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结构对其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袁靖喆 杜治光 +4 位作者 潘莉莎 张德拉 徐鼐 庞素娟 林强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110,共6页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在分子尺度的结构变化即可导致其分散性、保水性、增强作用、与水泥适应性等性能的变化,然而如何实现其结构控制制备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从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包括主链、侧链及形态对性能影响的角度出发,综...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在分子尺度的结构变化即可导致其分散性、保水性、增强作用、与水泥适应性等性能的变化,然而如何实现其结构控制制备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从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包括主链、侧链及形态对性能影响的角度出发,综述了近10余年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结构控制合成上的基本思路和实现途径,以期为后期新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制备与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 减水剂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生物降解聚碳酸亚丙酯基非织造布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钦 潘莉莎 +3 位作者 徐鼐 庞素娟 林常 陈龙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68,71,共6页
以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丙烯(PP)、助剂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原料比例对可生物降解PPC基复合纺黏切片的热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和综合纺丝机熔融共混、牵伸、热压等步骤制备了可生物降解PPC基复合纺黏非织造布,... 以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丙烯(PP)、助剂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原料比例对可生物降解PPC基复合纺黏切片的热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和综合纺丝机熔融共混、牵伸、热压等步骤制备了可生物降解PPC基复合纺黏非织造布,研究了纺丝温度、助剂含量对非织造布物理性能和外观的影响。研究表明,助剂的加入明显提高了复合切片的热稳定性,加入助剂1的非织造布复合切片的熔体流动性能较优,当PPC/助剂1/PP为30/4/70时,所制备的复合非织造布的厚度为0.65 mm,变异系数仅为0.02,拉伸强度为4.76 MPa,克重为122.3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聚碳酸亚丙酯 聚丙烯 助剂 纺黏非织造布
下载PDF
Pd/C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Heck反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寅 毛玉荣 +1 位作者 林强 杨建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135,共4页
以高比表面积椰壳活性炭为载体,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在100℃条件下对H2PdCl。溶液进行还原负载,制备了直径在3~10rim的Pd/C催化剂。控制柠檬酸钠与HzPdCl。的量,制备了6个不同粒径Pd粒子负载的Pd/C催化剂,制备条件温和。该催化剂... 以高比表面积椰壳活性炭为载体,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在100℃条件下对H2PdCl。溶液进行还原负载,制备了直径在3~10rim的Pd/C催化剂。控制柠檬酸钠与HzPdCl。的量,制备了6个不同粒径Pd粒子负载的Pd/C催化剂,制备条件温和。该催化剂能够高效催化Heck反应的进行,反应无需无水无氧条件,无需配体的参与,重复利用次数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Pd C催化剂 制备 HECK反应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接枝羧酸化碳纳米管的制备、表征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吕巧强 潘莉莎 +3 位作者 徐鼐 庞素娟 尹学琼 陈龙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5-571,共7页
采用硫酸和硝酸体积比为3∶1的混酸氧化法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羧酸化处理,再将超支化聚酯H204接枝到羧酸化后碳纳米管的表面,制备超支化聚酯接枝碳纳米管。通过XPS、TGA、Raman对产物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在水和氯仿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 采用硫酸和硝酸体积比为3∶1的混酸氧化法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羧酸化处理,再将超支化聚酯H204接枝到羧酸化后碳纳米管的表面,制备超支化聚酯接枝碳纳米管。通过XPS、TGA、Raman对产物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在水和氯仿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羧酸化使碳纳米管的O/C值从0.076增加到0.301;酸化碳纳米管和超支化聚酯接枝碳纳米管的失重率从多壁碳纳米管的0.74%分别增长到11.34%和13.07%;Raman谱图出现蓝移现象并且ID/IG值也随着酸化、接枝改性而增加。溶解性试验发现超支化聚酯接枝多壁碳纳米管的亲水能力显著提高,放置60天后仍能稳定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优秀的亲水性为碳纳米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羧酸化 超支化 接枝
下载PDF
可降解聚氨酯疏水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孔繁荣 陈玉环 +3 位作者 潘莉莎 徐鼐 庞素娟 林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5,共5页
