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干部竞选者的竞选动机及特点——基于需求ERG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裴志军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73,125-126,共10页
基于需求ERG理论与适应性行为理论,研究讨论了我国现阶段参与村干部选举中的竞选者动机,并根据事实驱动的研究策略,构建了参与村干部竞选的竞选动机量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干部竞选者的竞选动机特征。研究表明,村干部竞选者参与竞选主... 基于需求ERG理论与适应性行为理论,研究讨论了我国现阶段参与村干部选举中的竞选者动机,并根据事实驱动的研究策略,构建了参与村干部竞选的竞选动机量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干部竞选者的竞选动机特征。研究表明,村干部竞选者参与竞选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经济收入、权力权利、公共服务和跟风盲从等五种动机。研究发现,从村干部竞选者整体来看,最重要竞选动机是对社会关系的追求,其次是对经济收入和权力权利的追求,对公共服务和对跟风盲从的追求显著低于前三者;从村干部竞选者个体来看,基于性别、年龄、教育、收入、工作经历等不同的需求各异的竞选者竞选动机各有不同。研究丰富了我们对村民自治参与的认识、农民政治参与的认识,为村庄选举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竞选者 竞选动机 社会关系 村民选举
下载PDF
论中国行政体制的扁平化改革 被引量:4
2
作者 操世元 姚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4-58,共5页
行政体制的扁平化改革是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这一改革主要是由中国政治动员方式、体制转轨、服务行政以及信息技术等社会变化引发的。扁平化的行政体制也是政府打造和谐社会,落实服务行政的理念,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需... 行政体制的扁平化改革是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这一改革主要是由中国政治动员方式、体制转轨、服务行政以及信息技术等社会变化引发的。扁平化的行政体制也是政府打造和谐社会,落实服务行政的理念,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需要。扁平化的行政体制改革中要切实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加强制度化建设,普及服务行政的理念。同时,改革必然带来省级单位的增加、电子政务的完善和中国民主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体制 扁平化改革 电子政务 服务行政
下载PDF
从核心价值的维度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俊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204,共3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走过近60年历史,其发展历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其核心价值在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确立后,一直是以一贯之的,即使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受到破坏的"非常时期",仍然被坚持着。这些核心价值也是我们当前中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走过近60年历史,其发展历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其核心价值在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确立后,一直是以一贯之的,即使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受到破坏的"非常时期",仍然被坚持着。这些核心价值也是我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核心价值 变迁
下载PDF
公共行政实证主义研究的理路、反思与超越 被引量:3
4
作者 姚莉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5-209,共5页
公共行政实证主义研究是以经验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从早期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其本质都是实证主义的研究。反思公共行政实证主义的研究,它存在着主体客体不能完全分... 公共行政实证主义研究是以经验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从早期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其本质都是实证主义的研究。反思公共行政实证主义的研究,它存在着主体客体不能完全分离的认识论局限。因此,超越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就需探索构建以主体间关系为基础的公共行政理论、促进公共行政知识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实证主义 认识论 工具理性
下载PDF
也谈《武训历史调查记》的行文手法
5
作者 杨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1-65,共5页
一般认为,《武训历史调查记》主要是通过对"武训问题的严重性质"的定性和运用"历史材料"来证明这一定性的手法,而在《武训传》事件中产生了恶劣影响的。考证表明:这一定性及其证明手法,其实在此调查记发表之前的相... 一般认为,《武训历史调查记》主要是通过对"武训问题的严重性质"的定性和运用"历史材料"来证明这一定性的手法,而在《武训传》事件中产生了恶劣影响的。考证表明:这一定性及其证明手法,其实在此调查记发表之前的相关批判文章里已经开始使用;《武训历史调查记》之所以在当时产生了特别的影响,在于其有着不同于以前批判文章的"新颖"之处:运用"极为科学严谨的实地调查"所得出的"铁一般的事实",以澄清或批判那些"对武训的糊涂认识"的思想为叙事主要目标以及对武训极尽道德丑化等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训历史调查记》 行文手法 “旧” “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