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的转型发展--从海洋保护区走向海洋生态红线区 被引量:44
1
作者 曾江宁 陈全震 +2 位作者 黄伟 杜萍 杨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共10页
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与生态学认知的提高使海洋生态红线区管理制度成为必然。总结了中国海洋保护区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发展海洋生态红线的必要性、区划原则、概念及组成体系;提出海洋保护区与海洋生态红线区可分别籍空间统一性、... 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与生态学认知的提高使海洋生态红线区管理制度成为必然。总结了中国海洋保护区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发展海洋生态红线的必要性、区划原则、概念及组成体系;提出海洋保护区与海洋生态红线区可分别籍空间统一性、决策统一性、工作内容与管理要求的一致性相关联,海洋保护区的核心、关键和重要因素与海洋生态红线的范围划定、宏观应对策略制定、微观管理规定一一对应。对海洋保护区管理向海洋生态红线区划与管理的转变给出了若干建议,认为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指标体系可以参照海洋保护区绩效评估、保护区选划与评估指标;并从海洋生态红线的尺度,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格局-结构\过程-机理,复杂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结合,海洋生态红线基点观测等方面对海洋生态红线的研究和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护区 海洋生态红线区 生态管理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对胡柚汁发酵品质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束文秀 吴祖芳 +1 位作者 翁佩芳 张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58,共7页
适用于果汁发酵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1)和发酵乳杆菌L2(Lactobacillus fermentumL2)分别发酵胡柚汁,研究胡柚汁发酵过程中活菌数、酸度、pH值、VC、有机酸和色泽变化,以及乳酸菌对发酵胡柚汁总酚、总黄酮类... 适用于果汁发酵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1)和发酵乳杆菌L2(Lactobacillus fermentumL2)分别发酵胡柚汁,研究胡柚汁发酵过程中活菌数、酸度、pH值、VC、有机酸和色泽变化,以及乳酸菌对发酵胡柚汁总酚、总黄酮类化合物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乳酸菌在胡柚汁中生长良好,活菌数突破10~8 CFU/mL,pH值显著降低,酸度和VC显著提高;色差值变化明显,L*值呈下降趋势,a*值、b*值呈上升趋势;有机酸变化显著,酒石酸、柠檬酸、乙酸和乳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草酸、苹果酸和琥珀酸显著下降,其中乙酸、乳酸和苹果酸的变化最为明显;与未接种乳酸菌相比,抗氧化性显著提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4.3%、15.9%和0.7%以上;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提高。两种乳酸菌接种发酵显著改善了胡柚汁的品质和抗氧化特性,研究结果为胡柚汁益生菌发酵加工及益生菌果汁饮料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柚汁 乳酸菌 品质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坛紫菜养殖周期中的藻际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9
3
作者 沈梅丽 杨锐 +2 位作者 骆其君 王淑刚 任继锐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7-1102,共16页
【目的】坛紫菜是我国江浙海区栽培地主要经济藻类。观察紫菜养殖过程中藻际微生物的群落特点及变化,研究藻际环境中的微生物因素在紫菜栽培中的作用,为保证紫菜健康生长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方法】采用传统纯培方法和PCR-D... 【目的】坛紫菜是我国江浙海区栽培地主要经济藻类。观察紫菜养殖过程中藻际微生物的群落特点及变化,研究藻际环境中的微生物因素在紫菜栽培中的作用,为保证紫菜健康生长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方法】采用传统纯培方法和PCR-DGGE技术分离归类坛紫菜养殖周期中的藻际微生物,并利用16S rDNA(细菌)和18S rDNA(真菌)序列测定及在线BLAST比对鉴定到属,比较分析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养殖海区及养殖过程的坛紫菜藻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特点。【结果】在坛紫菜养殖过程中总共分离到467株细菌,共41个属。分类结果显示藻际细菌归属于变形菌门(Alphaproteobacteria和Gamma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菌群为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分离到55株真菌,共15个属。分类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真菌归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仅1株归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细菌多样性大于真菌。坛紫菜藻际细菌有19个特异菌属,对照海水细菌有13个特异菌属;从丝状体中分离到大部分真菌和放线菌,坛紫菜养殖丝状体和不同叶状体养殖阶段的藻际微生物类别差异明显。在分离的坛紫菜藻际微生物中发现了与引起细菌性红烂病的海科贝特菌(Cobetia marina)、引起白斑病的紫菜茎点菌(Phoma porphyrae)高度相似的菌株,以及与典型的腐霉如镰孢霉菌(Fusarium sp.)和曲霉(Aspergillus sp.)高度相似的菌株。【结论】坛紫菜养殖过程中藻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受到紫菜生长形态、养殖时间及养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藻际微生物中发现与紫菜致病菌高度相似的微生物,作为潜在致病微生物应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细菌 真菌 多样性 养殖周期
原文传递
胡柚汁益生菌发酵挥发性风味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束文秀 吴祖芳 +1 位作者 刘连亮 翁佩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5,共7页
