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院前急救中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顾昀来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6期34-35,共2页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院前急救中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院前急救中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心率、QTc间期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QTc间期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院前急救中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上海浦东新区2起重大交通事故院外急救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敬德 马继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7期663-664,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突飞猛进,交通事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大公害,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一次性伤亡人数往往更多、程度更重。院外急救体系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突飞猛进,交通事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大公害,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一次性伤亡人数往往更多、程度更重。院外急救体系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独特、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交通事故 院外急救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的延迟因素与干预措施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素冕 姜华 +1 位作者 鲍欢 李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65-666,共2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各国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反复指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仍然是急性缺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各国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反复指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仍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救 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栓溶解疗法 干预性研究
下载PDF
RFID技术在院外急救设备管理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仲毅俊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790-793,共4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批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兴旺发展,从而带动院外急救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院外急救高效化、院外急救智慧化、院外急救规范化、院外急救配置标准化、院外急救指挥精细化等一系列与信息时代同步发展的要求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批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兴旺发展,从而带动院外急救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院外急救高效化、院外急救智慧化、院外急救规范化、院外急救配置标准化、院外急救指挥精细化等一系列与信息时代同步发展的要求不断被提出。因此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物联网等主要技术手段来提高急救资源利用率,加强对急救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成为院外急救信息化研究热点。针对现有院外急救设备管理的不足,本文通过对现有射频识(radio frequencv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组件、系统工作原理的研究,探索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院外急救设备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医疗急救中心对急救任务车辆配备的急救设备进行可视化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院外急救设备的使用率与智能化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RFID 院外急救 设备管理
下载PDF
上海张江科学城院外心脏骤停病例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毅欣 李爽 +2 位作者 桂莉 李宗浩 张春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张江科学城院外心脏骤停事件发生特点和急救现状,为健全该城区院外公众急救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一2017年7月在张江科学城地理规范范围内的558例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资料...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张江科学城院外心脏骤停事件发生特点和急救现状,为健全该城区院外公众急救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一2017年7月在张江科学城地理规范范围内的558例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资料,采用Utstein模式进行转录,对其一般资料、心脏骤停资料、现场急救情况和患者结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资料OHCA事件发生高峰是6:00-11:59时段(P<0.01),约73.30%的OHCA事件发生在居民区家中,心脏骤停的病因以心源性为主(368例,65.95%),被目击的OHCA事件仅14例(2.51%),急救响应时间(14.10±5.33)min,首次监测心律均为不可除颤心律,仅1例患者被实施了旁观者CPR,而旁观者除颤率为0,186例患者具有专业复苏措施记录,但无1例恢复自主循环。结论张江科学城OHCA院外公众急救现状不容乐观,今后可通过加大公众急救参与度,加强AED科学化配置,加快OHCA注册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院外公众急救体系,进而改善该城区OHCA存活率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公众急救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机制与干预 被引量:9
6
作者 卜军 王奇雯 +1 位作者 叶豪 姜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我国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成为重要的疾病负担。冠状动脉(冠脉)因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原因引起血栓栓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尽管近几十年来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溶栓等再灌注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我国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成为重要的疾病负担。冠状动脉(冠脉)因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原因引起血栓栓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尽管近几十年来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溶栓等再灌注治疗措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AMI患者预后,但其院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阻塞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治疗延误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唐志红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5期470-471,473,共3页
目的:对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治疗延误时间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中心107例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将6h作为急救治疗延误时间临界点,将其分为延误组和非延误组,对急救治疗延误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年龄、... 目的:对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治疗延误时间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中心107例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将6h作为急救治疗延误时间临界点,将其分为延误组和非延误组,对急救治疗延误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诊方式、疼痛程度、有无心绞痛史等均与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治疗延误时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就诊方式、疼痛程度、心绞痛史是导致患者急救治疗延误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导致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治疗延误时间的因素较多,临床应积极分析影响因素,及时制定解决对策,最大程度的降低延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心肌梗死 急救治疗 延误时间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颈托制动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杜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采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和采用传统治疗两种不同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传统治疗结合颈托的模式救治;对照组33例,给予传统治疗的模式救治。比较两... 目的比较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采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和采用传统治疗两种不同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传统治疗结合颈托的模式救治;对照组33例,给予传统治疗的模式救治。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的模式优于传统治疗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托制动 急性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
