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应激相关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原野 王国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8-542,共5页
活性氧(ROS)持续产生氧化应激的过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心血管系统中ROS的主要来源是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解偶联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线粒体和黄嘌呤氧化酶。本文就这些氧化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心血管... 活性氧(ROS)持续产生氧化应激的过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心血管系统中ROS的主要来源是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解偶联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线粒体和黄嘌呤氧化酶。本文就这些氧化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重点论述不同心血管疾病中被激活的NOX特定亚型的核心作用。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开发针对氧化应激相关酶系统及其之间相互作用的新型药物,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氧化性应激 氧化还原酶类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汝明 顾颖 +1 位作者 杨帆 王国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0-434,共5页
微粒是细胞激活或凋亡时细胞膜通过出芽形式脱落的直径约为0.1~1μm的小囊泡,载有蛋白质、细胞因子、mRNA、微RNA等物质,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微粒在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等过... 微粒是细胞激活或凋亡时细胞膜通过出芽形式脱落的直径约为0.1~1μm的小囊泡,载有蛋白质、细胞因子、mRNA、微RNA等物质,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微粒在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循环中高水平的微粒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本文立足于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从细胞水平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炎症 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广为 潘佳君 +3 位作者 乔帆 李莉 陆方林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VR治疗的2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经心尖途径8例(采用J-Valve自膨胀瓣膜),经股动...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VR治疗的2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经心尖途径8例(采用J-Valve自膨胀瓣膜),经股动脉途径12例(采用Venus-A自膨胀瓣膜),根据术前、术后心电图表现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平均年龄为(77.8±4.9)岁。20例TAVR全部成功,随访时间为(8.0±3.1)个月。其中应用Venus-A瓣膜患者围手术期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2例(均于术后7~12 d自行恢复正常传导功能),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6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应用J-Valve瓣膜患者围手术期无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4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新发多源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者3例。结论左束支传导阻滞是TAVR围手术期发生较多的心律失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围手术期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早期左心形态及收缩功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广为 李宁 +4 位作者 费翔 乔帆 宋智钢 陆方林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64-870,共7页
目的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监测并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术后早期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状态。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就诊并行TAVI的33例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NYHA心功能分级、既往心脏外科手术史、... 目的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监测并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术后早期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状态。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就诊并行TAVI的33例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NYHA心功能分级、既往心脏外科手术史、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手术入路、并发疾病等基本资料,以及术前和术后早期(0~2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数据。结果33例患者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SAS)组20例,重度主动脉瓣反流(SAR)组8例,SAS合并SAR组(合并组)5例。术后早期SAS组1例患者2次因心律失常加重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治疗,4例患者出现微量瓣周漏,1例患者出现大量瓣周漏;SAR组1例患者出现中度瓣周漏;合并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瓣周漏。与术前相比,术后早期33例患者总体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房容积(LAV)、最大主动脉瓣跨瓣压差(AVPGmax)均下降(P均<0.01),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AVA)增加(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后壁厚度(PWT)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均>0.05);SAS组LVEF升高(P<0.05),LAV、AVPGmax均下降(P<0.05,P<0.01),AVA增加(P<0.01);SAR组LVEDV、LAV均下降(P均<0.01),IVST增加(P<0.05);合并组LVEDV、LAV、AVPGmax均下降(P均<0.05),AVA增加(P<0.01)。结论对于SAS、SAR和SAS合并SAR患者,TAVI术后早期心脏逆重构、收缩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单纯SAR及合并SAS的高危患者可从TAVI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形态 左心室收缩功能
下载PDF
ΔNp63上调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
5
作者 王卫星 袁扬 +2 位作者 刘敬禹 江旭 杨朝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49-1354,共6页
目的探讨N端转录活性域缺失的肿瘤蛋白p63(ΔNp63)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A109为模型,通过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通过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羟-3-甲戊二... 目的探讨N端转录活性域缺失的肿瘤蛋白p63(ΔNp63)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A109为模型,通过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通过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表达水平,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ΔNp63蛋白与HMGCR基因5'-非翻译区的结合;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同时利用RNA干扰抑制HMGCR表达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ECA109细胞中过表达ΔNp63后,HMGCR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提高(P均<0.01)。ChIP及萤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提示,ΔNp63识别位点位于HMGCR启动子-728~-747 bp区域。过表达ΔNp63同时抑制HMGCR表达组24、48、72 h时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P均<0.05),细胞凋亡水平高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26.9±1.9)%vs(16.6±1.5)%,P<0.01],细胞的迁移率低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33.4±3.1)%vs(52.2±2.6)%,P<0.01]。结论ΔNp63通过上调HMGCR转录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ΔNP63 甲羟戊酸途径 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下载PDF
