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ChatGPT到Sora:生成逻辑、哲学本质及世界图景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欣荣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0,共9页
ChatGPT和Sora的出现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两件轰动性事件,共同展现了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通用性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ChatGPT和Sora在生成逻辑、哲学本质及世界图景上既有共性和继承,又有突破和创新。从生成逻辑看,二者从演绎推理式... ChatGPT和Sora的出现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两件轰动性事件,共同展现了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通用性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ChatGPT和Sora在生成逻辑、哲学本质及世界图景上既有共性和继承,又有突破和创新。从生成逻辑看,二者从演绎推理式转向学习生成式,均基于大模型的学习生成,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杰出代表,ChatGPT主要生成静态文本和图像,Sora能够生成复杂的动态视频。从哲学本质看,二者均涉及学习、理解、意识和思维等哲学本质问题,ChatGPT主要是因果、语义、语境的理解和生成,Sora能够理解时间和空间等复杂关系并生成动态时空视频。从世界图景看,二者都可能带来创新创造的广阔未来,ChatGPT主要生成静态的语义世界,Sora则带来更加复杂的元宇宙世界,甚至能够重演创世造物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逻辑 哲学本质 世界图景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性危机与应对策略
2
作者 王明霞 殷开达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34-341,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具有极强的爆发力,它的“智能”属性必然对人类社会尤其是人的主体性造成剧烈的冲击。思政课是一门与社会价值观、思想动态密切相关的学科,思政课教师主体性发挥的样态和程度决定着思政课教学的实际形态和效果。人...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具有极强的爆发力,它的“智能”属性必然对人类社会尤其是人的主体性造成剧烈的冲击。思政课是一门与社会价值观、思想动态密切相关的学科,思政课教师主体性发挥的样态和程度决定着思政课教学的实际形态和效果。人工智能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和个性化对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价值引导功能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如果在教学中过度依赖智能技术会影响思政课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造成其主体性消解。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主体性危机,思政课教学要立足立德树人的价值立场,彰显思政课教师的主体性,强化教育权威,确保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摆脱人工智能技术工具的束缚,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为学生拨清迷雾;要制定相应政策,规范思政课教学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确保意识形态的主战场不能被智能技术所左右;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注重对思政课教师人工智能技术相关数字化能力、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升,以保证其跟上时代和技术发展的步伐,助力其持续学习成长,不断提升其主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思政课教师 主体性
下载PDF
主流媒体农业农村政策话语变迁及其演进逻辑——基于《人民日报》(1949—2023年)的文本分析
3
作者 潘俊 张掬婴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农业农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政策是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以1949年至2023年《人民日报》涉农报道为研究对象,建立历时性文本语料库。运用文本挖掘、语义网络和可视化等方法,探析新中国以来农业农村政策核心话... 农业农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政策是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以1949年至2023年《人民日报》涉农报道为研究对象,建立历时性文本语料库。运用文本挖掘、语义网络和可视化等方法,探析新中国以来农业农村政策核心话语体系的建构及全景式演变过程,以期深化对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及政策变迁的认识。从话语网络、政策语境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对核心话语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农业农村政策的调整与变迁主要围绕农村土地制度、经营方式、流通体制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展开,主流媒体的政策传播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国家战略目标和农民群体需求相适应,政策的形成、延续和发展过程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政策 话语分析 语义网络 《人民日报》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测度与空间分布研究
4
作者 章迪平 王心童 顾建亚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87-297,共11页
为探究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及其空间差异,首先从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国际化程度、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高等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为探究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及其空间差异,首先从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国际化程度、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高等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优劣解距离法)对2011—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测算,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莫兰指数来分析“十二五”“十三五”及“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呈现由东部—中部—西部递减的阶梯状分布;整体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与集聚现象,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极化现象表现为“高高”集聚省份多在东部地区,“高低”集聚省份多在西部地区。本研究结果可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实证依据,并为国家制定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政策提供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 评价指标体系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分析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水平测度与时空差异分析
5
作者 章迪平 宋业凯 顾建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3-108,共6页
为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水平及其时空差异,文章首先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文明、治理能力五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式现代化建... 为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水平及其时空差异,文章首先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文明、治理能力五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水平,并对“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各省份及各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对比;最后,借助Kernel密度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动态演进和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地区现代化建设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地区差异主要归因于组间差异,各省份间差异和三大地区间的绝对差异都在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评价指标体系 核密度分析 Dagum基尼系数
下载PDF
近代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的发展变迁
6
作者 薛凡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15-20,34,共7页
从三个时间段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即近代时期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的发展变迁。19世纪中后期,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代表的现代化变革的推动下,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现代化发展正式开启,虽然成效远远不如内地,但其对西北民族地... 从三个时间段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即近代时期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的发展变迁。19世纪中后期,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代表的现代化变革的推动下,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现代化发展正式开启,虽然成效远远不如内地,但其对西北民族地区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民国时期,西北民族地区政局动荡不安,军阀割据和混战不断,各族人民深陷极度贫困、哀鸿遍野的境地,民穷财尽、经济萧条,城镇屡遭破坏,城市发展缓慢迟滞。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的苦痛和灾难,身处大后方的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却获得了畸形发展的机会。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西北民族地区城市进程中的停滞时期,城市建设几无可取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北民族地区 城市 发展
下载PDF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
7
作者 杨孟尧 武林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4期129-131,共3页
当前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在课程思政、教育技术引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参与主体积极性调动、学科建设等方面都还面临不少困难。建议通过明确学科归属,引入高学历转业军人进高校从事国防教育,建设多层级专项学术研究资助体... 当前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在课程思政、教育技术引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参与主体积极性调动、学科建设等方面都还面临不少困难。建议通过明确学科归属,引入高学历转业军人进高校从事国防教育,建设多层级专项学术研究资助体系,建设多层级学生技能竞赛体系等方式来解决以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理论 国防教育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
下载PDF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与新要求——评《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8
作者 王莉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5期I0005-I0005,共1页
网络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广泛的覆盖范围和强大的互动性,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时代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和把握网络时代高校思... 网络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广泛的覆盖范围和强大的互动性,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时代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和把握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对于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传播方式 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时代 思政教育实效性 创新实践探索 互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