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充思想与浙江精神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宏敏 《观察与思考》 2019年第11期87-92,共6页
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一方面源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浙江深厚的传统文化。王充在浙学经典《论衡》中提出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政治观、“实事疾妄,无诽谤之辞”的真理观、“事有证验,以效实然”的认... 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一方面源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浙江深厚的传统文化。王充在浙学经典《论衡》中提出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政治观、“实事疾妄,无诽谤之辞”的真理观、“事有证验,以效实然”的认识论、“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的学术观,可谓是“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源头活水”。在浙江加快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今天,只有让这源头活水畅流于我们的实践中,才能不断滋润我们的生命,进一步开拓我们的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衡》 实事疾妄 批判自觉 浙江精神
下载PDF
王宗沐著作考论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宏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128,138,共7页
王宗沐既是明代中后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与教育家,也是浙中王门学者的重要代表。王宗沐的著述文献,有学术撰著、文献汇辑两类二十一种,其中传世十五种。编校整理这些传世文献,对于深入推动王阳明与阳明后学研究、阳明学... 王宗沐既是明代中后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与教育家,也是浙中王门学者的重要代表。王宗沐的著述文献,有学术撰著、文献汇辑两类二十一种,其中传世十五种。编校整理这些传世文献,对于深入推动王阳明与阳明后学研究、阳明学与佛道交涉研究、明代中后期的漕运海运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宗沐 浙中王门学者 阳明后学文献 著作版本
下载PDF
试析浙学与蜀学的共同特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宏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4-129,159,共7页
浙学、蜀学是指浙江、四川地区的思想学术,它们是两地富有地域特色的人文传统与理性精神。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所形成的浙学与蜀学,交涉互动、取长补短,由此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学术格局,同时还具有了“天人合一”“经史... 浙学、蜀学是指浙江、四川地区的思想学术,它们是两地富有地域特色的人文传统与理性精神。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所形成的浙学与蜀学,交涉互动、取长补短,由此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学术格局,同时还具有了“天人合一”“经史并重”“经世致用”“和合兼容”的共同特质,从而促成了中华地域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学 蜀学 交涉互动 共同特质
下载PDF
阳明学与地方志关系刍议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宏敏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23年第3期65-71,M0005,共8页
阳明学与地方志之间具有多重关联。王阳明认为,“为天下万世而作”的志书不仅具有“考图志以求其山川形势”的地理认知功能,还有“可以观政”的资政属性。受王阳明影响,阳明后学践行以志观政、经世致用的方志观,或在仕宦地,或在家乡,参... 阳明学与地方志之间具有多重关联。王阳明认为,“为天下万世而作”的志书不仅具有“考图志以求其山川形势”的地理认知功能,还有“可以观政”的资政属性。受王阳明影响,阳明后学践行以志观政、经世致用的方志观,或在仕宦地,或在家乡,参与明代中后期诸多省志、府志、州志、县志的具体修纂。而流传至今的众多地方志文献,为我们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以“阳明行迹地”为指向的王阳明与各地域文化之间的诸多交涉,尤其为“地域阳明学”的系统梳理与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阳明行迹地 地方志 阳明后学 地域阳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