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山“心即理”说的本体论诠释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平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6-83,共8页
“心即理”是象山哲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其所以异于朱熹的关键所在,对它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关于象山哲学的整体把握。本文从本体论的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心即理”是一个关于本体的实在论命题,同时也是象山全... “心即理”是象山哲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其所以异于朱熹的关键所在,对它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关于象山哲学的整体把握。本文从本体论的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心即理”是一个关于本体的实在论命题,同时也是象山全部哲学的逻辑基点。它不仅阐明了宇宙万物与人的存在本质的同一不二,而且阐明了这种不二之原即在于心体的本身实存。无限阔大的宇宙万物的一体化是以人的主体精神为运行轴心的,因此人的存在遂在哲学上被提升到一种至高无尚的精神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即理 本体论诠释 象山 理事圆融 普遍性 心体 经验知识 现实性 人的主体性 实在性
原文传递
儒学当代发展与创新的可能形态——民主仁学的再审思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光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47,共3页
文化创新如何可能?对于以儒学为民族文化根基的中国而言,怎样在此问题引导下梳理"中国文化现代化"语境中的"儒学之得与失",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中国文化问题",探索儒学现代发展与创新的根本目标和现实路... 文化创新如何可能?对于以儒学为民族文化根基的中国而言,怎样在此问题引导下梳理"中国文化现代化"语境中的"儒学之得与失",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中国文化问题",探索儒学现代发展与创新的根本目标和现实路径,在文化自觉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复兴,都是当前学界思考的热点。本刊发表这组笔谈,意在倡导与推动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与探讨,我们也将继续关注相关问题的进展与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民族文化复兴 再审 仁学 民主 形态 文化现代化 文化创新
原文传递
论辽代佛教的华严思想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永革 《西夏研究》 2013年第3期3-11,共9页
鲜演、觉苑、道殿等辽代佛教学僧对华严教典的义理阐释,关注唐代祖师清凉澄观的《华严经》疏、钞之释,从而不同于宋代华严阐释关注贤首法藏华严教典的思想内容。这些佛教学僧或引唯识,或引天台,或引密教,充分彰显华严教理的融通性格,强... 鲜演、觉苑、道殿等辽代佛教学僧对华严教典的义理阐释,关注唐代祖师清凉澄观的《华严经》疏、钞之释,从而不同于宋代华严阐释关注贤首法藏华严教典的思想内容。这些佛教学僧或引唯识,或引天台,或引密教,充分彰显华严教理的融通性格,强调禅教并修。辽代时期的北方佛教界,由于天台宗教势并未取得类似江南地区的优势地位,因此使其华严阐释更具开放性,同时辅之以五台山佛教的广泛影响力,对元代推行崇教抑禅的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佛教 华严思想 鲜演 觉苑 道殿
下载PDF
明代的文化与思想论纲 被引量:1
4
作者 冈田武彦 吴光 +1 位作者 钱明 屠承先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0-48,共9页
一一言以蔽之,由二元论到一元论,由理性主义到抒情主义,从思想史上看就是由宋到明的展开。在明代,以情为中心比以理为中心更突出的理情一致主义、兴趣比技巧更受重视的感兴主义、性情自然比理智规范更受尊重的自然主义、主观比客观更受... 一一言以蔽之,由二元论到一元论,由理性主义到抒情主义,从思想史上看就是由宋到明的展开。在明代,以情为中心比以理为中心更突出的理情一致主义、兴趣比技巧更受重视的感兴主义、性情自然比理智规范更受尊重的自然主义、主观比客观更受强调的主观主义、提倡反传统、高喊从传统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主义,都相当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明代 自然主义 精神文化 自由主义 王阳明 明末 三教 心学 一元论
原文传递
阳明学派的门户特征
5
作者 钱明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4期95-101,共7页
由于王阳明讲学活动的开放性和平民化,其弟子人数在当时就是个很模糊的统计数字,所谓数百人也好,二、三千人也好,六千人也好,大概都不能作数,它们只表明一个事实,即阳明在人格上的巨大感召力和在思想上的广泛影响力。对阳明弟子,笔者感... 由于王阳明讲学活动的开放性和平民化,其弟子人数在当时就是个很模糊的统计数字,所谓数百人也好,二、三千人也好,六千人也好,大概都不能作数,它们只表明一个事实,即阳明在人格上的巨大感召力和在思想上的广泛影响力。对阳明弟子,笔者感兴趣的不是实际人数,而是入门标准和人员构成。钱德洪把阳明门人的标准定格为两类,即所谓“表所闻”者与“表所信”者。阳明弟子的主要成员来自四个方面,即学有所成的著名学者和民间处士、各级政府官员和乡间绅士、备举子业的地方生员,以及来自随其争战的部分属僚和军队官兵。其中的政府官员,又可区分为道友型与功利型两种类型。前者在阳明学派中占了绝对多数,而后者则是阳明出于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而特意吸纳为弟子甚至奉为座上宾的。阳明讲学除了其平民化的特色外,还与官府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讲学 弟子 门户特征
下载PDF
十年来阳明学研究的状况和进展
6
