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卡铂和紫杉醇对A375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贾东东 李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510-1514,共5页
目的传统化疗对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作用有限。本研究通过检测经卡铂和紫杉醇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处理过的A375黑色素瘤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以及对BALB/c裸鼠黑色素瘤异种移植物模型的肿瘤体积监测,探讨卡铂和紫杉醇联合重... 目的传统化疗对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作用有限。本研究通过检测经卡铂和紫杉醇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处理过的A375黑色素瘤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以及对BALB/c裸鼠黑色素瘤异种移植物模型的肿瘤体积监测,探讨卡铂和紫杉醇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A375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A375黑色素瘤细胞分别用生理盐水(NS组)、卡铂+紫杉醇(CP组)、卡铂+紫杉醇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处理。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与AnnexinⅤ/PI双染色分别对这些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通过皮下注射A375细胞的溶液到BALB/c裸鼠的背部建立黑色素瘤异种移植物模型,并定期监测裸鼠的肿瘤体积。两独立组均值间差异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值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P组细胞成活率为(79.95±1.78)%,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为(61.21±1.78)%,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体外实验显示出对A375细胞更高的细胞毒性F=1 009.153,P<0.001。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5.68±3.01)%,CP组的为(20.06±3.05)%,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比CP能导致更多的A375细胞凋亡,F=39.936,P=0.003。在观察23d结束时,NS组的肿瘤体积增大911.38%,CP组增大469.21%,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增大368.76%。CP组的平均相对肿瘤体积明显比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的更大,F=43.463,P=0.003。结论 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体内外均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C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可能是一个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A375 异种移植 化疗
原文传递
火眼金睛,神兵利器:EWSR1融合基因融合谱的故事
2
作者 金谷 许春伟 李涛 《循证医学》 CSCD 2018年第6期325-326,共2页
2017年5月,《Nat Med》杂志发表一篇重量级文章,纪念MSKCC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采用MSK?IMPACT方法,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测序研究,他们对1万多名晚期癌症患者,接近300多种肿瘤进行基因二代测序,同时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注释... 2017年5月,《Nat Med》杂志发表一篇重量级文章,纪念MSKCC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采用MSK?IMPACT方法,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测序研究,他们对1万多名晚期癌症患者,接近300多种肿瘤进行基因二代测序,同时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注释、病理等方面的信息。其中EWSR1融合70例,尤文肉瘤占78.37%(29/37),其中25例融合伙伴为FLI1,3例融合伙伴为ERG,1例融合伙伴为ETV4。软组织肉瘤占7.21%(31/430),其中:(1)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83.33%(20/24),19例融合伙伴为WT1,1例融合伙伴为RIC3;(2)透明细胞肉瘤占10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EWSR1融合基因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竺美珍 俞洋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局部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经病理证实不同部位DFSP患者的诊治情况,分析复发病史、肿瘤部位、皮肤切缘距离、皮肤切缘情况、放疗对复发率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时间...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局部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经病理证实不同部位DFSP患者的诊治情况,分析复发病史、肿瘤部位、皮肤切缘距离、皮肤切缘情况、放疗对复发率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时间4-11年,出现局部复发9例(9.47%),均未出现远处转移,有复发病史、肿瘤位于头颈部、皮肤切缘距离不足3 cm、皮肤切缘阳性更容易出现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96、4.18、5.67、5.74,P均〈0.05)。术后放疗能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05)。结论 DFSP初诊行规范的扩大切除术是降低局部复发率的关键,推荐皮肤切缘距离3 cm及以上,尽可能达到皮肤切缘阴性。对无法皮肤切缘阴性或有多次复发病史患者可将放疗作为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局部复发 扩大切除 放疗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七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涛 李宏烨 +2 位作者 姚平 金谷 夏李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7例,进行原发灶广泛切除后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其中4例为足底前跖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1例前臂掌侧复...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7例,进行原发灶广泛切除后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其中4例为足底前跖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1例前臂掌侧复发性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腹壁复发性恶性纤维/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例胭窝皮肤鳞癌。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面积7.0cm×6.0cm-15.0cm×13.0cm,术后4例行大剂量干扰素治疗,1例行辅助化疗。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浅表性坏死,面积约2.5cm×1.0cm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13~34个月,7例患者均无复发,全部病例外观与功能恢复良好,无继发性溃疡和腹壁切口疝发生。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术后的缺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肿瘤 股前外侧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皮肤汗腺癌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涛 吴伟 +2 位作者 金谷 孙才兴 孟旭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0-69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皮肤汗腺癌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有关报道有限,大部分属个例报道,由于病例数均较少,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通过分析皮肤汗腺癌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生存情况和预后因素,旨在探讨其治疗方法及... 