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 被引量:106
1
作者 刘勇 李凡 +26 位作者 李月月 张松柏 高希武 谢艳 燕飞 张安盛 戴良英 程兆榜 丁铭 牛颜冰 王升吉 车海彦 江彤 史晓斌 何自福 吴云锋 张德咏 青玲 严婉荣 杨学辉 汤亚飞 郑红英 唐前君 章松柏 章东方 蔡丽 陶小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61,共23页
【目的】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2013—2017年,对我... 【目的】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2013—2017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的普查,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蔬菜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共采集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41 653份,共检出病毒63种,其中茄科蔬菜检出病毒达40种,葫芦科蔬菜检出病毒26种,豆科蔬菜检出病毒19种,十字花科蔬菜检出病毒14种。茄科的辣椒检出病毒33种,番茄检出病毒25种;葫芦科的南瓜检出病毒22种,黄瓜检出病毒19种;豆科的豇豆检出病毒14种,菜豆检出病毒12种;十字花科的萝卜检出12种病毒,大白菜检出7种病毒。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已发现2—6种病毒复合侵染,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居多,其中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存在6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 MMV)、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 VYV)、辣椒隐潜病毒1号(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隐潜病毒2号(Pepper cryptic virus2,PCV-2)的侵染;首次发现To M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对辣椒的侵染,首次发现ZTMV对黄瓜、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对南瓜的侵染,首次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可以侵染芹菜、曼陀罗、豇豆、豌豆、党参、大丽花、旱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病毒 种类鉴定 分布 发生趋势
下载PDF
根结线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孔祥义 陈绵才 《热带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83-88,共6页
简述了结线虫的种类及发病规律,详述了根结线虫病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扼要分析了该病防治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生物防治和抗根结线虫育种的前景。
关键词 根结线虫 种类 发病规律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海南岛冬季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绵才 谢圣华 +2 位作者 肖彤斌 肖敏 吴凤芝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海南冬季蔬菜中所有瓜类、茄果类和豆类均可感染根结线虫病 ,病害严重程度与寄主作物连作年限呈正相关 ,连作两年以上地块株发病率高达100% ,根结指数为3.2。经鉴定 ,病原线虫优势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 ,还有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 海南冬季蔬菜中所有瓜类、茄果类和豆类均可感染根结线虫病 ,病害严重程度与寄主作物连作年限呈正相关 ,连作两年以上地块株发病率高达100% ,根结指数为3.2。经鉴定 ,病原线虫优势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 ,还有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行复合侵染。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10 %IKI-1145G能有效地控制二龄幼虫的群体数量和根结形成 ,10 %益舒宝G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蔬菜 根结线虫病 为害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海南普通大蓟马抗药性监测及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27
4
作者 唐良德 赵海燕 +4 位作者 付步礼 邱海燕 吴建辉 李鹏 刘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5-1181,共7页
在2014-2015年抗药性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叶管药膜法(TIBS)室内测定了2016-2017年海南主要豇豆种植区三亚、澄迈和海口普通大蓟马田间种群对6种常用杀虫剂敏感性的年度变化以及其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16年度,三亚种群对甲维盐... 在2014-2015年抗药性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叶管药膜法(TIBS)室内测定了2016-2017年海南主要豇豆种植区三亚、澄迈和海口普通大蓟马田间种群对6种常用杀虫剂敏感性的年度变化以及其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16年度,三亚种群对甲维盐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2. 98和17. 06倍,澄迈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也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RR=10. 87),除所有种群对阿维菌素(1. 92 <RR <3. 47)以及海口、澄迈种群对吡虫啉和啶虫脒(3. 07 <RR <4. 56)仍未产生抗性外,其它种群对药剂均产生了低水平抗性(5. 32 <RR <9. 98); 2017年度,除三亚和澄迈种群对阿维菌素仍处理敏感状态外,其它种群对不同药剂均产生了低至中等水平的抗性(5. 59 <RR <27. 03)。相比2016年,各测试种群对药剂的抗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三亚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和啶虫脒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上升了9. 97、6. 98和3. 39倍;海口种群对阿维菌素也上升了2. 77倍。对6种新药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乙虫腈和溴虫腈对普通大蓟马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14. 4113 mg/L和30. 7694 mg/L,而其它药剂则毒力较低(LC50> 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海南 杀虫剂 抗药性 监测
