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先秦儒家的生命价值观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川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2,70,共5页
先秦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人应该“忌谈死亡”而“注重人生”。怎样对待“生”呢?应该“善生”、“乐生”、“荣生”。怎样对待“死”呢?应该“不怕死”、“蹈仁死”、“死后哀”。而要达到人们对他的死而“哀”... 先秦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人应该“忌谈死亡”而“注重人生”。怎样对待“生”呢?应该“善生”、“乐生”、“荣生”。怎样对待“死”呢?应该“不怕死”、“蹈仁死”、“死后哀”。而要达到人们对他的死而“哀”时,就必须生而“荣”也。这就是先秦儒家“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的生死观。后来毛泽东对革命烈士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就是对儒家的这种生死观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生命 生死 价值
原文传递
论行政监督 被引量:5
2
作者 庞京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69-76,共8页
行政监督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分为内部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体系。加强行政监督有利于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
关键词 行政监督 监督体系 监督制度 监督原则 廉政建设
下载PDF
简论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川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9-59,61,共2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 ;第二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第三 ,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道德文化。简述了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途径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对社会... 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 ;第二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第三 ,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道德文化。简述了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途径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对社会发展及自身成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素质
原文传递
邓小平理论的特征与高校邓小平理论课的案例教学 被引量:5
4
作者 钱伟量 王志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3-9,102,共8页
邓小平理论的表现形态是一套行动方案,其根本特征是实践性和开放性,其主要功能是指导行动和解决问题。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邓小平的实践智慧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高校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被引量:1
5
作者 庞京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36-40,103-104,共7页
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不仅应具有组织所赋予的命令指挥权、人事权、财权、奖惩权等权力性影响力,而且应具有自身品格素质、工作作风、知识结构、领导方法以及创新思维等为内容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具备了这两种影响力的领导者才能成为真正有... 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不仅应具有组织所赋予的命令指挥权、人事权、财权、奖惩权等权力性影响力,而且应具有自身品格素质、工作作风、知识结构、领导方法以及创新思维等为内容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具备了这两种影响力的领导者才能成为真正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管理者 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
下载PDF
浅议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方法论整体主义之争——以沃特金斯VS.布洛德贝克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夏代云 何泌章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32,共7页
沃特金斯早期提出的以彻底解释为要义的强形式的方法论个体主义主张,遭到了布洛德贝克的反驳。沃特金斯反过来指责布洛德贝克的立场是形而上学的整体主义。后者为此深感不安,从而在本体论上承诺个体主义,但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提出,对... 沃特金斯早期提出的以彻底解释为要义的强形式的方法论个体主义主张,遭到了布洛德贝克的反驳。沃特金斯反过来指责布洛德贝克的立场是形而上学的整体主义。后者为此深感不安,从而在本体论上承诺个体主义,但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提出,对非统计的建制性概念进行个体主义还原时遭遇末端开放性困难,从而引发关于社会理论能否还原的热烈讨论。沃特金斯后期也与方法论个体主义渐行渐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个体主义 彻底解释 末端开放性困难 理论还原
原文传递
教育生态学视阈中海南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7
作者 黄丽芹 林琛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30-33,共4页
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高等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它同样遵循教育生态学和一般规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高等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南地处祖国最南端... 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高等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它同样遵循教育生态学和一般规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高等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南地处祖国最南端的一个岛屿,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其独特性。海南高等教育如何发挥其生态环境的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文章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海南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探索海南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讲授“实事求是”原则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符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01-203,共3页
关键词 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概论》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政德的核心
9
作者 钱伟量 《新东方》 1997年第3期5-9,共5页
为人民服务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更是社会主义政德的核心,因为全部社会主义政德的规范体系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正是明确了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的前提,我们才能够把握社会主义政德与封建社会的官德和资本主义的政德的本... 为人民服务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更是社会主义政德的核心,因为全部社会主义政德的规范体系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正是明确了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的前提,我们才能够把握社会主义政德与封建社会的官德和资本主义的政德的本质区别,并且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政德建设具有时代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 “官德” 职业道德 政德 资本主义 官民关系 职业角色 封建社会 行政道德
下载PDF
客观实在是本征态吗?——评金观涛论“客观性”
10
作者 陈佳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5-37,共3页
