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6
1
作者 张颖 杜姗菱 王云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451-3453,共3页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由于创伤较大,患者疼痛症状往往非常明显,疼痛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现疼痛已成为继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骨...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由于创伤较大,患者疼痛症状往往非常明显,疼痛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现疼痛已成为继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骨科常见的疼痛为围术期疼痛、急性创伤和慢性疼痛急性发作,其中围术期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伤害性疼痛,能够对患者的内分泌、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模式 伤害性疼痛 组织损伤 慢性疼痛 急性创伤 疼痛评估 术后疼痛 生命体征 护理满意度 镇痛泵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7
2
作者 吴斌 林明侠 +3 位作者 沈宁江 林坚平 符波 蔡文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9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95例采用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9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95例采用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随访期间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EURo-QoL(EQ-5D)评分及变化趋势。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 01),但两组术后血液需求量及血栓、房颤、感染、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两组未见显著差异(P>0. 05)。两组随访期间Harris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 01)。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EQ-5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术后12、24、48个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1)。结论对于预期寿命短、活动量少的老年患者使用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明显,对于预期寿命长、活动量大的老年患者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宋世锋 彭磊 +7 位作者 肖海涛 郑南生 陈世强 马业涛 张熙民 林坚平 曾凡 姚理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1-1196,共6页
目的比较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37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20例患者接受经皮骶髂关节... 目的比较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37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20例患者接受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17例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和分析两组的围手术期参数和术后影像学指标。结果对全部病例随访6-26个月,平均15个月。经皮螺钉组与切开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平均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根据术后X线评价的复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经皮螺钉组为312个月,切开钢板组为3.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螺钉组无感染、弯钉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前后环固定适用于骨折及脱位不明显者;该术式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患者术后配合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重建钢板或桡骨远端“T”形钢板可用于固定垂直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 被引量:38
4
作者 谭军 贾连顺 +2 位作者 袁文 周许辉 王广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280-1282,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 32例患者进行后正中入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 ,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 ,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 ...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 32例患者进行后正中入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 ,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 ,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 ,刮除终板的软骨层 ,植入足量的松质骨以及椎板切除物 ,最后植入双条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 ,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平均失血量较常规手术无显著差别。 2 8例获得手术后的 3个月随访 ,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大部恢复 ,行走距离增加最为明显。椎间高度术前 2 .8~ 6 .7mm ,平均高度 4 .2mm ,术后椎间高度 1 1 .8~ 1 4 .3mm ,平均 1 2 .6mm。在 3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 1 0 .8~ 1 3 .2mm ,平均 1 1 .6mm。椎间孔 3个月后较术前增加6mm。 2 7例显示椎间隙的活动度小于 2°,椎体与植骨块交界处无透亮区。 1例植骨块吸收 ,但症状改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神经根牵拉刺激 ,最终缓解。结论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满足充分减压 ,即刻的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可靠骨性融合治疗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治疗 下腰椎不稳 骨移植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世强 柴益民 +1 位作者 姚伦龙 陈彦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 对 2 6例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皮瓣修复 ,皮瓣面积最大 3 0 .0cm× 10 .0cm ,最小 6.0cm× 4.5c... 目的 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 对 2 6例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皮瓣修复 ,皮瓣面积最大 3 0 .0cm× 10 .0cm ,最小 6.0cm× 4.5cm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长 3~ 13cm。 结果  2 4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因静脉回流障碍 ,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2 1例经 6~ 3 6个月随访 ,皮瓣质地优良 ,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 结论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设计灵活 ,切取方便 ,血供可靠 ,不损伤主干血管 ,可重建感觉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缺损 修复 皮神经 逆行皮瓣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功能评价的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8
