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对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IL-1及IL-6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钟炳图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重型肝炎 内毒素 大黄 TNF IL-1 IL-5
下载PDF
急性亚硝酸盐群体中毒急救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钟炳图 王朝森 +3 位作者 陈学秀 肖茜 丁振尧 谢玉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1-472,共2页
亚硝酸盐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外观性状与食盐相似,口味与食盐相差不大,故易被误食引起中毒。本资料对一起发生在2007—04月浙江苍南某毗邻中、小学校学生,食用了校外摊贩含有亚硝酸盐的肉羹后(误为食盐),集体发病的41例患者抢救经... 亚硝酸盐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外观性状与食盐相似,口味与食盐相差不大,故易被误食引起中毒。本资料对一起发生在2007—04月浙江苍南某毗邻中、小学校学生,食用了校外摊贩含有亚硝酸盐的肉羹后(误为食盐),集体发病的41例患者抢救经过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一氧化氮(NO) 合酶(NOS) 亚甲蓝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心肺复苏中应用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庄载受 钟炳图 +1 位作者 方春 李友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1167-1169,共3页
由于心肺复苏时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复杂性及应用通气机时的多变性,对于心肺复苏的患者,选用何种机械通气模式,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实施标准,但给予机体完全通气支持、保证适当的气体交换这一基本原则是公认不变的。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应用临床 适应性支持通气 疗效观察 病理生理变化 机械通气模式 通气支持 气体交换
下载PDF
阵发性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复律的量效关系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敬阳 郑小春 黄声鹏 《心电与循环》 2018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不同负荷剂量胺碘酮对阵发性快速性心房颤动复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78例在急诊室或者住院期间出现阵发性快速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分为150mg组和300mg组。比较心房颤动复律的比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用药后10min... 目的观察注射不同负荷剂量胺碘酮对阵发性快速性心房颤动复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78例在急诊室或者住院期间出现阵发性快速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分为150mg组和300mg组。比较心房颤动复律的比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用药后10min及6h内,300mg组的心房颤动复律的效率(36.0%、88.0%、96.0%)明显高于150mg组(11.3%、60.4%、8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mg组出现静脉炎8例,复律后出现一过性显著窦性心动过缓2例。300mg组出现静脉炎2例,复律后出现一过性显著心动过缓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未见窦性停搏、未见新发心力衰竭。结论胺碘酮300mg负荷量的复律方案优于胺碘酮150mg负荷量方案,副作用无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阵发性快速性心房颤动 治疗 复律
下载PDF
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前进行急诊急救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钟炳图 陈学秀 杨瑜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75-176,共2页
目的 分析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前进行急诊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住院前接受急诊急救,对照组未接受院前急诊急救.比较两组病情变化、入院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病... 目的 分析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前进行急诊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住院前接受急诊急救,对照组未接受院前急诊急救.比较两组病情变化、入院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救护效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P<0.05).结论 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前进行急诊急救可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院前急诊急救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重度阿米替林中毒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钟炳图 庄载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4-705,共2页
阿米替林中毒近年少见,是急诊医学危重症之一,无特效解毒药,大剂量阿米替林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严重,
关键词 阿米替林中毒 心血管系统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 急诊医学 危重症 解毒药 大剂量
原文传递
美国心脏协会BLS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庄载受 陈海棠 +1 位作者 陈学秀 陈贤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143-144,共2页
分析美国心脏协会(AHA)基本救命术(BLS)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某县基层卫生院的医护人员96例,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参照组(48例)与实验组(48例),参照组医护人员接受常规急救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组开展AHA的... 分析美国心脏协会(AHA)基本救命术(BLS)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某县基层卫生院的医护人员96例,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参照组(48例)与实验组(48例),参照组医护人员接受常规急救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组开展AHA的BLS课程模式培训。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度、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成绩。结果:经过培训之后,实验组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P<0.05;实验组的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美国心脏协会BLS课程模式应用在基层医院中,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促使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护理操作技能水平,为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提供更好的理论与技术操作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 BLS 心血管急救 临床教学 基层医院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持续腹痛、血便、发热、白细胞升高——查房选录(346)
8
作者 钟炳图 陈海棠 陈学秀 《新医学》 2011年第4期215-218,共4页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2岁,因持续腹痛、腹泻、血便、发热12 h于2010年3月26日6:30急诊入院。患者于12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中上腹明显,呈持续绞痛,疼痛与体位无关,呕吐1次,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泻4次,为少量稀便,起初为黄...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2岁,因持续腹痛、腹泻、血便、发热12 h于2010年3月26日6:30急诊入院。患者于12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中上腹明显,呈持续绞痛,疼痛与体位无关,呕吐1次,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泻4次,为少量稀便,起初为黄绿色,后为暗红色血便,无脓血及黏液,无里急后重。伴有发热,体温38℃~39℃,无盗汗、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在当地医院检查白细胞升高,拟诊"急性胃肠炎",给予抑酸、抗炎、解痉、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因症状不能缓解而转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升高 腹痛 血便 发热 查房选录 急性胃肠炎 急诊入院 胃内容物