下载PDF
浦东新区心肺复苏成功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爽 陈楚琳 +5 位作者 王胥人 阚庭 朱思悦 王毅欣 桂莉 张春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近6年院外心肺复苏成功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提高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1年7月...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近6年院外心肺复苏成功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提高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1年7月至2017年7月浦东新区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的全部心搏骤停病例,采用Utstein模式对病例资料进行记录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实施旁观者CPR、首次监测心律是否是可除颤心律以及肾上腺素用量≤5mg是24h存活和成活出院的可能影响因素(P<0.05),男性以及心源性因素可能是影响成活出院率的有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的OHCA患者预后不容乐观,须改善旁观者参与院前急救的现状,急救人员须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实现更为早期的CPR和除颤,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旁观者 预后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患者腹内压和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对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研究
10
作者 吴永伟 卢子瑄 秦险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究脓毒症休克患者腹内压、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VC-RVI)对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研究。方法:选择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后容量反应性情况分为无反应组(n=59)和反应组(n=27)。监测患者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 目的:探究脓毒症休克患者腹内压、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VC-RVI)对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研究。方法:选择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后容量反应性情况分为无反应组(n=59)和反应组(n=27)。监测患者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6 h腹内压、IVC-RVI,分析其对容量反应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收缩压(SBP)及心率(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6 h,两组患者腹内压均升高,且无反应组腹内压及复苏前后腹内压差值均高于反应组(P<0.05)。无反应组IVC-RVI低于反应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C-RVI、复苏后6 h腹内压为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复苏后6 h腹内压、IVC-RVI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无容量反应性的截断值分别为9.860 mmHg、16.95%,敏感度分别为78.00%、50.00%,特异度分别为82.00%、50.0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722(P<0.05)。两个指标联合预测的价值最高(P<0.05),AUC为0.817(95%CI:0.725~0.90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00%、78.00%。结论:腹内压偏高、IVC-RVI偏低是导致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无容量反应性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可据此合理制定液体复苏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腹内压 下腔静脉变异度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颅脑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倪燕青 杨静红 +6 位作者 顾昀来 姜华 陆向辉 盛继军 冯军峰 毛青 高国一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颅脑创伤院前急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陛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7例颅脑创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19~73岁,平均3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颅脑创伤院前急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陛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7例颅脑创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19~73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7例,高处坠落伤19例,跌伤11例,击打伤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接受氨甲环酸(于救护现场10min内静脉注射1g,伤后8h内院内再次静脉滴注1g)治疗;对照组予以体积分数0.9%等渗盐水。患者手术、其他用药情况均按常规操作。记录救护车到达时间、出车到首次用药时间,观察入院当时、伤后1d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表达情况,分析开颅手术百分率、病死率、红细胞输注量,比较所有患者神经外科ICU(NICU)时间、伤后28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GCS、救护车到达时间及出车到首次用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诊人院时的FDP、D-二聚体水平相近(P〉0.05);入院1d治疗组FD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758(4732,13661)μg/L:11740(8516,21756)μg/L](P〈0.01),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1074(849,1414)μg/L:1722(1389,2330)μg/L](P〈0.01)。两组开颅手术百分率、病死率、红细胞输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ICU时间比对照组时间更短[2(0,4)d:4(1,12)d](P〈0.01),GOS更高[5(4,5)分:4(3,5)分](P〈0.01)。结论颅脑创伤院前急救中氨甲环酸可以便捷应用,能有效实现院前转运和救治同步,最终缩短NICU治疗时间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氨甲环酸 急救医疗服务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院外急救医疗救护员制度引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志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74-475,共2页
本文阐述了院外急救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国内急救资源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急救资源紧缺同时又存在急救资源不合理使用状况。如何提高有限急救资源的使用是目前院外急救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借鉴美国院外急救的医疗... 本文阐述了院外急救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国内急救资源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急救资源紧缺同时又存在急救资源不合理使用状况。如何提高有限急救资源的使用是目前院外急救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借鉴美国院外急救的医疗救护员制度,结合我国现有每个急救单元的人员配置和人员分工,提出了引入医疗救护员制度开展分类救护来提高急救资源使用,以满足老百姓多层次的急救服务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分类救护医疗救护员引入
下载PDF
AHA脑卒中课程对院外急救医务人员相关认知与送院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105-1106,共2页
目的通过引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脑卒中课程对院外急救医务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从而了解其对院外急救医务人员急性脑卒中相关知识和送院选择的影响,为及时准确送院,做好院外院内衔接提供培训及指导建议。... 目的通过引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脑卒中课程对院外急救医务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从而了解其对院外急救医务人员急性脑卒中相关知识和送院选择的影响,为及时准确送院,做好院外院内衔接提供培训及指导建议。方法采用问卷方法进行集中调查,经过分批进行AHA—ACLS脑卒中章节培训及宣教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次调查情况。并结合区域医院由急救车送达的溶栓患者的数量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过AHA—ACLS脑卒中章节培训后100%对患者是否发生卒中选择了按照辛辛那提量表来进行评价;97.7%的人员认为如果接诊患者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则应送往最近的脑卒中中心单位。100%的人员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有效的治疗是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相关性分析显示院外急救人员在经过AHA脑卒中课程培训后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后的预警率明显提高,溶栓时间窗的把握和送院选择上都有明显改善。结论院外急救医务人员经过培训及宣教后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转送选择、溶栓治疗观念都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救治体系中可考虑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推进急性脑卒中院外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院外急救医务人员 培训
下载PDF