作者 钱明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王阳明,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哲学发展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他的思想,在明代中后期曾使“群寐咸醒”(邹守益《阳明先生像赞》)、“流传愈百年”(《明史·儒林传》),直至近现代仍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并招来了各种各样的褒奖和诋... 王阳明,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哲学发展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他的思想,在明代中后期曾使“群寐咸醒”(邹守益《阳明先生像赞》)、“流传愈百年”(《明史·儒林传》),直至近现代仍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并招来了各种各样的褒奖和诋毁。但不论人们对这种思想的评价怎样不同,都不能不承认它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阳明学的研究,就是对王阳明及其学派的研究。对阳明学的研究可追溯到明末清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社会作用 王阳明心学 思想体系 可追溯 阳明学 禅宗 中国思想史 泛神论 学术界
原文传递
学术探讨要凭证据、讲理性,坚持实事求是态度——就“郁达夫死因”的争论质疑铃木正夫先生
7
作者 吴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1-62,67,共3页
为了查找郁达夫的真正死因,日本学者铃木正夫多年来调查采访、并引用大量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值得肯定;同时,其相关结论并非定论、仍然需要继续深入考证。我国学者罗以民坚持科学实证、独立思考、勇于献疑的精神,令人敬佩。这本来是... 为了查找郁达夫的真正死因,日本学者铃木正夫多年来调查采访、并引用大量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值得肯定;同时,其相关结论并非定论、仍然需要继续深入考证。我国学者罗以民坚持科学实证、独立思考、勇于献疑的精神,令人敬佩。这本来是一个用史实说话的学术探讨过程,而不是一场“口诛笔伐”的意气纠纷。然而,日本记者对铃木正夫的袒护和对中国学者的非理性批评,却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争论的双方都应当以学者直笔信史的严谨态度,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在学术对话中实现互补共进、深化认识,给读者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探讨 实事求是 郁达夫死因 铃木正夫
下载PDF
何谓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
8
作者 吴可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7,共9页
论文以提问的方式展开对论题所涉四个关联项的考察,以逐渐澄清"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这一概念的具体意义。论文将近现代佛教学术研究总体视为佛教研究领域一种根本性的范式更迭,是西学普世化进程在佛教研究中的体现,标志着佛... 论文以提问的方式展开对论题所涉四个关联项的考察,以逐渐澄清"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这一概念的具体意义。论文将近现代佛教学术研究总体视为佛教研究领域一种根本性的范式更迭,是西学普世化进程在佛教研究中的体现,标志着佛教自身解释学传统的断裂。相对于此,论文提出"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之建立,其有别于前者正如基督教神学之有别于基督教研究。"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提倡回归佛陀的教导本身及其在东方世界的历史性开启与实事性发生,它以佛教自身的解释学传统为根基和典范,致力于在现代语境中为佛陀教法本真意义的敞明提供一种现代表述形式,以促成佛教思想的本己表达进入现代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的公共平台。作为佛教本真意义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构形,其实际的展开将是一个动态生成和不断尝试的"现代格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研究 佛教义学 佛教本位
原文传递
浅议儒学的本质
9
作者 吴光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17,共3页
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学说?学术界有种种不同意见。或说是伦理本位主义,或说是泛道德主义,或说是道德理想主义。我在1989年7月提交“夏威夷国际中国哲学会第六届年会”的论文《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与发展前景》(载《亚洲文化》第13... 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学说?学术界有种种不同意见。或说是伦理本位主义,或说是泛道德主义,或说是道德理想主义。我在1989年7月提交“夏威夷国际中国哲学会第六届年会”的论文《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与发展前景》(载《亚洲文化》第13期)以及稍后出版的《儒家哲学片论》一书中,批评了上述说法的表面性和片面性,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儒家哲学之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确立了道德的本体性,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人文主义的哲学。我所谓的“道德人文主义”的基本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文主义 儒学 道德理想主义 泛道德主义 儒家思想 本位主义 基本涵义 道德主体性 片面性 伦理关系
原文传递
廉政的内涵与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46
10
