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慈溪市6岁以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乃飞 卢红飞 施礼通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6岁以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为临床对该病的预防提出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慈溪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6岁以下支气管哮喘患儿20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一时期来该院做儿保体检的无支气管哮喘的6岁以... 目的:分析探讨6岁以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为临床对该病的预防提出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慈溪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6岁以下支气管哮喘患儿20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一时期来该院做儿保体检的无支气管哮喘的6岁以下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既往史、家族史、以及生活环境等资料的搜集,分析小儿哮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结果:病例组患儿在哮喘家族史(35.5%)、呼吸道过敏史(51.5%)、食物过敏史(44.5%)、呼吸道感染(79.5%)、母乳喂养(58.0%)、被动吸烟(37.5%)、居住环境不良(15.5%)方面与对照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显示,哮喘家族史、过敏史、呼吸道感染、被动吸烟、居住环境不良的OR值均>1,P值均<0.05,是导致小儿哮喘的危险因素,是小儿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6岁以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与哮喘家族史、呼吸道过敏史、食物过敏史、呼吸道感染、母乳喂养、被动吸烟、居住环境不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平时对儿童的照看应当注意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控制,并积极进行母乳喂养,从而预防小儿支气管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哮喘 诱发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防治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乃飞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年第11期1455-1456,共2页
目的:研究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5年期间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上报的160例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用药种类之间的关系,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 目的:研究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5年期间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上报的160例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用药种类之间的关系,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结果:在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中由抗生素类药品引起的76例(47.5%),其次是解热镇痛药20(12.5%)。不良反应中累及最多的器官属于消化系统91例(56.9%),其次是皮肤46例(28.1%)。结论:儿童用药应特别注意抗生素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同时应加强用药监管,避免其发生不良反应。一旦患儿发生了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减小不良反应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不良反应 防治
原文传递
必奇预防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乃飞 卢红飞 +1 位作者 林应荣 沈夏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437-3438,共2页
目的了解必奇预防阿奇霉素引起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2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组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基础上加服必奇,观察两组患儿恶心、呕吐、腹痛的发生率... 目的了解必奇预防阿奇霉素引起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2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组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基础上加服必奇,观察两组患儿恶心、呕吐、腹痛的发生率及被迫停药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4,P<0.05)。结论口服必奇能显著预防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且口味香甜,服用方便,值得基层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奇 阿奇霉素 预防 胃肠道不良反应
下载PDF
急诊儿科院前死亡病例分析
4
作者 卢红飞 王乃飞 钟利央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05-607,共3页
为了解本地区院前死亡病例的死因、特点及规律,探讨减少急诊儿科院前死亡的新手段,同时为相关部门卫生预防决策制定提供相应依据,现就我院14岁以下院前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死亡 溺水 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40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王乃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18-720,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62例机械通气新生儿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按机械通气持续时间(<1d、1~3d、3~7d、>7d);对足月与早产患儿并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儿感染率为6... 目的分析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62例机械通气新生儿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按机械通气持续时间(<1d、1~3d、3~7d、>7d);对足月与早产患儿并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儿感染率为64.5%,检出6种4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杆菌31.3%,肺炎克雷伯菌25.0%,绿脓杆菌18.8%;药敏检测发现革兰阴性菌耐药性高,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氟哌酸、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头孢硫脒、万古霉素敏感性高。通气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P<0.01),早产患儿与足月患儿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且耐药率高,患儿感染率与通气持续时间有关,需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如病情允许尽早撤离呼吸机以积极防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呼吸道感染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王乃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62-363,共2页
急性喉炎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一部分,常常发病在冬春季。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高居小儿感染性疾病之首,占儿科门诊量的39.0%~65.5%。如何降低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我国儿科医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儿童 喉炎 布地奈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