6
作者 沈宁江 朱家恺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40,共4页
通过对191例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病例的随访,提出在综合评价神经功能时,应包括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对运动功能的评价应区别部位对待,即前臂中下段及腕部神经损伤用Lovett法评定,前臂上段或其它神经用B... 通过对191例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病例的随访,提出在综合评价神经功能时,应包括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对运动功能的评价应区别部位对待,即前臂中下段及腕部神经损伤用Lovett法评定,前臂上段或其它神经用BMRc法评定,井适当提高疗效评价的BMRC评定标准,使Lovett和BMRC两种运动功能评定方法达到相对合理、比较理想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功能评价 周围神经损伤 修复
原文传递
可吸收螺钉(棒)治疗骨关节骨折43例 被引量:19
7
作者 姚伦龙 陈世强 +1 位作者 曾凡 黎早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0-231,共2页
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从事可吸收聚合物的研究以及把它们应用于医学的可能性。1984年Rokkanen教授首先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1]。90年代初这项新技术新材料引进国内。这种可吸收内固定物由... 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从事可吸收聚合物的研究以及把它们应用于医学的可能性。1984年Rokkanen教授首先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1]。90年代初这项新技术新材料引进国内。这种可吸收内固定物由聚乙交酯和聚丙交酯材料研制而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可吸引螺钉
原文传递
骨基质明胶治疗肿瘤性骨缺损 被引量:17
8
作者 姚伦龙 胡晓波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3-95,共3页
基质明胶(BMG)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作用已被实验研究证实,但临床应用报道不多。我院临床应用BMG治疗肿瘤性骨缺损9例,治疗效果表明BMG植入后4周,腔洞内已出现新骨生成,8周以后成骨作用显著,密度均匀,相互连成一片,... 基质明胶(BMG)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作用已被实验研究证实,但临床应用报道不多。我院临床应用BMG治疗肿瘤性骨缺损9例,治疗效果表明BMG植入后4周,腔洞内已出现新骨生成,8周以后成骨作用显著,密度均匀,相互连成一片,密度接近正常骨组织。术后观察植入BMG后组织相容性良好,具有使用方便,病人无痛苦,成骨作用快的优点,是治疗肿瘤性骨缺损理想的植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缺损 骨基质明胶
原文传递
生物性骨载体修复股骨长段缺损 被引量:14
9
作者 姚伦龙 陈剑飞 +2 位作者 胡晓波 卢传新 张光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36-138,共3页
骨干长段缺损的修复是骨科临床的难题之一。人骨生物性骨载体(BBC)属同种生物源性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又具有骨的成份、结构和相似的生物力学强度,植入后能很快与人体组织建立血运,由植入时的无活力状态变成具有正常代谢的骨组... 骨干长段缺损的修复是骨科临床的难题之一。人骨生物性骨载体(BBC)属同种生物源性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又具有骨的成份、结构和相似的生物力学强度,植入后能很快与人体组织建立血运,由植入时的无活力状态变成具有正常代谢的骨组织,是修复骨干长段缺损理想的替代材料之一。应用BBC修复股骨长段缺损2例,缺损长度分别为13cm和11cm,随访2~3年,植入的BBC已与原股骨呈骨性连接,具有正常骨的代谢和密度,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缺损 生物性骨载体 修复 股骨缺损
全文增补中
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修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彦堃 卢传新 +3 位作者 马心赤 王和驹 王清 林崇正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16,共4页
我科1980~1991年收治外伤性或颅面部肿瘤切除后头皮缺损颅骨外露9例,分别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结合中厚皮片移植、游离皮瓣或轴型皮瓣转位结合皮片移植修复。讨论了修复时机、修复方法以及手术注意事项。认为双侧股前外侧游离皮瓣... 我科1980~1991年收治外伤性或颅面部肿瘤切除后头皮缺损颅骨外露9例,分别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结合中厚皮片移植、游离皮瓣或轴型皮瓣转位结合皮片移植修复。讨论了修复时机、修复方法以及手术注意事项。认为双侧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是修复全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可取方法,而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移植修复颅骨外露的方法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缺损 颅骨外露 大网膜 皮瓣 移植 修复术
原文传递
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 被引量:8
11
作者 秦晓东 谢文俊 +4 位作者 方永祥 杨峰 黄志鹏 胡军 张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55-1061,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的43例复合髋臼骨...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的43例复合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28例,女15例;年龄为15~78岁,平均48.7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T形骨折7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双柱骨折2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0 d,平均7.6 d。所有患者均采用顺行后柱螺钉结合前方钢板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患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0~240 min,平均157.3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500 mL,平均537.2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32例,满意复位10例,复位差1例。43例患者术后获9~19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周)。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2例,良19例,中7例,差5例,优良率为72.1%(31/43)。结论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可以获得良好复位,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疗效相对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入路
