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黏膜相关菌群与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家达 温必盛 +2 位作者 陈绵富 苏庆辉 刘阳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523-524,共2页
目的分析肠黏膜相关菌群与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定安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UC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90名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结肠镜检查,... 目的分析肠黏膜相关菌群与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定安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UC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90名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对比两组肠黏膜内菌群数量,同时观察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肠黏膜相关菌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程度老年UC患者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中度、轻度活动患者,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中度、轻度活动患者;中度活动程度老年UC患者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轻度活动患者,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轻度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U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与U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有密切联系,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相关菌群 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活动程度
下载PDF
血清NT-Pro BNP、IL-6对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林良奋 周安燕 王世福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白细胞介素-6(IL-6)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定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235例,根据是否合并PH分为COPD组和PH组,...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白细胞介素-6(IL-6)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定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235例,根据是否合并PH分为COPD组和PH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NT-Pro BNP、IL-6水平,分析两项指标对COPD相关P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PH组患者血清NT-Pro BNP、IL-6水平高于COPD组,COPD组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组患者血清NT-Pro BNP、IL-6水平与肺动脉压均呈显著正相关。预后不良患者血清NT-Pro BNP、IL-6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 BNP、IL-6评估COPD合并PH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0.831,NT-Pro BNP联合IL-6评估预后的AUC为0.87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 BNP、IL-6表达与COPD合并PH患者病情及预后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NT-Pro BNP、IL-6水平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呼吸肌功能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ET-1、VEGF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世福 林良奋 +2 位作者 黄春丽 陈小飞 符沙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2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肺功能和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南省定安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160例稳定期COPD合并PAH患者... 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肺功能和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南省定安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160例稳定期COPD合并P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呼吸肌锻炼组,每组各8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祛痰、吸氧等常规治疗,呼吸肌锻炼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呼吸肌功能锻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ET-1、VEGF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ET-1、VEGF水平的差别。结果两组干预前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ET-1、VEG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呼吸肌锻炼组FEV1、FEV1/FVC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而ET-1、VEGF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功能锻炼能改善COPD合并PAH患者肺功能,降低血清ET-1、VEGF水平,有助于改善PAH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内皮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控盐与高血压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继科 吴九涛 +4 位作者 王军 张玉卓 姚远 李天发 裴建明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741-742,746,共3页
食盐摄入量居高不下是中国高血压发病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我国正在进行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探索控盐策略和食盐替代品在我国的可行性,从而减少我国食盐消费量和高血压发病率。
关键词 食盐 高血压 控盐
下载PDF
巴氯酚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偏瘫对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开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0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巴氯酚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偏瘫对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伴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巴氯酚治疗,比较2组Fugl... 目的探讨巴氯酚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偏瘫对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伴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巴氯酚治疗,比较2组Fugl-Meyer评分、鲍氏NBNA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NBNA评分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两项评分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29/34),高于对照组的61.8%(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氯酚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偏瘫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预后更佳,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氯酚 综合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世福 林良奋 +2 位作者 黄春丽 陈小飞 符沙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0期1403-1405,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风险。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定安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住院的168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分为单纯COPD组[肺动脉收缩压(PA...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风险。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定安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住院的168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分为单纯COPD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40 mm Hg,n=109]及COPD合并PAH组(PASP≥40 mm Hg,n=59)。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RS)评估两组患者营养风险,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肺功能、清蛋白、前清蛋白等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BMI、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PAH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清蛋白、前清蛋白低于单纯COPD组,有营养风险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FEV_(1)是COPD合并PAH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结论 COPD合并PAH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营养风险较高,而营养风险与肺功能有关,应及时予以营养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营养风险 相关性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谭传辉 吴九涛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18年第4期404-405,共2页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9月收入本院心内科的AMI患者及体检中心健康人各46例,分别设为AMI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CK-MB、cTnI和hs-CRP值;测量AMI组患者血浆CK-MB、cTnI和hs-...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9月收入本院心内科的AMI患者及体检中心健康人各46例,分别设为AMI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CK-MB、cTnI和hs-CRP值;测量AMI组患者血浆CK-MB、cTnI和hs-CRP含量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CK-MB、cTnI和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MI组hs-CRP与CK-MB、cTnI的动态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8、0.96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P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九涛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ACEI)1周,心功能不明显改善,在原治疗基础同时加用美托洛尔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变化。结果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有效率达70%...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ACEI)1周,心功能不明显改善,在原治疗基础同时加用美托洛尔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变化。结果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有效率达70%。结论在常规治疗心功能不明显改善,在原基础治疗同时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Β受体阻滞剂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老年患者57例院内肺部感染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九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0期7338-7339,共2页