下载PDF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健华 王运勤 +2 位作者 吉训聪 刘志昕 郑服丛 《热带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71-75,共5页
综述了植物病毒鉴定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生物学、电子显微镜观察、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PCR、NASH、FISH、ds-RNA、芯片检测等)方面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的特点、发展应用方向等。
关键词 植物病毒 检测技术 综述
下载PDF
海南地区豆大蓟马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21
6
作者 唐良德 赵海燕 +6 位作者 付步礼 韩云 闫凯莉 邱海燕 刘奎 吴建辉 李鹏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2-1037,共6页
采用叶管药膜法(TIBS)室内测定了2014-2015年海南主要豇豆种植区三亚、澄迈和海口豆大蓟马田间种群对6种常用杀虫剂敏感性的年度变化。结果表明,2014年,三亚种群对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39、8... 采用叶管药膜法(TIBS)室内测定了2014-2015年海南主要豇豆种植区三亚、澄迈和海口豆大蓟马田间种群对6种常用杀虫剂敏感性的年度变化。结果表明,2014年,三亚种群对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39、8.07和5.44倍,澄迈种群对甲维盐也产生了5.93倍的低水平抗性,海口种群对药剂仍处于敏感阶段;2015年,三亚种群对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吡虫啉和啶虫脒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7.97、5.43、7.51和5.44倍,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2.99倍;澄迈种群和海口种群对除甲维盐外的其它药剂仍处于敏感状态,但年度间相比,均表现出药剂敏感性下降,有进一步产生低水平抗性的趋势。海南各监测地区均未发现豆大蓟马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可以考虑其它药剂与阿维菌素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大蓟马 海南 抗药性 监测
下载PDF
海南省火龙果炭疽菌病病原鉴定及有效药剂筛选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圆 严婉荣 +3 位作者 赵志祥 肖彤斌 曾向萍 王海洪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8-643,共6页
从海南省火龙果主要种植区采集病样,分离纯化出多个炭疽病菌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的测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生产上常用药剂对该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该病菌的病原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 从海南省火龙果主要种植区采集病样,分离纯化出多个炭疽病菌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的测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生产上常用药剂对该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该病菌的病原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供试的6种药剂中,25%吡唑醚菌酯EC、50%咪鲜胺锰盐WP、10%苯醚甲环唑WG和430 g/L戊唑醇SC对火龙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依次为0.007 5 mg/L、0.109 3 mg/L、2.651 7 mg/L和5.406 0 mg/L。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抑制效果较差。经回归曲线比较,病菌对25%吡唑醚菌酯EC敏感性最高,对50%多菌灵WP敏感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炭疽病菌 毒力测定
原文传递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5
8
作者 严婉荣 肖敏 +3 位作者 赵志祥 陈圆 符尚娇 肖彤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5-209,共5页
2012-2015年,在海南省辣椒主产区发生了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的叶斑病,从发病叶片中分离到一种细菌,通过致病性测定、柯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鉴定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2012-2015年,在海南省辣椒主产区发生了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的叶斑病,从发病叶片中分离到一种细菌,通过致病性测定、柯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鉴定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选用8种杀菌剂通过平板对峙法对该病原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其中6种药剂对该病原有抑菌效果,效果最好的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次之,2%春雷霉素水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没有抑菌效果,不同药剂之间或同一种药剂不同剂型之间抑菌效果差异较大。病原鉴定和药剂筛选可为该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病原菌 杀菌剂 药剂筛选