下载PDF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吉管 郑思光 +4 位作者 卢敏 项丙大 黄通闹 李来亮 黄孟启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386-387,共2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毗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和血糖、降颅压、营养脑细...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毗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和血糖、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支持处理,氯吡格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1次/d,连用2周。阿司匹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1次/d,连用2周。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氯吡格雷组下降的幅度较阿司匹林组更明显(P〈0.05)。氯吡格雷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x2=5.54,P〈0.05)。且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较阿司匹林疗效更确切,降低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水平更明显,能明显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久座 缪克强 +4 位作者 张海霞 孔庆钻 袁日明 王振威 刘舜象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7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PIS)的预测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ACI组)发病6h内的血清TNF-α、IL-6水平,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PIS)的预测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ACI组)发病6h内的血清TNF-α、IL-6水平,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对ACI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定,分析TNF-α、IL-6水平与NDS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I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I组中PIS患者早期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患者[(49.56±12.12)ng/L比(24.30±7.40)ng/L和(39.76±7.88)ng/L比(20.78±6.28)ng/L],P值均〈0.01。ACI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发病6h内的NDS评分(r=0.89、0.93)及其治疗1周后的进展值呈正相关(r=0.90、0.91),P值均〈0.01。40ng/L〉TNF-α≥35ng/L、35ng/L〉IL-6≥30ng/L预测PIS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0%和71.4%。结论ACI患者早期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病情密切相关;TNF-α、IL-6水平对PIS风险评估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脑梗塞 预测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明沈 卢敏 《海峡药学》 2011年第3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内压、阿司匹林抗凝和活化脑细胞等基本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内压、阿司匹林抗凝和活化脑细胞等基本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9(MMP-9)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C、TG和LDL-C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血浆hs-CRP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9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安维 陈乃挺 薛成龙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9期3018-30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依据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好转出院组68例与死亡组20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受试者 ... 目的:探讨血浆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依据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好转出院组68例与死亡组20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受试者 cTnI 与 BNP 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好转出院组和死亡组患者入院时 cTnI(1.09±0.91)ng/mL 和(3.07±1.35)ng/mL,BNP(182.76±34.19)pg/mL 和(226.84±51.73)pg/m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9.15,9.90,26.11,13.99;P <0.05);好转出院组患者出院前 cTnI(0.09±0.05)ng/mL 与 BNP(65.33±20.61)pg/mL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1.35,0.83;P >0.05);而死亡组患者死亡前 cTnI (4.38±1.59)ng/mL 与 BNP(254.39±62.81)pg/m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2.09,13.52;P <0.05)。与好转出院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和死亡前 cTnI 与 BNP 水平均明显提高(t =6.16,3.59,12.06,13.25;P <0.05)。与心功能Ⅲ级患者相比,心功能Ⅳ级患者 cTnI 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64;P <0.05)。结论cTnⅠ和 BNP 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衰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cTnⅠ 严重程度 预后
原文传递
纳洛酮用于心肺脑复苏34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孔庆钻 陈光丑 +2 位作者 林久座 袁日明 徐登敢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3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应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接诊后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戴冰帽头部降温,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持续监测... 目的探讨纳洛酮应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接诊后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戴冰帽头部降温,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持续监测血压、心电等常规心肺脑复苏救治,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1 mg肾上腺素,每3~5 min推注1次,直到复苏成功或抢救终止;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纳洛酮2 mg,30 min重复1次,不超过10 mg。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肺脑复苏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2.9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纳洛酮应用于心肺脑复苏,可有效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缩短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肾上腺素 心肺脑复苏
下载PDF
脑钠肽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振威 袁日明 +3 位作者 缪克强 杨绍佑 林久座 孔庆钻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血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2月在我院复苏成功的心搏呼吸骤停后继续脑复苏患者20例,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A、B、C 3组,分别检测3组BNP的浓度...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血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2月在我院复苏成功的心搏呼吸骤停后继续脑复苏患者20例,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A、B、C 3组,分别检测3组BNP的浓度,并比较心跳骤停即刻、复苏成功后即刻及6、24、48、72h BN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心跳骤停初期,BNP水平升高。随着心肺复苏成功进行,自主循环的建立和应激过程的减弱,BNP逐渐降低。心跳骤停初期BNP的增高水平及复苏后BNP的持续高水平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预后呈负相关(r=-0.88,P<0.01)。A、B、C3组各组之间的BN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BNP水平的监测既能反映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又可以预测CPR后的意识恢复情况,对CPR后脑复苏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颅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河豚毒素中毒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思光 黄朝宗 卢中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第5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河豚毒素 中毒 呼吸机 地塞米松 山茛菪碱
