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PBL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毕晓军 李莹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6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护士40名,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所有护士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护士20名,对照组的护士采取常规教学法,观察组护士采取PBL教学法,对比两组护士...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护士40名,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所有护士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护士20名,对照组的护士采取常规教学法,观察组护士采取PBL教学法,对比两组护士的学习成果。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考核成绩平均分为:操作技巧(95.25±2.25)分、理论知识(94.67±3.25)分,对照组实习护士考核成绩平均分为:操作技巧(80.16±1.15)分、理论知识(81.62±1.34)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护士综合能力评分为:学习氛围(23.12±1.52)分、动手能力(23.33±1.41)分、沟通能力(23.08±1.64)分、接受能力(24.02±0.62)分,对照组实习护士综合能力评分为:学习氛围(16.55±0.95)分、动手能力(16.15±1.05)分、沟通能力(15.62±1.24)分、接受能力(15.66±1.47)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护士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实习护士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为6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实习护士的考试成绩和综合能力,实习护士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临床护理 PBL教学法 应用 研究 考核成绩 教育
下载PDF
冲击波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对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征Ⅰ期水肿程度及血清PGE2、HA、5-HT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曹明娟 张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讨冲击波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对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征(SHS)Ⅰ期水肿程度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组胺(HA)、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并综合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山东省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卒中... 目的探讨冲击波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对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征(SHS)Ⅰ期水肿程度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组胺(HA)、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并综合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山东省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卒中后患者SHSⅠ期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对照组(n=46).两组均采取常规康复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冲击波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治疗,均治疗4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治疗2w、4w后水肿程度、疼痛程度评分(VAS)、上肢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患肢皮肤交感神经反应(SSR)潜伏期、波幅、上肢腋静脉、肘正中静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清PGE2、HA、5-HT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4w后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观察组治疗2w、4w后水肿程度、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w、4w后SSR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波幅均低于对照组,上肢腋静脉、肘正中静脉PSV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w、4w后血清PGE2、HA、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冲击波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治疗脑卒中后患者SHSⅠ期可减轻水肿与疼痛程度,提升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可能与减轻患肢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上肢静脉血流速度,抑制PGE2、HA、5-HT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徒手淋巴引流技术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 水肿程度 前列腺素E2 5-羟色胺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圣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0期143-144,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为研究目标,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2例);给予对照组行常规的康复护理,研究组则采用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为研究目标,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2例);给予对照组行常规的康复护理,研究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MFMA评分与ADL评分改善情况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下载PDF
针刺联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迎春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患者对其感知觉障碍、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目的分析针刺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患者对其感知觉障碍、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研究组针刺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IHSS评分、BI指数、FMA以及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有效促进早日康复,临床上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脑梗死 感知觉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神经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明 孙兴良 +3 位作者 赵靖 刘延明 张晓雨 陶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1-516,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由淄博市中心医院康复科神经重症康复病房收治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22例,根据患者是否成功拔管分为2组,拔管成功组(73例)和拔管困难组...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由淄博市中心医院康复科神经重症康复病房收治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22例,根据患者是否成功拔管分为2组,拔管成功组(73例)和拔管困难组(49例)。采用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和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采用口腔摄入功能量表(FOIS)评定患者的进食能力,采用纤维内窥喉镜观察气道解剖结构,采用Marianjoy分泌物五分评分量表、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PAS)行分泌物潴留及吞咽误吸评分。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分泌物潴留、误吸和声门开放水平可能是影响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拔管的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咽喉部分泌物潴留多[OR=9.380,95%CI(3.010,29.231),P<0.05]和声门开放水平差[OR=0.186,95%CI(0.083,0.417),P<0.05]是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拔管的危险因素。结论咽喉部分泌物潴留多和声门开放水平差是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拔管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纤维内窥喉镜在诊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康复病房 气管切开术 拔管困难 纤维内窥镜检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视觉传达理论的目标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任洪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视觉传达理论的目标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常规... 目的探讨基于视觉传达理论的目标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康复训练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视觉传达理论的目标康复训练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生化指标[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FMA、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康复训练组FMA、GSE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ADL、HH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康复训练组ADL、HH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康复训练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DNF水平均高于干预前,NSE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康复训练组BDNF水平高于常规组,NSE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视觉传达理论的目标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视觉传达理论的目标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AMADEO机器手对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拇指控制能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郝宁 侯晓龙 +1 位作者 齐成涛 高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2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AMADEO机器手应用于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拇指控制能力训练的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行AMADEO康复机器手训练,治疗12周。治... 目的探讨AMADEO机器手应用于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拇指控制能力训练的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行AMADEO康复机器手训练,治疗12周。治疗前后使用AMADEO机器手的评估功能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拇指屈曲力量、拇指伸展力量、拇指与其余4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拇指屈曲力量、拇指伸展力量、拇指与其余4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评分分别为(30.68±7.30)、(15.50±5.75)、(24.26±7.5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5.16±7.70)、(11.85±5.54)、(18.64±8.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ADEO机器手应用于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拇指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AMADEO机器手 拇指屈曲 拇指伸展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莹颖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0期168-170,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 F)技术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7年2月60例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组。A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B组3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神经肌肉...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 F)技术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7年2月60例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组。A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B组3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比较两组脑卒中康复效果;遵医康复锻炼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干预前后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ADL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B组脑卒中康复效果高于A组(P<0.05)。其中,A组显效有12例,有效10例,无效有8例,总有效率73.33%;B组显效有23例,有效6例,无效有1例,总有效率96.67%;B组遵医康复锻炼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94.39±3.13)分和(9.39±1.57)分,优于A组(78.51±2.41)分和(18.57±2.56)分(P<0.05)。干预前两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ADL生活能力评分相近,A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65.13±10.15分、(34.81±5.47)分、(25.68±2.21)分;B组分别为(65.25±10.12)分、(34.14±5.14)分和(25.14±2.13分)(P>0.05);出院时B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ADL生活能力评分(85.12±13.21)分、(75.34±7.25)分、(10.24±1.55)分优于A组(78.92±11.32)分、(57.24±6.21)分、(14.62±1.91)分(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依从性高且抑郁情绪减轻,生活能力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 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 影响