下载PDF
海南地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和乙基多杀菌素的抗药性变化趋势 被引量:14
9
作者 梁延坡 谢圣华 +4 位作者 符尚娇 秦双 陈海燕 严春雨 林珠凤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278,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海南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对氯虫苯甲酰胺和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现状和抗性发展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化学防治措施及抗性治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海南海口、三亚两个地区小菜蛾... 【目的】为了明确海南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对氯虫苯甲酰胺和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现状和抗性发展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化学防治措施及抗性治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海南海口、三亚两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2011—2014年度对2种药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结果表明:自2011年以来,海口地区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从2011年的0.95倍,突然发展为2012年的303.18倍,2013年下降为61.37倍,2014年又上升为92.41倍,年度间波动较大;三亚地区的抗性倍数由2011年的1.16倍,逐年上升为2012年的44.00倍,2013年的51.22倍和2014年度的120.62倍,年度间抗性持续上升,达到高抗性水平。海口地区小菜蛾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从2012年的1.19倍,发展为2013年的29.35倍和2014年的30.25倍,达到中等抗性水平;三亚地区的抗性倍数由2012年的4.43倍,逐年上升为2013年的30.48倍和2014年度的54.96倍,年度间抗性持续上升。【结论】海南地区小菜蛾对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均已产生中等水平或高水平的抗药性,抗药性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两个地区的用药环境和用药习惯有关。田间防治时,应减少两种药剂的使用次数,注意轮换其它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氯虫苯甲酰胺 乙基多杀菌素 抗药性
原文传递
脱色希瓦氏菌S12的铁还原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孔祥义 许玫英 +3 位作者 陈绵才 钟小燕 岑英华 孙国萍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8-103,共6页
从印染废水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具有染料脱色功能的希瓦氏菌脱色新种。该菌能在厌氧条件下利用Fe3+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获得能量,支持细胞生长。在pH8.0,温度30℃,柠檬酸铁800mg/L,乳酸钠2g/L,酵母抽提物0.5g/L的条件下,培养8h的过程中,... 从印染废水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具有染料脱色功能的希瓦氏菌脱色新种。该菌能在厌氧条件下利用Fe3+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获得能量,支持细胞生长。在pH8.0,温度30℃,柠檬酸铁800mg/L,乳酸钠2g/L,酵母抽提物0.5g/L的条件下,培养8h的过程中,菌体细胞量的增长完全与Fe3+的还原发展趋向一致。同时考察了碳氮源、乳酸钠、酵母抽提物、pH值和温度等方面对该菌株的生长和铁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生长以LB为最好,以葡萄糖和乳酸钠为碳源时对铁还原有利。在酵母抽提物浓度4g/L范围内,菌体生长量和铁还原率随着酵母抽提物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当乳酸钠为6g/L时,S12菌体生长量和铁还原率达到最佳。柠檬酸铁浓度为800mg/L时菌体生长量和铁还原率最高。在起始pH6~8的范围内,菌株S12的生长随着pH升高而升高,这也是菌株S12进行铁还原的最佳pH范围。菌株S12在温度范围20℃-40℃内均可生长和进行铁还原,而以30℃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色希瓦氏菌S12 铁还原 铁还原条件
下载PDF
我国豇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研究现状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11
11
作者 田海 冯玉洁 +4 位作者 段云 张艳玲 郇志博 张群 王明月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共6页
通过梳理我国豇豆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概况,对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涉及豇豆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分析了目前我国豇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豇豆农药... 通过梳理我国豇豆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概况,对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涉及豇豆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分析了目前我国豇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豇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研究与制定的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建议与对策 豇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存在的不足 合理化 归纳分析
下载PDF
不同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文枫 赵海燕 唐良德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69,共5页
