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纪录片跨世纪三大演变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亦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6-90,95,共6页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中国纪录片 跨世纪 周恩来 纪录电影 同期声 电视纪录片 “有我之境” 文本 解说词
下载PDF
1998到200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媒体集团化对于广告产业影响的宏观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葛岩 李新立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7,共7页
以广告经营额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间的正相关性作基线,本文考察了1998到2001年区间两组曲线的逆向运动的成因,认为报纸、电视媒体集团化改变了广告市场结构,使媒体广告经营者在交易中获利,其他广告经营者受损,并减缓了行业... 以广告经营额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间的正相关性作基线,本文考察了1998到2001年区间两组曲线的逆向运动的成因,认为报纸、电视媒体集团化改变了广告市场结构,使媒体广告经营者在交易中获利,其他广告经营者受损,并减缓了行业的整体增长的速度,而2000年政府颁布的涉及广告管理的法规进一步加剧了广告行业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产业 媒体集团化 报业集团 广电集团 传媒经济
原文传递
台湾地区电视直销业的发展模式——基于“东森得易购”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林诗吟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电视直销业 个案分析 台湾地区 电视购物 电视节目 购物频道 资讯节目 电视受众 服务活动 售后服务
下载PDF
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国良 胡薇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7,84,共11页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对上海地区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进行问卷发放,针对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首次進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地区市民对于上海"世博"主题的认知度偏低,但满意度较高;电视是获得相关讯息的第一...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对上海地区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进行问卷发放,针对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首次進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地区市民对于上海"世博"主题的认知度偏低,但满意度较高;电视是获得相关讯息的第一传播渠道。而全国立意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较之上海,差异表现在对"世博"的关注度、期待度、参与度更低;网络晋升为主要了解渠道;大多数人对于"世博"仍持一种疑惑、观望的态度,有待我们的各种传播媒介进一步发挥告知、解说、动员、亲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世博” “世博”主题 传播效果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新闻传播社会价值的界定、表达及实现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先元 张骏德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 社会价值 基本理论问题 界定 社会历史条件 与时俱进 转型时期 中国社会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上海媒体与国外媒体科技传播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牟慧玲 蒋宏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1,共3页
大众传媒是科学技术普及的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之一,它拥有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以及专门的记者和编辑,可集成各种科技信息的资源以及顾问团队,可以借助各种资源和力量对需要和应该传播的科技信息进行二度创作与编排组合,通过大众传... 大众传媒是科学技术普及的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之一,它拥有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以及专门的记者和编辑,可集成各种科技信息的资源以及顾问团队,可以借助各种资源和力量对需要和应该传播的科技信息进行二度创作与编排组合,通过大众传媒将科技信息广泛传播,以达到科技知识普及、促进公众认知学习、科学使用和选择与参与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传播 国外媒体 科技信息传播 科学技术普及 上海 大众传媒 传播工具 二度创作
下载PDF
突发事件的媒体微博新闻专业性研究——以@人民日报微博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雪萍 朱金玉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5-49,共5页
如今是信息快速生产和传播的时代,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平台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增加信息的发布渠道,其内容生产的新闻专业性也成为学界新的关注点。本研究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准则,分析了媒体微博在突发性热点事件发生后的内容生产,从发... 如今是信息快速生产和传播的时代,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平台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增加信息的发布渠道,其内容生产的新闻专业性也成为学界新的关注点。本研究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准则,分析了媒体微博在突发性热点事件发生后的内容生产,从发文量和信息分类、新闻专业性及互动性三个方面探讨其新闻专业性的表现。研究发现,纸媒微博在新闻专业性方面并没有降低标准,同时也没有减少社会影响力,仍是大部分民众获取可靠信息的主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微博 热点事件 新闻专业性
下载PDF
试论新时期我国的对外新闻传播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先元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对外新闻传播 柔性 新闻传播媒介 传播对象
下载PDF
试论体育报道中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9
作者 袁辰玥 陈先元(指导教师)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由于体育报道在受众中和当今社会里日益增大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由于体育报道在受众中和当今社会里日益增大的影响力,要求我们丰富其文化内涵,更加完善、完美地发挥体育报道的作用,提高媒体体育报道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报道 文化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 综合国力竞争 精神文化生活 民族凝聚力 创造力 大报
下载PDF
浅析新记《大公报》群英荟萃的盛景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荣 《新闻世界》 2013年第7期235-236,共2页
见证了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百年《大公报》,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关于这位中国新闻界的老寿星,我们有太多的感慨。然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1926年新记《大公报》开辟出的群英荟萃之盛景。那一段时光,是《大公报》... 见证了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百年《大公报》,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关于这位中国新闻界的老寿星,我们有太多的感慨。然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1926年新记《大公报》开辟出的群英荟萃之盛景。那一段时光,是《大公报》人才辈出、熠熠生辉的时光。本文从重视人才、挑选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四个方面,对新记《大公报》群英荟萃的局面略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人才 群英荟萃
下载PDF
山寨现象的实证研究
11
作者 刘霄 《东南传播》 2010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讨论了山寨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实证研究调查山寨现象的传播状况、知晓程度和山寨产品的使用情况等,并试图发现和给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 山寨现象 山寨产品 传播
下载PDF
上海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辰玥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75,共2页