利用筛选到的2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发酵乳杆菌L2(L.fermentum)对胡柚汁发酵,研究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变化特征。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胡柚汁经此2种乳酸菌发酵后挥发... 利用筛选到的2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发酵乳杆菌L2(L.fermentum)对胡柚汁发酵,研究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变化特征。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胡柚汁经此2种乳酸菌发酵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和相对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发酵胡柚汁样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电子鼻对乳酸菌发酵胡柚汁的香气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胡柚汁经发酵后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20种、烯烃类15种、烷烃类12种、酮类10种、醛类5种、酯类2种、其他类1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59、36种和35种。经乳酸菌发酵后,胡柚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均增加,并检测到了胡柚汁中未被检测到的酯类、醇类、酮类和烷烃类相对含量显著提高,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大量降低。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4个样品特征风味组分在主成分中的差异,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可实现对乳酸菌发酵胡柚汁特征风味差异性的评价。电子鼻分析表明胡柚汁经不同乳酸菌发酵后风味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胡柚汁乳酸菌饮料的风味特征并为产品质量评定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发酵乳杆菌 挥发性风味物质 电子鼻
下载PDF
突降盐度胁迫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血清生理生化及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涛 苗亮 +4 位作者 李明云 胡谋 陈炯 史雨红 陆新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1-426,共6页
采用海水盐度由25突降至21、17和13胁迫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方法,研究了48h内血清生理生化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Na+、Ca2+离子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血清K+浓... 采用海水盐度由25突降至21、17和13胁迫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方法,研究了48h内血清生理生化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Na+、Ca2+离子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血清K+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最大值达14.03mmol/L(盐度13组,48h);血清Cl浓度在盐度21组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17和13组则在48h时显著降低(P<0.05);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酶ALT、AST、LDH、CK-MB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变化幅度均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三个盐度突降组的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除盐度21组在12h时高于对照组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降低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到实验15天时,死亡率随盐度突降幅度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盐度 血清离子 血清酶 鳃丝 Na+/K+-ATP酶活性
下载PDF
褐藻糖胶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晴 杨锐 +2 位作者 周歧存 陈健 梁雄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80-1887,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褐藻糖胶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大小、体重均一的黄颡鱼幼鱼42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对照组饲喂不添加褐藻糖胶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从铜藻中自提的褐藻糖胶和从市... 本试验旨在研究褐藻糖胶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大小、体重均一的黄颡鱼幼鱼42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对照组饲喂不添加褐藻糖胶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从铜藻中自提的褐藻糖胶和从市场上购买的商品褐藻糖胶的基础饲料,饲料中褐藻糖胶的有效浓度分别为0.05%、0.10%、0.20%.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有效浓度为0.10%的自提褐藻糖胶可显著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而饲料中添加有效浓度为0.05% ~0.10%的商品褐藻糖胶对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2种褐藻糖胶对黄颡鱼幼鱼的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胃中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及肠道中淀粉酶活性亦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2种褐藻糖胶后黄颡鱼幼鱼胃和肠道中脂肪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添加有效浓度为0.10%的自提褐藻糖胶和有效浓度为0.05% ~0.20%的商品褐藻糖胶时胃中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添加有效浓度为0.05% ~0.20%的自提褐藻糖胶和有效浓度为0.20%的商品褐藻糖胶时肠道中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有效浓度为0.10%的自提褐藻糖胶能显著促进黄颡鱼幼鱼的生长;在一定有效浓度范围内,无论是商品褐藻糖胶还是自提褐藻糖胶,都能提高黄颡鱼幼鱼胃和肠道中脂肪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幼鱼 褐藻糖胶 生长性能 脂肪酶
