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起布利丹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凡 祝小平 +1 位作者 朱保平 马会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7-699,共3页
目的查明导致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食物种类、致病因子及传染源。方法在临床诊断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参加宴席且无任何临床症状的50人作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并分析导致本次事件的危险食物。结果本次食物中... 目的查明导致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食物种类、致病因子及传染源。方法在临床诊断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参加宴席且无任何临床症状的50人作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并分析导致本次事件的危险食物。结果本次食物中毒的罹患率为43.4%(132/304),86.0%(43/50)的病例和34.0%(17/50)的对照食用过猪头肉凉拌粉条(OR=12.0,95%CI:4.4~32),进一步对食用过猪头肉凉拌粉条者分析其剂量反应关系,趋势X^2=21.06,P=0.00。94.0%(47/50)的病例和68.0%(34/50)的对照食用过蘑菇炖鸡(OR=7.4,95%CI:2.0~27),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病例组和对照组食用其余食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猪头肉凉拌粉条和蘑菇炖鸡与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又生分析,以两种食物均未食用者作为参照,结果表明,单食用两种食物之一者发病危险度的点值估计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种食物均食用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0R=38,95%CI:4.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份标本检测肠道致病菌中3份病例肛拭子和1份猪头肉凉拌粉条检出布利丹沙门菌。结论该事件是因参加宴席的人食用被布利丹沙门菌污染的猪头肉凉拌粉条或蘑菇炖鸡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其原因可能为食品加工过程不规范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利丹沙门菌 食物中毒
原文传递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实践教学指导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勤 祝绯飞 +2 位作者 林君芬 王臻 何剑琴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年第5期481-485,共5页
医学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本质上有所区别,其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医学实践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纽带。
关键词 教学指导 传染病预防 规范化培训 全科医师 实践技能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教学管理
下载PDF
2004-2008年舟山市定海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删除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行钦 刘碧瑶 +1 位作者 孙智夫 翁永夫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年第11期953-954,共2页
目的:探讨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删除情况,揭示病例重报对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的影响意义,以进一步完善报告质量。方法:对"大疫情系统"中2004-2008年现住址为定海区的法定传染病个案数据及已删除卡片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 目的:探讨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删除情况,揭示病例重报对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的影响意义,以进一步完善报告质量。方法:对"大疫情系统"中2004-2008年现住址为定海区的法定传染病个案数据及已删除卡片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定海区共删除法定传染病1 209例,年均删除率为10.13%。乙类传染病年均删除率高于丙类传染病;乙脑、麻疹、流脑等重点监测疾病删除率较高;慢性疾病中梅毒、肺结核删除率较高;删除数以梅毒、肺结核和乙肝为主。结论:注重对乙类传染病特别是重点监测疾病及慢性病重复报告的管理,是提高整个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网络直报 删除 分析
原文传递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实践教学指导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于迪迪 金明娟 +2 位作者 王臻 林君芬 李勤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践是指导教师在医疗卫生机构实践教学机构中。通过教学指导使学生牢固树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提高实际应急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传染病、急性中毒、伤害等突发事件的教学实践与具体案例分析,巩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践是指导教师在医疗卫生机构实践教学机构中。通过教学指导使学生牢固树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提高实际应急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传染病、急性中毒、伤害等突发事件的教学实践与具体案例分析,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规范,培养应急思维,强化早期识别诊断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相关信息报告、现场应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教学指导 规范化培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全科医师 医疗卫生机构 基础理论知识 应急处理工作
下载PDF
基于GM(1,1)-GRNN组合模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昊澄 王臻 +5 位作者 何凡 孙继民 曾蓓蓓 鲁琴宝 刘碧瑶 赵艳荣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预测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趋势,为卫生工作的决策和防病治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2001-2009年HFRS发病率,建立灰色GM(1,1)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组合〔GM(1,1)-GRNN〕模型,与GM(1,1)模型对比,并进行预测。结果 2001-... 目的预测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趋势,为卫生工作的决策和防病治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2001-2009年HFRS发病率,建立灰色GM(1,1)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组合〔GM(1,1)-GRNN〕模型,与GM(1,1)模型对比,并进行预测。结果 2001-2010年HFRS年发病率组合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47%,明显低于GM(1,1)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11.19%),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相对单一GM(1,1)模型有较大的改善;组合模型预测2011年HFRS年发病率为0.8591/10万。结论浙江省2010-2011年HFRS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预测数据,从而为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GM(1 1)模型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预测
原文传递
浙西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40年防制 被引量:7
6
作者 龚震宇 方春福 +4 位作者 余樟有 王炜 王臻 陈恩富 汪垂章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分析监测数据,提出防制策略。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调查宿主动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40年来浙西衢州市共发生HFRS18070例,死亡271例,年... 目的 分析监测数据,提出防制策略。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调查宿主动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40年来浙西衢州市共发生HFRS18070例,死亡271例,年均发病率为20.71/10万,病死率为1.50%。20世纪60~70年代呈低发病率、高病死率,80~90年代则为发病率很高,病死率下降。进入21世纪后则呈低发病率、低死亡率。以开化县发病数最多。全年均有发病,其中4~6月和11月至翌年1月病例较多。发病以15~54岁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3.4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4.28%;男女比例2.3:1。病例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62.66%;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5.20%。鼠类带病毒率为6.33%,血清阳性率5.32%;鸭血清阳性率23.26%。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其次为褐家鼠;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现场研究疫苗人群保护率达100%。结论 需对HFRS疫区加强监测与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发病率 预防
下载PDF
基于SEIR模型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昊澄 王臻 +2 位作者 何凡 曾蓓蓓 鲁琴宝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定量评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控制措施效果,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拟合SEIR模型,计算理论发病数,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并加入应急接种措施,评价不同条件下应急接种控制效果。结果不采取控制措施时,... 目的定量评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控制措施效果,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拟合SEIR模型,计算理论发病数,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并加入应急接种措施,评价不同条件下应急接种控制效果。结果不采取控制措施时,将发生694例感染者,为实际发病人数的9.77倍,流行时间将达到120d,远超过实际流行的77d;假定条件下,在首发病例出现当日和出现7日后接种,发病人数分别为37人和127人;当疫苗保护率为85%和95%时,发病人数分别为112人和53人;当接种率为80%和90%时,发病人数分别为150人和78人。结论学校防控措施效果明显;越早实施应急接种和保持高的接种率能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R模型 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病控制 定量评价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发病趋势的GM(1,1)模型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昊澄 徐旭卿 +5 位作者 王臻 曾蓓蓓 鲁琴宝 何凡 刘碧瑶 赵艳荣 《浙江预防医学》 2011年第9期15-16,20,共3页
目的预测浙江省乙型肝炎发病趋势,为卫生工作的决策和防病治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2004—2009年乙型肝炎发病率,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预测结果显示,浙江省2010—2011年乙型肝炎发病率分布为60.78/10万和56.84... 目的预测浙江省乙型肝炎发病趋势,为卫生工作的决策和防病治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2004—2009年乙型肝炎发病率,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预测结果显示,浙江省2010—2011年乙型肝炎发病率分布为60.78/10万和56.84/10万。浙江省2010—2011年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提示乙肝防控工作成效明显,应继续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结论预测模型精度检验Δ=0.027,C=0.27,P=1,外推预测较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GM(1 1) 预测
原文传递
浙江省革螨采集及新记录(蜱螨亚纲) 被引量:3
9
作者 卢苗贵 蒋巧玲 +2 位作者 邢建光 胡方杰 马立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0-500,共1页
关键词 浙江省 蜱螨亚纲 革螨 采集 文成县 温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