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空间分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江苏省城镇化规模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现象值得关注,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分类指导城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规模 协调性 江苏省
下载PDF
发达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及其提升对策——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18
3
作者 张春梅 张小林 +1 位作者 吴启焰 李红波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55,共6页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民生、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构建发达地区城镇化质量综合测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评价法,对江苏省13个地市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江苏省城镇化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空...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民生、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构建发达地区城镇化质量综合测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评价法,对江苏省13个地市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江苏省城镇化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空间分布差异,且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分布在三大类型间没有变化而在组内变化明显;江苏省城镇化质量是由经济竞争度、民生幸福度、城乡统筹度和可持续发展度共同决定的,但贡献作用大小各异,且它们之间并不都存在对应的相关关系。同时,针对测评结果指出要以城镇化质量为导向进行城镇化建设,并因地制宜地给予各个城市分类指导,以使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测评体系 发达地区 江苏省
原文传递
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及优化对策 被引量:66
4
作者 刘传明 李红 贺巧宁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90-1896,共7页
针对湖南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农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全省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加权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和DEA分析法分别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产生空间差异的因素有经济... 针对湖南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农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全省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加权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和DEA分析法分别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产生空间差异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区位差异和政策作用等。最后,根据各区域土地利用特点提出针对性优化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农用地 城镇建设用地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城市综合交通可达性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基于“八五”以来淮安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0
5
作者 刘传明 张义贵 +1 位作者 刘杰 董留群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28-2033,共6页
淮安正在努力打造"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分析其综合交通可达性变化及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综合分析可达性现有测算方法基础上,提出用于测算单个城市可达性动态变化的比较赋... 淮安正在努力打造"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分析其综合交通可达性变化及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综合分析可达性现有测算方法基础上,提出用于测算单个城市可达性动态变化的比较赋值测算法。而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产出评价法验证了上述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1990—2009年淮安市综合交通可达性不断提高,但具有阶段性特征。同时,采用两系统协调度分析模型分析了淮安市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的动态演变。结论表明:两者协调性不断提高,但目前协调性仍然不高,仅仅处于轻度协调向中度协调过渡时期。最后,提出继续强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突出对外交通线路短板建设,提高综合交通联运能力,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可达性 经济发展 协调度 淮安市
原文传递
1960~2014年淮河流域极端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8
6
作者 王怀军 潘莹萍 陈忠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0-1908,共9页
基于淮河流域33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极端气温、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55 a来,冷极值呈显著下降趋势,暖极值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日较差(DTR)呈显著下降... 基于淮河流域33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极端气温、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55 a来,冷极值呈显著下降趋势,暖极值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日较差(DTR)呈显著下降趋势,这与最低气温的增加幅度比最高气温大有关;(2)总降水量(PRCPTOT)和强降水日数(R10,R20)表现为缓慢下降趋势,1 d最大降水量(RX1day)、连续5 d最大降水(RX5day)以及降水强度(SDII)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变化趋势均不显著;(3)空间变化上来看,霜冻日数(FD0)、冷夜日数(TN10p)、热夜日数(TR20)和暖夜日数(TN90p)在流域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显著,而降水极值在全流域未表现出一致上升或下降趋势,且变化趋势在全流域均不显著;(4)基于流域当前气象站点数据,极端气温、降水指数变化趋势未表现出高程相依性;(5)流域大部分极端气温、降水指数变化趋势介于中国南北方流域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南北过渡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极端气温 MANN-KENDALL检验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4
7
作者 毛广雄 丁金宏 曹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7-633,共7页
根据紧凑城市的核心内涵,从经济紧凑度、城市用地及形态紧凑度、交通紧凑度和人口紧凑度等方面,构建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模型。运用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中心城市紧凑度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各中心城市紧凑度总体水平不高,且空间差异明显,... 根据紧凑城市的核心内涵,从经济紧凑度、城市用地及形态紧凑度、交通紧凑度和人口紧凑度等方面,构建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模型。运用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中心城市紧凑度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各中心城市紧凑度总体水平不高,且空间差异明显,大致由南向北渐次减弱,根据差异可将江苏省中心城市紧凑度划分为紧凑、较紧凑和不紧凑三类。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紧凑度主要是制度调控力,市场拉动力、人口推动力和交通引导力共同驱动的结果,结合回归模型对主要驱动力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制度调控力,市场拉动力和人口推动力对江苏城市紧凑度影响显著,交通引导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城市 紧凑度 驱动力 江苏省
下载PDF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1 位作者 卢晓旭 侯兵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4-590,共7页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城市化率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0—2008年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格局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到结论如下:在演变的...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城市化率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0—2008年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格局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到结论如下:在演变的时间过程方面,安徽省城市化格局的经历了"下降—稳定—下降"的波动过程,皖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内部差异变化很小,皖中地区呈增大趋势,皖南地区呈下降趋势;在演变的空间格局方面,安徽省区域城市化趋异发展明显,尚未形成稳定的城市化高值集聚区,发展热点离散分布,大城市人口集聚过程显著,县城及众多的建制镇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在不同等级城市中集聚呈两极分化之势,主要城市沿长江和合徐高速公路呈串珠状分布,在空间上已经形成城市聚合轴,有可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化 格局 时空演变 ESDA 安徽省
