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MRI在老年急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华宇 刘惠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889-4890,共2页
眩晕是一种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因前庭神经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引起〔1〕。有多种原因可导致发生老年性眩晕,如外伤、中毒、炎症、神经变性、供血障碍、肿瘤及周围组织牵拉压迫等〔2〕。临床根据眩晕发病原因可将眩晕分为中枢... 眩晕是一种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因前庭神经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引起〔1〕。有多种原因可导致发生老年性眩晕,如外伤、中毒、炎症、神经变性、供血障碍、肿瘤及周围组织牵拉压迫等〔2〕。临床根据眩晕发病原因可将眩晕分为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眩晕 颅脑MRI 中枢性眩晕
下载PDF
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和防护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姜浩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2期59-60,共2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和防护。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100例采用胸部X线投照技术进行检查的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摄片过程中,婴幼儿保持仰卧姿势,在短时间、高毫安、高千伏情况下对其进行前后位投照,对摄片结果以及防... 目的:分析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和防护。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100例采用胸部X线投照技术进行检查的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摄片过程中,婴幼儿保持仰卧姿势,在短时间、高毫安、高千伏情况下对其进行前后位投照,对摄片结果以及防护策略进行分析。结果:100张X线光片中,有76张能够满足甲级要求,20张能够满足乙级要求,4张能够满足丙级要求。结论:在短时间、高毫安、高千伏情况下,仰卧前后位是婴幼儿最好的X线投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胸部X线 投照技术 防护
下载PDF
核磁共振与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春 姜浩芝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与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以及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技术检查,依照不同的检查方式分组(MRI组和CT组),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比较...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与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以及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技术检查,依照不同的检查方式分组(MRI组和CT组),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比较2种检查技术的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价值。结果MRI组在疾病诊断方面更占优势,其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6.2%、91.7%、97.0%,均高于CT检查组87.5%、75.0%、89.7%,MRI在疾病检查方面更占优势且在脑膜瘤、蛛网膜囊肿、髓母细胞瘤等不同肿瘤疾病的鉴别方面也较占优势(P<0.05)。结论在对颅内肿瘤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采用MRI与CT技术均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效果,但MRI影像质量相对更高,更有助于疾病鉴别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24例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华宇 刘惠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1年6月于医院采用CT进行诊断检查的24例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不同感染分类的CT表现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例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病... 目的探讨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1年6月于医院采用CT进行诊断检查的24例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不同感染分类的CT表现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例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别为曲霉菌属占41.7%、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5.0%、放线菌占20.8%等,病灶表型比例由高到低为曲菌球型占41.7%、弥漫型占29.2%、实变型占20.8%及结节型占8.3%,各型CT表现各有特点。结论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有其特有的特点,在疾病诊断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 CT表现 特点
原文传递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5期98-99,共2页
目的比较X线、CT、磁共振成像(MR 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骶骨肿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平片能显示较明显的病变,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CT能显示较早期的病变,并清楚显示病变的结构与邻近组织关系;MR I可以及时发... 目的比较X线、CT、磁共振成像(MR 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骶骨肿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平片能显示较明显的病变,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CT能显示较早期的病变,并清楚显示病变的结构与邻近组织关系;MR I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并能反映病变的组织成分,以及骨质和软组织受累的范围。结论对骶骨肿瘤的诊断,X线平片、CT和MR I各有特点,应该将其结合,作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X线 CT MRI诊断
下载PDF
经导管肾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附53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煊 漆贯华 +3 位作者 汤鹏 李业宽 庄海军 杨晓松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0期742-743,共2页
目的 :对肾肿瘤及肾出血行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及技术进行评价。方法 :以明胶海绵、NT CRE、线段、自体凝血块及无水乙醇用于栓塞肿瘤、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肾外伤出血 ,共 5 3例。结果 :41例术前辅助治疗的肾肿瘤在肾动脉栓塞后均成功进... 目的 :对肾肿瘤及肾出血行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及技术进行评价。方法 :以明胶海绵、NT CRE、线段、自体凝血块及无水乙醇用于栓塞肿瘤、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肾外伤出血 ,共 5 3例。结果 :41例术前辅助治疗的肾肿瘤在肾动脉栓塞后均成功进行了肾切除术 ,手术中平均输血 40 5ml。 4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栓塞治疗者术后分别存活了 3 .5、13、17和 2 5个月。 1例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 4例肾外伤出血在栓塞术后出血迅速停止 ,另 1例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出血 ,行超选择肾段动脉栓塞无效后又行肾切除术。结论 :肾动脉栓塞术安全有效 ,可用于肾肿瘤的术前辅助治疗、晚期肾癌的姑息治疗及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肾外伤出血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肾动脉栓塞 临床应用 肾肿瘤 肾出血 治疗