喉罩置管与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通气中应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顾昀来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在患者院前急救通气治疗中应用喉罩置管或气管插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中心2017年3月-2019年5月80例院前急救通气患者并根据通气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通气方案,观察组改为喉罩置管通气方案。结果:两组患... 目的:探讨在患者院前急救通气治疗中应用喉罩置管或气管插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中心2017年3月-2019年5月80例院前急救通气患者并根据通气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通气方案,观察组改为喉罩置管通气方案。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后5 min SpO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操作用时、置管后5 min 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气道损伤率、插管对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通气中采取喉罩置管的应用效果优于气管插管,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并减少气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喉罩置管 气管插管 通气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敏 倪燕青 +1 位作者 杨静红 吴擢春 《中国卫生资源》 2013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分析浦东新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利用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至2009年有关数据资料,参照卫生部、上海市有关标准,通过客观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浦东新区救护车辆的配置为0.11辆/万人口。... 目的:分析浦东新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利用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至2009年有关数据资料,参照卫生部、上海市有关标准,通过客观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浦东新区救护车辆的配置为0.11辆/万人口。共需200名急救医师,2008年和2009年实际急救医师配置人数为50名和67名。非急救任务比例约占36.7%。院前急救回车率达5.6%。年空车次数为3 221次。病种排序前5位依次为创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10.8±3.7)min。结论:浦东新区急救资源配置不足,无法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急救资源的利用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在争取基本配置达标的同时,还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同时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配置急救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资源配置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即时检测肌钙蛋白I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华 陆向辉 邵瑜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院外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POCT)肌钙蛋白I在院外急救中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由本中心3个分站转送的“胸痛”疑似AMI患者在急救车上进行常规心电图(Electroc... 目的探讨院外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POCT)肌钙蛋白I在院外急救中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由本中心3个分站转送的“胸痛”疑似AMI患者在急救车上进行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ECG)检测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POCT检测,观察检测结果并与院内回访数据相结合,比较单项心电图检查、cTnI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院外心肌标志物cTnI即时定性检测比心电图法在院外急救“胸痛”病人中对AMI的诊断有明显较高的灵敏度(P=0.00028)。在医院确诊的31例AMI患者中,POCT法检测为24例(77%),心电图法检测为15例(48%)。结论在AMI患者的院外急救中引入院外及时检测肌钙蛋白可提高诊断率,缩短诊断时间,适合在院外快速筛选出AMI患者,对AMI早期诊断和再灌注治疗有重要价值,并适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即时检测 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 院外急救心电图
下载PDF
基于服务质量评价理论的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7
作者 杨静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61-64,共4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医疗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提升,伴随而来的,便是对服务质量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这对社会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挽...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医疗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提升,伴随而来的,便是对服务质量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这对社会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黄金时段,这对急救人员的服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急救人员应当熟知院前急救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要求,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本文主要对当前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基于服务质量评价理论的院前急救医疗纠纷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质量评价理论 院前急救 医疗纠纷原因 对策
下载PDF
院前心肺复苏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志红 顾昀来 郭洁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415-418,共4页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危症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1]。
关键词 院前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 胸外按压 人工循环 心室颤动 血管活性药物 心跳停止 电除颤 急救技术 复苏成功率
原文传递
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的设计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静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9期1-2,共2页
为了有效的提高院前急救病历的管理与控制质量,需要对院前急救电子病历进行设计研究,以确保电子病历系统满足急救管理、质量控制、科研数据查阅与保存等各方面的需求。在现代化的医学发展中,电子病历系统需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技... 为了有效的提高院前急救病历的管理与控制质量,需要对院前急救电子病历进行设计研究,以确保电子病历系统满足急救管理、质量控制、科研数据查阅与保存等各方面的需求。在现代化的医学发展中,电子病历系统需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院前急救工作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电子病历 设计 应用分析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使用氨甲环酸对颅脑创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倪燕青 顾昀来 冯军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501-503,507,共4页
[目的]比较院前和院内使用氨甲环酸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126例颅脑创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患者临床特征,患者男72例,女54例。以治疗时间窗为标准,分为A组(时间窗<30 min,46例)、B... [目的]比较院前和院内使用氨甲环酸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126例颅脑创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患者临床特征,患者男72例,女54例。以治疗时间窗为标准,分为A组(时间窗<30 min,46例)、B组(时间窗1 h,42例)和C组(时间窗3 h,38例)。A组于急救现场(<30 min)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 g;B组于入院后(1 h)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 g,C组完善检查后(3 h)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 g。患者手术,其他用药情况均按常规操作。记录救护车平均到达时间、出车到用药时间,观察入院当时、伤后1 d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等指标,比较患者神经外科ICU(NICU)入住时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伤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三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氨甲环酸用药时间早于B组和C组,B组则早于C组,且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三组急诊入院时的FDP、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入院1 d后,A组FDP、D-二聚体显著低于B和C组(P<0.05),DIC评分和NICU入住时间A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A组伤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B组和C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颅脑创伤使用氨甲环酸治疗窗前移可以有效改善外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减少进展性颅内出血,患者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治疗 氨甲环酸/治疗应用 时间因素: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