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脓性乳腺炎病原菌及血清IL-6与CRP和ESR水平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小娟 曾晶 +1 位作者 吴妮 叶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675-2678,共4页
目的 探讨化脓性乳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乳... 目的 探讨化脓性乳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60例为哺乳期组,非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60例为非哺乳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切开引流情况,收集患者乳腺脓肿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集外周静脉血,分析两组患者IL-6、CRP、ESR水平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以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为主要临床表现,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引流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120例乳腺炎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2株,检出率为85.00%,检出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绝对优势,共71株占69.6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70.00%,对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哺乳期组患者血清中IL-6、CRP、ESR水平高于非哺乳期组(P<0.05).结论 化脓性乳腺炎以感染革兰阳性菌患者居多,临床症状多为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伴乳晕旁窦瘘或窦道,哺乳期患者血清中IL-6、CRP、ESR水平均升高,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有效缓解化脓性乳腺炎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乳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哺乳期
原文传递
乳块消颗粒联合溴隐亭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青虹 王绪麟 +5 位作者 夏荣江 曾晶 孙传衍 许有春 虞桓 王景妹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2001-2005,共5页
目的探讨乳块消颗粒联合溴隐亭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20例乳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用药种类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溴隐亭片,2.5 mg... 目的探讨乳块消颗粒联合溴隐亭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20例乳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用药种类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溴隐亭片,2.5 mg/次,2次/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乳块消颗粒,10 g/次,3次/d。两组患者经8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乳腺肿块直径、腺体层厚度、输乳管内径和低回声区直径,及雌二醇(E_(2))、泌乳素(PRL)、孕酮(P)、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痛评分、肿块硬度评分、肿块范围评分、肿块大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以治疗组下降最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乳腺肿块直径、腺体层厚度、输乳管内径、低回声区直径均明显减小(P<0.05),并以治疗组减小最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E_(2)、PRL、p53、VEGF、TGF-β1表达明显降低,而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乳块消颗粒联合溴隐亭治疗乳腺增生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乳腺结构、形态改善,调节机体性激素及细胞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块消颗粒 甲磺酸溴隐亭片 乳腺增生 性激素 乳痛评分 肿块硬度评分 泌乳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小娟 刘安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2021-202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采用安珂微创旋切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安珂微创旋切术治疗的80例乳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采用安珂微创旋切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安珂微创旋切术治疗的80例乳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度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乳腺微创手术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创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神经纤毛蛋白-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网膜素-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研究
4
作者 张青虹 王绪麟 +5 位作者 杨璐 夏荣江 曾晶 孙传衍 许有春 陈绵平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神经纤毛蛋白-1(NRP-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5例(乳腺癌组)。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0例(...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神经纤毛蛋白-1(NRP-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5例(乳腺癌组)。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组)。检测各组血清sNRP-1、CPT1A、Omentin-1水平。随访2年,详细记录患者的预后状况,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乳腺癌组血清sNRP-1、CPT1A显著高于健康组,Omentin-1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血清sNRP-1、CPT1A、Omentin-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组血清sNRP-1、CPT1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期、血清sNRP-1和CPT1A升高、血清Omentin-1降低是影响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sNRP-1、CPT1A、Omentin-1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有关,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期、血清sNRP-1和CPT1A升高、血清Omentin-1降低是影响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联合检测血清sNRP-1、CPT1A、Omentin-1对判断患者的生存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神经纤毛蛋白-1 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 网膜素-1 乳腺癌
下载PDF
综合性干预手段对产后乳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小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8期4098-410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手段对产后乳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尽快有效的治疗产后乳腺炎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20例产后发生乳腺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手段对产后乳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尽快有效的治疗产后乳腺炎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20例产后发生乳腺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乳房肿块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方面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干预能够显著缓解产后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干预 产后乳腺炎 临床症状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乳腺癌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外周血PBMCs中PD-1/PD-L1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妮 黄小娟 +2 位作者 张青虹 曾晶 符小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169-2173,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外周血核细胞(PBMCs)中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并...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外周血核细胞(PBMCs)中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并行PICC患者,根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3例,未感染组7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9名为对照组。分析三组PD-1/PD-L1表达水平及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PD-1表达及PD-1/PD-L1值高于未感染组,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感染组PD-L1表达低于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PD-1 mRNA临界值为1.22时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敏感度为78.26%,特异性为89.61%。PD-L1 mRNA临界值为0.51,AUC为0.800,敏感度为73.91%,特异性为92.21%。PD-1/PD-L1临界值为2.24,AUC为0.863,敏感度为82.61%,特异性为88.31%;导管留置时间及化疗次数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外周血PBMCs中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较高,检测PD-1、PD-L1及其比值有助于预测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外周血核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