为明确多种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通过浸叶法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等14种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并选室内毒力较高的杀虫剂开展田间试验以验证其防效。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虫剂中,以乙基多杀菌素对黄... 为明确多种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通过浸叶法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等14种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并选室内毒力较高的杀虫剂开展田间试验以验证其防效。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虫剂中,以乙基多杀菌素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最高,LC_(50)(致死中浓度)为31.97 mg/L;啶虫脒(LC_(50)=70.27 mg/L)、甲维盐(LC_(50)=96.41 mg/L)、噻虫嗪(LC_(50)=138.13 mg/L)、高效氯氰菊酯(LC_(50)=142.64 mg/L)也具有较高毒力;吡虫啉(LC_(50)=249.97 mg/L)、噻虫胺(LC_(50)=272.99 mg/L)毒力一般;其他药剂毒力较低(LC_(50)>350 mg/L),杀虫单对黄曲条跳甲则基本无效(LC_(50)>2 000 mg/L)。田间试验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白萝卜田黄曲条跳甲防效较好,药后第7天防效大于80%。综合分析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噻虫嗪等药剂可作为田间防治黄曲条跳甲的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杀虫剂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原文传递
海南岛主要栽培果树的根结线虫病及其防治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绵才 谢圣华 +2 位作者 肖彤斌 吴凤芝 廖金铃 《热带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8-12,共5页
调查了海南岛20种主要栽培果树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鉴定了病原线虫的种类,试验了5种杀线虫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番石榴、香蕉、皇帝蕉、粉蕉、火龙果与番木瓜6种果树不同程度感染根结线虫病(前3种最敏感),株发病率80%~100%,... 调查了海南岛20种主要栽培果树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鉴定了病原线虫的种类,试验了5种杀线虫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番石榴、香蕉、皇帝蕉、粉蕉、火龙果与番木瓜6种果树不同程度感染根结线虫病(前3种最敏感),株发病率80%~100%,根结指数2.75~5.00;病原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以及另外2个有待明确的虫种;7.5~15.0 kg/hm2的10% 福气多颗粒剂对土壤中二龄侵染幼虫的防效为84.15%~95.18%,同时可有效地抑制根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果树 根结线虫病 粉蕉 皇帝蕉 南方根结线虫 爪哇根结线虫 火龙果 颗粒剂 感染 发病率
下载PDF
槟榔林下间作平托花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颜彩缤 赵亚 +4 位作者 胡福初 芮凯 陈哲 张世青 范鸿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53,共12页
为探索槟榔林下间作平托花生能否改善槟榔园土壤微生物环境,试验选取槟榔林下间作平托花生和槟榔单作模式下10~20 cm土层的土壤样本,测定pH及酸性有效磷、全磷、速效钾、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钾含量等理化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Illum... 为探索槟榔林下间作平托花生能否改善槟榔园土壤微生物环境,试验选取槟榔林下间作平托花生和槟榔单作模式下10~20 cm土层的土壤样本,测定pH及酸性有效磷、全磷、速效钾、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钾含量等理化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槟榔间作平托花生和槟榔单作模式下土壤的细菌群落进行16S rRNA V4~V5区检测。结果表明:在理化因子方面,槟榔林下间作平托花生模式下的有效磷、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以及p H显著提高。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方面,间作模式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与槟榔单作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Chao1指数、ACE指数分别显著增加4.95%、4.60%,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也均增加但未达显著性差异,土壤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均有所提高。在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方面,从门水平分析,2组样本的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从属水平上分析,主要优势菌属为Gp1~Gp6、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sphaera)、Gaiella、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Pseudolabrys等。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有机碳、全氮和干湿比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速效钾解释了76.2%的变异程度,有机碳、全氮和干湿比解释度分别为3.5%、7.6%和9.1%;排序轴1、排序轴2对土壤总细菌变异程度的解释度分别为83.96%、8.71%,解释度总共高达92.67%。单作模式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主要由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引起,而间作模式细菌群落结构主要受速效钾和干湿比的影响。此外,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变形菌门与速效钾、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正相关;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与速效钾含量和干湿比呈负相关;属水平下由细菌菌属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可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林下间作平托花生 土壤理化因子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辣椒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志祥 凌斌 +3 位作者 严婉荣 曾向萍 肖敏 陈圆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6383-6389,共7页
