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王充思想与浙江精神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张宏敏
-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暨浙学研究中心
-
出处
《观察与思考》
2019年第11期87-92,共6页
-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之江青年课题“浙学与蜀学的互动及比较研究”(19ZJQN09YB)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一方面源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浙江深厚的传统文化。王充在浙学经典《论衡》中提出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政治观、“实事疾妄,无诽谤之辞”的真理观、“事有证验,以效实然”的认识论、“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的学术观,可谓是“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源头活水”。在浙江加快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今天,只有让这源头活水畅流于我们的实践中,才能不断滋润我们的生命,进一步开拓我们的美好未来。
-
关键词
《论衡》
实事疾妄
批判自觉
浙江精神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王宗沐著作考论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张宏敏
-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浙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128,138,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09)阶段性成果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史”重点学科支持
-
文摘
王宗沐既是明代中后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与教育家,也是浙中王门学者的重要代表。王宗沐的著述文献,有学术撰著、文献汇辑两类二十一种,其中传世十五种。编校整理这些传世文献,对于深入推动王阳明与阳明后学研究、阳明学与佛道交涉研究、明代中后期的漕运海运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
关键词
王宗沐
浙中王门学者
阳明后学文献
著作版本
-
Keywords
Wang Zongmu
Yangming School of Zhejiang
literature of Yangming School
editions of work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试析浙学与蜀学的共同特质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宏敏
-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暨浙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4-129,159,共7页
-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之江青年课题“浙学与蜀学的互动及比较研究”(19ZJQN09YB)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浙学、蜀学是指浙江、四川地区的思想学术,它们是两地富有地域特色的人文传统与理性精神。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所形成的浙学与蜀学,交涉互动、取长补短,由此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学术格局,同时还具有了“天人合一”“经史并重”“经世致用”“和合兼容”的共同特质,从而促成了中华地域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
关键词
浙学
蜀学
交涉互动
共同特质
-
Keywords
Zhe studies
Shu studies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common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阳明学与地方志关系刍议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张宏敏
-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23年第3期65-71,M0005,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阳明学文献整理与思想演变研究”(项目编号:20BZX070)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阳明学与地方志之间具有多重关联。王阳明认为,“为天下万世而作”的志书不仅具有“考图志以求其山川形势”的地理认知功能,还有“可以观政”的资政属性。受王阳明影响,阳明后学践行以志观政、经世致用的方志观,或在仕宦地,或在家乡,参与明代中后期诸多省志、府志、州志、县志的具体修纂。而流传至今的众多地方志文献,为我们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以“阳明行迹地”为指向的王阳明与各地域文化之间的诸多交涉,尤其为“地域阳明学”的系统梳理与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文献。
-
关键词
王阳明
阳明行迹地
地方志
阳明后学
地域阳明学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历史学]
B248.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