电视早间节目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真正掀起早新闻热潮的是由中央电视台在1993年5月1日创办的大型早间电视杂志类新闻节目《东方时空》,整个栏目长度约为45分钟。之后,央视又于2006年6月5日,推出了150分钟的晨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
关键词 早间电视新闻节目 现状 上海 《东方时空》 中央电视台 早间节目 杂志 创办
原文传递
晚清维新舆论“三足鼎立”之启示——读《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
13
作者 黄荣 《新闻世界》 2013年第6期286-287,共2页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媒体舆论兴盛,作为三方舆论势力的晚清政府、外文报刊以及民间报刊,形成了晚清舆论平台上的"三足鼎立"之势。读完《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之后,笔者从晚清报律发展之"鉴"、新闻专业主义之&qu...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媒体舆论兴盛,作为三方舆论势力的晚清政府、外文报刊以及民间报刊,形成了晚清舆论平台上的"三足鼎立"之势。读完《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之后,笔者从晚清报律发展之"鉴"、新闻专业主义之"界"、南北媒介网络之"合"三个角度分析了当时传媒的一些特点,并结合当代中国传媒业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报律 新闻专业主义 媒介合作
下载PDF
大众媒体对急难救助事件的传播与反馈模式及其效果分析
14
作者 赵祎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本文从大众媒体对急难救助事件的传播与反馈模式来分析大众媒体对急难救助事件的传播效果,藉此说明大众传播媒体在急难救助方面犮挥的功能,并提出对大众媒体在急难救助方面如何做更好的犮挥。
关键词 急难救助 反馈 模式
下载PDF
论知识重建在企业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15
作者 姜进章 谢晶 王方群 《理论界》 2007年第1期222-223,共2页
知识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重建则是将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的重要方式。企业的活动,就是以知识为原材料,以知识重建为方式,以创新为成果的过程。本文剖析了知识重建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力争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企业创新... 知识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重建则是将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的重要方式。企业的活动,就是以知识为原材料,以知识重建为方式,以创新为成果的过程。本文剖析了知识重建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力争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企业创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知识重建 创新
原文传递
出版社品牌力的五大构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薛可 余明阳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在高度同质化竞争的出版业,实施出版社品牌战略成为出版社发展和产业突围的必然选择。通过品牌理念、品牌性格、出版社物化品牌、出版社人化品牌和品牌表征五大要素的分析,建构出系统的出版社品牌体系。并建议通过系统盘点、理性规划和... 在高度同质化竞争的出版业,实施出版社品牌战略成为出版社发展和产业突围的必然选择。通过品牌理念、品牌性格、出版社物化品牌、出版社人化品牌和品牌表征五大要素的分析,建构出系统的出版社品牌体系。并建议通过系统盘点、理性规划和执行力强化来打造出版社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社品牌 品牌力 构成要素
原文传递
突发危机中非官方正能量信息的概念形成与维度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薛可 山峰 +1 位作者 余明阳 黄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29,56,共7页
随着突发危机日益常态化,以非官方传播为主要媒介的正能量信息在促进危机化解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重要作用,然而,有关非官方正能量信息的基础性研究还鲜有论及。为此,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梳理道德... 随着突发危机日益常态化,以非官方传播为主要媒介的正能量信息在促进危机化解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重要作用,然而,有关非官方正能量信息的基础性研究还鲜有论及。为此,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梳理道德伦理、社会情绪、传播效果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扩展和丰富非官方正能量信息的定义,筛选和确立测量标准与归类准则,通过结构维度的探索性分析,最终形成突发危机中非官方正能量信息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证实,在突发危机的网络传播过程中,非官方正能量信息具有道德性、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4个维度和12个类目,为今后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提升非官方正能量信息的社会影响力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危机 非官方传播 正能量信息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对受众价值取向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薛可 阳长征 余明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6-172,共7页
以媒介接触频率和多样性为调节变量,社会认同为中介变量,研究新媒体语境对受众价值取向影响的作用机制及路径,通过对上海市民进行抽样调查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新媒体语境通过社会认同中介变量对受众价值取向的理论维度和社会维... 以媒介接触频率和多样性为调节变量,社会认同为中介变量,研究新媒体语境对受众价值取向影响的作用机制及路径,通过对上海市民进行抽样调查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新媒体语境通过社会认同中介变量对受众价值取向的理论维度和社会维度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对政治维度和经济维度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审美维度和宗教维度的作用不显著;(2)其中产生的作用大小顺序为:经济维度、社会维度、理论维度、政治维度;(3)媒体接触频率和接触的多样性在新媒体语境与社会认同关系中均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4)在主效应和调节作用中,均表现出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女性,其影响大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减弱趋势。最后,根据该研究结论提出了关于新媒体管理的策略和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社会认同 价值取向 媒介接触频率 媒介接触多样性
原文传递
突发公共事件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差异化研究:基于舆论场域的视角 被引量:5
19
作者 薛可 何佳 余明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9-155,共7页
"两个舆论场"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本文将用户生成内容作为透视突发公共事件在舆论场域生成中的一个切入点,以场域理论和舆论学相关理论为支撑,运用内容分析法选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为研究样本。着重阐释了官方场域和非官方... "两个舆论场"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本文将用户生成内容作为透视突发公共事件在舆论场域生成中的一个切入点,以场域理论和舆论学相关理论为支撑,运用内容分析法选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为研究样本。着重阐释了官方场域和非官方场域中用户生成内容差异化的具体框架,差异化信息判断下回归理性的责任归因;不同叙事方式中"橄榄型"情绪共振结构凸显;原创内容涌现和"官方+非官方"多媒介互动的膨胀扩散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用户生成内容 舆论场域
原文传递
城市形象危机防范与新闻报道--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晞 薛可 王振源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3,共6页
基于对大众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当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理解,调研了包括报纸、网站等在内的国内外八家主流媒体在2008年所涉及的深圳城市形象的报道,从中了解到深圳城市形象传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抵御潜在的深圳城市形象危机,针对存在的... 基于对大众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当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理解,调研了包括报纸、网站等在内的国内外八家主流媒体在2008年所涉及的深圳城市形象的报道,从中了解到深圳城市形象传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抵御潜在的深圳城市形象危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城市形象 新闻报道 形象危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