为鉴别海南辣椒枯萎病病原,本研究用活体致病性测定、形态和分子鉴定等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从海南临高、海口等辣椒生产地采集病样,分离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分离物WC5-3、SY8-1、LG3-3和DYLJ-5为辣椒枯萎病病原菌... 为鉴别海南辣椒枯萎病病原,本研究用活体致病性测定、形态和分子鉴定等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从海南临高、海口等辣椒生产地采集病样,分离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分离物WC5-3、SY8-1、LG3-3和DYLJ-5为辣椒枯萎病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发现,4个分离物均为镰刀菌(Fusarium sp.)。进一步利用真菌ITS基因引物、镰刀菌特异性引物和轮枝镰刀菌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能扩增出510 bp大小的镰刀菌DNA片段,不能扩增出轮枝镰刀菌DNA片段。序列分析也表明: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且经镰刀菌Fu3/Fu4区序列分析明确了辣椒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辣椒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apsicum)侵染引起的一类植物真菌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枯萎病 分离鉴定 镰刀菌 遗传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海南省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运勤 王健华 +2 位作者 吉训聪 肖敏 陈绵才 《热带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1-3,33,共4页
2003~2004年,对海南文昌、万宁、陵水、乐东以及儋州等地的黄灯笼辣椒病毒病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海南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症状可归纳为4种类型,即斑驳花叶型、顶死型、黄化型和矮缩型,其中以斑驳花叶型发生最为普遍;不同种植区域的... 2003~2004年,对海南文昌、万宁、陵水、乐东以及儋州等地的黄灯笼辣椒病毒病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海南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症状可归纳为4种类型,即斑驳花叶型、顶死型、黄化型和矮缩型,其中以斑驳花叶型发生最为普遍;不同种植区域的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病情差异明显,其中文昌的黄灯笼辣椒病毒病发病最严重;遮荫和覆盖地膜能显著减轻辣椒病毒病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灯笼辣椒 病毒病 调查 海南
下载PDF
海南省冬季瓜菜农药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林珠凤 吉训聪 +3 位作者 潘飞 梁延坡 肖彤斌 谢圣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82-1290,共9页
【目的】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因其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得病虫害常年多发,造成农药使用量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极大隐患的问题。本研究就海南省冬季瓜菜生产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施用农药种类、农药用量和防控效果、... 【目的】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因其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得病虫害常年多发,造成农药使用量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极大隐患的问题。本研究就海南省冬季瓜菜生产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施用农药种类、农药用量和防控效果、农户用药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为海南省冬季瓜菜病虫害防治、冬季瓜菜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问卷、田间随机调查及跟踪访问等方式获取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南冬季瓜菜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周期长,为害重,调查发现冬季瓜菜上病虫害近60余种,主要害虫16种(类),主要病害19种(类);农药使用量大,调查25位茄子、辣椒等种植农户在其作物栽培管理主要用药阶段使用药剂86种(有效成分),累计使用988次,主要使用药剂为阿维菌素、吡虫啉等10种;利用农药用量指数对冬季瓜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及使用量进行比较分析;农户对农药种类和用量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且安全用药意识不高,但学习意愿较高。本文首次提出农药用量指数这一参数,用于衡量农药用量的差异,使得不同农药、不同作物和不同病虫害防治之间的用药量可比性大大提高,可以更客观地反映田间实际用药情况。【结论】通过详细的调查分析,从源头上分析冬季瓜菜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海南省冬季瓜菜病虫害防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病害 虫害 农药用量指数 冬季瓜菜 海南