背景与目的:皮肤汗腺癌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有关报道有限,大部分属个例报道,由于病例数均较少,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通过分析皮肤汗腺癌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生存情况和预后因素,旨在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等。方法:对2001年2月—2012年5月期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3例皮肤汗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淋巴结转移、治疗情况及生存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皮肤汗腺癌5年总生存率为70.0%,无复发生存率为57.0%,原发肿瘤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8.9%和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在13例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9.2%。结论:皮肤汗腺癌是一种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易复发的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手术应充分考虑切除的广泛性,放化疗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汗腺癌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各种皮瓣在足底负重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涛 李宏烨 +3 位作者 姚平 金谷 夏李明 吴浩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6-871,共6页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外踝上穿支皮瓣、内踝上穿支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恶性黑色素瘤广泛切除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浙江省肿瘤医院骨和软组织肿瘤外科2010-01-13-2013-12-25收治的23例足底负...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外踝上穿支皮瓣、内踝上穿支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恶性黑色素瘤广泛切除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浙江省肿瘤医院骨和软组织肿瘤外科2010-01-13-2013-12-25收治的23例足底负重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原发灶广泛切除后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外踝上穿支皮瓣、内踝上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对其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缺损面积为4cm×4cm^11cm×9cm,切取皮瓣面积5cm×5cm^12cm×10cm。14例足底内侧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7cm×7cm。1例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出现小部分坏死,二期愈合,4例外踝上及内踝上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12cm×10cm。4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中,3例成活,1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浅表性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无继发性溃疡出现,患足均可无痛行走。2例行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术后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各种皮瓣修复足底黑色素瘤术后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对较小足根部的缺损(直径<8cm)首选足底内侧皮瓣,较大的缺损可采用内外踝上穿支皮瓣,有显微外科条件的可考虑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局部皮瓣不能覆盖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外科皮瓣 损伤修复
原文传递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在跟腱周围皮肤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金谷 贾东东 +1 位作者 李涛 钱文康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810-181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跟腱周围皮肤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跟腱周围皮肤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MR和病理,规范化行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皮肤软...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跟腱周围皮肤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跟腱周围皮肤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MR和病理,规范化行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0 cm×4.0 cm^8.0 cm×6.0cm。所有病例的皮肤与软组织缺损均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缺损,术前常规多普勒明确腓动脉最低肌间隔穿支位置,把腓肠神经体表投影作为轴心线并以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为蒂设计适合缺损范围的筋膜皮瓣,逆行转位覆盖创面。结果 21例皮瓣除1例因静脉淤血发生远端1/3坏死,余2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远期全部皮瓣色泽优良,外观臃肿不明显,质地柔软耐磨,穿鞋行走及提踵无受限。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1例透明细胞肉瘤和1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因转移死亡,余随访至今。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是修复跟腱周围皮肤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 皮肤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下载PDF
骶骨肿瘤全骶骨切除术后重建技术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钱文康 金谷 +2 位作者 夏李明 吴昊 李涛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24期3754-3756,共3页
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易因神经损伤和骨盆生物力学不稳定而导致并发症[1-2],但随着现代手术技术的完善及手术设备的发展,全骶骨切除术后骨盆生物力学重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稳定的骨盆结构是现在骶骨切除术后骨盆重建的标准之一。对于常见... 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易因神经损伤和骨盆生物力学不稳定而导致并发症[1-2],但随着现代手术技术的完善及手术设备的发展,全骶骨切除术后骨盆生物力学重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稳定的骨盆结构是现在骶骨切除术后骨盆重建的标准之一。对于常见的骶骨转移性肿瘤[3-7],是否需行手术治疗,仍有争议,但对于大部分的骶骨原发肿瘤,仍首选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全骶骨切除术 综述
下载PDF
进展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金谷 李涛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4期551-555,共5页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恶性程度高,易于早期转移,发病率逐年上升。既往进展期CMM的治疗一直停滞不前,传统化疗并无生存获益,生存期仅8-10个月,并与75%皮肤癌死亡事件相关。近年来免疫和靶向治疗的突破,彻底改变了进展期CMM的治疗,201...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恶性程度高,易于早期转移,发病率逐年上升。既往进展期CMM的治疗一直停滞不前,传统化疗并无生存获益,生存期仅8-10个月,并与75%皮肤癌死亡事件相关。近年来免疫和靶向治疗的突破,彻底改变了进展期CMM的治疗,2011年至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8种药物上市,为患者提供了延长生存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皮肤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进展期 综述