作者 吴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65,104,共4页
本文在探讨“廉政”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作者认为,“廉政”的本来涵义就是“廉正”,指的是清廉公正的政治。而当代“廉政”的基本涵义,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 本文在探讨“廉政”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作者认为,“廉政”的本来涵义就是“廉正”,指的是清廉公正的政治。而当代“廉政”的基本涵义,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中国廉政史的基本内容,应从指导思想、基本制度、政策举措、政德政风、典型人物事件以及历史文献文物方面去把握与发掘。在中国廉政史上,以民为本、德法并重、勇于进谏、公正执法、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优秀传统与历史经验,是值得当代执政者继承发扬和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 理论内涵 历史经验
下载PDF
简论“浙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精神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47-150,146,共5页
本文梳理了从朱熹到黄宗羲、全祖望、章学诚有关“浙学”、“浙东学派”、“浙东学术”、“浙东之学”的论述 ,着重讨论了“浙学”的内涵 ,并讨论了浙学的基本精神等问题。笔者认为 ,“浙学”有狭义、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浙学”是... 本文梳理了从朱熹到黄宗羲、全祖望、章学诚有关“浙学”、“浙东学派”、“浙东学术”、“浙东之学”的论述 ,着重讨论了“浙学”的内涵 ,并讨论了浙学的基本精神等问题。笔者认为 ,“浙学”有狭义、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浙学”是指发端于北宋、形成于南宋永嘉、永康地区的浙东事功之学 ;中义的“浙学”是指渊源于东汉、形成于两宋、转型于明代、发扬光大于清代的浙东经史之学 ;广义的“浙学”即“大浙学” ,指的是渊源于古越、兴盛于宋元明清而延续至当代的浙江学术思想与人文精神传统。“大浙学”是狭义、中义“浙学”的外延 ,但其主流仍然是南宋以来的浙东经史之学。“浙学”的基本精神是“求实、批判、兼容、创新” ,而王充的“实事疾妄”、叶适的“崇义养利”、黄宗羲的“经世应务”、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则是浙学精神的典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学” 内涵 基本精神 浙江 学术文化
下载PDF
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谈论市民社会 被引量:13
12
作者 汪俊昌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48-56,共9页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东西方世界频繁地谈论着那个曾经被冷落已久的市民社会概念,市民社会理论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本文简要分析了市民社会话语在当代复兴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多重品格,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东西方世界频繁地谈论着那个曾经被冷落已久的市民社会概念,市民社会理论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本文简要分析了市民社会话语在当代复兴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多重品格,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供进一步深化市民社会研究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实体 理念 类型 结构
下载PDF
《宋元学案》成书经过、编纂人员与版本存佚考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吴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7-16,共10页
在王梓材、冯云濠《宋元学案考略》的基础上,就《宋元学案》的成书经过、编纂人员、版本存佚诸问题作出补考。
关键词 《宋元学案》 成书经过 编纂人员 版本存佚
下载PDF
中国当代儒学复兴的形势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31,共11页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在中国与东亚的兴起,已经成为事实。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成型于上世纪中叶的熊十力、牟宗三"新心学"、冯友兰"新理学"、马一浮"...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在中国与东亚的兴起,已经成为事实。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成型于上世纪中叶的熊十力、牟宗三"新心学"、冯友兰"新理学"、马一浮"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的空间,但恐怕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成型于世纪之交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决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政治儒学 生活儒学 民主仁学
下载PDF
论儒家道德伦理的内涵、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期99-105,共7页