下载PDF
海洋生物ACE抑制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操德群 何艳丽 +2 位作者 余虹 徐晓婷 徐年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7-937,共11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是一类通过抑制ACE活性实现降压作用的多肽类物质。天然来源的ACE抑制肽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等优点,目前已经从陆源性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中发现了多种ACE抑制肽。海洋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新...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是一类通过抑制ACE活性实现降压作用的多肽类物质。天然来源的ACE抑制肽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等优点,目前已经从陆源性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中发现了多种ACE抑制肽。海洋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新型生物资源,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类物质,通过降解可得到ACE抑制肽。本文运用生物信息学检索方法,对国内外主要海洋生物ACE抑制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材料来源、降解酶、氨基酸序列以及IC50值4个方面重点介绍海洋鱼、虾、贝、藻等来源的ACE抑制肽,比较了其可能的区别和特征,并对海洋生物ACE抑制肽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蛋白,促进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抑制肽 海洋生物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降血压
下载PDF
短期温度、盐度胁迫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melastigma)摄食行为及抗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润萍 戴铃灵 +1 位作者 陈雅飞 徐永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本研究通过设置温度突变组(15°C、25°C、31°C)和盐度突变组(5、15、25、35),探讨了温度、盐度变化胁迫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摄食行为及抗氧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C和31°C(盐度为25)... 本研究通过设置温度突变组(15°C、25°C、31°C)和盐度突变组(5、15、25、35),探讨了温度、盐度变化胁迫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摄食行为及抗氧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C和31°C(盐度为25)时以及盐度为5和35(温度为25°C)条件下,青鳉鱼摄食响应时间增长,摄食量、摄食效率和摄食成功率显著下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15—31°C时随温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SOD酶活性31°C时第7天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在15°C和31°C时在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第7天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盐度处理组,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随盐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MDA含量在盐度为5和35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海洋青鳉鱼在盐度15—25,水温25°C条件下摄食及游动行为活跃,抗氧化活性最低,生长良好。当温度高于31°C或低于15°C;盐度高于35或低于5时胁迫对青鳉鱼摄食行为及抗氧化性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胁迫 盐度胁迫 海洋青鳉鱼 摄食行为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区夏季网采浮游植物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9
作者 江志兵 曾江宁 +5 位作者 李宏亮 周锋 陈全震 朱根海 张东声 严小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123,共12页
2009年6、8月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区的网采样品中检出浮游植物9门395种(含223种硅藻与125种甲藻)。浮游植物丰度8月(3 077.15×104 cells/m3)显著高于6月(107.80×104 cells/m3)。随长江冲淡水势力增强,位于长江口的丰度高值区8... 2009年6、8月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区的网采样品中检出浮游植物9门395种(含223种硅藻与125种甲藻)。浮游植物丰度8月(3 077.15×104 cells/m3)显著高于6月(107.80×104 cells/m3)。随长江冲淡水势力增强,位于长江口的丰度高值区8月较6月更偏外侧。种类丰富度8月高于6月,但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略低于6月。6月尖刺伪菱形藻和三角角藻占绝对优势,8月优势种主要有尖刺伪菱形藻、笔尖形根管藻和铁氏束毛藻。骨条藻虽非优势种,但在长江冲淡水区丰度较高。相似性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空差异显著。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分别影响6、8月群落分布的首要因子。根据水动力和化学参数,该区浮游植物群落分布与环流变化和水团消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长江口 浮游植物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红鲫鱼对环境颜色及光强的趋向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巩建华 郭春阳 +1 位作者 田喆 徐善良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3-18,共6页