下载PDF
化痰祛瘀汤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瑾 阚文博 曹明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汤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纳入研究中,患者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5月,患者入院时由系统随机编号,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各41例。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汤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纳入研究中,患者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5月,患者入院时由系统随机编号,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各4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康复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化痰祛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式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FMA)、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指标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与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时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炎症指标改善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指标水平更接近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整体疗效上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数据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应用化痰祛瘀汤辅助治疗能够促进老年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恢复,能够降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化痰祛瘀汤 疗效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预防院内感染的实行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商晓会 李莹颖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1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实行护理质量控制预防院内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消毒供应室2018年1-6月未实行护理质量控制的200份消毒样本及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要12月实行护理质量控制的200份消毒样本及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通...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实行护理质量控制预防院内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消毒供应室2018年1-6月未实行护理质量控制的200份消毒样本及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要12月实行护理质量控制的200份消毒样本及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临床调查比较两组消毒样本的清洗质量、灭菌质量、包装质量及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消毒样本的清洗质量合格率、灭菌质量合格率、包装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7.5%、96.0%、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5%、88.0%、9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实行护理质量控制确保消毒样本的清洗质量、灭菌质量、包装质量,有利于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下载PDF
超声波治疗中风后肘关节痉挛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亮 苏振峰 +1 位作者 王迎春 齐成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7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对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另用韩国进口HS-5001超声治疗仪,采用简氏Fugl-Meyer上...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对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另用韩国进口HS-5001超声治疗仪,采用简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Ashworth评分(FA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痉挛状态。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肌张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波治疗可有效改善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瘫痪 肘关节 超声波 中风
原文传递
丰富平衡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訾传伦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0期69-70,73,共3页
目的研究丰富平衡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分两组,每组46例,传统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丰富平衡训练组在传统训练组基础上强化丰富平衡训练。... 目的研究丰富平衡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分两组,每组46例,传统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丰富平衡训练组在传统训练组基础上强化丰富平衡训练。就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和偏瘫康复效果、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丰富平衡训练组偏瘫康复效果明显高于传统训练组(P<0.05)。其中,传统训练组康复优良率为69.57%;丰富平衡训练组康复优良率为93.48%。丰富平衡训练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训练组,其中,传统训练组住院时间(17.31±3.57)d,丰富平衡训练组住院时间(12.54±2.61)d。干预前两组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均相似,丰富平衡训练组的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分别为(33.13±9.22)分和25.41±5.62)s,而传统训练组分别为(33.25±9.21)分和(25.43±5.61)s,(P>0.05)。丰富平衡训练组患者干预后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39.55±10.59)分、(18.24±2.68)s均明显优于传统训练组(36.92±9.34)分、(20.52±3.69)s(P<0.05)。结论丰富平衡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平衡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平衡训练 脑卒中偏瘫患者 应用效果 平衡功能 影响
下载PDF
磁刺激神经调控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蔚雯 《当代医学》 2021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49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n=24... 目的探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49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n=24)和观察组(采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n=25)。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刺激神经调控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发育迟缓 磁刺激神经调控 粗大运动功能 格赛尔发展量表评分
下载PDF
中医特色治疗脑瘫患儿17例
14
作者 郝宁 《光明中医》 2017年第5期655-656,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及捏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17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儿童康复科住院脑瘫患儿共3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给予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治疗组(17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 目的观察针刺及捏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17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儿童康复科住院脑瘫患儿共3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给予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治疗组(17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针刺及捏脊。结果对照组9例有效,7例无效;治疗组15例有效,2例无效,P<0.05,并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及捏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捏脊疗法 康复训练 脑瘫
下载PDF
恶性肿瘤围化疗期针灸干预接受和认知情况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玥 王斌 +7 位作者 郭瑞 王雷 文谦 毛启新 乔卓君 陈超 郭义 陈波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28-931,共4页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对肿瘤围化疗期针灸干预的接受和认知情况,为推广针灸在肿瘤围化疗期的应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全国4家肿瘤临床基地就诊的303例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肿瘤围化疗期针...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对肿瘤围化疗期针灸干预的接受和认知情况,为推广针灸在肿瘤围化疗期的应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全国4家肿瘤临床基地就诊的303例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肿瘤围化疗期针灸治疗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 303例恶性肿瘤患者中,97例愿意在围化疗期接受针灸干预,占32.01%。不同针灸治疗史、所在地域和肿瘤发生部位的患者围化疗期针灸治疗接受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拒绝围化疗期针灸治疗的前3位原因包括对针灸疗法不了解(45.6%)、认为针灸无效(24.8%)和害怕针刺引起的疼痛(23.8%)。希望通过针灸治疗改善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28.2%)、失眠(13.5%)和食欲减退(12.0%)。97例愿意在围化疗期接受针灸干预者针灸方式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时间多选择每天1次(35.1%)或每周2-3次(33.0%),每次时间多选择10~30 min(82.5%),穴位个数集中在2~10个(82.5%),每次费用选择在50元以内居多(95.9%)。206例拒绝围化疗期针灸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限制针灸被接受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知晓度较低(47.3%)、主管医师未曾推荐(20.0%)和疗效与安全性不确定(15.3%)。结论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患者对针灸的接受和认知度较低,应加强针灸在肿瘤围化疗期功效的宣传,提高患者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围化疗期 针灸 接受度 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