下载PDF
MRI在腰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华宇 刘惠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5-876,共2页
目的探讨MRI在腰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6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仪进行MRI扫描;确诊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对所有患者的MRI特点... 目的探讨MRI在腰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6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仪进行MRI扫描;确诊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对所有患者的MRI特点进行总结,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的变化。结果 9例患者经MRI扫描呈现一定的特异性,其中7例为单发感染,占77.78%,2例为多发感染,占22.22%;经两年的随访,8例(88.89%)临床症状消失,且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例(11.11%)患者仍有间歇性腰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结论 MRI能够充分显示腰椎间隙感染病变的变化情况,对早期的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作用,为患者得到有效准确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腰椎间隙感染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肺泡蛋白沉积症8例X线及CT特征性表现
8
作者 王华宇 张鑫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23期3614-3615,共2页
目的:探讨8例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及CT特征性表现,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胸部X线及CT表现。结果:X线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蝶翼状实变影和磨玻璃样影,自肺门向外放射。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 目的:探讨8例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及CT特征性表现,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胸部X线及CT表现。结果:X线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蝶翼状实变影和磨玻璃样影,自肺门向外放射。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斑片状影与磨玻璃样改变,呈"地图样"分布、蝶翼征、支气管充气征、铺路石征。结论:结合X线及CT特征性表现,较易作出PAP的诊断,但确诊需作支气管镜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积症 X线 CT
下载PDF
275例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诊断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华宇 张鑫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并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2008年收治的X线影像资料完整的275例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骨软骨瘤好发于长管骨骨骺附近,胫骨骨软骨瘤121例,股骨92例,肱骨24例,尺骨8例,桡... 目的探讨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并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2008年收治的X线影像资料完整的275例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骨软骨瘤好发于长管骨骨骺附近,胫骨骨软骨瘤121例,股骨92例,肱骨24例,尺骨8例,桡骨4例,足跖、趾骨7例.手掌、指骨3例,骨盆5例,跟骨4例,椎体2例,肋骨1例,髌骨1例,肩胛骨1例,下颌骨1例,颅骨1例。结论骨软骨瘤用普通的X线平片就能诊断,一般没有症状,但却存在恶变的可能。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X线定期复查.可以早期发现恶变的骨软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瘤 X线平片
下载PDF
双源CT“双低”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中对比剂用量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9
10
作者 葛尚 朱昭环 +1 位作者 蔡晓蔓 张喜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58-1562,共5页
目的:探讨降低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双低)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中对比剂用量的优化选择研究。方法:92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疑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行CCTA检查,按数... 目的:探讨降低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双低)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中对比剂用量的优化选择研究。方法:92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疑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行CCTA检查,按数字表法和不同条件分成A组(270 mgI/mL-80 kV-0.6 mL/kg-4.0 mL/s)、B组(270 mgI/mL-80 kV-0.7 mL/kg-4.0 mL/s)、C组(270 mgI/mL-80 kV-0.7 m L/kg-4.5 m L/s)、D组(350 mgI/mL-120 kV-1 mL/kg-5 mL/s),每组23例,A~C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A、B、C组采用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技术及270 mgI/mL的威视派克,D组采用滤波反投影技术及350 mgI/mL的碘海醇。各组均使用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对每位患者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ize specific dose estimates,SSDE)、图像噪声、冠状动脉CT值、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碘总量及碘注入率进行评估。结果:A、B、C组E值分别较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65)。A组SSDE值较D组明显降低,降低幅度约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2,P <0.05)。A、B、C组总碘量分别较D组减少53.81%、46.00%、46.00%,A、B、C组的碘注入率分别较D组减少38.29%、38.29%、30.29%。A组平均SNR、平均CNR及平均CT值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C组以上数据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方案相比,"双低"扫描方案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对比剂用量,并且所获得的冠脉图像仍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 迭代重建 对比剂
下载PDF