关键词 肺炎/药物疗法 交义感染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吴九涛 《中外医疗》 2007年第24期36-37,共2页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1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和28天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1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和28天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第7天、第14和21天的ESS有效率较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老年脑梗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塞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吴九涛 《中外医疗》 2007年第23期79-80,共2页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1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和28天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1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和28天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第7天、第14和21天的ESS有效率较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老年脑梗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塞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P-选择素测定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吴九涛 《中外医疗》 2007年第23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中D-二聚体、P-选择素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24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25例正常对照组体内的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并分析有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者之间的关系,以...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中D-二聚体、P-选择素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24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25例正常对照组体内的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并分析有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冠状动脉事件检出的敏感度.结果 UA组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与SA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A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者与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者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P-选择素对冠状动脉事件的检出均较为敏感.结论 D-二聚体、P-选择素可作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D-二聚体 P-选择素
下载PDF
血清25-(OH) D3、hsCRP及NT-proBNP与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曾雪 方小丽 何扬利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hsCRP及NT-proBNP与慢性心衰(CHF)患者心衰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CHF患者(心衰组,136例),其中NYHAⅡ级44例、Ⅲ级46例、Ⅳ级46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健康对照组(120例)... 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hsCRP及NT-proBNP与慢性心衰(CHF)患者心衰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CHF患者(心衰组,136例),其中NYHAⅡ级44例、Ⅲ级46例、Ⅳ级46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健康对照组(120例)。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的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衰组治疗前hsCRP和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25-(OH)D3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与治疗前比较,心衰组治疗后25-(OH)D3[(13.20±4.12)μg/L比(19.10±4.01)μg/L]水平显著升高,hsCRP[(18.32±3.81)mg/L比(11.53±2.52)mg/L]和NT-proBNP[(1605.56±578.91)pg/ml比(981.43±231.46)pg/m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心衰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随着心衰等级的增加,25-(OH)D3水平均显著降低,hsCR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比较,发生心脏事件组患者血清中的25-(OH)D3[(14.52±2.10)μg/L比(10.04±2.19)μg/L]水平显著降低,hsCRP[(16.02±2.78)mg/L比(19.50±2.34)mg/L]和NT-proBNP[(1359.05±252.56)pg/ml比(1699.13±346.67)pg/m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3、hsCRP和NTproBNP水平对心衰患者心衰程度和预后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骨化二醇 C反应蛋白质 利钠肽
下载PDF
血清PⅢNP、ANP表达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左室功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英 王苗 吴九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心房利钠肽(ANP)表达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律失常左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海南省定安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CHF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合并心律失常组(n...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心房利钠肽(ANP)表达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律失常左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海南省定安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CHF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合并心律失常组(n=51)和未合并心律失常组(n=6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史,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ⅢNP、ANP水平,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峰/A峰比值(E/A值)。Pearson法分析合并心律失常组患者血清PⅢNP、ANP水平与左室功能指标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PⅢNP、ANP水平对CHF合并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律失常组患者血清PⅢNP、ANP、NT-proBNP水平及LVEDD明显高于未合并心律失常组(P<0.05),LVEF、E/A值明显低于未合并心律失常组(P<0.05)。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PⅢNP水平与LVEDD及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LVEF、E/A值呈负相关(P<0.05);血清ANP水平与LVEDD及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LVEF、E/A值呈负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PⅢNP、ANP预测CHF合并心律失常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748,灵敏度分别为76.47%、70.59%,特异度分别为81.54%、67.69%;二者联合预测CHF合并心律失常的AUC为0.8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43%、87.69%。结论C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中PⅢNP、ANP呈高表达,二者均与左室功能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对CHF合并心律失常具有一定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心房利钠肽 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左室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46例急性心肌梗死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分析
15
作者 林健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3期200-200,共1页
传导阻滞(CB)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并发症,是死亡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AMI的预后因素.本文就我院自1988年3月~1998年3月156例AMI患者的心电图,其中CB 46例,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传导阻滞 心电图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