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穴揿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蔡建利 周勤学 +3 位作者 李思娇 毛芳群 谢晶军 沈丽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10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在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行胃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在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行胃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耳穴揿针。采用睡眠监测手环监测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在研究过程中,观察组中2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最终35例完成实验;对照组中2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共33例完成实验。结果从干预第6天(即术后第4天)开始,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干预第6天(即术后第4天)开始,观察组患者的深睡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能有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迷走神经 睡眠障碍 耳穴 揿针
原文传递
祛风抗敏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慧 张莎莎 +3 位作者 温晓红 吴勤美 陶爱伟 周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观察祛风抗敏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23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116例。两组均给予依巴斯汀口服,1次10mg,1天1次。治疗组另加服祛风抗敏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和停药... 目的观察祛风抗敏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23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116例。两组均给予依巴斯汀口服,1次10mg,1天1次。治疗组另加服祛风抗敏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和停药4周后评定疗效、复发率,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Ig 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3%,对照组为80.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15.17±3.28比9.03±1.42、6.67±1.14、3.24±0.94、1.22±0.73、1.42±0.59和14.43±3.32比10.17、8.03±1.84、6.87±1.69、3.23±0.97、4.3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6、8周及停药4周皮损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3.24±0.94比6.87±1.69,1.22±0.73比3.23±0.97,1.42±0.59比4.38±1.04,P均<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 E水平比较(277.43±72.45比80.52±48.30,275.78±71.94比78.55±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Ig 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0.36±0.09比0.16±0.04,0.37±0.07比0.1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0.16±0.04比0.17±0.05,P<0.05)。停药4周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2.71%,低与对照组的3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抗敏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祛风抗敏煎 依巴斯汀片
下载PDF
柴苓汤结合传统吞咽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旭 张莎莎 吕文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柴苓汤结合传统吞咽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 目的观察柴苓汤结合传统吞咽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脑卒中常规药物,同时采用传统吞咽治疗和NMES修复吞咽功能;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柴苓汤口服或鼻饲。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VF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苓汤结合传统吞咽疗法和NM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吞咽功能的修复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柴苓汤 康复
下载PDF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以及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海华 赵红星 张莎莎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寻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脂肪肝方面的准确性,分析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220例,所有患者经部分肝切除或肝脏穿刺活检确诊,均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CT检查和MRI检查... 目的探寻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脂肪肝方面的准确性,分析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220例,所有患者经部分肝切除或肝脏穿刺活检确诊,均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CT检查和MRI检查在诊断脂肪肝方面的准确性,同时分析脂肪肝五种辨证分型与CT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93.18%(205/220),MRI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67.73%(149/220)。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RI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的肝/脾CT值比值最高,肝肾不足证最低,各辨证分型间的肝/脾CT值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多为轻度脂肪肝,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痰湿内阻证多为中度脂肪肝,肝肾不足证则多为重度脂肪肝,病变程度最重。结论 CT检查在脂肪肝诊断方面准确率好于MRI检查,肝/脾CT值比值与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分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计算机断层成像 核磁共振 辨证分型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