本文从分辨道德、伦理之不同涵义入手,对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体系的内容、特色及其与东亚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作了具体探讨。作者认为,就人文意义而言,儒家的“道德”是对人的本性及其行为准则的内在自觉性的规定,儒家的“伦理”则是指人... 本文从分辨道德、伦理之不同涵义入手,对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体系的内容、特色及其与东亚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作了具体探讨。作者认为,就人文意义而言,儒家的“道德”是对人的本性及其行为准则的内在自觉性的规定,儒家的“伦理”则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秩序性道德,即人际关系之理。儒家就本质而言是以道德为本位而非以伦理为本位的“仁本礼用”的道德形上学。儒家道德伦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德性原则、伦理原则、修养原则三大方面,其基本特色是以人为中心、以道德之“仁”为本位,强调道德的日新和礼制的适时变化,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其根本精神乃是道德人文主义精神。这一根本精神及其一系列道德伦理原则具有永久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德 伦理 道德人文主义
下载PDF
从孔孟仁学到民主仁学——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8-25,共8页
从思想史的演变轨迹看 ,儒学自问世以来经历了先秦子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近现代儒学和当代新儒学等六种型态变化。但其基本思想模式可归纳为三种理论型态 :一为“传统型的古代儒学” ;二为“应对型的近现代新儒学” ;三... 从思想史的演变轨迹看 ,儒学自问世以来经历了先秦子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近现代儒学和当代新儒学等六种型态变化。但其基本思想模式可归纳为三种理论型态 :一为“传统型的古代儒学” ;二为“应对型的近现代新儒学” ;三为“变革型的后现代新儒学”。这种新儒学从民主化、多元化、知识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出发寻求儒学的定位 ,它既非“中体西用” ,亦非“西体中用” ,而是“新体新用”的革新儒学 ,其思想模式 ,可以概括为“民主仁爱为体 ,科技法制为用”的民主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本礼用" 维新仁学 道德人文主义 民主仁学 孔子 孟子 经学 理学 实学 儒学
下载PDF
从阳明心学到“力行”实学——论黄宗羲对王阳明、刘宗周哲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与理论创新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光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11,共12页
关键词 哲学思想 阳明心学 黄宗羲 理论创新 批判继承 王阳明 刘宗周 实学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宏敏 《观察与思考》 2023年第2期55-62,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开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则是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的两条基本原则。正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国家文化资源已经润物无声地进入了治国理政新实践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文化自信自强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关于“清代浙东学派”名称与性质的辨析——为“清代浙东经史学派”正名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光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4期69-72,共4页
"浙东学派"最早由黄宗羲提出,其所揭示的是浙东学脉,而非一个学派著作的汇总。自黄宗羲及其弟子后学,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浙东学派",其学术特色不仅在于史学,而是经史并重的。因此,其学派的正式名称应为"清代... "浙东学派"最早由黄宗羲提出,其所揭示的是浙东学脉,而非一个学派著作的汇总。自黄宗羲及其弟子后学,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浙东学派",其学术特色不仅在于史学,而是经史并重的。因此,其学派的正式名称应为"清代浙东经史学派",而非"清代浙东史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学派 经史特色 学派正名
下载PDF
合作、分歧、挽救:王阳明与议礼派的关系史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107,共11页
王阳明与议礼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合作到分歧再到挽救的复杂变化过程。"大礼议"刚刚展开之时,由于学术观点的契合,加上议礼派中的部分成员是阳明的弟子和仰慕者,王阳明与议礼派合作密切。随着议礼派全面接管政权,议礼派内部... 王阳明与议礼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合作到分歧再到挽救的复杂变化过程。"大礼议"刚刚展开之时,由于学术观点的契合,加上议礼派中的部分成员是阳明的弟子和仰慕者,王阳明与议礼派合作密切。随着议礼派全面接管政权,议礼派内部在如何起用王阳明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更因为思想背景的差异,以桂萼为代表的一方对王阳明产生了排斥感。阳明去世后,对阳明极其反感的嘉靖帝,企图彻底取消王阳明的恤典,此时议礼派居中协调,为王阳明挽回了部分待遇。这一过程一波三折,以致很多细节尚未受到明代思想史研究界的重视,反而被黄绾等阳明弟子具有偏见的记载所误导。客观而又全面地梳理这一过程,有助于更真切地反映王阳明以及阳明学派在嘉靖朝初期政局中的生存状态,从而丰富今人对王阳明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议礼派 大礼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