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底肌锻炼(PFMT)模式如何影响术后尿失禁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单术者完成的18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快速康复(每...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底肌锻炼(PFMT)模式如何影响术后尿失禁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单术者完成的18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快速康复(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且康复时间≤3个月)、缓慢康复(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但康复时间>3个月)和尿失禁(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3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快速康复组和缓慢康复组患者PFMT模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尿失禁快速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患者失访,共126例完成随访纳入研究。快速康复组66例,缓慢康复组26例,尿失禁组34例,患者诊断年龄分别为(62.7±6.8)岁、(67.0±7.5)岁、(70.3±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性神经保留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7.6%(38/66)、26.9%(7/26)、17.6%(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2例术后尿失禁康复患者中,8例术后拔除尿管即刻尿失禁即康复,其余84例术后进行PFMT,其中快速康复组58例,缓慢康复组26例。快速康复组坚持每天进行PFMT、选择在白天进行PFMT的患者比例均高于缓慢康复组[70.7%(41/58) vs 38.5%(10/26)、69.0%(40/58) vs 23.1%(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诊断年龄(OR=1.09,P=0.044)、术中不保留性神经(OR=2.73,P=0.034)、术后不坚持PFMT(OR=6.30,P=0.034)和主要PFMT时间段不在白天(OR=6.76,P=0.006)是术后尿失禁快速康复的危险因素。结论 PFMT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康复(尤其是快速康复)的重要方法,患者年龄、是否保留性神经、是否坚持PFMT和PFMT主要时间段与术后早期尿失禁快速康复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ETH)预处理对高危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尿脓毒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80例接受PCNL且具有尿脓毒症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按性别分层的随机序列分为METH组(n=40)和对照组(n=40)。全身麻醉诱导后,在手术操作...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ETH)预处理对高危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尿脓毒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80例接受PCNL且具有尿脓毒症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按性别分层的随机序列分为METH组(n=40)和对照组(n=40)。全身麻醉诱导后,在手术操作前METH组患者静脉推注METH 40 mg,而对照组患者静脉推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主要研究结果为术后尿脓毒症的发生率(脓毒症3.0版定义);次要结果包括尿脓毒性休克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 h、24 h血浆中炎症标志物(CRP、前降钙素原、TNF-α、IL-1β、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纳入的80例患者中有6例被剔除。术前两组患者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H组(n=37)术后尿脓毒症、尿脓毒性休克和SIRS的发生率分别为5.4%(2/37)、0和18.9%(7/37),而对照组(n=37)分别为24.3%(9/37)、10.8%(4/37)和51.4%(19/37),两组尿脓毒性休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脓毒症和SIRS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2 h METH组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26.3(149.5)pg/mL vs 5.0(3.6)pg/mL,P<0.01],但术后24 h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5.0(1.5)pg/mL vs 5.9(13.8)pg/mL,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中IL-6水平高于METH组[34.4(46.5)pg/mL vs 20.7(15.8)pg/mL,P<0.01]。其他炎症标志物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ETH预处理可降低高危患者PCNL术后尿脓毒症和SIRS的发生率,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预防性给予METH促进了炎症反应起始阶段IL-10的释放,从而抑制后续的过度炎症反应。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21例输尿管出口梗阻患者的资料。其中12例行常规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对...目的探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21例输尿管出口梗阻患者的资料。其中12例行常规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对照组),9例行腹腔镜配合体外操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改良组)。改良组患者均于腹腔镜下游离患侧输尿管,离断狭窄段输尿管,将近端输尿管沿12 mm Trocar孔拉出体外;直视下修剪输尿管断端并向输尿管内置入双J管,用4-0可吸收线将双J管固定在输尿管黏膜上,然后将其送入腹腔;在腹腔镜下游离膀胱,吻合膀胱和输尿管。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均未发生漏尿。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77±17)min vs (104±20)min,P<0.05]。21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超声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均提示无输尿管吻合口狭窄,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膀胱造影提示有2例存在输尿管反流(对照组及改良组各1例)。结论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应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可在保证微创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底肌锻炼(PFMT)模式如何影响术后尿失禁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单术者完成的18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快速康复(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且康复时间≤3个月)、缓慢康复(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但康复时间>3个月)和尿失禁(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3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快速康复组和缓慢康复组患者PFMT模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尿失禁快速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患者失访,共126例完成随访纳入研究。快速康复组66例,缓慢康复组26例,尿失禁组34例,患者诊断年龄分别为(62.7±6.8)岁、(67.0±7.5)岁、(70.3±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性神经保留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7.6%(38/66)、26.9%(7/26)、17.6%(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2例术后尿失禁康复患者中,8例术后拔除尿管即刻尿失禁即康复,其余84例术后进行PFMT,其中快速康复组58例,缓慢康复组26例。快速康复组坚持每天进行PFMT、选择在白天进行PFMT的患者比例均高于缓慢康复组[70.7%(41/58) vs 38.5%(10/26)、69.0%(40/58) vs 23.1%(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诊断年龄(OR=1.09,P=0.044)、术中不保留性神经(OR=2.73,P=0.034)、术后不坚持PFMT(OR=6.30,P=0.034)和主要PFMT时间段不在白天(OR=6.76,P=0.006)是术后尿失禁快速康复的危险因素。结论 PFMT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康复(尤其是快速康复)的重要方法,患者年龄、是否保留性神经、是否坚持PFMT和PFMT主要时间段与术后早期尿失禁快速康复相关。
文摘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ETH)预处理对高危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尿脓毒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80例接受PCNL且具有尿脓毒症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按性别分层的随机序列分为METH组(n=40)和对照组(n=40)。全身麻醉诱导后,在手术操作前METH组患者静脉推注METH 40 mg,而对照组患者静脉推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主要研究结果为术后尿脓毒症的发生率(脓毒症3.0版定义);次要结果包括尿脓毒性休克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 h、24 h血浆中炎症标志物(CRP、前降钙素原、TNF-α、IL-1β、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纳入的80例患者中有6例被剔除。术前两组患者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H组(n=37)术后尿脓毒症、尿脓毒性休克和SIRS的发生率分别为5.4%(2/37)、0和18.9%(7/37),而对照组(n=37)分别为24.3%(9/37)、10.8%(4/37)和51.4%(19/37),两组尿脓毒性休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脓毒症和SIRS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2 h METH组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26.3(149.5)pg/mL vs 5.0(3.6)pg/mL,P<0.01],但术后24 h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5.0(1.5)pg/mL vs 5.9(13.8)pg/mL,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中IL-6水平高于METH组[34.4(46.5)pg/mL vs 20.7(15.8)pg/mL,P<0.01]。其他炎症标志物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ETH预处理可降低高危患者PCNL术后尿脓毒症和SIRS的发生率,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预防性给予METH促进了炎症反应起始阶段IL-10的释放,从而抑制后续的过度炎症反应。
文摘目的探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21例输尿管出口梗阻患者的资料。其中12例行常规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对照组),9例行腹腔镜配合体外操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改良组)。改良组患者均于腹腔镜下游离患侧输尿管,离断狭窄段输尿管,将近端输尿管沿12 mm Trocar孔拉出体外;直视下修剪输尿管断端并向输尿管内置入双J管,用4-0可吸收线将双J管固定在输尿管黏膜上,然后将其送入腹腔;在腹腔镜下游离膀胱,吻合膀胱和输尿管。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均未发生漏尿。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77±17)min vs (104±20)min,P<0.05]。21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超声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均提示无输尿管吻合口狭窄,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膀胱造影提示有2例存在输尿管反流(对照组及改良组各1例)。结论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应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可在保证微创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