下载PDF
外源钙对槟榔生长、生理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朝波 任承才 +5 位作者 朱明军 韩文素 芮凯 吕朝军 严崇泽 杜荣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83-91,共9页
【目的】研究外源钙对槟榔生长、生理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应用不同钙浓度(0、50、100、200、300、400、500 mg/kg)处理,测定不同钙浓度处理下槟榔形态变化、生理响应及养分吸收状况。【结果】外源钙处理浓度... 【目的】研究外源钙对槟榔生长、生理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应用不同钙浓度(0、50、100、200、300、400、500 mg/kg)处理,测定不同钙浓度处理下槟榔形态变化、生理响应及养分吸收状况。【结果】外源钙处理浓度≤300 mg/kg时,槟榔在形态、生理、养分吸收方面均积极响应,随钙处理浓度增加,槟榔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增加,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活性增加,槟榔渗透调节作用和活性氧清除能力增强,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降低,提高了钙的积累量和转移系数,增加氮、磷、钾养分吸收,促进槟榔株高、根长、根数和干物质等形态指标;钙浓度≥400 mg/kg时,随钙浓度增加,槟榔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下降,抗氧化酶系统POD、CAT活性降低,槟榔细胞渗透调节和活性氧清除能力下降,MDA增加,氮磷钾钙积累开始减少,槟榔生长随钙浓度增加而减弱。【结论】槟榔适宜的钙处理浓度200~300 mg/kg,此时渗透调节,抗氧化酶系统,氮、磷、钾、钙养分吸收,钙地上部转移能力等处于较高水平,促进槟榔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脯氨酸 可溶性糖 丙二醛 外源钙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寄主大小对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Walker)产卵选择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海燕 陆永跃 +1 位作者 曾玲 梁广文 《生物安全学报》 2015年第1期15-19,共5页
【背景】对寄生蜂与寄主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寄生蜂有效利用的基础。寄生蜂雌蜂通常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的寄主进行产卵。【方法】在室内26℃条件下,研究了橘小实蝇蛹体型大小对蝇蛹俑小蜂产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饥饿方法处理3龄橘小... 【背景】对寄生蜂与寄主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寄生蜂有效利用的基础。寄生蜂雌蜂通常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的寄主进行产卵。【方法】在室内26℃条件下,研究了橘小实蝇蛹体型大小对蝇蛹俑小蜂产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饥饿方法处理3龄橘小实蝇幼虫以获得体型大小(用体质量表示)差异较大的寄主蛹,供寄生蜂选择寄生。【结果】蝇蛹俑小蜂显著偏好寄生体型中等的寄主蛹,然而,随着寄主体型的增大,后代雌性比率增大,且寄主蛹个体大小与后代雌蜂体型大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橘小实蝇蛹个体大小对蝇蛹俑小蜂后代发育历期和寿命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蝇蛹俑小蜂雌蜂能够根据寄主蛹质量来调整后代数量和性比,以使后代适应度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蝇蛹俑小蜂 体型大小 适合度
下载PDF
蝇蛹俑小蜂生物学特性及土壤因子对其寄生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良德 赵海燕 +2 位作者 秦双 韩云 吉训聪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7-472,共6页
本文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种群生命表及其不同日龄的寄生力和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化蛹对橘小实蝇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蝇蛹俑小蜂雌、雄虫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0.25和18.72 d,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9.84和9.09 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 本文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种群生命表及其不同日龄的寄生力和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化蛹对橘小实蝇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蝇蛹俑小蜂雌、雄虫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0.25和18.72 d,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9.84和9.09 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0.38粒,世代净增殖率(R0)、世代平均历期(T)、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23.460、17.722、0.178和1.195;(2)蝇蛹俑小蜂2日龄后随日龄的增加自身寄生率逐渐下降,最大寄生率达33.42%;(3)蝇蛹俑小蜂随寄主化蛹土壤深度的增加,寄生的数量随之减少;蝇蛹俑小蜂在寄主为0.3 cm细沙土深度和无土覆盖(0 cm)壤土中的寄生率最大,分别为36.27%和34.13%;(4)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显著影响蝇蛹俑小蜂寄生后橘小实蝇的羽化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橘小实蝇羽化率递增。通过该研究为田间利用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蛹俑小蜂 橘小实蝇 寄生力 土壤类型 土壤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