下载PDF
热放疗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涛 冯建国 +2 位作者 金谷 孙才兴 孟旭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19-1822,共4页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放疗对人横纹肌肉瘤(RMS)RD细胞的杀伤作用,比较热疗和放疗次序不同产生的杀伤效果。方法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5组:单纯放疗组、单纯热疗组、热疗后放疗组、放疗后热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瓶细...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放疗对人横纹肌肉瘤(RMS)RD细胞的杀伤作用,比较热疗和放疗次序不同产生的杀伤效果。方法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5组:单纯放疗组、单纯热疗组、热疗后放疗组、放疗后热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瓶细胞,5000个细胞/瓶,放疗剂量4Gy,源距80cm,照射面积12cm×8cm。热疗使用电热恒温水浴箱,温度为42.5℃持续1h,热平衡时间为5min。相应处理后,接种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第14天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结果放疗联合热疗组对细胞生长抑制强于单纯热疗或单纯放疗组,热疗后放疗组对细胞生长抑制强于其他各组(P〈0.05)。放疗联合热疗组的克隆形成率(1.4%和4.7%)明显低于单纯热疗组(13.0%)或单纯放疗组(6.7%)(P〈0.05),热疗后放疗组与其他组比较,克隆形成率最低(P〈0.05)。单纯热疗组G2/M期细胞的积聚高于其他组(P〈0.05)。热疗后放疗组与其他组比较,凋亡率最高(P〈0.05)。结论热疗可以使RD细胞积聚于G2/M期。放疗联合热疗组对RD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单一治疗组。热疗后放疗对RD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放疗后热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热疗 放疗
原文传递
带蒂皮瓣修复下肢皮肤和软组织肿瘤术后缺损延迟愈合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文康 金谷 李涛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分析带蒂皮瓣修复下肢皮肤和软组织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中影响皮瓣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浙江省肿瘤医院骨和软组织肿瘤外科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因下肢皮肤和软组织恶性肿瘤术后皮肤和软组织缺损予以带蒂皮瓣覆盖缺损的54例患者... 目的分析带蒂皮瓣修复下肢皮肤和软组织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中影响皮瓣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浙江省肿瘤医院骨和软组织肿瘤外科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因下肢皮肤和软组织恶性肿瘤术后皮肤和软组织缺损予以带蒂皮瓣覆盖缺损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皮瓣愈合情况,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血糖、吸烟、低前清蛋白、贫血和是否行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等因素,采用χ2检验筛选出危险因素后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皮瓣延迟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在54例患者中,22例患者出现皮瓣延迟愈合或局部坏死。单因素χ2检验发现,皮瓣的延迟愈合与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高血压、低前清蛋白和贫血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低前清蛋白和贫血是皮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低前清蛋白和贫血是下肢皮肤和软组织肿瘤术后缺损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肤肿瘤 软组织肿瘤 伤口愈合 坏死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用于24例恶性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东东 李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78-1183,共6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肤恶性肿瘤。Ⅲ期黑色素瘤术后复发的风险相对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作为辅助治疗对携带有BRAF突变的中国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 背景与目的:恶性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肤恶性肿瘤。Ⅲ期黑色素瘤术后复发的风险相对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作为辅助治疗对携带有BRAF突变的中国Ⅲ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4例接受曲美替尼联合达拉非尼辅助治疗的Ⅲ期皮肤及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结果:在24例患者中,7例为黑色素瘤ⅢB期,11例为ⅢC期,3例为ⅢD期,3例为Ⅲ期(具体分期不明)。截至2022年10月1日,有12例(50.0%)患者完成了1年的辅助治疗。全部24例患者中有5例(20.8%)报告肿瘤复发。1年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率为76.2%(95%CI:65.2%~87.2%)。在皮肤黑色素瘤亚组中,1年RFS率为81.6%(95%CI:71.6%~91.6%)。2例在辅助治疗期间复发,3例患者在完成治疗方案后复发。20例患者(83.3%)报告了至少一次不良事件,其中7例患者(29.2%)发生了3级或4级的严重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热、疲劳和恶心。有4例患者发生了脂膜炎,主要累及大腿及上肢。1例患者(4.2%)因不良事件导致永久停药,2例患者(8.3%)因不良事件导致剂量调整,7例患者(29.2%)因不良事件导致用药中断。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辅助治疗可使BRAFV600突变的Ⅲ期黑色素瘤患者短期获益,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辅助治疗 靶向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170例下肢肢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瀚辉 吴昊 夏李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7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肢端恶性黑色素瘤(Acral melanoma,AM)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70例可手术切除A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170例AM患者获得随... 目的探讨肢端恶性黑色素瘤(Acral melanoma,AM)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70例可手术切除A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170例AM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96个月,男女比例1.3∶1.0,发病年龄9~83岁,中位年龄58岁,79.4%的病灶位于足底,原发灶Breslow厚度>4 mm占54.7%,70.6%肿瘤存在破溃,Ⅱb~Ⅲc期患者占85.9%。170例患者均接受了原发灶的扩大切除及修复,86例同期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137/170)、57.6%(98/170)及31.2%(53/170)。多元Cox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病理分期、肿瘤溃疡、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局部侵袭性强,预后较差,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患者预后与肿瘤溃疡、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