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负性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慧珍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22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负性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化疗的淋巴瘤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化疗期间常规护理,观...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负性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化疗的淋巴瘤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化疗期间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C30各项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用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化疗 生活质量 综合性护理 负性心理
下载PDF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彭帅羚 杨海燕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48-54,共7页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较强的CD30阳性T细胞淋巴瘤。根据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的表达状态,可将ALCL分为ALK阳性(ALK+ALCL)和ALK阴性(ALK-ALCL),二者...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较强的CD30阳性T细胞淋巴瘤。根据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的表达状态,可将ALCL分为ALK阳性(ALK+ALCL)和ALK阴性(ALK-ALCL),二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机制、预后和治疗均有所不同。近年来,人们发现了ALK-ALCL预后相关的遗传学异常,如DUSP22和P63基因重排。对于复发/难治性ALCL也有许多新药可供选择,如brentuximab vedotin、克唑替尼、pralatrexate等。本文将对ALCL的诊治及其目前研究现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脂质体阿霉素与表柔比星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中的比较
3
作者 余海峰 彭帅羚 +2 位作者 陈曦 韩水云 胡涵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8-683,共6页
目的比较脂质体阿霉素(PLD)与表柔比星(EPI)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一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整理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DLBCL患者临床资料,就诊时间从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共纳入411例接受过一线化疗的患者... 目的比较脂质体阿霉素(PLD)与表柔比星(EPI)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一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整理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DLBCL患者临床资料,就诊时间从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共纳入411例接受过一线化疗的患者。根据年龄、性别、淋巴瘤分期等因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法1∶1配对,选出PLD组和EPI组患者各151例。进而对比PLD组和EPI组的有效性和不良事件。所有患者在治疗后随访3年,观察生存情况。结果PLD组完全缓解(CR)率81.5%,EPI组CR率72.2%。PLD组客观缓解率(ORR)98%,EPI组ORR 96.7%。两组CR率(χ^(2)=0.478,P=0.489)及ORR的差异(χ^(2)=0.007,P=0.934)均无统计学意义。PLD组发生骨髓抑制25例(16.6%),发生心脏毒性相关事件21例(13.9%);EPI组发生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相关事件均为24例(15.9%),两组的骨髓抑制差异(χ^(2)=0.018,P=0.895)和心脏毒性差异(χ^(2)=0.174,P=0.677)均无统计学意义。3年随访中,PLD组和EPI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9.1%和6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0,P=0.047)。PLD组和EPI组的3年总生存率(OS)都为8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P=0.538)。结论PLD在DLBCL患者一线化疗中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EPI,而在3年总生存期、短期疗效和骨髓抑制上与EPI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比星 脂质体阿霉素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抗肿瘤联合化疗
原文传递
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曦 雷涛 +4 位作者 余海峰 李聪 彭帅羚 韩水云 杨海燕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2-477,共6页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的MCL患者2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初治/复发难治(R/R)、s-MIPI评分及MIPI-c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计算各组患者的总缓解率(ORR...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的MCL患者2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初治/复发难治(R/R)、s-MIPI评分及MIPI-c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计算各组患者的总缓解率(ORR)及完全缓解(CR)率。采用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观察所有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分析停药原因。结果初治患者ORR为62%(8/13),CR率为15%(2/13);R/R患者ORR为67%(8/12),CR率为17%(2/12)。根据s-MIPI评分,低、中、高危患者的最佳疗效的ORR分别为70%、78%及33%(P=0.194);根据MIPI-c评分,低、低中、高中、高危患者的ORR分别为67%、86%、63%和25%(P=0.240)。所有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1年PFS率为79%,1年OS率为91%。25例患者中共发生54例次不良反应,其中轻度45例次,另9例次为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下降、肺部感染各3例次,中性粒细胞下降、中枢隐球菌感染和继发恶性肿瘤各1例次。伊布替尼治疗前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随后有所下降。有8例患者在使用伊布替尼治疗时停药,主要为疾病进展(3例)和严重不良反应(2例)等。结论伊布替尼单药治疗MCL疗效较好,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发生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伊布替尼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伊布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及临床应对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曦 杨海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50-754,共5页
伊布替尼作为第一代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LL/SLL)、复发的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 伊布替尼作为第一代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LL/SLL)、复发的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等在内的B细胞淋巴瘤有效率高、安全性好的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自伊布替尼在国内上市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从中获益,但随着使用例数增多和时间延长,临床上面临着更多与既往化疗药物相比出现的特殊不良反应,如出血、房颤、腹泻和关节痛等.因伊布替尼作用机制的独特性,在处理不良反应时亦需关注药物相互作用.本文总结相关文献中伊布替尼不良反应的处理策略,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替尼 淋巴瘤 不良反应 出血 房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