研究了红鲫鱼对黑、蓝、红、绿、橙、黄等6种颜色的趋向性选择反应和在不同光强度下的趋光反应。结果表明:红鲫鱼对6种颜色的选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分布率F和选择指数E均反映出红鲫鱼对6种颜色的喜好顺序为:黑色>蓝色>红... 研究了红鲫鱼对黑、蓝、红、绿、橙、黄等6种颜色的趋向性选择反应和在不同光强度下的趋光反应。结果表明:红鲫鱼对6种颜色的选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分布率F和选择指数E均反映出红鲫鱼对6种颜色的喜好顺序为:黑色>蓝色>红色>绿色>橙色>黄色;红鲫鱼在鱼缸的左右两侧及中间的分布率并不一致,优先选择鱼缸的左右两侧;夜里光照度仅为23 lx时,红鲫鱼对颜色的选择顺序与白天所得结论一致;红鲫鱼有正趋光性行为反应,且为趋强光鱼类,其趋光阈值约为1400 l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鲫鱼 环境颜色 趋向性 光强度 趋光反应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幼体生长、组分及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永健 孙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9-1285,共7页
在盐度为25的条件下,以大海马幼体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盐度胁迫组(盐度从25胁迫至5、15和35)的方法,对其生长、生化组分以及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盐度组大海马幼体的体重、生化组分、能值与对照组(盐度25)相比差... 在盐度为25的条件下,以大海马幼体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盐度胁迫组(盐度从25胁迫至5、15和35)的方法,对其生长、生化组分以及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盐度组大海马幼体的体重、生化组分、能值与对照组(盐度25)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成活率指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5、35盐度组的生长指标、成活率、生化组分等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盐度组的SOD、CAT酶活性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MDA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而5、35盐度组SOD、CAT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AKP酶活性具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ACP酶活性则呈现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胁迫 大海马 生长 酶活性
下载PDF
超声波对铜绿微囊藻超微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万莉 邵路路 +2 位作者 陆开宏 朱津永 杨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6-524,共9页
为了研究超声波对蓝藻细胞的影响,利用超声波(40W)处理200 mL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悬浮液20min,之后继续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取样检测。检测悬浮藻细胞生物量发现其3d降低了97.84%;分别观察1、3、5d时沉降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为了研究超声波对蓝藻细胞的影响,利用超声波(40W)处理200 mL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悬浮液20min,之后继续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取样检测。检测悬浮藻细胞生物量发现其3d降低了97.84%;分别观察1、3、5d时沉降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发现1—3d时细胞内脂质颗粒和藻青素颗粒增多、类囊体片层断裂、藻胆体脱落,5d时拟核区萎缩消失、细胞基础结构解体、胞质出现空洞、胞内结构颗粒降解;检测藻细胞光合放氧速率、叶绿素a(Ch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膜透性以及跨膜ATP酶活性,发现光合放氧速率3d下降24.83%,Chl.a含量5d下降23.75%,超声组细胞SOD活性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总体上活性降低,而CAT活性则表现为先增后减,活性始终大于对照组,同时胞内有机物渗出量增大,三种跨膜ATP酶活性(Na+/K+-ATPase、Mg2+-ATPase和Ca2+-ATPase)均先升后降,并与膜透性变化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超声波使铜绿微囊藻细胞沉降,并对其造成了胁迫,使部分藻细胞光合作用减弱,光合色素遭到损伤,细胞膜透性增大,甚至引起藻细胞程序性死亡。SOD活力的快速降低表明超声波使藻细胞内超氧离子(2O-?)过量累积,从而对藻细胞造成氧化损伤,除此之外,超声波使藻细胞基础结构破坏、细胞内结构颗粒降解、细胞膜透性增大,这些都可能是致使部分铜绿微囊藻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铜绿微囊藻细胞CAT以及跨膜ATP酶活性增大,表明藻细胞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离子调控和能量活动以抵御超声波的胁迫,而当胁迫随着时间减小后,细胞开始恢复生长和代谢,酶活力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铜绿微囊藻 超微结构 光合作用 抗氧化酶 ATP酶
下载PDF
水产品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细菌多样性及优势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翁佩芳 李微微 +3 位作者 吴祖芳 周秀锦 陈树兵 张静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795,共8页
为研究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在不同冻藏时期的优势微生物,并且得到一个较全面的细菌群落组成结构,采用16SrDNA基因克隆文库及克隆子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冻藏1d、8d和20d条件下鲐鱼鳃体系中的细菌种群多样性、优势微生物及其中... 为研究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在不同冻藏时期的优势微生物,并且得到一个较全面的细菌群落组成结构,采用16SrDNA基因克隆文库及克隆子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冻藏1d、8d和20d条件下鲐鱼鳃体系中的细菌种群多样性、优势微生物及其中产组胺菌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鲐鱼鳃内的细菌多样性均较强;冻藏1天的鳃体系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占优势为总数的77.5%,产组胺细菌如泛菌属(Pantoe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较少;第8天优势细菌种群是梭杆菌属(Fusobacteria bacterium)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而产组胺菌如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较前期数量有所增加;冻藏到第20天的优势种群为哈夫尼菌属(Hafnia)和沙雷菌属(Serratia),它们均是产组胺的菌群。