采用相分离法以聚乳酸(PLA)、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为原料制备疏水聚氨酯薄膜。通过调节原料配比,改变溶液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等条件,研究薄膜疏水性的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PLA与TPU的质量比在1∶3至1∶4之间时,聚合物... 采用相分离法以聚乳酸(PLA)、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为原料制备疏水聚氨酯薄膜。通过调节原料配比,改变溶液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等条件,研究薄膜疏水性的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PLA与TPU的质量比在1∶3至1∶4之间时,聚合物的充分溶解时间为45min;丙酮的处理时间为80min,处理温度为45℃时得到的薄膜疏水性较优,接触角可以达到142.5°,薄膜降解性能良好;在磷酸缓冲液中第9d的降解率可达9.14%,且薄膜具有多孔鸟巢状微观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薄膜 降解 相分离 疏水性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与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流动性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坤 潘莉莎 +1 位作者 林常 徐鼐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3,共5页
研究聚丙烯(PP)纤维单掺、PP纤维与聚羧酸减水剂(PCE)双掺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及流动度保持性的影响;以及PCE在PP纤维和水泥颗粒表面的独立吸附量和竞争吸附量,探讨PP纤维与PCE对水泥浆体流动性能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CE在PP纤维和... 研究聚丙烯(PP)纤维单掺、PP纤维与聚羧酸减水剂(PCE)双掺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及流动度保持性的影响;以及PCE在PP纤维和水泥颗粒表面的独立吸附量和竞争吸附量,探讨PP纤维与PCE对水泥浆体流动性能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CE在PP纤维和水泥颗粒表面存在竞争吸附,PCE在PP纤维或水泥颗粒表面的独立吸附量均大于竞争吸附量;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水泥净浆流动度显著降低,这是由于PCE无法提供足够的吸附量,在PP纤维或水泥表面的吸附量均减小;随着PP纤维长度的增加,其易缠绕成网状结构,导致净浆流动度减小,而由于纤维与水泥之间接触更紧密,PCE在纤维和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增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纤维缠绕对净浆流动度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PP)纤维 聚羧酸减水剂 净浆 流动性 吸附量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7
作者 王陈曼 潘莉莎 +4 位作者 李冬清 徐鼐 庞素娟 张永明 林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4-148,共5页
采用直接乳化法制备聚碳酸亚丙酯(PPC)乳液,研究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HLB)值、连续相聚乙烯醇(PVA)浓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乳化剂HLB值在12.6~16.0之间时,均可制得PPC乳液。PVA质量分数高于1%则会导致PPC乳液稳定性下降。当... 采用直接乳化法制备聚碳酸亚丙酯(PPC)乳液,研究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HLB)值、连续相聚乙烯醇(PVA)浓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乳化剂HLB值在12.6~16.0之间时,均可制得PPC乳液。PVA质量分数高于1%则会导致PPC乳液稳定性下降。当乳化剂HLB值为13.0时,乳液白色泛蓝光,电导率为96.2μS/cm,固含量为3.73%,5000r/min下离心10min既无沉淀也无分层产生,静置半月无明显变化,粒径分布曲线分别在2μm和30μm处有2个独立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乳液 亲水亲油平衡值 聚乙烯醇 乳化剂
下载PDF
聚羧酸减水剂阴离子密度对水泥净浆表观黏度的影响
8
作者 孙妍 王陈曼 +1 位作者 潘莉莎 徐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6-218,共3页
研究了不同羧酸根密度、磺酸根密度的聚羧酸减水剂(PCE)对水泥净浆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短侧链PCE净浆的表观黏度均随羧酸根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掺长侧链PCE净浆的表观黏度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丙烯酸(AA)和甲基烯丙基... 研究了不同羧酸根密度、磺酸根密度的聚羧酸减水剂(PCE)对水泥净浆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短侧链PCE净浆的表观黏度均随羧酸根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掺长侧链PCE净浆的表观黏度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丙烯酸(AA)和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TPEG2400)的比为3.5∶1(mol,摩尔比)时,表观黏度最低;随着甲基丙烯磺酸钠(MAS)加入量增加,净浆表观黏度先升高后降低。大部分掺PCE的净浆表观黏度会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以及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 减水剂 净浆 表观黏度
下载PDF
新型2-羟乙基苯并[d]异噻唑-3(2H)-酮脂肪酸酯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9
