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献血次数对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吴慧
宋波
+2 位作者
吕承秀
田文君
牛家峰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人员的献血次数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 585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抗梅毒抗体(抗-TP)、抗人类免疫...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人员的献血次数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 585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抗梅毒抗体(抗-TP)、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按照献血次数将其分为3组,对比不同献血次数人员的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献血次数人员的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和合计不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献血≥3次组低于献血1次和2次组,献血2次组低于1次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及以上、城镇居民、献血2次以上均是无偿献血人员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保护因素,而男性、年龄≥45岁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献血次数越多的无偿献血人员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越低,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城镇居民、献血2次以上是血液合格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乙肝表面抗原
丙肝病毒抗体
抗梅毒抗体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质网应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4
2
作者
吴慧
宋波
+2 位作者
吕承秀
田文君
牛家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84-487,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内质网应激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1例和原发性肝癌(PLC)患者7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内质网应激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1例和原发性肝癌(PLC)患者7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内质网应激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天冬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caspase-12)水平。结果CHB组血清ALT、AST、GGT和ALP水平分别为(83.4±21.7)U/L、(63.7±20.5)U/L、(82.2±20.4)U/L和(95.7±20.8)U/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为(74.3±18.5)U/L、(51.5±18.9)U/L、(84.9±22.5)U/L和(94.8±19.8)U/L,PLC组分别为(70.2±17.7)U/L、(52.6±18.8)U/L、(93.8±24.8)U/L和(106.8±22.4)U/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CHB组血清HA、LN、Ⅳ-C和PⅢP水平分别为(84.5±78.9)ng/mL、(52.8±24.1)ng/mL、(61.4±33.0)ng/mL和(10.9±7.4)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为(155.2±75.6)ng/mL、(63.1±22.8)ng/mL、(82.2±30.1)ng/mL和(15.4±5.2)ng/mL,PLC组分别为(153.3±73.2)ng/mL、(64.6±20.4)ng/mL、(80.9±28.4)ng/mL和(15.4±3.1)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38.6±14.2)ng/mL、(34.2±13.3)ng/mL、(33.9±10.9)ng/mL和(6.8±1.6)ng/mL,P<0.05];CHB组血清GRP78、CHOP和caspase-12水平分别为(44.0±12.4)μg/L、(2485.5±1200.0)μg/L和(699.8±204.2)pmol/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为(51.7±15.9)μg/L、(2873.1±1314.2)μg/L和(752.2±241.5)pmol/L,PLC组分别为(62.7±17.1)μg/L、(3040.9±1440.3)μg/L和(842.8±289.4)pmol/L,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7.3±2.1)μg/L、(833.4±333.5)μg/L和(85.3±13.7)pmol/L,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内质网应激指标显著升高,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和对治疗的影响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内质网应激
血清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内质网应激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天冬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扰素α对恶性造血细胞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蛋白A表达的上调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慧
牛家峰
张彩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1年第12期734-737,共4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a(IFN-a)对恶性造血细胞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链相关蛋白A(MICA)表达的影响。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类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及人类伯基特淋巴瘤细胞Raji细胞MICAmRNA的表达,免疫...
目的观察干扰素a(IFN-a)对恶性造血细胞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链相关蛋白A(MICA)表达的影响。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类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及人类伯基特淋巴瘤细胞Raji细胞MICA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ICA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比色法检测人类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结果K562细胞MICA表达阳性,Raji细胞MICA表达阴性。Raji和K562细胞分别在1000U/ml IFN-a诱导24h和48h时MICAmRNA开始表达上调(t=17.016,P〈0.05;t=5.616,P〈0.05)。72hRaji细胞和K562细胞分别在500U/ml和1000U/ml诱导条件下MICAmRNA表达开始上调(t=6.622,P〈0.05;t=9.071,P〈0.05)。IFN—Ot对MICA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呈一定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且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一致。1000U/ml IFN—a诱导72h后,Raji细胞和K562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明显上调(t=20.016,P〈0.05;t=7.969,P〈0.05),抗MICA抗体封闭MICA后,NK细胞对Raji细胞杀伤率恢复至诱导前水平(t=0.393,P〉0.05),而K562细胞则低于诱导前水平(t=9.841,P〈0.05)。结论IFN—a上调了恶性造血细胞中MICA基因的转录表达,继而增强了NK细胞对其识别与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A
基因
MHC
I类
杀伤细胞
天然
MICA
原文传递
题名
献血次数对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吴慧
宋波
吕承秀
田文君
牛家峰
机构
淄博市
中心
血站
检验科
淄博市
第一医院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出处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5-78,共4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HP02)。
