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调查及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易兴阳 林静 +4 位作者 韩钊 周旭东 柯将琼 林纪光 王小同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54-557,共4页
目的调查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并探讨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0—14d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出院后继续随访6个月。计算出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DVT发生... 目的调查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并探讨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0—14d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出院后继续随访6个月。计算出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DVT发生率。通过比较卒中后并发DVT与卒中后无DVT的患者多种相关因素,筛选出卒中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卒中急性期DVT发生率为4.49%,其中有DVT症状者为51.6%,无症状者为48.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1.63,95%CI1.08—2.84)、卧床(OR=4.85,95%CI2.65—9.68)、Wells评分≥2(OR=3.96,95%CI1.86~7.86)、下肢NIHSS评分≥3分(OR=4.56,95%CI2.07—8.85)、D-二聚体水平高(OR=3.45,95%CI2.01~8.52)、Barthel指数(BI)评分低(OR=2.98,95%C11.52—6.47)、是否康复治疗(OR=1.82,95%CI1.22—3.43)、是否抗凝治疗(OR=1.91,95%CI1.34—4.92)是急性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是保护因素;卒中随访期DVT发生率为1.51%,年龄(≥70岁,OR=1.82,95%CI1.21~3.98)、出院后仍卧床(OR=5.12,95%C12.82—11.32)、出院时下肢NIHSS评分〉13分(OR=4.25,95%C12.11—7.87)、出院时BI评分低(OR=2.18,95%C11.18—6.23)、急性期有DVT(OR=3.81,95%C11.87—7.48)是随访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后DVT多发生于老年患者,48.4%DVT无症状,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对有上述危险因素卒中患者进行DVT监测和预防干预十分必要,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可能能降低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