作者 游诚航 王向辉 +2 位作者 尹学琼 杨建新 林强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以苯并[d]异噻唑-3(2H)-酮为原料,通过取代与酯化反应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了2-{3-氧代苯并[d]异噻唑-2(3H)-基}乙醇脂肪酸酯(4a~4i),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对六种实验菌均表现出不同程... 以苯并[d]异噻唑-3(2H)-酮为原料,通过取代与酯化反应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了2-{3-氧代苯并[d]异噻唑-2(3H)-基}乙醇脂肪酸酯(4a~4i),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对六种实验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用药量32μg.mL-1时抑菌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d]异噻唑-3(2H)-酮 取代反应 合成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微波法合成2-羟乙基苯并[d]异噻唑-3(2H)-酮 被引量:6
10
作者 游诚舨 游诚航 +4 位作者 王向辉 李华燕 尹学琼 杨建新 林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8-782,共5页
以苯并异噻唑-3(2H)-酮(BIT)及氯乙醇为原料微波法合成了2-羟乙基苯并[d]异噻唑-3(2H)酮。考察了氢氧化钠量,氯乙醇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经正交实验设计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下收率为83.3%。结果表明,与传统... 以苯并异噻唑-3(2H)-酮(BIT)及氯乙醇为原料微波法合成了2-羟乙基苯并[d]异噻唑-3(2H)酮。考察了氢氧化钠量,氯乙醇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经正交实验设计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下收率为83.3%。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相比,微波技术合成2-羟乙基苯并[d]异噻唑-3(2H)-酮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收率高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乙基苯并[d]异噻唑-3(2H)酮 微波 合成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苯并异噻唑啉酮甲酸酯类衍生物的海洋防污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婕 王旭裕 +3 位作者 王向辉 林强 王爱民 杨建新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29-133,158,共6页
研究了6个苯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对藤壶二期无节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藤壶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性作用,其毒杀效果随化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取代基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有利于毒性作用增强... 研究了6个苯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对藤壶二期无节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藤壶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性作用,其毒杀效果随化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取代基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有利于毒性作用增强;各化合物半致死质量浓度在0.5~3 mg·L-1左右.浅海挂板实验表明:化合物添加量为w=0.1%时,其90天的防污效果基本可以达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异噻唑啉酮 藤壶 毒性 浅海挂板
下载PDF
吲哚-1-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玥 杨嫒 +3 位作者 刘冬东 王爱明 林强 杨建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5-1150,共6页
以吲哚和脂肪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6种吲哚-1-甲酸酯类化合物,采用IR,1HNMR,EA及HRMS分析确定了产物结构。测试了该化合物对球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舟型藻三种海洋藻类的生长抑制作用,目标化合物对舟型藻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球等鞭金藻... 以吲哚和脂肪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6种吲哚-1-甲酸酯类化合物,采用IR,1HNMR,EA及HRMS分析确定了产物结构。测试了该化合物对球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舟型藻三种海洋藻类的生长抑制作用,目标化合物对舟型藻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球等鞭金藻较弱;研究了其对藤壶幼虫的抑制性能,化合物侧链上连接的碳链越长,抑制活性越强;浅海挂板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能有效地抑制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 甲酸酯 藻类 藤壶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红树林内生真菌来源dicerandrol A及其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董董 冯婷 徐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1-487,共7页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大红树内生真菌Phomopsis asparagi DHS-48发酵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大红树内生真菌Phomopsis asparagi DHS-48发酵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DD-38的结构;用不同浓度DD-38处理HepG2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其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epG2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划痕实验观察HepG2细胞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1H NMR、^(13)C