心脏移植术后早期三尖瓣反流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伯尧 唐杨烽 +4 位作者 张冠鑫 范兴例 张加俊 徐志云 韩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分析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三尖瓣反流的风险因素,总结心脏移植供受体评估及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的管理经验,以期提高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降低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同种... 目的分析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三尖瓣反流的风险因素,总结心脏移植供受体评估及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的管理经验,以期提高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降低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三尖瓣反流束面积与右心房面积比值将患者分为两组:组1(15例,三尖瓣反流束面积与右心房面积比值<20%)和组2(59例,三尖瓣反流束面积与右心房面积比值≥20%)。根据供体心脏标准获取心脏,术前通过Swan-Ganz导管监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Ps)等指标,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术后30 d内的三尖瓣反流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移植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原发性移植物功能衰竭(PGF)、急性排斥反应、供受体体重比和术前PAPs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供体年龄、受体年龄、供受体性别是否匹配、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原发病种类、供受体身高比、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及术前右心室前后径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GF(OR=1.892,95%CI 1.150~1.972)、急性排斥反应(OR=1.625,95%CI 1.190~1.885)、供受体体重比(OR=0.001,95%CI 0.000~0.873)和术前PAPs(OR=1.274,95%CI 1.099~1.498)是患者心脏移植术后早期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注重供受体体重的匹配、防治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严格应用免疫抑制剂及预防PGF有利于降低心脏移植术后早期三尖瓣反流,减少右心功能衰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三尖瓣反流 心力衰竭 肺性高血压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衰竭 移植物排斥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7
作者 张煜 李宁 +1 位作者 刘晓红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2-787,共6页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一个涉及内皮损伤、慢性炎症、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表型分化及细胞凋亡等复杂病理变化的过程。主动脉瓣主要由内部的瓣膜间质细胞及其表面覆盖的瓣膜内皮细胞构成,此两类细胞均参与了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病理进...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一个涉及内皮损伤、慢性炎症、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表型分化及细胞凋亡等复杂病理变化的过程。主动脉瓣主要由内部的瓣膜间质细胞及其表面覆盖的瓣膜内皮细胞构成,此两类细胞均参与了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病理进程。非编码RNA主要通过转录后调控机制参与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瓣膜间质细胞 瓣膜内皮细胞 非编码RNA
下载PDF
不典型性缩窄性心包炎1例报告
8
作者 彭建辉 张冠鑫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7-958,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因“心脏术后半年,腹胀伴双下肢间断水肿2个月”于2019年5月27日入院。2018年11月6日患者曾因胸部隐痛2个月来我院就诊,诊断为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主动脉瓣狭窄、升主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NYHA心... 1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因“心脏术后半年,腹胀伴双下肢间断水肿2个月”于2019年5月27日入院。2018年11月6日患者曾因胸部隐痛2个月来我院就诊,诊断为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主动脉瓣狭窄、升主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型糖尿病、陈旧性结核性胸膜炎,完善检查及术前准备后于2018年11月13日行主动脉瓣置换(23 mm生物瓣)+升主动脉成形术,术后恢复良好并于2018年11月20日顺利出院。2019年3月9日因心房扑动入院行床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后于2019年3月15日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不典型性缩窄性心包炎 胸腔积液 腹水
下载PDF
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103例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潘佳君 周广为 +2 位作者 李莉 徐志云 李白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8-764,共7页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期起搏器植入时机和途径。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不包括植入埋入式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收集植入永久起搏器...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期起搏器植入时机和途径。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不包括植入埋入式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收集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术前心律情况、心脏外科手术类型、起搏器植入适应证、心脏外科手术距离起搏器植入的时间、植入永久起搏器的类型等资料。并根据心脏外科手术距离起搏器植入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术后≤1个月)组、中期(术后1个月~1年)组和远期(术后>1年)组。比较3组患者心脏外科手术类型和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3例患者,其中瓣膜病手术86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22例(21.36%),房室传导阻滞患者81例(78.64%)。房室传导阻滞包括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8例[66.02%,其中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29例(28.16%)]和慢心室率心房颤动13例(12.62%)。早期组27例(26.21%),中期组16例(15.53%),远期组60例(58.25%)。3组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主动脉瓣手术和双瓣及更复杂手术(包含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起搏器植入适应证中房室传导阻滞比例较高,且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9,P=0.048)。早期组患者的心脏外科手术距离起搏器植入的平均时间为(13.43±7.24)d,择期经皮介入心内膜植入起搏电极导线25例,术中植入心内膜、心外膜起搏电极导线各1例。结论房室传导阻滞为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最常见的适应证。早期植入前需留出合理的时间供房室传导或窦房结功能恢复,起搏导线植入途径以择期经皮介入心内膜植入为主,但必要时可在术中植入起搏电极导线(心内膜或心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房室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人工心脏起搏器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心外科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浩 杨心月 李白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心外科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导睡眠图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长海医院心脏术后患者进行睡眠监测,选择最终符合条件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患者从晚...