鲐鱼中细菌多样性及其优势微生物的变化等全面信息可为了解鲐鱼水产品组胺发生的微生物机制及其控制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16S rDNA克隆文库 产组胺菌 优势种群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苋菜梗腌制过程细菌群落变化及风味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万力婷 吴祖芳 +4 位作者 张天龙 孙丽 黄海杰 诸奇 沈锡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采用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结合GC-MS分析等方法,对腌制苋菜梗体系的细菌多样性、品质变化和腌制成熟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腌制苋菜梗开始时(即腌制第0d)其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片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第10d优势菌群为... 采用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结合GC-MS分析等方法,对腌制苋菜梗体系的细菌多样性、品质变化和腌制成熟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腌制苋菜梗开始时(即腌制第0d)其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片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第10d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到腌制中后期细菌群落组成基本稳定,其中产碱杆菌属、拟杆菌属和梭菌属为优势菌群。苋菜梗腌制过程中,pH、亚硝酸盐含量和细菌总数均先上升后下降,至腌制结束时分别为5.28、4.0mg/kg和数量级107cfu/mL。利用GC-MS分析方法测定了腌制苋菜梗卤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发现其主体风味成分为醇类、酸类和烷烃类,其中醇类物质占19.5%、酸类占15.9%和烷烃类占14.6%,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组分有2-丁醇、乙醇、己烷和乙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苋菜梗 16S rDNA克隆文库 细菌群落变化 风味成分
下载PDF
养殖大黄鱼在自然海区降温不同阶段抗氧化水平及血清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晓丽 胡玉珍 +4 位作者 李明云 苗亮 陈炯 史雨红 陆新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34,共8页
为了解越冬期间水温下降对大黄鱼抗氧化水平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作者研究了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冬季海区自然降温不同阶段(20、16、12、10、8℃)肝脏和肌肉中抗氧化水平及血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自然降温过程中,肝脏... 为了解越冬期间水温下降对大黄鱼抗氧化水平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作者研究了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冬季海区自然降温不同阶段(20、16、12、10、8℃)肝脏和肌肉中抗氧化水平及血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自然降温过程中,肝脏中3种抗氧化酶变化趋势不同,其中SOD活性呈升高趋势,8℃时SOD活性最强;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6℃时活性最高;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而肌肉中这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肝脏中GSH和MDA含量在16℃时最高;肌肉中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GSH和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明显低于肝脏中,反映了肝脏对清除自由基具有重要作用,在抗氧化调节方面起到主要作用。血清酶ALT、AST、ALP、LDH及CK-MB随水温自然下降酶活性均呈现降低趋势,即20℃时酶活性最强;CK和LIP随着水温降低,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ADA和GGT随水温降低活性呈上升趋势。血清酶的不同变化,说明水温对大黄鱼血清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自然降温 肝脏 肌肉 抗氧化水平 血清酶活性
下载PDF
鱼类体色成因及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欢 桑卫国 +4 位作者 段青源 杨家峰 汪杰 杨龙方 马金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9-115,共7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档鱼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野生鱼类捕获量在急剧下降,为解决供需矛盾,水产养殖业应运而生,但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人工养殖的鱼类,其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档鱼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野生鱼类捕获量在急剧下降,为解决供需矛盾,水产养殖业应运而生,但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人工养殖的鱼类,其体色异常和肉质下降等问题频频出现,远不如野生品种。发生体色异常的鱼类以前是无鳞鱼,如黄鳝(Monopterus alb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目前发现的有鳞鱼类,如武昌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鲤鱼(Cyprinus carpio)等也经常发生体色异常。养殖鱼类体色异常不仅降低了其商品价值,也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鱼类 体色异常 水产养殖业 调控 成因 经济损失 人为因素 供需矛盾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墨汁黑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月越 王春琳 +2 位作者 母昌考 李荣华 宋微微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8-32,共5页