金观涛在他一系列反对唯物论的理论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观点:即客观实在是本征态。这是他通过对科学一连串分析后“发现”的。他写道:不同学科“得到的结果居然殊途同归,不同性质和方向的探讨竟然奇妙地汇合在同一集点之上;客观实在是... 金观涛在他一系列反对唯物论的理论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观点:即客观实在是本征态。这是他通过对科学一连串分析后“发现”的。他写道:不同学科“得到的结果居然殊途同归,不同性质和方向的探讨竟然奇妙地汇合在同一集点之上;客观实在是本征态!”(金观涛:《我的哲学探索》108页,下引该书者,只注页数)他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普遍成立”(112页)的命题。他又解释说:“……有关本征态等价于客观实在准确的含义是:有确定性质或规定性的事物是本征态!或者说,如果把客观实在的本体看作所有确定规定性的总和,那么每一确定的质的规定性都是本征态。”(96页注)这就是说:事物质的规定性是本征态。(下面以命题1、命题2代表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观涛 唯物论 客观实在 本征态 哲学研究
全文增补中
义与利:一个重新拾起的话题
11
作者 方菲 《新东方》 2003年第11期49-51,共3页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有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义利观 义与利 道德思维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道义论 人民利益 功利论 义利关系 “义”与“利”
下载PDF
传统国有制经济的困境与出路
12
作者 赵康太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39-43,共5页
传统国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虽然仍占有重要地位,但还有诸多弊端。因此,传统国有制经济要改革,要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其改革的着眼点,是国有制经济结构的重塑与再构。
关键词 传统国有制经济 所有制结构 产权 股份制 现代企业制度
下载PDF
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13
作者 李俊 《新东方》 1995年第2期73-77,共5页
国有企业的改革客观上要求政府职能随市场经济发展而逐步转变,将政府的所有权管理同行业行政管理进行分离,以彻底实现政企分开。政府所有权管理职能部门要尽快建立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有计划... 国有企业的改革客观上要求政府职能随市场经济发展而逐步转变,将政府的所有权管理同行业行政管理进行分离,以彻底实现政企分开。政府所有权管理职能部门要尽快建立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试后,最终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专职机构,组建一批以产权为商品进行经营的国有资产经营中介机构,将国有企业所有权分解成不同的法入产权,并负有限责任,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才能提到相对的分离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机构 所有权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 国有资产所有权 行业主管部门 国有企业 行业管理 财产责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PDF
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
14
作者 李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38-44,共7页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型到现代化的转变过程,它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资本主义产业结构的演变,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诸方面都有影响。我们应从中借鉴有益的经验,加速发展我国经济。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经济结构 一二三产业 演变动因 资源配置
下载PDF
古人论“廉”与“俭”
15
作者 陈川雄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72-76,共5页
廉”与“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不论儒家、法家,还是道家,都把“廉”与“俭”作为治国及做人的美德。如何达到“廉”即“清廉”、“廉正”的境界? 古人主张以俭养廉:“节欲”、“寡欲”,就是不贪食、不贪色、不贪玩。
关键词 古人 “廉” “俭” 美德
下载PDF
浅析西哲中“必然”与“偶然”的历史轨迹
16
作者 范明水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107-108,共2页
"必然"与"偶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对重要的范畴,也是西方哲学史中一个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从必然与偶然在西方哲学中的历史轨迹作一些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西方哲学 必然 偶然 历史轨迹
下载PDF
在列宁物质概念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17
作者 赖竹燕 陈科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年第10期126-127,共2页
本文力图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学中实现的基本知识的教学和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讲授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讲授列宁物质的定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理性思维方式,克服中国重感性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哲学 唯物论 思维能力 认识能力
下载PDF
试析国际能源环境对印度经济崛起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远秀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12年第1期46-51,5,共6页
印度经济的崛起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印度经济越来越依赖国际能源,对国际能源环境的变化日益敏感。国际能源环境主要通过能源市场中的价格波动形式和国际能源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两者互动来影响印度经济崛起的进程。基于此,文章认... 印度经济的崛起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印度经济越来越依赖国际能源,对国际能源环境的变化日益敏感。国际能源环境主要通过能源市场中的价格波动形式和国际能源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两者互动来影响印度经济崛起的进程。基于此,文章认为印度的能源战略需立足于经济崛起的长期性和战略性,减轻国际能源环境变化带来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为经济崛起提高稳定、高效的能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能源环境 印度经济崛起 价格波动 国际能源政治格局
下载PDF
科学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几点思考
19
作者 赖竹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年第9期23-25,共3页
中国近代历史证明,要强大国家和地区简单地以科技发展经济是不足够,必须发展以道德为主的社会科学结合起来才能够强大国家。在发展高科技工业、特色农业、商业、国际旅游岛来发展海南地区同时,还必须加强道德理论创新探索。科学解决社... 中国近代历史证明,要强大国家和地区简单地以科技发展经济是不足够,必须发展以道德为主的社会科学结合起来才能够强大国家。在发展高科技工业、特色农业、商业、国际旅游岛来发展海南地区同时,还必须加强道德理论创新探索。科学解决社会整体与个别、公与私、共同价值与差别价值关系是良好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幸福"岛的重要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旅游岛 可持续发展 跨代共同体 核心价值 集体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类本质”思想再探讨
20
作者 王志强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的重要思想,常被西方学者批评为"抽象"、"先验"和"非科学"的"费尔巴哈主义人本主义"。事实上,马克思思想...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的重要思想,常被西方学者批评为"抽象"、"先验"和"非科学"的"费尔巴哈主义人本主义"。事实上,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并不存在"费尔巴哈阶段",把"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正是马克思完全超越主观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地方,是马克思对人类现实劳动历史地位的科学抽象。同时,"劳动类本质"与"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并不冲突,"劳动类本质"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起点,"社会关系总和"论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熟的人本质理论,二者从不同角度规定了人的本质,在理论上各有偏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劳动类本质 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