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 |
傅守祥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21
|
|
2
|
理性悲剧《浮士德》:人类灵魂与时代精神的发展史 |
傅守祥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3
|
人的心灵向善迈进的精神史诗——试论《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与浪漫主义风格 |
傅守祥
|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9
|
|
4
|
西方文明的历史摇篮和精神源泉——试论希腊神话和传说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
傅守祥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5
|
启蒙精神的高度与限度——试论理性悲剧《浮士德》的启示意义 |
傅守祥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6
|
集体主义对个体意识的改造与消融——从“延安文学”到“十七年文学”的一种考察 |
刘忠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7
|
科学与人文:差异、隔阂及出路 |
曹文彪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2 |
3
|
|
8
|
上帝的命运:从现代到后现代 |
孙雄
|
《学术论坛》
|
2004 |
2
|
|
9
|
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批判理论的批判与中国语境的规范 |
傅守祥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0
|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反拨与突破——批判理论的批判与理论多元的开放 |
傅守祥
|
《宁夏党校学报》
|
2004 |
1
|
|
11
|
中西文化交往中的对话与全球化挑战下的整合 |
应小敏
傅守祥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2
|
知识分子·纯诗·叙事性——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地图” |
刘忠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3
|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从一元独霸到多元纷呈 |
傅守祥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4 |
0 |
|
14
|
理论的语境转换与批评的现实规范——试论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后革命”视点 |
傅守祥
|
《学术论坛》
|
2004 |
0 |
|
15
|
走向“后革命”时代的西方大众文化理论——文化主义的拓展与后现代理论的纷呈 |
傅守祥
|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6
|
科学引发的六大困惑 |
曹文彪
|
《资料通讯》
|
2002 |
0 |
|
17
|
专家与学者——关于两类知识分子的一项社会文化考察 |
曹文彪
|
《资料通讯》
|
2004 |
0 |
|
18
|
我国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其出路 |
曹文彪
|
《资料通讯》
|
2003 |
4
|
|
19
|
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CSS(2013)问卷数据的分析 |
陈旭峰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20
|
社会焦虑何以可能:一项基于个体性视角下的反身性探索 |
徐律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