下载PDF
脑钠肽水平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日明 王振威 +3 位作者 缪克强 杨绍佑 林久座 刘舜象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1396-1397,共2页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水平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38例,在常规心肺复苏措施同时检测血清BNP水平,待患者恢复自主循环(ROSC)后的第6h、12h、24h分别再检测血清BNP水平,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水平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38例,在常规心肺复苏措施同时检测血清BNP水平,待患者恢复自主循环(ROSC)后的第6h、12h、24h分别再检测血清BNP水平,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方法(复苏后48h评分),以GCS评分高低分为三组。结果GCS〉5分组于第6hBNP达到最高峰后逐渐下降,GCS=5分组于第6h时下降但其最大值低于GCS〉5分组,而GCS〈5组白心肺复苏起BNP持续下降。结论脑钠肽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存在一定得相关性,脑损伤程度与脑钠肽呈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心肺复苏术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后患者降钙素原测定及预后
17
作者 陈吉管 徐俊南 谢尚鑫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第5期677-678,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预后。方法:选取苍南县笫三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73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PCT对心肺复苏患者死亡预后的预测效能、两组患者的入院后不...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预后。方法:选取苍南县笫三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73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PCT对心肺复苏患者死亡预后的预测效能、两组患者的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入院时和入院24h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T24h对死亡预后预测效能最低,而PCT24h-0h对死亡预后预测效能最高。两组患者入院后48h、72h的PCT呈下降趋势,且B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患者12h、24h的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72h的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24h的CRP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感染11例,B组患者感染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的PCT在入院时就开始升高,PCT的浓度越高,预后越差,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用于早期的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降钙素原 测定 预后
原文传递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研究
18
作者 陈吉管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方法选择从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140株,用K-B法检测其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测定ES...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方法选择从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140株,用K-B法检测其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测定ESBLs。结果从14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株69株,检出率高达49.29%。肺炎克雷伯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低于30%,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60%。ESBLs阳性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大部分高于ESBLs阴性菌株。结论对于老年下呼吸道感染ESBLs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可考虑选择β-内酰胺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头霉类抗生素,对重症感染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下呼吸道感染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构成及药敏性
19
作者 吕明沈 林孝银 +2 位作者 郑思光 陈康中 黄朝宗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6期30-31,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学分布以及对药物的敏感和耐药状况。有利于早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期间符合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158例,进行细菌学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实验。结果 158例患者共分...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学分布以及对药物的敏感和耐药状况。有利于早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期间符合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158例,进行细菌学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实验。结果 158例患者共分离出211株病原菌,其中最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52株(24.64%)、肺炎克雷伯菌35株(16.59%)、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14.69%)、鲍氏不动杆菌17株(8.06%)、阴沟肠杆菌13株(6.16%)。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呈多药耐药性,其中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主要致病菌群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且呈现出多重耐药性,以革兰阴性菌明显,掌握本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有助于早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耐药性
下载PDF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20
作者 杨安维 刘舜象 +2 位作者 林久座 袁日明 陈爱素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收治的88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无创正压通...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收治的88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o%,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χ^2=10.827,P=0.000);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为(2.50±0.32)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1.36±0.20)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比例(FEV,%)为(51.23±4.32),动脉血氧分压(Pa02)为(10.51±2.10)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5.15±1.19)kPa;对照组FVC为(2.00±0.30)L,FEV1为(1.08±0.12)L,FEV1%为(40.6±4.03),Pa02为(9.32±2.11)kPa,PaC02为(6.06±1.23)kPa,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40、9.192、8.102、8.920、9.920,JP=0.023、0.006、0.011、0.008、0.005);观察组再入院率为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χ^2=9.298,P:0.000)。结论AECOPD患者采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氟替卡松 无创正压通气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