原文传递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测度分析——基于基尼系数分解 被引量:43
9
作者 蔡安宁 庄立 梁进社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95-2000,共6页
系统地计算了197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并将其分解为三个部分:区域内经济差异、区域间经济净差异和区域间经济逆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扩大趋势。在小尺度县域单元上,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 系统地计算了197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并将其分解为三个部分:区域内经济差异、区域间经济净差异和区域间经济逆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扩大趋势。在小尺度县域单元上,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受一般县市经济差异的影响,市辖区的差异变化不大。在大尺度区域单元上,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净差异决定着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随着区域间经济逆差异越来越小,苏北、苏中人均GDP高的县市逐步被苏南人均GDP的低的县市赶上和超过。要积极壮大苏中和苏北县域经济,实施有利于缩小经济差异的区域政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尼系数分解 人均GDP 区域经济差异 江苏省
原文传递
水利风景区的价值内涵、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41
10
作者 余凤龙 黄震方 尚正永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9-175,共7页
水利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景观类型、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水利风景区开发的综合价值。通过与其它国家级景区的比较,我国国家水利风景区经过10年多的发展,发展速度相对平稳,省域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今后应控制水利风... 水利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景观类型、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水利风景区开发的综合价值。通过与其它国家级景区的比较,我国国家水利风景区经过10年多的发展,发展速度相对平稳,省域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今后应控制水利风景区的总体数量,培育精品旅游景区,增强水利风景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基于民生水利的发展理念,水利风景区应在申报审批和运行管理中,制订更严格的生态环境评估措施,提高景区准入门槛,建立景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应重视景区规划的编制,推进景区可持续发展;构建以地方为主体的权威管理机构,实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四权分离和制衡"的管理体制;改善景区的旅游环境,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提升旅游经济效益,塑造"水利风景区"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风景区 价值内涵 时空分布 管理体制
原文传递
基于RS/GIS的城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被引量:38
11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周晓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70,共7页
利用遥感影像和城市建成区图,运用GIS分析技术,以淮安市主城区为例,对城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安主城区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各向异性特征,1965年以前,城市扩展缓慢,以北向、西北向扩展为主,1965—1979... 利用遥感影像和城市建成区图,运用GIS分析技术,以淮安市主城区为例,对城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安主城区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各向异性特征,1965年以前,城市扩展缓慢,以北向、西北向扩展为主,1965—1979年,扩展规模较小,以西南向扩展为主,1979—1995年,扩展速度开始加快,以西北向、西南向为扩展的主导方向,1995年以后,城市空间加速扩展,以东向、东南向扩展为主。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可概括为扇翼缓慢扩展型、圈层式扩展型和扇翼快速扩展型三种类型。淮安主城区形态经历了由星形向块状演变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趋圆性特点,城市空间扩展的阶段性与各向异性对外部形态的演变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 外部形态演变 淮安市
原文传递
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及协同发展策略 被引量:35
12
作者 曹玉华 夏永祥 +2 位作者 毛广雄 蔡安宁 刘传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3-221,共9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既具有区域经济系统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流域经济的特点,时空分异具有多元复杂性。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定量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区域发展的时... 淮河生态经济带既具有区域经济系统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流域经济的特点,时空分异具有多元复杂性。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定量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区域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区域差异程度,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判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时空分异特征;基于综合发展水平的'三个梯队'和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四大类型区'空间分布与上、中、下游'三大流段'基本一致,但不完全重叠。推进淮河经济带协同发展,既要顺应流域的自然规律,又要根据空间分异特征实施差异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生态经济带 经济—社会—生态 协同发展 流域开发治理 创新驱动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原文传递
我国土地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飞 孔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4-148,共5页
为了探索我国土地城镇化规律,基于2000—2012年省级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研究了我国土地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机理。研究表明,全国和各个省份的城镇建成区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均有大幅增长,但省际差异较大,空间格局上呈现出显著的峰值效应;土... 为了探索我国土地城镇化规律,基于2000—2012年省级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研究了我国土地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机理。研究表明,全国和各个省份的城镇建成区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均有大幅增长,但省际差异较大,空间格局上呈现出显著的峰值效应;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且省际差异明显;相对于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而言,省级城市建成区规模空间格局与GDP的空间格局更为相似;经济增长、土地财政、用地指标、土地资源禀赋及现行土地征收制度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成区 土地城镇化 时空特征
下载PDF
近32年来南京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演变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乔伟峰 毛广雄 +1 位作者 王亚华 陈月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0-209,共10页