原文传递
骨折愈合及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坚平 宋世锋 姚伦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876-1878,共3页
临床上许多骨不连或者延迟愈合往往出现在骨愈合的早期,等到发现已为时已晚。X线片目测骨盐含量变化达成25%才能分辨,因而无法观察极有临床意义的早期变化。本文介绍了骨折愈合理论和骨不连的定义,多细胞基本单位(BMU)和OPG-RANKL-RANK... 临床上许多骨不连或者延迟愈合往往出现在骨愈合的早期,等到发现已为时已晚。X线片目测骨盐含量变化达成25%才能分辨,因而无法观察极有临床意义的早期变化。本文介绍了骨折愈合理论和骨不连的定义,多细胞基本单位(BMU)和OPG-RANKL-RANK系统在骨重建中的作用;在超声检测、振动响应分析、机械阻抗分析、骨髓腔造影技术、高分辨率CT等方面对骨的研究以及早期诊断骨折不愈合已有相关的报道,但缺乏分子水平上的早期诊断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早期诊断
下载PDF
CT评估踝关节骨折螺钉内固定后的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栋 曾德斌 +1 位作者 林乔 刘克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5349-5353,共5页
背景:评估胫腓骨韧带联合的解剖复位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十分重要,而研究中复位不良发生率的巨大差异可能是由于对复位不良的测量方法和定义不一致造成的。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螺钉固定术后和螺钉取出后1年下胫腓联合复位随时间的... 背景:评估胫腓骨韧带联合的解剖复位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十分重要,而研究中复位不良发生率的巨大差异可能是由于对复位不良的测量方法和定义不一致造成的。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螺钉固定术后和螺钉取出后1年下胫腓联合复位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发生率。方法:纳入29例接受胫腓骨螺钉固定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在骨折手术6周后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使用CT扫描图像评估在骨折术后2周内和螺钉取出后1年的下胫腓复位情况;测量两侧胫腓骨前后距离的差异,以及前后腓骨平移和腓骨旋转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患者联合固定术后平均前胫腓距离为(0.8±1.4) mm,螺钉移除后1年增加到(1.8±1.1) 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在下胫腓联合固定术后,4例踝关节前胫腓骨距离复位不良,其中3例增宽,1例过紧;在螺钉取出后1年时间里,有8例踝关节复位不良,所有韧带联合都在扩大;其他测量值不随时间而变化;③不同复位不良定义方法下,联合固定术后复位不良的发生率为10%-51%,螺钉取出后1年发生率为20%-62%,此次研究与其他学者的结论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0.03);④提示在取出胫腓螺钉后1年内,前胫腓距离变宽,而其他方向的平移和旋转差异不大;不同观察者测量的重复性良好,不同的测量方法会导致复位不良的发生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骨折 内固定 CT 胫腓联合 韧带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和经皮微创治疗胫骨干中下段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彬 张雄军 陈鹏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808-811,共4页
胫骨是三棱形和四边形骨干形态的移行部位,属于骨折的高发部位,在全身骨折中占13.7%左右。对于胫骨骨折,其治疗主要目的是恢复小腿的承重功能,纠正骨折端错位和畸形。当胫骨骨折发生于中下段时,极易伤及胫骨的滋养血管,影响胫骨血运,造... 胫骨是三棱形和四边形骨干形态的移行部位,属于骨折的高发部位,在全身骨折中占13.7%左右。对于胫骨骨折,其治疗主要目的是恢复小腿的承重功能,纠正骨折端错位和畸形。当胫骨骨折发生于中下段时,极易伤及胫骨的滋养血管,影响胫骨血运,造成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因此,关于胫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一直备受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段骨折 胫骨干 最佳治疗方法 延迟愈合 高发部位 骨折端 承重功能 骨折愈合 下段 断钉
下载PDF
周围神经缺损的牵引延长直接缝合治疗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书成 王和驹 +1 位作者 陈剑飞 吕国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在组织扩张术及肢体延长术的启发下,设计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修复缺损后直接缝合的方法。临床应用2例,1例为肘部桡神经缺损7.2cm,另1例为肘部尺神经缺损5cm。14天达到延长要...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在组织扩张术及肢体延长术的启发下,设计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修复缺损后直接缝合的方法。临床应用2例,1例为肘部桡神经缺损7.2cm,另1例为肘部尺神经缺损5cm。14天达到延长要求,修复了神经缺损。术后分别于119天及141天完全恢复了神经功能。经5年随访,患肢神经功能与健侧无差异。详细介绍了周围神经牵引延长的方法,预防结缔组织阻挡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缺损 牵引延长 缝合术
下载PDF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40例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正兴 林坚平 +1 位作者 颜约军 何盛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螺旋钉固定对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屯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2组同时给予... 目的观察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螺旋钉固定对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屯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2组同时给予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组予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PFNA)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短、术中出血量,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且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缩短(1.3±0.75)h、切口较短(5.11±0.21)cm、术中出血量减少(244.53±130.34)m L、平均住院天数减少(12.43±2.92)d、而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Harris评分),2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上,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方法,且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快,可作为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固定 骨质疏松 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92例跟骨骨折后足部畸形功能障碍治疗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坚平 黎早敏 +5 位作者 姚伦龙 张熙民 陈剑飞 张光强 曾凡 卢传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99-200,共2页