食管间质瘤的钡餐、CT表现及其病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清玲 刘文 +1 位作者 张宗军 黄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钡餐及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食管间质瘤钡餐及CT的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6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7个,1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以食管中下... 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钡餐及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食管间质瘤钡餐及CT的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6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7个,1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以食管中下段常见(13/17)。13例良性肿瘤均为单发病灶。钡餐表现食管弧形外压性改变,CT平扫表现为腔内黏膜下类圆形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均匀轻度强化。3例恶性肿瘤共4个病灶。其中1例钡餐显示食管管壁僵硬,黏膜有破坏,CT平扫肿瘤分叶状有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余2例3个病灶钡餐黏膜线不规则,CT上病灶前缘呈浅分叶状,密度无明显异常。结论:食管间质瘤钡餐多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性病变,CT多表现为腔内生长的肿块。钡餐和CT检查有助于食管间质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间质瘤 钡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血池匹配”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春山 张金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2147-2149,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瘤体各期强化密度与血池(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匹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炫速双源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12例)或随访2年以上(43... 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瘤体各期强化密度与血池(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匹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炫速双源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12例)或随访2年以上(43例)证实的肝血管瘤55例共60个瘤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按瘤体最大横径﹤15mm、15~50mm、﹥50mm将60个瘤体分为小(16个)、中(35个)、大(9个)三种。目测平扫CHL密度除少数有钙化、脂肪变、出血、血栓及纤维化引起的高或低密度区外,都与血池密度匹配。目测60个CHL的动脉期仅部分强化灶与腹主动脉匹配,而且瘤体越大,匹配的强化灶越少;门脉期强化密度都与门静脉匹配,但有少数大的瘤体内的少数强化密度停留在动脉期密度;延迟期瘤体强化密度皆与血池密度匹配。结论肝血管瘤CT"血池匹配"现象反映了CHL由大小不等血管腔(血窦)组成,并由肝动脉、门静脉共同承担血供的病理特性,对肝血管瘤的CT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池匹配
下载PDF
数字化断层融合在隐蔽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晏邦有 《安徽医学》 201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技术在隐蔽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X线诊断疑似骨折或平片检查为阴性、不能排除隐蔽骨折的128例患者,采取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进行诊断,观察融合的结果图像,分析其在... 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技术在隐蔽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X线诊断疑似骨折或平片检查为阴性、不能排除隐蔽骨折的128例患者,采取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进行诊断,观察融合的结果图像,分析其在隐蔽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有66例X线检查显示阴性,而数字化断层融合诊断显示,四肢关节骨折22例,腕部骨折13例,寰枢椎骨折4例,颈椎和胸椎骨折患者9例,半脱位3例,鼻骨骨折2例,下颌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1例,骶尾骨骨折10例。X线检查疑似为骨折的有44例,经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检查确诊为骨折20例,排除骨折24例。而X线和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诊断正常者为18例。通过随访证实由数字化断层融合诊断为骨折的86例患者与随访的情况符合。结论利用数字化断层融合诊断隐蔽骨折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和准确性,这种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骨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诊断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骨折 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 诊断
下载PDF
腹部CTA检查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
14
作者 汪施妤 葛尚 +1 位作者 彭光明 张婷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134-2138,共5页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TG)的应用对腹部CTA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源CT对84例患者进行腹部CTA检查,42例检查前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NTG组),另42例行常规检查不给予硝酸甘油(非NTG组)。检查结果导入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动脉期血管的最大...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TG)的应用对腹部CTA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源CT对84例患者进行腹部CTA检查,42例检查前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NTG组),另42例行常规检查不给予硝酸甘油(非NTG组)。检查结果导入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动脉期血管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图像。客观评价:评估肠系膜上动脉远端10 cm处血管截面积较肠系膜上动脉开口端截面积降低的比例(即降低率),并计算管腔的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主观评价:由3位高年资医师按照四点量表评估胰周血管的描绘程度。结果NTG组的降低率明显低于非NT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CT值、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G组的主观评价结果明显优于非NT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TG的应用能改善患者腹部血管的显示,有利于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信噪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显示颞骨茎突的方法及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绪银 周轲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0期1363-1364,共2页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显示颞骨茎突的方法,以及该技术在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30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一是用数字X线机进行断层摄影和多层螺旋CT进行扫...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显示颞骨茎突的方法,以及该技术在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30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一是用数字X线机进行断层摄影和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同一个茎突的正侧位长度和角度分别在两种检查方法下进行观察。结果在茎突正位长度,内倾角以及侧位前倾角,两种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侧位断层图像,两种方法检测,X线机检测的茎突长度明显小于CT的测量值,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倾角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对颞骨茎突进行测量,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基本上可达到CT检测的标准,辐射小、费用低,在对茎突过长综合征的诊断中,拥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数字断层融合 颞骨茎突