NMR及MS等波谱学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为:dicerandrol A(DD-38);MTT实验显示,DD-38对HepG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P<0.01);根据细胞增殖率得出24 h时HepG2细胞的IC_(50)为(4.8273±0.2216)μmol/L;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DD-38明显降低了HepG2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细胞划痕实验表明DD-38可以显著降低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加药24 h后,细胞迁移率从77.09%±2.16%降低到12.14%±5.32%;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显示,DD-38可促进HepG2细胞凋亡,凋亡率存在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实验显示,DD-38可抑制β-catenin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P<0.05和P<0.01)。结论DD-38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erandrol A 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Β-CATENIN蛋白
下载PDF
海口市龙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向辉 李莹莹 +3 位作者 王燕莹 王秀婉 王香梅 史载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49-354,共6页
选取龙华区河湖等11个水体,设计20个取样断面进行底泥采样,分析底泥样品重金属(锌、铜、镍、镉、铅、汞、砷、总铬)含量,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 选取龙华区河湖等11个水体,设计20个取样断面进行底泥采样,分析底泥样品重金属(锌、铜、镍、镉、铅、汞、砷、总铬)含量,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镉污染较为严重,11个水体中有9个水体底泥样品中镉污染因子Cif>1,其余重金属中除锌表现出轻微污染外,均未发现污染情况,综合评价指标污染度Cd<8,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50,表明测试底泥样品属于低风险水平;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底泥样品中锌、铜、镉和铅的最高污染系数最高,综合评价参数点位污染指数(PLI)和区域污染指数(PLIzone)均小于1,表明测试底泥样品整体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污染负荷指数
下载PDF
CuO改性HY分子筛的制备及催化芳烃和苯甲醇的苄基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美环 刘征 +1 位作者 陈俊华 杨建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132,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O改性的HY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N2吸附-脱附、NH3-TPD、Py-IR等手段对改性HY分子筛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金属活性组分的引入能够有效地调变分子筛的酸性。在温度为100℃、反应时间4 h条件下,考察了...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O改性的HY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N2吸附-脱附、NH3-TPD、Py-IR等手段对改性HY分子筛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金属活性组分的引入能够有效地调变分子筛的酸性。在温度为100℃、反应时间4 h条件下,考察了不同CuO负载量的CuO/HY对芳烃和苯甲醇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最优负载量催化剂为2%CuO/HY,在甲苯和苯甲醇的Friedel-Crafts苄基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苯甲醇的转化率和二苯甲烷(DPM)选择性均达到100%,其性能远远优于HY分子筛本身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分子筛 改性 芳烃 苄基化 二苯甲烷
下载PDF
(3-氧代苯并异噻唑啉-2-基)羧酸烷酯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向辉 郑洪辉 +2 位作者 杨建新 游诚航 林强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6-849,共4页
以1,2-苯并异噻唑啉-2(3H)-酮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了8种(3-氧代苯并异噻唑啉-2-基)羧酸烷酯,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抑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在浓度为2mg/L时对亚心型扁藻、球等鞭金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都... 以1,2-苯并异噻唑啉-2(3H)-酮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了8种(3-氧代苯并异噻唑啉-2-基)羧酸烷酯,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抑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在浓度为2mg/L时对亚心型扁藻、球等鞭金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都有抑制活性,其中部分化合物(2c~2h)对球等鞭金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有优良的抑制作用;另外,化合物对溶藻弧菌和农业真菌也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苯并异噻唑啉-2(3H)-酮 合成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可生物降解抗静电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复合切片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智全 潘莉莎 +4 位作者 徐鼐 庞素娟 吴汉斌 王仕飞 杨晓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9-132,137,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在聚乳酸(PLA)纺粘非织造布切片中分别添加0.5%、1.5%和3.0%(wt,质量分数,下同)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固体抗静电剂(JL-5P)和液体抗静电剂(JL-WT)制备可生物降解抗静电PLA非织造布复合切片,进一步通过表面处理剂对复... 