本文对92例106足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治疗后1~6年遗留足畸形、功能障碍的病例(PALey:舌型17足,中央压陷型53足,严重粉碎型36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作者强调解剖复位、牢靠固定、一期植骨、早期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及不过早负重是预防... 本文对92例106足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治疗后1~6年遗留足畸形、功能障碍的病例(PALey:舌型17足,中央压陷型53足,严重粉碎型36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作者强调解剖复位、牢靠固定、一期植骨、早期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及不过早负重是预防跟骨骨折众多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功能障碍 跟骨骨折 解剖 治疗
下载PDF
骨水泥表面粗糙度对诱导膜组织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柳海晓 徐华梓 +4 位作者 张宇 胡刚 沈跃 程小杰 彭磊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8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周围组织和骨水泥表面粗糙度两因素对诱导膜组织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表面光滑和粗糙的两种骨水泥分别植入兔子桡骨缺损、肌肉内和皮下,在体内形成诱导膜。6周后取诱导膜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获取诱导膜组织学图片,并在图片自... 目的:探讨周围组织和骨水泥表面粗糙度两因素对诱导膜组织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表面光滑和粗糙的两种骨水泥分别植入兔子桡骨缺损、肌肉内和皮下,在体内形成诱导膜。6周后取诱导膜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获取诱导膜组织学图片,并在图片自动分析软件中对诱导膜的厚度、面积、细胞密度、细胞外基质密度、微血管密度进行定量评估。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周围组织和骨水泥表面粗糙度2个因素对诱导膜各个参数的影响。结果:组织学观察两种骨水泥在3个部位均能形成诱导膜。诱导膜组织学特性在桡骨缺损、肌肉内和皮下3个部位有所差异:差异表现在膜厚度、面积及微血管密度3个参数的不同(P=0.000,P=0.000,P=0.000);而细胞密度和细胞外基质密度2个参数无明显差异(P=0.734,P=0.638)。表面粗糙度不同的骨水泥在相同组织内诱导形成的膜具有相似的组织学特性,其5个组织学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506,P=0.185,P=0.883,P=0.093,P=0.918)。结论:周围组织对形成的诱导膜组织学特性有明显的影响,而骨水泥表面粗糙度对诱导膜组织学特性的影响并不明显。组织中的纤维细胞数量、血供、机械张力及微动环境可能是影响诱导膜组织学特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组织 肌肉 骨缺损 骨水泥 组织学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创面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钢 邱勋永 +2 位作者 王快胜 马心赤 王和驹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比较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分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患处外观及功能改变。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52例足、踝以及远端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5例,腓肠神经营养... 目的比较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分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患处外观及功能改变。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52例足、踝以及远端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7例,术后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时使用改良Weber临床缺陷评分系统对患肢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微小皮瓣坏死(<10%)发生率: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为8.7%,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12.0%;部分皮瓣坏死(≥10%)发生率: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为8.7%,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4.0%。完全坏死仅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发生2例。改良Weber临床缺陷评分: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组(6.17±1.35)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8.92±1.73)分,但仅在"肿胀"项评分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受区外观较好,对供区功能改变影响较小,而术后发生坏死的风险也并不高于传统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此可以作为小腿远端、足、踝部分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软组织缺损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创面修复
下载PDF
玻璃酸钠注射液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世锋 姚伦龙 +1 位作者 曾凡 林坚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35-237,共3页
为分析玻璃酸钠在膝关节炎、髌骨固定术后、膝关节僵硬、肌腱手术及腰椎间盘手术的应用特点及作用机理,应用玻璃酸钠于骨科临床71例、五种实例中,结果表明玻璃酸钠在关节、肌腱、神经等术后润滑保护软骨及防粘连等方面很有临床实用价... 为分析玻璃酸钠在膝关节炎、髌骨固定术后、膝关节僵硬、肌腱手术及腰椎间盘手术的应用特点及作用机理,应用玻璃酸钠于骨科临床71例、五种实例中,结果表明玻璃酸钠在关节、肌腱、神经等术后润滑保护软骨及防粘连等方面很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某些病种的常规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骨科手术 防粘连 保护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