下载PDF
骨海绵状血管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表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文进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骨海绵状血管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表现,以增进高对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7例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X线平片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平片首诊确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57.14%... 目的探讨骨海绵状血管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表现,以增进高对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7例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X线平片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平片首诊确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57.14%,分别为脊椎骨海绵状血管瘤2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右髋部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CT首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57.14%,分别为脊椎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2例,右髋部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X线平片与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3例,诊断为骨肉瘤。骨海绵状血管瘤的X线平片表现为病灶部位较大的囊状膨胀性破坏,骨质边缘光滑平整,部分硬化。内可见粗骨嵴影与斑点状致密影或斑点状钙化影。CT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有硬化,病变部位表现为从轻度到中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并突破皮抽向前上方生长,可见明显日光放射状结构,呈片状低密度区及点状密度增高影肿块,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加呈不均匀性化。结论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临床较为少见,对该病X线平片与CT两种常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海绵状血管瘤 X线平片 CT表现
下载PDF
乳腺微小病变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定位在临床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婷婷 晏邦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22期3391-3392,共2页
目的:通过对乳腺微小病变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定位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定位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入选的86例患者,临床触诊为阴性,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为微小病灶,通过乳腺钼靶X线对病灶进行定位后采用二维穿刺,... 目的:通过对乳腺微小病变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定位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定位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入选的86例患者,临床触诊为阴性,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为微小病灶,通过乳腺钼靶X线对病灶进行定位后采用二维穿刺,对微小病灶区进行标记,从而利用该标记进行对病灶切除的手术。结果:入选的86例患者中,有80例通过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成功将病灶切除,准确率达93%,其中恶性病变18例,包括乳腺小管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导管原位癌6例,个别导管内癌2例;此外,良性病灶62例。结论:临床上乳腺微小病变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定位准确率高,能够辅助切除病灶区,对患者创伤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小病变 钼靶X线 穿刺定位
下载PDF
CT诊断小儿外部性脑积水5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华宇 朱昭环 +1 位作者 刘惠敏 耿敬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10X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采取CT诊断的55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CT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患儿采取CT扫描发现,55例患儿存在额顶蛛网膜... 目的: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采取CT诊断的55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CT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患儿采取CT扫描发现,55例患儿存在额顶蛛网膜下腔对称性的变宽,35例患儿外侧裂间隙变宽,30例患儿额顶边缘呈现出花瓣状且叶脑沟变宽,10例患儿鞍上池变大,随后对患儿在定期检查和随访发现,45例患儿外部性脑积水完全消失,剩余10例患者其外部性脑积水显著减少。结论:根据患儿CT扫描临床症状的不同对外部性脑积水患者实施诊断能为患儿制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脑积水 小儿 特发性脑积水 CT诊断
下载PDF
15例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及X线诊断
19
作者 李文进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2年第3期100-100,F003,共2页
关键词 滑膜肉瘤 间质性成纤维肿瘤 临床病理 X线诊断
原文传递
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分析
20
作者 贾绪银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分析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方法收取我院80例肺癌患者,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3月,将肺癌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模拟机下明确肿瘤位置后,实施相关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数字重建,将两组肺癌患者... 目的分析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方法收取我院80例肺癌患者,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3月,将肺癌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模拟机下明确肿瘤位置后,实施相关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数字重建,将两组肺癌患者检查后的计划靶体积缩小、心脏剂量下降、骨髓量下降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计划靶体积缩小(56.01±13.21)cm^3、心脏剂量下降(19.63±5.65)CGy、骨髓量下降(13.29±4.02)g优于对照组计划靶体积缩小(30.19±10.13)cm^3、心脏剂量下降(9.69±2.72)CGy、骨髓量下降(8.01±3.12)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增加体位选择的准确性,改善计划靶体积缩小、心脏剂量下降、骨髓量下降等指标,减少放疗的体积,值得临床肺癌放射影像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重建 肺癌 放射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