基于1980-2012年6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类成果,运用扩展强度的等扇分析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南京市城市扩展区由城市扩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布局、结构演化进行了长周期、多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32年间5个阶段城市扩展的方向极不均匀,城市经... 基于1980-2012年6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类成果,运用扩展强度的等扇分析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南京市城市扩展区由城市扩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布局、结构演化进行了长周期、多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32年间5个阶段城市扩展的方向极不均匀,城市经历了东北-东南-西南的扩展演化过程,2000年之后的扩展强度显著扩大;在总变化量的构成中,耕地净变化量和交换变化量所占的比重较为接近,在面积净减少的同时,空间位置的转移也较为突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采矿用地与裸地以净变化为主,水面、村镇建设用地以交换变化为主;2000年后,各时段耕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总变化量远高于2000年之前,以2004-2008年的值最高,2008-2012年有所回落;32年间各单项类型动态度均较高,城市绿地、村镇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均达90%以上;综合动态度的结果揭示32年来南京城市的扩展历经了加速演变-变化趋缓-剧烈演变-整合重构4个主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土地利用演变 转移矩阵 南京市
原文传递
江苏县域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蔡安宁 梁进社 李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5,共7页
采用《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技术规程》的技术流程和评价方法,基于GIS技术,以交通网络密度Di、交通干线影响度Ci和区位优势度Si为指标,对江苏省62个县域单项指标和集成性指标进行测算,分析了江苏省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因。研... 采用《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技术规程》的技术流程和评价方法,基于GIS技术,以交通网络密度Di、交通干线影响度Ci和区位优势度Si为指标,对江苏省62个县域单项指标和集成性指标进行测算,分析了江苏省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因。研究发现:(1)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明显,南高北低;(2)交通优势度具有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区和低值区呈现出相对集聚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形成以沿沪宁线和沿江地区分布的高值区,沿废黄河、沿洪泽湖和沿海分布的低值区;(3)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耦合性,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798;(4)交通优势度呈现正偏态的特征。12.1%的面积具有突出的交通优势,2.7%的面积处于交通缺乏区域,大约68%的面积处于中等或较低区域。加强低值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县域与上海和13个省辖市的经济联系,提高江苏交通优势度,为江苏区域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江苏省 交通可达性
原文传递
江苏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演变趋势与成灾机理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叶正伟 许有鹏 徐金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0-885,共6页
江苏里下河地区是相对封闭的水网地区,洪涝频繁。研究该地区洪涝演变趋势和成灾机理对区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里下河地区洪涝演变趋势表现在洪涝类型的多样性,高水位日益频繁、高水位发生机率加大,致灾暴雨频率增大等方面。在自然... 江苏里下河地区是相对封闭的水网地区,洪涝频繁。研究该地区洪涝演变趋势和成灾机理对区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里下河地区洪涝演变趋势表现在洪涝类型的多样性,高水位日益频繁、高水位发生机率加大,致灾暴雨频率增大等方面。在自然成因方面,流域暴雨是成灾的主要原因,锅底洼的形态是洪涝发生的地貌大背景,水系的复杂格局也加剧了洪涝的程度和频度。在人类活动方面,不合理的圩垸垦殖导致湖荡萎缩,减弱了水体调蓄能力;闸坝建设引起河道淤积、排涝能力降低致使洪水位趋高;城镇化改变下垫面性质的水文效应也是洪涝频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成灾机理 演变趋势 里下河 江苏
下载PDF
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与水环境变化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卢中辉 余斌 +1 位作者 张辉 杨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23,共9页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湖泊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该文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相关统计、调查数据,计算了2006年~2014年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度了农业面源污染与洱...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湖泊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该文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相关统计、调查数据,计算了2006年~2014年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度了农业面源污染与洱海水环境变化的关联性.研究揭示:1)2014年流域农业污染的总排放量为8 303.63t,折算成等标排放量COD、TN和TP分别为325.85、1371.29和420.10m3/a,表明TN为污染超标的主要影响因子;2)畜禽养殖关联度为0.71,种植业关联度为0.63,表明农业发展整体对洱海水环境影响较大,其中,大蒜、水稻、牛、猪的关联度分别为0.70、0.69、0.74、0.74,贡献率分别为9.35%、10.90%、35.09%、13.19%;3)从空间分布看,海北片区的三营镇、右所镇、茈碧湖镇为流域重点污染源区,且流域主要污染物的增减变化具有一定的空间非均衡性.据此,探讨了未来洱海流域基于水环境保护的农业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水环境 等标污染负荷 灰色关联分析 洱海流域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吉婷婷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503-506,518,共5页
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三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构建了江苏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因子并计算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在整体上... 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三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构建了江苏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因子并计算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城镇化水平高的县域和城镇化水平低的县域分别在空间上相邻;同时也反映出江苏省各区域中心城市对其周边县域城镇化的辐射作用还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城镇化水平 江苏省
下载PDF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路径及机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毛广雄 廖庆 +1 位作者 刘传明 曹蕾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112,共8页
以江苏省为案例区域,在界定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选择医药、专用设备、电器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等五个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对象,应用静态、动态集聚指数与产值份额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行业高... 以江苏省为案例区域,在界定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选择医药、专用设备、电器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等五个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对象,应用静态、动态集聚指数与产值份额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行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转移的时空过程,探索其转移的空间路径,认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转移总体呈现"两带一线"的空间规律,并从集聚经济、创新能力、政策激励等因素分析了其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集群化转移 空间路径 机理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7
20
作者 蔡安宁 张春梅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8年第6期53-55,共3页
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极大障碍。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建设,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生... 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极大障碍。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建设,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和产业布局,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新农村建设 农村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