通过熔融共混法,在聚乳酸(PLA)纺粘非织造布切片中分别添加0.5%、1.5%和3.0%(wt,质量分数,下同)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固体抗静电剂(JL-5P)和液体抗静电剂(JL-WT)制备可生物降解抗静电PLA非织造布复合切片,进一步通过表面处理剂对复合切片进行表面整理。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所制备的复合切片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和高阻仪研究复合切片的力学性能与导电性能。结果表明:MWCNTs使PLA材料抗静电性有较大的提升,切片的体积电阻率从1.49×10^(18)Ω·cm降到4.34×10^(8)Ω·cm;表面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有进一步的改善;拉伸强度实验表明抗静电填料的添加改善了PLA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共混 聚乳酸 可生物降解 抗静电
下载PDF
活性炭固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Ullmann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玉荣 武田田 +1 位作者 王寅 杨建新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40-345,393,共7页
采用双氧水改性活性炭,增加表面酚羟基的含量,并与硅烷偶联剂[(CH3O)3Si(CH2)3NH(CH2)2NH2]反应,引入双胺基官能团,络合氯化钯,制备了活性炭固载钯催化剂;同时采用Bohem滴定、元素分析(E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 采用双氧水改性活性炭,增加表面酚羟基的含量,并与硅烷偶联剂[(CH3O)3Si(CH2)3NH(CH2)2NH2]反应,引入双胺基官能团,络合氯化钯,制备了活性炭固载钯催化剂;同时采用Bohem滴定、元素分析(E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以及多晶X射线衍射(XRD)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对卤代芳烃Ullmann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钯键载在载体上,钯在载体表面分布均匀,粒径在4 nm左右;该催化剂能够较好地催化卤代芳烃的Ullmann反应,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4-碘苯甲醚反应的产率是90.5%,溴代芳烃偶联反应的最高收率为73.6%,氯代芳烃的最高收率为41.4%.催化剂AC-NH(CH2)2NH2-Pd重复使用7次后,溴苯偶联产物的收率为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固载钯催化剂 卤代芳烃 ULLMANN反应
下载PDF
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甲酸苯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防污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婕 王旭裕 +4 位作者 陈华勇 王向辉 林强 王爱民 杨建新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9,共5页
通过取代苯酚与苯并异噻唑啉酮(BIT)反应,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甲酸苯酯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新型防污剂,研究了合成化合物对藤壶二期无节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藤壶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杀... 通过取代苯酚与苯并异噻唑啉酮(BIT)反应,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甲酸苯酯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新型防污剂,研究了合成化合物对藤壶二期无节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藤壶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杀作用;活性最优者,24 h半数致死浓度仅为0.47 mg/L。浅海挂板90 d防污效果良好,未见明显污损生物附着。引入具有杀菌活性的酚类基团后,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甲酸苯酯类化合物比BIT具有更优良的防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异噻唑啉酮 藤壶 毒性 浅海挂板
下载PDF
苯并异噻唑啉酮甲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海洋防污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婕 王旭裕 +3 位作者 王向辉 林强 王爱民 杨建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3-205,217,共4页
以取代苯胺为原料合成了9个苯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并研究了合成化合物对藤壶二期无节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藤壶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杀作用,活性最优者,其半数致死浓度仅为0.8mg/L。选择其中对藤壶幼虫毒杀作用较突... 以取代苯胺为原料合成了9个苯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并研究了合成化合物对藤壶二期无节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藤壶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杀作用,活性最优者,其半数致死浓度仅为0.8mg/L。选择其中对藤壶幼虫毒杀作用较突出的5个化合物进行浅海挂板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添加量为0.1%时,其90d防污效果基本可以达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异噻唑啉酮 藤壶 浅海挂板 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