文摘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人员的献血次数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 585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抗梅毒抗体(抗-TP)、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按照献血次数将其分为3组,对比不同献血次数人员的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献血次数人员的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和合计不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献血≥3次组低于献血1次和2次组,献血2次组低于1次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及以上、城镇居民、献血2次以上均是无偿献血人员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保护因素,而男性、年龄≥45岁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献血次数越多的无偿献血人员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越低,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城镇居民、献血2次以上是血液合格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乙肝表面抗原
丙肝病毒抗体
抗梅毒抗体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Keywords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ti-hepatitis C antibody
Anti-syphilis antibody
Anti-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
分类号
R183.9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R446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质网应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4
2
作者
吴慧
宋波
吕承秀
田文君
牛家峰
机构
山东省
淄博市
中心
血站
检验科
淄博市
第一医院
检验科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临床医学
检验
部
不详
出处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84-487,共4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ZR2016HP02)。
文摘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内质网应激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1例和原发性肝癌(PLC)患者7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内质网应激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天冬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caspase-12)水平。结果CHB组血清ALT、AST、GGT和ALP水平分别为(83.4±21.7)U/L、(63.7±20.5)U/L、(82.2±20.4)U/L和(95.7±20.8)U/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为(74.3±18.5)U/L、(51.5±18.9)U/L、(84.9±22.5)U/L和(94.8±19.8)U/L,PLC组分别为(70.2±17.7)U/L、(52.6±18.8)U/L、(93.8±24.8)U/L和(106.8±22.4)U/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CHB组血清HA、LN、Ⅳ-C和PⅢP水平分别为(84.5±78.9)ng/mL、(52.8±24.1)ng/mL、(61.4±33.0)ng/mL和(10.9±7.4)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为(155.2±75.6)ng/mL、(63.1±22.8)ng/mL、(82.2±30.1)ng/mL和(15.4±5.2)ng/mL,PLC组分别为(153.3±73.2)ng/mL、(64.6±20.4)ng/mL、(80.9±28.4)ng/mL和(15.4±3.1)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38.6±14.2)ng/mL、(34.2±13.3)ng/mL、(33.9±10.9)ng/mL和(6.8±1.6)ng/mL,P<0.05];CHB组血清GRP78、CHOP和caspase-12水平分别为(44.0±12.4)μg/L、(2485.5±1200.0)μg/L和(699.8±204.2)pmol/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为(51.7±15.9)μg/L、(2873.1±1314.2)μg/L和(752.2±241.5)pmol/L,PLC组分别为(62.7±17.1)μg/L、(3040.9±1440.3)μg/L和(842.8±289.4)pmol/L,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7.3±2.1)μg/L、(833.4±333.5)μg/L和(85.3±13.7)pmol/L,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内质网应激指标显著升高,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和对治疗的影响值得探讨。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内质网应激
血清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内质网应激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天冬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
Keywords
Hepatitis B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Glucose-regulating protein 78
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
Caspase-12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扰素α对恶性造血细胞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蛋白A表达的上调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慧
牛家峰
张彩
机构
山东省
淄博市
中心
血站
检验科
淄博市
第一医院
检验科
山东大学药学院免疫药理与免疫治疗研究所
出处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1年第12期734-73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302、9071303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2C24)
文摘
目的观察干扰素a(IFN-a)对恶性造血细胞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链相关蛋白A(MICA)表达的影响。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类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及人类伯基特淋巴瘤细胞Raji细胞MICA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ICA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比色法检测人类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结果K562细胞MICA表达阳性,Raji细胞MICA表达阴性。Raji和K562细胞分别在1000U/ml IFN-a诱导24h和48h时MICAmRNA开始表达上调(t=17.016,P〈0.05;t=5.616,P〈0.05)。72hRaji细胞和K562细胞分别在500U/ml和1000U/ml诱导条件下MICAmRNA表达开始上调(t=6.622,P〈0.05;t=9.071,P〈0.05)。IFN—Ot对MICA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呈一定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且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一致。1000U/ml IFN—a诱导72h后,Raji细胞和K562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明显上调(t=20.016,P〈0.05;t=7.969,P〈0.05),抗MICA抗体封闭MICA后,NK细胞对Raji细胞杀伤率恢复至诱导前水平(t=0.393,P〉0.05),而K562细胞则低于诱导前水平(t=9.841,P〈0.05)。结论IFN—a上调了恶性造血细胞中MICA基因的转录表达,继而增强了NK细胞对其识别与杀伤。
关键词
干扰素A
基因
MHC
I类
杀伤细胞
天然
MICA
Keywords
Interferon-alpha
Genes, MHC cell I
Killer cells, natural
MICA
分类号
R73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献血次数对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
吴慧
宋波
吕承秀
田文君
牛家峰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2
7
原文传递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质网应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吴慧
宋波
吕承秀
田文君
牛家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干扰素α对恶性造血细胞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蛋白A表达的上调作用
吴慧
牛家峰
张彩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