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心外科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导睡眠图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长海医院心脏术后患者进行睡眠监测,选择最终符合条件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患者从晚上22:00试验开始时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次日晨6:00停止注射,连续注射3晚。镇静目标为镇静程度评估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评分-1~2分,右美托咪定的负荷剂量为0.5μg/kg,时间不超过20 min,然后以0.2~0.7μg/(kg·h)持续静脉注射,期间不使用其他镇静剂。对照组患者晚间不注射右美托咪定以及其他镇静药物。此段时间用多导睡眠仪监测两组患者的睡眠。观察目标为两组患者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睡眠各阶段时间。试验期间白天的睡眠由床旁护士记录患者睡眠次数。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有更少的觉醒次数[(3.1~3.61)次vs.(8.87~9.77)次,P<0.01],更高的睡眠效率(68%~71.29%vs.25.1%~28.87%,P<0.01),更长的睡眠第二阶段[(249.55~266.89)min vs.(59.12~71.59)min,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睡眠第一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1~7.05)min vs.(56.37~63.33)min,P>0.05]。结论夜间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显著提高了患者睡眠效率、减少睡眠觉醒次数、增加睡眠第二阶段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外科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多导睡眠图 心脏外科术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自主神经干预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渊 韩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4,共6页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平衡自主神经活性及抑制心肌重构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疗效的重要方法。尽管近些年在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激活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已成为心力衰竭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平衡自主神经活性及抑制心肌重构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疗效的重要方法。尽管近些年在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激活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已成为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经典方案,但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并且患者生存能力持续降低。近年来,针对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的外科治疗手段逐渐出现,包括迷走神经电刺激术、压力感受器刺激治疗等,部分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研究中观察到明显的获益结果,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迷走神经刺激 肾交感神经去除术 心交感神经去除术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脏传导阻滞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佳君 唐小军 +3 位作者 乔帆 陆方林 徐志云 李白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2-908,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瓣膜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疗效和患者术后心脏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行TAVR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国产的J-Valve或Venus-A瓣膜...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瓣膜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疗效和患者术后心脏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行TAVR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国产的J-Valve或Venus-A瓣膜进行TAVR术,评估TAVR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TAVR术中和术后新发心脏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及住院期间心律失常恢复情况。根据出院时是否存在心脏传导阻滞,将患者分为心律正常组和传导阻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情况和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结果共入组16例患者,心律正常组12例、传导阻滞组4例。TAVR术后脑钠肽[(1 114.87±802.32)pg/mL vs(530.39±276.26)pg/mL,P=0.026]、主动脉瓣跨瓣压差[(83.06±37.76)mmHg vs(24.14±9.73)mmHg,P<0.001;1 mmHg=0.133 kPa]和主动脉瓣最大跨瓣流速[(466.00±82.30)cm/s vs(249.30±43.98)cm/s,P<0.001]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5.41±0.83)cm vs(4.93±0.52)cm,P=0.010]。术后无或仅有微量至少量主动脉瓣反流,2例有肾功能不全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肾功能恶化,其中1例予以血液透析治疗。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共有4例(25.00%)患者出现新发心脏传导阻滞,其中1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期间恢复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为室内传导阻滞,住院期间发展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另2例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这4例患者出院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均未恢复。无住院期间需要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心律正常组和传导阻滞患者术后肝肾功能、血红蛋白水平、脑钠肽水平及左心室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国产介入瓣膜的TAVR术能有效降低患者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且并发症少,术后可能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心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起搏器置入术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患者尿液来源外泌体不同分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解锋 钱晓庆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分离主动脉夹层患者尿液来源外泌体的适宜方案。方法收集主动脉夹层患者尿液,采用超速离心法、透析超滤法和沉淀试剂盒法分离提纯尿液中的外泌体。在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尿液外泌体的形态,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其粒径... 目的探讨分离主动脉夹层患者尿液来源外泌体的适宜方案。方法收集主动脉夹层患者尿液,采用超速离心法、透析超滤法和沉淀试剂盒法分离提纯尿液中的外泌体。在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尿液外泌体的形态,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其粒径大小、颗粒分布与浓度。结果经过表征,3种方法获得的尿液外泌体特征如下:(1)超速离心法获得的尿液外泌体具有半杯托状或凹陷的半球形结构;粒径较大,分布较均匀;粒径范围较宽,为(236.4±46.5)nm;浓度较低,为(2.82±0.21)×1012个/m L;(2)透析超滤法获得的尿液外泌体形态较好,且数量多;粒径较小,分布较集中;粒径范围较窄,为(128.7±6.3)nm;浓度较大,为(2.16±0.15)×1014个/m L;(3)沉淀试剂盒法获得的产物在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未见明显的外泌体结构。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透析超滤法分离获得的尿液外泌体浓度较高,在对外泌体的纯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主动脉夹层 尿 超速离心 沉淀试剂盒 透析超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