曼氏无针乌贼墨汁的主要成分是黑色素、蛋白质及灰分。使用酶解法去除杂质,获得高纯度墨汁黑色素。通过对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水解效果进行比较,挑选出水解效果最好的蛋白酶。通过单... 曼氏无针乌贼墨汁的主要成分是黑色素、蛋白质及灰分。使用酶解法去除杂质,获得高纯度墨汁黑色素。通过对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水解效果进行比较,挑选出水解效果最好的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实验,比较不同p H值、温度、加酶量、水解时间,对黑色素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黑色素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高纯度的黑色素可以用1.5%碱性蛋白酶在温度为50℃,p H值10.5和底物浓度为2%的条件下酶解4 h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黑色素 酶解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蔬菜腌制及其乳酸菌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祖芳 赵永威 翁佩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8-686,共9页
蔬菜腌制加工是蔬菜加工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及乳酸菌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发展,腌制蔬菜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作者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蔬菜腌制过程中微生态、乳酸菌的代谢及其蔬菜腌制风味发生机制、腌制蔬菜功能... 蔬菜腌制加工是蔬菜加工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及乳酸菌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发展,腌制蔬菜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作者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蔬菜腌制过程中微生态、乳酸菌的代谢及其蔬菜腌制风味发生机制、腌制蔬菜功能特性评价以及发酵剂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蔬菜腌制技术的发展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腌制 乳酸菌 风味 营养功能
下载PDF
外源MeJA胁迫对盐生杜氏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章丽 龚一富 +3 位作者 刘晓丹 潘益芳 刘增美 朱天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8-42,47,共6页
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盐生杜氏藻细胞β-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源MeJA浓度为0~100μmol/L时,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当... 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盐生杜氏藻细胞β-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源MeJA浓度为0~100μmol/L时,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当MeJA浓度为100μmol/L时,盐生杜氏藻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当MeJA处理浓度大于100μmol/L时,盐生杜氏藻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生理生化结果分析表明,外源MeJA处理可提高盐生杜氏藻POD酶和SOD酶活性,随着MeJA浓度的增加,SOD酶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OD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β-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外源MeJA处理可诱导盐生杜氏藻β-胡萝卜素积累可能与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盐生杜氏藻 Β-胡萝卜素 生理生化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接种发酵对浙东腌冬瓜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庆峰 吴祖芳 +1 位作者 张鑫 翁佩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0-507,共8页
为缩短浙东传统腌冬瓜生产周期,并提高其质量品质,以自然腌制为对照,研究从浙东传统腌冬瓜分离获得的4株优势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棒状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按不同方式复配接种后对腌制冬瓜发酵品质的影响,并经室温发酵20d后... 为缩短浙东传统腌冬瓜生产周期,并提高其质量品质,以自然腌制为对照,研究从浙东传统腌冬瓜分离获得的4株优势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棒状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按不同方式复配接种后对腌制冬瓜发酵品质的影响,并经室温发酵20d后检测产品的p H、总酸、亚硝酸盐含量、氨基酸含量、乳酸菌和细菌总数的变化情况及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3种复合菌发酵方式的乳酸菌和细菌总数均高于对照,产酸迅速,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4种菌按相同比例复配发酵效果较好,与对照组比,其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32.02%和17.04%,而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及精氨酸含量分别提高226.13%、178.00%、237.28%和95.52%;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与对照有较高的相似度,其中酯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提高10.00%和29.88%。综上,复合菌发酵改善了腌冬瓜的营养品质及风味。本研究结果为复合菌剂应用到发酵蔬菜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酸菌 冬瓜 亚硝酸盐 氨基酸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