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中县1994-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
1
作者 叶振元 吴多琳 +2 位作者 王经辉 卢传武 孙莲英 《海南医学》 CAS 2001年第10期78-79,共2页
为了解琼中县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因素、研究在育龄妇女中开展破类免疫对消除新破的效果。对琼中县 1994~ 2 0 0 0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 ,由最高的1995年的 33.0 4 10 0 ... 为了解琼中县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因素、研究在育龄妇女中开展破类免疫对消除新破的效果。对琼中县 1994~ 2 0 0 0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 ,由最高的1995年的 33.0 4 10 0 0个活产儿 (‰ )下降至 2 0 0 0年的 0 .5 5‰ ,全年 12个月均有病例发生 ,无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以出生后 2 -7天为主 ,男女发病比例接近一致 ,患儿为在家出生为主 ,多数患儿母亲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琼中县1997年后在国际组织援助下加大了对育龄妇女破类免疫工作的力度 ,1997-2 0 0 0年阶段比 1994-1996年阶段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下降 83.2 3% ,病死率下降 9.2 0 % ,证明育龄妇女接种破类 (TT)能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中县 1994—2000年 新生儿破伤风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免疫接种
下载PDF
海南省近10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1990~1999) 被引量:8
2
作者 杜建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 分析海南省近十年来梅毒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法定报告传染病统计年报表、疫情汇编资料及疫情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 近十年来梅毒年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从1990年的0.08/10... 目的 分析海南省近十年来梅毒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法定报告传染病统计年报表、疫情汇编资料及疫情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 近十年来梅毒年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从1990年的0.08/10万上升到1999年的10.33/10万;以Ⅱ期梅毒最多,占55.79%,Ⅰ期梅毒占43.54%,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44:1,15~35岁组为发病高峰,占59.8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17.94%;旅游开放地区发病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发病率分别为5.38/10万和1.14/10万。结论 海南省梅毒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未来预防工作应以旅游开放地区和青壮年人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趋势分析 性病 疾病控制 海南
下载PDF
海口市1956~2000年脊髓灰质炎的控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3
作者 陈圣端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762-764,共3页
目的 为掌握海口市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特征 ,探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效果 ,为今后措施修订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理论分析 195 6~ 2 0 0 0年海口市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特点与控制措施的效果。 结果 从1964年起经过疫苗推广、... 目的 为掌握海口市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特征 ,探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效果 ,为今后措施修订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理论分析 195 6~ 2 0 0 0年海口市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特点与控制措施的效果。 结果 从1964年起经过疫苗推广、计划免疫、冷链运转和无脊灰时期等四个阶段的努力 ,采用免疫预防和强化AFP监测系统建立与管理等措施的实施 ,有效地控制了脊灰的发病 ,提高了对脊灰发现与应急处理能力。 结论 现行控制脊灰的措施科学 ,效果可靠 ,实现并巩固了海口市无脊灰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市 脊髓灰质炎 控制措施 效果评价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